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天文历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王忠强|主编:金开诚  页数:134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古代天文历法》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古代天文历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一、古人眼中的天地二、奇异神秘的天象三、星象和占星四、古代历法五、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

章节摘录

古老的中国天文学从萌芽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它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古人仰头望天那一刻开始,无论是从天象的观测到宇宙起源的探讨,还是从星象的占卜到历法的推算,都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辛勤的汗水。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天象记录史料。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最早的日月食记录、最早的彗星记录等等。在历法方面,自秦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百余种古历,实属世界罕见。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向前追溯,去探寻古代天文历法的奥秘。    1942年,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座战国时代的楚国墓葬中发现了一本真正的“天书”。那是一本写在丝帛上的图书,帛书以伏羲、女娲等十一位古史传说中的神人为线索,详细描述了天地的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讲述了一段关于宇宙起源的优美而又生动的神话故事。虽然人类不可能目睹宇宙以及各种天体的诞生,但却对此进行了许多猜测,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思想和学说。    (一)宇宙学说    1.盖天说    盖天说是中国最古老的宇宙学说,一般将其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第一盖天说”和“第二盖天说”。    “第一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它认为:天是圆的,像一顶华盖。地是方的,像—块棋盘。天空是倾斜的,它的中心“天极”位于人的北面,这个极就像是西瓜的蒂,铁锅的脐。大地静止不动,天穹围绕着“天极”向左旋转,太阳和月亮就像是锅盖上的蚂蚁,虽然它们在不停地向右行,但同时也不得不随天向左行。空间里充满了阴气和阳气,但是阴气浑浊,人的目光无法穿透。    由于先民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他们越来越不相信“天圆地方”的说法,并且天圆和地方,上下也不能弥合。这些都是第一盖天说站不住脚的地方。    “第二盖天说”即“周髀说”,它以《周髀算经》为基础文献来解释天地结构和天体运行,并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计算。第二盖天说根据圭表测量其影子得出结果,再利用勾股定理推算出:天与地相距8万里。夏至日时,没有表影处离地理北极11.9万里。冬至日时,没有表影处离地理北极23.8万里。中国和地理北极之问的距离则是10.3万里。第二盖天说还认为太阳光的照射范围是有限的,它照射范围的半径仅有16.7万里。盖天宇宙是一个有限的宇宙,天与地为两个平行的平面大圆形,两个圆平面的直径都为81万里——即冬至日时没有表影处离地理北极的距离与太阳光的照射范围半径之和的二倍。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第二盖天说的天地结构提出了许多疑问。例如,盖天说认为太阳绕着天中北极旋转,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落,而日出、日落只是由于太阳进入和离开可观测范围时所显现出的现象。对此,晋代葛洪提出了疑问:既然太阳绕到北极之北就看不见了,那么为什么恒星绕到北极以北还能看得见呢?    这些问题的提出,迫使古人去探索更能有效解释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学说。于是在汉代出现的浑天说逐渐取代了盖天说。    2.浑天说    与盖天说相比,浑天说的地位要高得多,它是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主流学说。《开元占经》卷一中的《张衡浑仪注》中记载:    “浑天如鸡子。天体(意为“天的形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大体上是说:天是一个球壳,天包着地,像蛋壳包着蛋黄。天外是气体,天内有水,地漂浮在水上。这是张衡形象地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天地的关系。浑天说的进步之处,在于其所想象的天球结构,几乎与现代球面天文学中的天球完全一样。浑天说利用天球的旋转来解释一年中昼夜的长短和太阳出入方向的变化。赤道垂直于南北极轴,居于两极中间,黄道是太阳周年运动的运行轨道。黄赤道的交点即春秋分点。浑天说证实,太阳在夏至的周日运行轨道平行赤道面北24度,所以太阳从东北升,至西北落,并且昼长夜短;冬至日在赤道南24度,所以太阳从东南升,至西南落,并且昼短夜长;到春秋分时,太阳的周日运行轨道正在赤道上,因此昼夜平分,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这些都说明人们对盖天说的质疑在浑天说中得到了正确的解答。    张衡的浑天说已认识到“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天地之外还有天地,宇宙是无限的。已知的天地和天球之外未知的天地,组成了一个无限大的宇宙。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现代科学的认识水平,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后来浑天说统治中国天文学思想达两千年之久,直到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进入中国才开始改变。    3.宣夜说    对宣夜说进行系统总结和表述的是郗萌,他是与张衡同一时代的天文学家。宣夜说认为,天是无色无质、无形无体、无边无际的广袤空间,是一片虚空,人肉眼所见的蓝天,只是由视觉上的错觉造成的,实际上“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宣夜说还认为,日月五星的运动“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迟疾任性”,“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即日月众星浮于虚空中,自由自在地运行着。认为天体在广袤无边的空间中的分布与运动是随其自然的,并不受想象中的天壳的约束,它们在气的作用下悬浮不动或运动不息。宣夜说既否定了天壳的存在,又描绘了一幅天体在无限空间中自然分布和运动的图景,比其他学说更接近宇宙的原貌。但该学说没有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进一步说明,只是停留在思辨性论述的水平上,并目也夸大了天体的自由运行,这些局限性导致其没有被广泛认同并传播。    P3-13

编辑推荐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天文历法》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天文历法的有关内容。具体有:古人眼中的天地、奇异神秘的天象、星象和占星、古代历法、杰出的古代天文学家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代天文历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