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作者:金开诚主编 王子林编著  页数:133  
Tag标签:无  

前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内容概要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书籍目录

一、扬州八怪与扬州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与艺术成就三、扬州八怪的绘画思想与社会地位

章节摘录

  著名的“扬州八怪”之所以被人称为“怪”,是因为这些画家作画不墨守成规,他们大都很有个性,孤傲清高,行为狂放,张扬个性,拒绝桎梏,所以被人们称为“八怪”。他们的作品很多取材花鸟,以写意为主要表现方式,作品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人耳目一新。他们开创了画坛新局面,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拓展了前途。  翻开中国的历史,可以看到每个朝代政权的产生与集中加强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在特殊的原因及条件下,作为艺术流派的扬州八怪。即“扬州画派”也同历代政权一样,有它自身特殊的生长环境与土壤。  “扬州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备受关注的一个画派,它是在清王朝前期,即康熙到乾隆年问形成并发展的。其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期间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不断滋长的时期,也是历史上封建社会瓦解前的一个鼎盛时期。在这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泰民安,各民族战争早已平息,各派的政治斗争也趋于缓和,并通过平定边疆叛乱,加强了边疆的建设,使得国家得到进一步的稳定。于是清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耕地面积由康熙时期的六亿亩增加到乾隆时期的十亿亩,粮食产量也大大增加。朝廷也着实为民着想,多次颁布减赋减税的法令;同时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治理黄河、淮河的水患,使南北水上交通大大改进了,从而加快了南北商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清三朝君主顺应民心,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从经济现象来看,民族工商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商业性都市逐步繁荣,不少城市与洋人也发生了商业贸易往来。经过一番经营,清王朝在政治、经济上获得了安定的局面,但在文化思想意识方面,却进行了严酷的统治,一方面大力推崇程朱理学,列为治国之本,倡导尊君亲上,大兴道学之风,从而巩固皇权的统治和利益;另—方面在全国制造“文字狱”。从文学著作中寻找事端,钳制舆论,控制思想,用极其残酷的手段防范异端,有一字不慎、一诗一字之疑,便被治罪处死,甚至株连千百人家,使读书之人望文生畏。仅乾隆一朝,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文字狱案就有74起。在这种高压的文化政策下,使整个国家文化艺术处于停滞状态。一是使国人从上至下闭塞,拒绝接受国外的先进文化思想,使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停滞不前;二是严重束缚了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抢夺了民族发展的时机与活力,给国家发展埋下了莫大的祸患。  在艺术方面,略显宽松,但必须按着皇家提倡的拟古、仿古为根本,推崇赵孟頫、董其昌的绘画艺术。把书画艺术看做是一种模仿的技术,限制了艺术家的个性发挥和创作精神的释放。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下,一批艺术家不满现状,在追求革新意识思想驱动下,产生了特殊画派,即“扬州八怪”,也就是后来的扬州画派的代名词。“扬州八怪”是指康熙至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艺术家,他们各自以书画艺术为特长,大都以诗、书、画三绝著称,甚至还善治印。代表画家是汪士慎、李觯、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和罗聘,被称为“扬州八怪”。其实,还有一批画家如华喦、陈撰、高风翰、边寿民、闵贞等人,其艺术风格、思想亦相似于“扬州八怪”,成为这—文艺思潮的中间性人物。  “扬州八怪”的艺术生涯经历了康熙王朝后期、雍正王朝到乾隆王朝中期。这个时期正是清王朝最繁荣鼎盛的时期。工商业繁荣的扬州,给了这批文人画家充分展示艺术思想的平台。这批画家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只有罗聘作为学生辈,与他们的年龄相差较大。除了高翔和罗聘外,其他人都是外地人,大约在1720—1725年间相继来到扬州。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书画为生,有相近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又有相似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主张与表现上,都强调个性化的艺术发挥,不拘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力求创新,以自身的主观感受来表达内心世界,并赋予作品以深刻思想内涵。他们在技法表现上,注重水墨写意性,以笔墨的简逸、浓淡干湿的变化、严谨的构图形式来表达物象特征与精神内涵。  以郑板桥为代表的这批艺术家,以“怪”称之并非偶然,有着特殊的原因。说到“怪”,人们想到的总是贬义,一是相貌丑陋的“丑八怪”或妖魔鬼怪之意;二是做人不合时俗,与正常人的思维想法不同,为人处事怪异。事实则不然,“扬州八怪”并非相貌丑陋,为人处事思维也不怪异。他们是极为正常的人,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价值和艺术追求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他们虽然清贫,但决不向贵族、商人拱手相求;坚守自己的为人、为道之信念,决不随俗、媚俗。他们将艺术作品赋予新的形式、特点及思想内涵,得到了社会上许多人的赞扬和欢迎,而且越发有影响。这在当时画坛看来,有悖于传统艺术,与主流的艺术主张不符,便将这八人称之为“八怪”。而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对待艺术的“怪异”,而使“扬州八陉”名扬千古,成为民族艺术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扬州八怪”能够在扬州集聚,并且形成“扬州画派”,扬州的地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扬州位于长江、淮河的会合之处,又是大运河畔的要冲,四方商旅络绎不绝。有大量的粮食、海盐通过这里运到全国各地。当时“两淮盐运都转”的衙门就设在扬州大东门,从各地涌来的淘金的盐商也都住在这里。盐管、盐商的聚集与挥霍,刺激了商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由于商业的兴盛,同时带来了文化的支持,各行商家养士之风大盛。商人以结交著名文人为荣,在物质上支持帮助文人,反过来文人也为商人提供大量的艺术品,作为商人的地位象征的一部分。他们广交天下文士,名扬南北。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多被这些暴发户请为座上客。每逢佳节,各处名园都有文人宴会。过往的文人墨客,也多愿在这湖山秀丽的名城盘桓一时。袁枚、吴敬梓、蒋心余等著名文人都曾在扬州城逗留过,有的在书院里教书,有的著书,有的买诗文字画。金农、郑板桥、李觯、汪士慎、高翔、罗聘都老于此乡。高风翰、黄慎、李方膺,也是常来的熟客。画家为了生活,为了实现各自的艺术主张,不得不依赖于这个经济发达的城市。  另外,之所以能在扬州形成“扬州画派”或“扬州八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是清四王(清代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的故里。四王的画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其他画派不容认可和立足,可扬州有繁荣的艺术市场,商品竞争求新、求异,又多有商人的支持、市民的喜欢。在这种情况下,扬州八怪才集中于扬州,互为影响,形成后来的“扬州画派”和“扬州八怪”,为世人所瞩目。  18世纪的扬州,一方面是一个腐朽的封建城市,另—方面又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和文化城市。它不像北京或其他城市那样按照严格、虚伪的封建制度行事。在这座城市里,文人墨客诗画交流、研究学问的气氛是空前自由的,给一些艺术革新性的人物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

编辑推荐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