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萧友梅,王光祈 页数:264
Tag标签:无
前言
就中国传统之发展而言,清民之际乃是最重要的转型时代。这里的“民”不仅指狭义上的中华民国(北洋时代与南京时代又不同),也还包括了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帝制崩溃乃是一大转折,由此所开辟者非仅一朝一代之“更名换姓”,更具备我文明中国之步人现代世界的标志性意义。虽然我们能看到的历史进程极其有限,但自清帝逊位、民国肇创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新纪元。毛泽东曾有意援用中华民国之名号,充分体现出其作为历史过程自觉者的伟人意识,可终究抵不过劝进者“开天辟地”的创新而最后重新更定国号。不过“民”之一字却始终未易,也可见出“清民易代”的长效性。自199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史意识的逐渐恢复,大陆学界对民国一代学术也给予了高度认同,除了编撰学案、结集成史之外,重印昔贤经典、接续学术传统。
内容概要
萧友梅(1884—1940),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者、专业音乐创作的先行者和音乐理论的探索者。 萧友梅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幼年时随全家移居澳门,曾与孙中山先生为邻,受革命思想熏陶,又受邻近的葡萄牙传教士奏乐的影响,而对音乐产生了兴趣。1900年,中学入广州时敏学堂,攻读新学课程。1902年赴日本留学,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并在东京帝国学校选习钢琴、声乐。1906年人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教育学,继续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在这期间,他经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常掩护中山先生和廖仲恺等在日本的革命活动。1909年,萧友梅毕业回国,先后被任命为清政府奏派学部视学官、民国临时政府总统府秘书、广东省教育司学校科科长。
作者简介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人,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1902年留学日本,1912年留学德国,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及莱比锡音乐学院,1919年以论文《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中国古代乐器考》,1916掉提交)获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后,先后主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部分 中国乐队概述 第一编 上古时代(约公元前3000-公元588年) 第一章 太古时代合奏的开始(约公元前3000-前1122年) 第二章 周朝乐队的历史(公元前1122-前220年) A.乐官 B.音乐教育 C.乐队的种类 D.音乐的应用 E.若干谱例的说明与翻译 第三章 从上古到中世纪的过渡时期的音乐(公元前221年-588年) A.秦朝(公元前221-207年) B.汉朝(公元前206-219年) C.魏朝(公元220-264年) D.晋朝(公元265-419年) E.南北朝 第二编 中世纪(公元589-1700年) 第一章 用于祭祀的乐队 A.隋朝(公元589-617年) B.唐朝(公元618-906年) C.宋朝(公元960-1276年) D.元朝(公元1277-1367年) E.明朝(公元1368-1643年) F.清朝(公元1644-1911年) 第二章 世俗音乐的乐队 A.隋朝的九部伎和唐朝的十部伎 B.唐朝的云韶乐 C.唐朝的世俗音乐 D.辽王朝(公元916-1125年)的大乐 E.元朝(公元1277-1367年)世俗音乐的乐队 F.金(一个女真族的王朝,公元1123-1234年)、元歌剧音乐的结构 G.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世俗音乐的乐队 H.女乐 I.军乐队第二部分 乐队乐器概貌 第一编 节奏乐器、舞蹈道具及打击乐器 第一章 节奏乐器及舞蹈道具 A.乐曲开场的乐器 B.节奏乐器 C.舞蹈道具 第二章 打击乐器 A.金属打击乐器 B.石制打击乐器 C.蒙鼓皮的打击乐器 第二编 吹奏乐器 第一章 箫管 A.直箫 B.横笛 第二章 簧片乐器 A.单簧乐器 B.双簧乐器 第三章 木制及铜制喇叭 第四章 带振动簧舌及斗子的吹奏乐器 第五章 其他各种吹奏乐器 第三编 弦乐器 第一章 拨弦乐器 A.齐特尔型弦乐器 B.箜篌型弦乐器 C.琉特型弦乐器 第二章 打击弦乐器 第三章 摩擦弦乐器结束?参考书目译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编 上古时代(约公元前3000-公元588年)第一章 太古时代合奏的开始(约公元前3000-前1122年)在太古时代音乐的叙述里面许多历史家都说,那个神话式的帝王伏羲约莫在公元前3000年创制了瑟——一种二十五弦的拨弦乐器(参看《史记》)。据说他曾经谱过一首乐曲,题为《立基》或《扶来》(参看《通志》),或者亦称为《立本》(参看《通典》)。那同属于神话式的女帝女娲氏据说曾经委托她的从官随去制作笙——一种用许多装有簧片的竹管编扎起来插入匏斗里面的木管乐器——她又使娥陵制造一种都良管,以便把一国的音律统一起来(参看《路史》)。另一个神话式的帝王神农氏据说曾经制作了一种用五根弦的琴(参看《吕氏春秋》),他的乐曲则称为《扶持》或《下谋》(参看《通典》)。这两首乐曲肯定是独奏曲,因为除了这两种弦乐器之外再没有提到过别的乐器。关于黄帝(公元前2697年)有这样的报道,他曾经命他的乐官伶伦按照十二个音制作十二支乐管(参看《汉书》),他的从官则奉命创作了一首舞曲题为《云门大卷》或者《咸池》(参看《庄子》及《白虎通》)。这首乐曲直到周朝还是用为最重要的舞蹈教材之一。此外古帝少吴(公元前2597年)写有乐曲《大渊》,古帝颛顼(公元前2513年)写有《五茎承云》,对于后者,前人也把原始的钟和磬算在他的名下(参看《乐纬》及《竹书纪年》)。帝喾(公元前2435年)曾命他的从官咸黑写了乐曲《六英》并委任有佳作鼙、鼓、钟、磬、笙、管、埙等,(参看《吕氏春秋》)。帝尧(公元前2257年)时作有《大章》或称《大咸》(参看《路史》),这些乐曲到了周朝还经常用作舞蹈的教学。很明显,乐器制造得越多,就越来越容易产生合奏。关于帝舜(公元前2255年)有过这样的报道,当他任命夔为大臣之后,他对他说:“夔,我任命你去主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正直但是温和,宽弘但是庄重,勇敢但是不残酷,简易但是不傲慢。诗应该具有特定的旨意,歌唱应该发挥言词的内涵,曲调应当与歌词适应,乐器应该使曲调得到和谐,八种乐器的音响(这是说乐器的八种分类:匏、土、木、石、金、丝、竹、革)互相协调,不让这一种压倒另一种,从而达到神人接近的境界。”(参看《书经·舜典》原文:“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乐正夔曾经受命制作一套乐曲,到了这套.乐曲结束的时候,一共有过九次的反复,因此被称为《九韶》(参看《竹书纪年》)。关于这套乐曲演奏的效果,《书经》也有记载:“夔说:当我(在堂上)打击鸣球,别人弹琴鼓瑟,伴着歌唱的时候,祖先(的灵魂)都来聆听,舜帝的客人(尧帝的儿子,作为助祭的参加者)来就他的席位,诸侯互相谦让。中庭人们吹箫击鼓,起奏祝(木制乐器),结奏敌(也是木制乐器)。
后记
《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的研究》是萧友梅先生1916年向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提出的博士论文,由音乐理论权威里曼主持答辩会,通过授予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留学生第一次以音乐学为主题的博士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激烈进行,先生处在参考资料异常缺乏,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空白的条件之下,写出这样结构严谨的、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的论文,即使是难免于疏漏吧,也应该承认这是一种开拓性的工作。假如我们今天能够做出高出前人的成绩,那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结果。抗战以前我翻译了王光祈先生的博士论文《论中国古典歌剧》——虽然结果是犹如石沉大海,现在过了五十多年,我又翻译了萧友梅先生的博士论文,也就是说,中国近代有关音乐的两篇博士论文,都使我有为前辈学人效劳的机会,这是值得高兴的,因为这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先驱留给后来人的一份精神遗产,我们都有维护的责任。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乐器考·论中国古典歌剧》:民国学术丛刊·博士论文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