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衰落

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弗雷德里克·艾伦  页数:310  译者:彭维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浮华时代》中,我试图讲述了发生在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事情。在那时候,我已经开始思考在某天我也许会同样尝试讲述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确切地说,在1938年末,我开始着手这项工作。虽然那时我并不清楚故事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但1939年仲夏,我已经完成了故事的四分之三。欧洲爆发的战争显然是一个结束,就像1929年的恐慌结束了一个时代一样,它也恰恰预示着这一时代的结束。我在1929年9月3日确定了本书第一章的题目,而一个偶然的巧合,英法政府向德国宣战的日子就是十年之后的那天。它让我意识到事情的进展恰好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能记载这十年的历程。    《浮华时代》的时间跨度是从1918年11月11日的停战开始到1929年10月~11月的恐慌结束。末章中讲述了恐慌时期到1931年春天的那段时间内事情的进展,并试图说明在那段恐慌后的时期内美国的形势发生了怎样的改变(该书英文版于1931年12月出版)。在我着手眼下这本书的时候,需要重提一些以前说到的事情以便于衔接,因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故事应该从恐慌前开始,并且讲述一下美国是如何陷入1929~1932年的经济萧条的。因此,我决定先从1929年9月3日发生的事情开始研究(这与我在1937年《哈珀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的形式有所不同),而在第二章中我会描述从恐慌到1931年春天那段时间内事情的进展。然而,本书只对恐慌本身做简要介绍,因为大量的细节已在《浮华时代》一书中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艾伦,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市,毕业于哈佛大学。曾担任《大西洋月刊》助理编辑,《世纪杂志》执行主编,《哈珀斯杂志》主编。
本书是弗雷德里克·艾伦在西方广为传诵的历史杰作,全书按时间顺序,以细腻的笔触追溯了那个令人心有余悸、百感交集的历史片段。从1929年的大崩溃到1939年的战争阴影,期间穿插有美国经济、政治、文化、道德、风尚等方面的内容,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作者花费较大笔墨描述了“胡佛的困境”、 “罗斯福的新政”等内容,以史为鉴,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奥巴马的新政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启示作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序幕 1929年9月3日 1.特别的一天 2.炎热的一天 3.报纸头条 4.顶峰 5.“琼斯先生的一个朋友” 6.1929年中的一些人第二章 繁荣远去 1.恐慌 2.1930年的余晖 3.私烧锦酒和犯罪浪潮 4.迷你高尔夫和单向离合器 5.胡佛的烦恼 6.这意味着什么?第三章 一跃再跃 1.1931年6月     2.胡佛的延期偿付   3.给公司的救济金   4.不置可否   5.黑色大萧条   6.林德伯格绑架案   7.“所有人都很害怕”    第四章 政府的改变 1.罗斯福的提名   2.华盛顿的战役   3.反叛和骚动   4.技术专家治国论   5.可怜的胡佛   6.银行告急   7.谢幕  第五章 新政的蜜月期 1.新总统的演说   2.迅速启动   3.条条大路通华盛顿  ……第六章 社会风气的改变第七章 复兴还是改革?第八章 农场被吹走了第九章 微笑的声音获胜了第十章 用笔和相机度过美国最黑暗的时期第十一章 冲突与衰退 第十二章 战争的阴影 附录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昨天是劳工节,而昨晚是休息长假就快结束的时候。从城郊通往美国各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拥堵得十分严重,夜色中数不清的车辆装载着被太阳晒黑的、燥热的度假者和周末旅行者缓缓地向城市前行,每一次移动都显得很艰难。在新泽西通往纽约的高速公路上拥堵得异常厉害,以至于大批的人们眼看在几个小时内到达荷兰隧道无望,就把他们的车停在了纽瓦克或霍伯肯,然后搭乘地铁完成了他们去纽约的行程。火车站同样挤满了人,不仅仅是度假者和周末旅行者,还有露营后一同回城里的男孩女孩们。劳工节的交通从未如此惨不忍睹,而劳工节的旅行也从未令人感到如此不适(当然,那时的车里没有空调)。度过了一个让人透不过气的夜晚,当你在9月3日星期二早晨醒来的时候,早报上的天气预报并没有给人任何安慰,上面写道:“今天和明天仍然是晴天,气温仍然会很高。”你肯定会觉得厌恶,因为纽约的温度将达到华氏94.2度,芝加哥、底特律和堪萨斯市的温度将达到90度,圣路易斯是92度,明尼阿波利斯是94度,波士顿更将达到97度。吃完早饭以后,走到大街上,你会发现你在那儿看到的男人们和十年后的男人们并没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尽管与随后的几年相比,那时候穿古板衣领以及西装背心的男人要更多些,那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男人开始不戴帽子。不过这十年中,女人们确实是变化不小。明星们的身材都变成了直上直下的类型——没有胸部,没有腰身,也没有屁股。如果说你见过的少部分女人能够接近于这个理想标准的话,至少她们必然为此做过努力。那时梅·韦斯特的曲线还没有造成对全国的影响力。如果那个还可以称之为腰围的话,也只是紧挨着屁股的。裙子很短,仅仅盖住膝盖下2~3英寸的地方。在1939年前,那段时期的裙子是最短的(新式的晚礼服都是无袖露背的,虽然有悬挂的各种布料配饰垂到接近脚踝的地方,但裙子本身仍然很短)。

后记

整个二十世纪中,《大国的衰落》一直在美国地区非常畅销并曾经多次再版。然而,中国读者却一直很少有机会了解到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这位杰出的作家、经济撰稿人和史学家。本书出版工作的组织者决定将其翻译成中文,以便能让中国读者对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文化状况进行探索,而我怀着荣幸而期待的心情接受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我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徜徉在美国那十年里形形色色的事件中,思绪万千,我相信这本书也会带给其他中国读者同样的震撼。本书介绍了从1929年末的华尔街股市崩盘开始,美国步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随着股票价格收报机的不停运作,人们接连感受到了不安、恐慌和绝望。金融危机的阴霾笼罩了整个美国,银行倒闭、失业人数剧增、美国政界的明争暗斗、报纸和电影对于社会现实的折射,本书围绕着各个主题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这幅合成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刘易斯·艾伦用一种淡定的态度娓娓道来,从多个侧面解析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来龙去脉,照亮了美国社会每一个昏暗的角落。丧失了生活保障的人们孤立无援、农民受到了驱逐、自然灾害的肆虐,而罗斯福的力挽狂澜决不仅仅是运气使然,新政是一次伟大的尝试,罗斯福的坚定让迷茫的美国找到了新的方向,从而渐渐迎来了经济复苏的曙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金融危机究竟是一场无妄之灾,还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悲剧?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只有耐心地回顾历史,才能从中得到一些线索。

媒体关注与评论

金融危机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都有一个基本的根源——人类的本性,当人们处于长期的繁荣之中时,我们自然会认为繁荣会继续下去。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无论美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金融市场都是一片混乱。更糟糕的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已渗透到整体经济中,并且呈现出井喷式发展。短期内,美国失业率将继续上升,商业活动停滞不前,而媒体的头条也令人心惊胆颤。  ——活伦·巴菲特(Warren Brffett)

编辑推荐

《大国的衰落》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国的衰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一个国家如何从大萧条中走出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这本书对于热衷于大国崛起的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读物
  •   没有宣传的那么好,就想小说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