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牟宗三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前言
此书于1955年由强生出版社印行。数年前强生出版社停业,此书已无存者。今稍加增订,改由香港人生出版社印行。此书初版时,友人唐君毅先生曾为文推介,题日“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文中对于历史哲学之重要以及其基本概念,皆有所申说。当时吾有一文酬答,题日“关于历史哲学”。今得唐先生之同意,将此两文附录于书后,以作引论,以利读者。读者先观此两文,或可对于历史哲学之大义有一鸟瞰。又,本书第四部第一章 第一节 复增补“论贾谊”一段。此为初版所无者。外此一切照旧。不妥之字句,稍有改正,但不多。吾本想有一较长而完整之引论置于篇首.但当写此书是时,复随机撰写他文以畅其志。所有关于历史文化之议论,皆见他文。此诸文字,先已分别辑为两书:一日《道德的理想主义》,二日《政道与治道》。凡引论中所欲说者,实皆具备于此两书。故亦不必再事重复。故凡读此书者,希能取该两书合观,庶可得其全部底蕴。此三书实为一组。其中心观念,扼要言之,实欲本中国内圣之学解决外王问题者。吾学思大体可分为三阶段。四十以前,致力于西方哲学,乃有《逻辑典范》《理则学》《认识心之批判》三书写成。《逻辑典范》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较芜杂,乃改写为《理则学》,由正中书局出版。五十以前,即自1949年起,乃发愤写成《道德的理想主义》《政道与治道》《历史哲学》三书。夫此二书既欲本中国内圣之学解决外王问题,则所本之内圣之学实不可不予以全部展露。佛家语所谓“彻法源底”,此内圣之学正是一切法之源底也。须有以彻之,乃可见究极与归宿。
内容概要
《历史哲学》作于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牟宗三先生初到台湾,痛感时运之剧变,发愤著书,从历史入手,围绕众所周知的先秦两汉的大事件,通观时代精神之发展,进而探明精神本身的表现途径,解决中国“内圣”之学的“外王”问题。
作者简介
牟宗三(1909-1995),宇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牟宗三于1927年进入北大,先后师从张申府、熊十力诸先生。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主讲中国哲学、康德哲学等。1974年退休后,专任新亚研究所教授。1995年4月病逝于台北。主要著有《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政道与治道》(该三本书以“新外王三书”著称)《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等,另译有康德的《道德哲学》《纯粹理性之批判》《判断力之批判》等。
书籍目录
新版自序第一部 夏商周 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 第二章 周文之含义 第三章 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第二部 春秋战国秦 第一章 五霸与孔子 第二章 战国与孟荀 第三章 秦之发展与申韩第三部 楚汉相争:综论天才时代 第一章 天才时代之来临 第二章 综合的尽理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 第三章 综合的尽气之精神之历史文化的意义第四部 西汉二百年:理性之超越表现时期 第一章 萧规曹随,躬修玄默 第二章 仲舒对策,汉武更化 第三章 更化后有关文献摘录第五部 东汉二百年:理性之内在表现时期 第一章 光武之人格 第二章 光武之凝敛的理性人格所决定之时代 第三章 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之间之斗争附录一 唐君毅先生著: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附录二 关于历史哲学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夏商周第一章 国史发展中观念之具形与氏族社会第一节 观念之具形吾人看历史,须将自己放在历史里面,把自己个人的生命与历史生命通于一起,是在一条流里面承续着。又须从实践的观点看历史。把历史看成是一个民族的实践过程史。把自己放在历史里面,是表示:不可把历史推出去,作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一个自然对象看。从实践看历史,是表示:历史根本是人的实践过程所形成的,不是摆在外面的一个既成物,而为我们的“知性”所要去理解的一个外在体。归于实践,所以区别“理解”。置身历史,所以区别置身度外。这两义是相连而生的。我们只有放在历史里面,归于实践的观点,始能见出历史的“光明面”。这个光明面是理解历史、判断历史的一个标准。历史不是漆黑一团,亦不是自然对象。“光明”以何而确定?以一个民族的实践活动中之“理想”而确定。只有从实践中才能抒发理想。若把历史推出去作一个“外在体”看,而不知其为一实践过程所形成,则必看不出有理想,只是一大串平铺的事实。此已几近于自然对象,而终必归于漆黑一团。在实践活动中,人类的那颗道德的向上的心,始终在活跃着,贯彻着他的实践。此就是实践不同于“自然”。“理想”就从那颗道德的向上的心发。理想的“内容”是观念。
编辑推荐
《历史哲学》是牟宗三文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