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高阳 页数:449
Tag标签:无
前言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以台湾为中心的世界华人社会,无一处没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二十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新作单行本将仅交由联经及远景两家出版事业公司印行。与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合作的开始,在个人的创作历程中,是一块很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种极愉快的经验,特缀数语,敬告读者。是为序。
内容概要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以来,二十余年心血所积,得书若干,计字又若干?说实话连我自己都不甚了了,约略而计,出书总在六十部以上;计字则平均日写三千,年得百万,保守估计,至少亦有两千五百万字。所谓“著作等身”,自觉无忝。
上下五千年,史实浩如烟海,所以我的小说题材,永远发掘不尽;更堪自慰的是,以台湾为中心的世界华人社会,无一处没有我的读者。有些读者奖饰之殷,期勉之切,在我只有用“惭感交并”四个字来形容心境。
行年六十有五,或许得力于凡事看得开,更应庆幸于生活在自由自在、不虞匮乏的大环境中,所以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可说并未老化;与笔续盟,二十载可期。不过今后的笔墨生涯,一方面从事创作;另一方面亦须整理旧稿。新作单行本将仅交由联经及远景两家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作者简介
高阳(1977—1992年,说为1926年),台湾著名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字雁冰。笔名高阳、郡望、吏鱼、孺洪等。 其代表性作品有《胡雪岩全传》三部曲、《慈禧全传》等。高阳的作品对清代历史有着独特的研究深度,也是他最为拿手
章节摘录
“时候不早了。我先把文卿要带去的信写好!”说着,张仲襄走向书桌,与万士弘商议着重新写过一封信,又交代了几句办交涉必须注意的要点,将洪钧送走。他自己仍旧留了下来,要了解万士弘如何应付难关。洪钧便直投望海阁去践约会。走到半途,空中飘下雨点,好在望海阁已经在望,紧一紧脚步,一口气赶到。只见大门虚掩,楼头灯火荧然,显然的,蔼如正在等候。推门进去,有打杂的来接过他手里的灯笼,送到楼梯口,阿翠迎了上来,高兴地说:“总算来了!”“怎么?”洪钧在她脸上拧了一把,“当我说了话不算?”“总当三爷在万大爷家有事,分不开身。”阿翠又说,“迟来一步,就要淋雨了。”就这样已经显得有些狼狈,一上楼,主婢二人先拿干毛巾替洪钧抹干头面衣服上的水渍。接着,小王妈端来一个托盘,四碟小菜一盂粥,请洪钧消夜。这使得洪钧记起一件事,随即歉然说道:“你儿子的事,只好等我回来再说了。”“是!不急。”小王妈答说,“将来要请三爷栽培。”“三爷,”蔼如接口问道,“你看阿培怎么样?”“很聪明、很好的一个孩子。”“这样说,是中意了!既然如此,”蔼如转脸向小王妈说,“你明天就把阿培喊回家来!燕子窠那种地方,越早离开越好。”“好的。”小王妈欣然同意,向阿翠招一招手,一起下楼,好让洪钧与蔼如话别。就这时隐隐雷声从海上而来。正当洪钧与蔼如侧耳凝神,细辨雨势时,只听从空而降的霹雳,如天崩地坼般,将望海阁的门窗都震得格格作响。蔼如粉面失色,但极力保持着镇静,洪钧急忙一把将她揽在怀中,轻拍着她的背,作为抚慰。暴雷一个接一个,闪电一道接一道,而最可怕的却是雨势,那种紧密的喧哗之声,直如翻江倒海。加以风声、潮声,杂然并作。洪钧与蔼如的耳中,都是嗡嗡作响,相顾惊骇,紧紧抱在一起。不知隔了多久,发觉雨势渐小,但风却更大了。奔腾澎湃的大潮,一波接一波,似乎直到楼前。风掀窗帷,暗沉沉一片。而在蔼如的感觉中,却似有无数光怪陆离、狰狞凶恶的怪物,在半空中张牙舞爪,作势下噬。惊悸之余,喘息着说:“三爷,你明天不要走!”他了解她的心情,而且他自己也确有些胆怯。可是,他无法想象明天如果不走,张仲襄和万士弘对他会有怎样的观感?“这样的天气太坏了,到烟台以来,我还是第一次遇见。只怕明天什么船都要停航了。”这一说,提醒了洪钧,顿觉心头一宽,“如果停航,”他说,“我自然不走。”“就是船能出海,你也不要走。犯不着冒险。”“不!”洪钧的想法很单纯,以船的动静为动静,“只要有船,我非走不可!”“为什么呢?真有那么急?”“其实倒也不争在几天的工夫。不过讲义气就管不得那么多了。”这句话发生了洪钧做梦都不会想到的效果。蔼如已经深铭心版了,洪钧是个为朋友不惜出生人死、纵井救人的义气男儿。因为如此,她虽然仍旧不放心他去涉历可以预见的风涛之险,可是宁愿暗地里担惊受怕,不愿作任何劝阻。
后记
高阳(1922—1992),一说生于1926年。台湾已故著名作家。高阳以历史小说的创作,享誉当代文坛,其作品的最大特色是“以历史人小说,以小说述历史”,从考据中探索历史的真相实况,并将求证索据所获的资料运用于小说之中。高阳著述丰富,一生著作约90余部,105册,读者遍及全球华人世界,有人以“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来描述高阳作品在华人社会的受欢迎程度。高阳过世的时候,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由于种种原因,祖国大陆读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缘知晓高阳这位浙籍著名历史小说巨擘。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高阳作品的陆续翻印以及研究工作的徐徐展开,祖国大陆读者、研究者才逐渐有机会一睹其艺术风采。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一股高阳热,许多出版社陆续出版高阳作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高阳作品的出版分散于多家出版社,很不完整。基于这些考量,我们计划出版一套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高阳文集珍藏版》。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语言风格与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同,但出于对高阳先生作品的尊重,我们在稿件编辑过程中,采取了非常审慎的态度,除了对原文中明显差误作了更正,极个别地方略有删改,尽量保留文章原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写人情,高阳写出了怨而不怒、冷静客观的气质;写斗争,高阳切中了权力欲望对人性的腐蚀;写风格,高阳更为读者勾绘出一幅绚丽壮阔、气质非凡的景致,堪称一部民俗变迁史。然而,高阳的作品不仅在质上获得了肯定,产量更是惊人。 ——杨明(作家)
编辑推荐
《高阳文集珍藏版:状元娘子》:高阳过世,友人挽联云:“文章憎命达,诗酒风流李太白;才学著书多,古今殷鉴罗贯中。“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以历史入小说,以小说述历史”吉林出版集团重磅推出高阳历史小说珍藏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