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  作者:(俄)屠格涅夫|译者:宋璐璐//杜刚  页数:199  

前言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具有无穷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灵魂驿站。它是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沙里淘金留下的精华,是人类文化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它们交相辉映,构筑起世界文学的殿堂。  文学名著描摹了人类社会的状态,是对人类社会的艺术表现与思考,它不仅时贯古今,而且地连八方,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实和当代人的思想行为,道出了各个时代,各个空间的各种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风貌。所以文学名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学艺术,更是那些伟大的创作者们呕心沥血为我们所呈现的最真实也最自然的社会简史。  读文学名著,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著作的熏陶,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当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通过与名家的对话,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就会浸润我们的灵魂,将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学是高贵而迷人的,它既揭露生活的丑恶,也呈现人生的美好。

内容概要

《父与子》的主人公是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他坚强、沉着、自信、重视实际行动,专心科学实验,但否定艺术,诗歌和人的内心感情,特别是爱情,可是他违背了自己的信念,真心实意爱上了贵族妇女奥金佐娃。他企图克制自己浪漫倾向,用心一切力量压制自身的天性而未能成功。他向奥金佐娃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遭到了她的拒绝。巴扎罗夫因爱情失败而变得怀疑、悲观,带着未遂之志,憾恨地离开了人世。

书籍目录

父与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

章节摘录

  父与子  根据莫斯科国家出版社1961年版《屠格涅夫选集》第三卷译出。谨以此书纪念维萨里昂·格里戈里耶维奇·别林斯基。  导读:故事发生在1895年的夏天,贵族老爷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基尔萨诺夫,在家门口等待着自己的儿子毕业归来。他的儿子阿尔卡季是一位少爷,小时候没了母亲,跟着他一起生活多年,他非常喜欢儿子。那么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这是1895年的5月24日,一位贵族老爷,年纪不过40开外,没戴帽子,大衣上粘了很多灰尘,下穿一条方格裤。“你没看见彼得吗?”这位老爷向自己的仆人问道。他从公路边的一家客栈走出来,站在不高的台阶上。他的仆人是个圆脸蛋且眼睛不大的年轻人,下巴上长了点浅白色的绒毛,双眼没神。  这仆人身上的所有——颜色不均匀的绿松石耳环、油光可鉴的头发和谦恭的举止都无一例外地显示此人受过新式教育。他体谅地朝路上看了看,答道:“没看见,连影儿也没有。”  “没看见?”老爷再问了一遍。  “没有。”仆人依然这样回答。  老爷叹了一口气,然后一屁股坐在一条小凳子上。趁这位老爷屈腿坐在那儿,看着四周想心事的工夫,我们先向读者们描绘一下他。  他的名字是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基尔萨诺夫。他的庄园离这家小客栈有15俄里,那是一片上好的田产,共两于俄亩土地,两百个农奴,照他的说法——他把地分给了农民,建立了所谓的“农场”。他父亲是参加过1812年战役的将军,粗通文墨,心地善良,是个粗鲁而地道的俄罗斯人,一辈子泡在军营里,干着单调枯燥的苦差事,起先指挥一个旅,后来又升任师长,常常驻扎在外省,靠他的官衔成为那些地方的要人。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出生在南俄,和他哥哥帕维尔一样(我们在以后的章节里还要谈帕维尔·彼得罗维奇的事儿),14岁之前,一直在家里受教育,充斥在他周围的尽是些庸俗的家庭教师、既放肆又善长逢迎溜须的副官和其他联队和司令部的军官。他母亲是科利亚津家族的小姐,闺名叫Agathe,嫁给将军后,改名为阿加福克列娅·库兹米尼什娜·基尔萨诺娃。她爱发号施令,是个十足的官太太。她戴着华丽的帽子,穿着窸窣作响的绸衣,在教堂做完弥撒后总是头一个走到十字架前;她声音洪亮,话又多,早晨让孩子们吻她的手,晚上为他们向上帝祈福,——总之,她过得称心如意。虽然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一点儿也不勇敢,甚至还有个“懦夫”的绰号,但作为将门之子,他也只能和哥哥帕维尔一样报名入伍,就在任命消息到达的那一天,他把腿摔断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月,还是落下个终生残疾:走起路来有点儿瘸。他父亲只好无奈地摆摆手,让他去做文官。他父亲把他带到彼得堡,在他一满18岁,就让他上了大学。恰好这时尼古拉的哥哥当上了近卫团军官。哥俩就同住在一所宅子里,他们的表舅偶尔也来照应照应,此入名叫伊利亚·科利亚津,是个显贵。哥俩的父亲又回到师部和他太太那里,间或给儿子们来封信,四开的灰色大信纸上,满是奔放的文书体字迹,信的最后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彼得·基尔萨诺夫少将”,还在名字的四周认真地描了些古怪的花样。1835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大学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就在这年,基尔萨诺夫将军因为阅兵成绩不佳,被解了职,便偕太太来到彼得堡定居下来;他刚在塔夫里奇花园旁租了幢房子,加入了英国俱乐部,就由于突然中风,撒手归西了。阿加福克列娅·库兹米尼什娜不久也去世了,她不习惯在首都的这种沉闷孤居的生活,赋闲的苦闷将她折磨死了。双亲健在时,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烦恼:他爱上了他的旧房东普列波洛文斯基(一个官员)的女儿。那是个容貌可爱,一般人所谓思想成熟的女子,她爱读杂志上“科学”专栏里的严肃文章。服丧一满,他马上娶了她,舍弃了父亲生前在皇室领地管理部为他谋得的官职,和夫人玛莎一道享受生活去了,起先他们住在林学院旁的一座别墅里,后来又搬到城里一套精致小巧的住宅里,里面有干净的楼梯和有点儿凉意的客厅,末了小两口迁到乡下定居,不久就得了个儿子——阿尔卡季。这对小夫妻的生活美满而宁静: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一块儿读书,四手联弹钢琴,同唱二重唱;她种花养鸡,他料理农庄,偶尔打猎,阿尔卡季就这么快乐平静地长大了。十年恍若一梦。1847年基尔萨诺夫的妻子故去,他几乎受不了这个打击,几周内就华发丛生;本打算出国散散心,哪怕稍稍解个闷呢……可1848年接着来了。他只得回到乡下,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后来才着手田地改革。1855年他把儿子送进大学,而后接着三个冬天都在彼得堡陪伴儿子。他几乎不外出,只是一味地和阿尔卡季的年轻朋友们接近。第四年的冬天他不能去,所以我们在1859年的5月看见他在这儿等候儿子。儿子像他当年那样得了学位回来,但他现在满头白发,有些发胖,背也有些驼了。  由于礼貌,也是由于不想老在主人跟前碍眼,那仆人走到大门口,抽起烟斗来。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低头望着破旧的小台阶:一只肥胖的花雏鸡迈着黄色的肥腿,神气地向他慢慢踱来;栏杆上,装模作样地伏着只脏猫,不友好地望着他。日头正大,从小客栈半暗的过道里飘出新烤的黑麦面包的香味。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深陷幻想。“儿子……大学学士……阿尔卡季……”这些字眼在他脑子里反复打转;他极力去想点别的,但这些字眼又回到脑海里,他想起了亡妻……“可惜她没等到这一天!”他伤感地低声自语……一只瓦灰色鸽子飞到路中,匆匆到井边的水洼里喝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正要去看个全部,耳朵就听到由远而近的车轮声。  “老爷,肯定是少爷来了。”仆人从大门口过来通报。  尼古拉·彼得罗维奇蹦了起来,凝神向大路望去。来了一辆三匹驿站马拉着的四轮马车;车上一顶大学生制帽的帽檐闪过,现出他爱子那熟悉的面庞……

编辑推荐

  《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帕维尔固执已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突出表现在帕维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上。由此,作者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父与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书还没收到就签了已送达怎么回事打电话也没人接
  •   学校推荐的初一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书目~~~
  •   很棒的一本书,看了爱不释手。特别适合小学生看。
  •   非常好,儿子看了很喜欢。值得购买。
  •   此书不错,绝对正版啊,可以放心购买
  •   胶装不行,几天封面就掉了
  •   里面的漫画好看,看笑。
  •   稍微深奥点,需咬文嚼字了
  •   孩子很喜欢!值得看!
  •   很不错的课外书。以后要买书就直接在这里购买
  •   很好,儿子很喜欢,评5分!
  •   很好的一本书,感人至深( ⊙ o ⊙ )啊!
  •   孩子很喜欢看,整天看不释手。
  •   买的时候以为是漫画,收到浏览了后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女儿喜欢。给5分。
  •   这本书内容不错,值得看
  •   学校推荐买的,孩子让买的,但不是卡通版的。
  •   该本讲的故事很吸引孩子,孩子看了就放一下,就会一口气把一整本书看完
  •   曾听说~是本不错的书
  •   买错了,已经申请退货,态度很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