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 编 页数:308
前言
“国学”一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认为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西文化冲突的进一步加剧,中国文化更加弱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保国保种,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提出“保存国学”、“振兴国学”的口号。而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书写,好像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过于通俗,要么过于玄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国学的弘扬,需要摆脱掉这两个极端,走一条中间道路,做到深入浅出、微言大义。虽然“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将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大家对待文化、对待国学,仍然没有走出经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预设。为什么要学国学?因为国学对我有用;为什么要读国学?因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发财的门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国学已经蜕变成了赤裸裸的经世致用之术,成了彻头彻尾的“用经”!仅求其“用”,不见其“体”,将是最大的无用。仅求其“术”,而对国学的“道统”视而不见,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悲哀。为此,国人已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我们在呼吸外来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故而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冷静思考,明确了传统文化不可动摇的根基地位,沿袭先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可以弘扬中国民族特色文化,进而促进当下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在此,我们只有安身立命,谋求维新。《尚书》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但是“周邦”所谓的“新命”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靠人不断地去探幽发微、阐发新意。阐发新意,不是凭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陈出新。冯友兰先生说,中国的哲学要“接着讲”,不能“照着讲”。而“接着讲”,并不是空发臆想、随意揣摩,而是要以“照着讲”的方式和姿态去“接着讲”,不如此,就无法做到“阐旧邦以辅新命”。国学亦是如此。整理国故,是为了获得长足进步。只有长足进步,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所谓的精华和糟粕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静气地去了解我们的文化。为了弘扬国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我们精心为您编纂了这套“国学典藏”丛书。这套丛书精选了历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经、史、子、集中选取精华部分,予以汇编。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解读中国国学的博大精深,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进国学的画廊,感受国学独到的智慧。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愿此套丛书让您领略传统国学风景的同时,与圣人促膝对话,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在聆听圣贤教诲的同时,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多识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们也希望借着伟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们生命的内涵。
内容概要
日往月来,物换星移,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腥风血雨,多少事如烟而逝,多少事留传百代,多少人悄然而去,多少人浮沉史海……这一切汇成了浩瀚的历史长河,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优秀传统,对后世在深远的影响。
《世界上下五千年》为《国学典藏书系》之一。
《世界上下五千年》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书籍目录
古代卷
失踪的国家
“说话”的石碑
千古之谜金字塔
神奇古都底比斯
太阳历和公历
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汉谟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流浪的犹太民族
紫红色的人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摩呵婆罗多》
地下迷宫
荷马
奥林匹亚赛会
马拉松
希罗多德
柏拉图
雄辩家德摩斯梯尼
伊索的寓言
亚历山大
阿基米德
汉尼拔
克拉苏
奥古斯都
耶稣
古城庞培
中世纪骑士
“扎克雷”起义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马丁·路德
日内瓦的教皇加尔文
马可·波罗
横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
麦哲伦
托马斯·阿奎那
文艺复兴
拉伯雷与《巨人传》
莎士比亚
“大侠”堂吉诃德
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
哥白尼
培根
近代卷
断头的国王
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克伦威尔
“进口”的国王和“光荣革命”
俄罗斯帝国的创立者——彼得大帝
蒸汽机的真正发明者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
“海上马车夫”
揭开雷电之谜的人——富兰克林
罗伯斯比尔
会战马伦哥
乌耳姆战役
拿破仑兵败俄国
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
野心勃勃的女沙皇——叶卡杰琳娜二世
雨果
“俄国文学的始祖”——普希金
人类的耻辱——奴隶贸易
自由海地的诞生
电灯的发明
惊天动地的红色宣言
铁血宰相俾斯麦
悲壮的“五月流血周”
德里反英大起义
林肯
维克斯堡战役
陀思妥耶夫斯基
病菌和病毒的发现者——巴斯德
马赫迪大破英军
列宁的青年时代
“x射线”是如何发现的
星期日惨案
“诺贝尔奖金”的由来
日俄旅顺战役
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毒气战
英德海上大决战
凡尔登战役
坦克的前身——“机枪破坏器”
穆罕默德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詹姆斯·瓦特
迈克尔·法拉第
伽利尔摩·马可尼
勒内·笛卡儿
伊莎贝拉一世
伏尔泰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
伦哈特·欧拉
琐罗亚斯德
约翰·道尔顿
玛哈维拉
亚当·斯密
摩西
詹姆士·克勒克·麦克斯韦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马克斯·普朗克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天才的发明
现代卷
德意志风云
新经济政策
青年人的任务
“星期六义务劳动”
经济危机
日军间谍与“九一八”事变
埃塞俄比亚的抗战
电视的发明
“硬汉子”海明威
“圣雄”甘地
土耳其之父
巴基斯坦国的创建者
自由人的将军桑地诺
火箭发明家
第一颗原子弹
敦刻尔克大撤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绞刑架下的报告
偷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
挪威英雄
“魔术师”似的密码破译专家
直布罗陀海底的“人鱼雷”
龙田丸示假隐真假水兵招摇过市
来自背后的奇袭
瓜岛之战中的“老鼠特快”
诺曼底登陆
袭击美国的“飞象”
电子干扰制造的大骗局
普罗霍夫卡草原上的坦克大战
夜袭佩内明德
穷凶极恶的纳粹别动队
日军惨败英帕尔
尼米兹的“奇袭行动”
马里亚纳的大规模火鸡射击战
“雷击”德累斯顿
飞夺雷马根桥
夜空中燃烧的江户花
传奇英雄布琼尼
“沙漠之鼠”蒙哥马利
德国陆军的元老伦德施泰特
富有创见的曼施泰因
纳粹之“鹰”凯塞林
山本五十六
刺杀希特勒
希特勒的末日
正义的审判
联合国成立
章节摘录
前苏联人拍下来的海底古建筑遗址照片,目前也没有人可以证实它就是大西国的遗址。比米尼岛大西洋底下的石路,据说后来有科学家曾经潜入洋底,在“石路”上采回标本进行过化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石路”距今还不到10000年。如果这条路是大西国人修造的话,它至少不应该少于10000年。至于那两个挪威水手的照片,至今也无法验证。唯一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在大西洋底确实有一块沉下的陆地。所以,如果大西洋上确实存在过大西国,大西国确实像传说那样沉没在大西洋底,那么,在大西洋底就一定能找到大西国的遗迹。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考古学家宣布说,他已经在大西洋底发现了大西国的遗物。所以直到今天,大西国依然是一个千古疑谜。“说话”的石碑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难免令人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可惜的是,由于历经劫难,古埃及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尽管古埃及人的文字史料遗留下不少,但后人却无法读懂。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起源史一样,如同被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人们只能凭晚期希腊、罗马作家的个别记载,拼凑成残缺不全的轮廓,期待着有朝一日揭开象形文字的秘密,再补上它的五官全貌。这一天总算到来了。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发现“罗塞塔碑”的消息在当时的《埃及通讯》报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就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体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画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缴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不止表示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的希腊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P3-4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