论语的智慧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方韬  页数:255  

前言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图将儒学作为宗教来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偶像,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那么,孔子确实是这样一位伟大精神的直接缔造者。在孔子的影响下,中国不会出现象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片刻没有从人们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当我们捧读被千年颂扬的《论语》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地能从那字里行间感受到孔子那关注人们生活的炙热目光,聆听那朴实简洁的教诲……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是春秋时期最博学者之一。孔子的言行举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一书,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一直被后人推崇为经典。《论语》全书二十篇,其中涉及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的治国见解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更有孔子因自己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无奈。孔子学说,发前人所未发。他教导学生要学思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他的思想,离不开“忠恕仁德”,这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等著名论点中可见一斑。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他对周礼的崇敬达到世人所不能理解的程度,他曾无限感慨“事君尽礼,人以为陷也”,对这种不被理解,他除了无奈,也只能自我安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从历史走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投下文明之光,在高速运作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已经无法耐下心来去阅读大部头的文字。然而,孔子却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即便就是他说的那简单的“仁”字,作为学说的中心理念,孔子也不夸诞,只是委婉地说“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不会去对人们说“仁”是什么,只是耐心地告诉你怎么做就行了,大圣之言,乃简洁如此,怎么能不叫人顶礼膜拜。

内容概要

本书一直是受人欢迎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等。作为一本传递《论语》真谛的解读书籍,《论语的智慧》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论,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或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此外,本书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全书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还成功地刻画了一批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本《论语的智慧》如实地呈现了孔子的人生态度,传递人性的温暖,让我们直面内心,找到抵达心灵港湾的道路。

书籍目录

壹·学而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原本没有篇名,后人摘取每一篇第一章 第一句的开头两字或三字做篇名。本篇共16章,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讲了君子应该“务本”的道理,并对孔门为学、孝悌等基本范畴进行了发挥,引导初学者步入“道德之门。贰·为政篇《为政》是《论语》的第二篇,它一共包括24章。本篇主要围绕着“为政”、“君子”、“为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孔门十分重视“政事”,孔子也说:“学而优则仕。”可见,古人把《为政》列为第二篇也是大有深意的。叁·八佾篇这一篇包括了26章,主要记录的是孔子论礼乐的内容。孔子所处的春秋末年,礼崩乐坏,孔子极力想恢复西周初年周公旦所创制的礼乐制度。本篇是我们观察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肆·里仁篇本篇共有26章,是《论语》的第四篇。孔子仍然是围绕着“仁”、“德”和“孝”的主题有所议论。值得注意的是,本篇孔子和弟子的对话极少,只有一章是和曾子的对答,其余几乎都是夫子自道。伍·公冶长篇这一篇共26章,主要记录的是孔子对众弟子以及对当世的著名人物和古人的评论。本篇集中体现了孔子臧否人物的标准和思想陆·雍也篇《雍也》是《论语》的第六篇,共包括30章。本篇主要记述了孔门众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对他们的教导。孔子特别称赞了颜回的好学,也批评了冉求的不努力。柒·述而篇《述而》是《论语》的第七篇,它一共包括了38章。本篇涉及孔门师徒间的对话并不多,更多记录的是孔子吐露自己为学和为人的心声。此外,孔子的起居形貌也散见本篇之中。应该说,《述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捌·泰伯篇《泰伯》是《论语》的第八篇,共包括21章。其中主要是孔子对古代圣贤的评赞。值得注意的是本篇有五章是讲孔子弟子曾参的事迹,可能本篇的编撰与曾子的门人有关。玖·子罕篇《子罕》是《论语》的第九篇,它一共包括30章。本篇的主要内容是孔子提倡礼制,勉励弟子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生平赞同和反对的事情。拾·乡党篇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拾壹·先进篇此篇主要论述孔子诸弟子的行为志向及孔子对诸弟子的评价,共26章。前篇《乡党》记孔子,故此篇论弟子。拾贰·颜渊篇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拾叁·子路篇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拾肆·宪问篇本篇共计44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拾伍·卫灵公篇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内容涉及孔子“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拾陆·季氏篇此篇共14章,以箴诫为主,主要记录君子如何以礼治国、择友择乐、修身处世、学诗学礼等。拾柒·阳货篇此篇共26章,主要记录孔子教育弟子们要讲究仁德,阐发修德治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拾捌·微子篇此篇共11章,主要记录古今人才、贤士以及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的行为拾玖·子张篇此篇共25章,主要记录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学问、品德的探讨以及弟子对孔子的敬仰与维护。贰拾·尧日篇此篇共3章,记载的是古代先贤圣王尧、舜、禹、汤等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从政的看法。

章节摘录

插图:这一章主要讲了孔子的治国理念。孔子指出从政者应该有敬业的精神,对老百姓讲信用。在政府的行政开支上,一定要严格控制,避免铺张浪费。爱护老百姓是为政者生存的基础,征用百姓为国家服务时,不要在农忙的季节。孔子反复强调为政者的信用,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目前的社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而信任危机就是其中之一。大家只顾个人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争先争利的多,谦虚退让的少。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怀疑和冷漠,经常有居住数年的邻居,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和职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低矮的四合院是人类的进步,但是其乐融融的邻里关系一去不复返,真不知是进步还是悲哀?重温圣人的箴言,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国家,诚信之不足,哪里能够做到对于事业的“敬”呢?重温孔子,从现代意义来说,敬事是对事业新的要求,诚信是事业发展的基石,节约和爱护他人是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的发展如此,企业的管理也是如此。

编辑推荐

《论语的智慧(超值典藏)》: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性温暖人心,穿越千年的时光感悟先贤的睿智,《论语的智慧》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态度.是一种朴素的人生智慧,带给,我们处世为人的心法和成事兴业的良谋,帮助我们找到人生坐标和心灵安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论语的智慧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老祖先留下啦的很多东西都是超级实用的,不能丢,要多看,常看。
  •   很抱歉评价晚了。书收到了,很开心。物流非常快。
  •   很受用,让我学到了很多
  •   有时间好好研读!
  •   喜欢作者的评论,从中可以学到许多
  •   温故而知新
    读的时候是一种感受,
    听的时候是一种感觉,
    看的时候是一种感知,
    想的时候是一种感悟。
  •   书的内容有出入,就是有些贵哟。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