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类馆杀人事件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约翰·狄克森·卡尔  页数:302  译者:张楠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魔术结合推理,开启了一道神秘的大门——门窗都被纸带从内侧糊死的密室,凶手如何脱出?  皇家艾伯特动物园的爬虫类馆,迎来了两位有趣的访客。这对年轻男女各自代表着一个著名的魔术世家,而他们的祖上却有着莫名其妙的深厚积怨。几次三番的口舌争辩,使他们渐生情愫,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诡异谋杀案件。更大大推动了他们感情的进展。祖上的积怨能否化解,爱情的故事前景如何,奇特的密室怎样破解?整个故事诙谐•幽默。又兼有“密室推理之王”对读者的思维挑战。读来妙趣横生。

作者简介

约翰•狄克森•卡尔(1906—1977),史上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举世公认的“密室推理之王”。其小说素以公平著称,线索隐蔽,解答惊人,具有超乎寻常的逻辑性、趣味性。他一生共设计了超过五十种密室,几乎每个都是构思精巧、无以复加;又兼其小说一贯具有的浓郁哥特风格,以及其谋篇布局的架构能力之强,自会让读者大呼过瘾,竟相传读。读推理,岂能不读密室;读密室,岂能不读卡尔!

书籍目录

1 女孩遇见男孩2 动物园里的大灾难3 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4 行尸走肉5 事有蹊跷6 看不见的死亡7 我闻到了鬼把戏的味道8 不是开玩笑的时候9 就是谋毒10 恶魔溜进剧院11 完全没有危险12 通道里的恐怖13 一唯一的线索14 特别的说谎者15 一大堆幽灵16 伸展台上的恐惧17 人偶的秘密18 招来了麻烦19 凶手的面目20 地狱的尽头21 尾声

章节摘录

就他所能分辨的,通道里除了马奇没有别人。她跌倒在石头地板上,身子冲着通道尽头往前伸。现在,她正尝试着用手和膝盖把自己的身体撑起来,试着爬行,试着逃跑,试着用手臂遮掩那张神经和肌肉都已经吓得罢工了的脸。然后在窗口透出的昏暗光线中,有什么东西移动了。那东西轻轻抬起来.正对着纸上红白相间的菱形图案。他看见那另一张脸了。那不是一张真实的脸。他开始看见的只是个剪影,在窗前升起,然后才是个真实的生命体。丑陋而且愚蠢的,就像在白色的玩具气球上用黑色颜料涂抹的一张脸。每个细节都让他印象深刻——通道里温热的霉臭味,马奇掉到前面的头发,甚至他口袋里的科尔特点三二自动手枪——就好像这些事都深深刻画到他的神经上。但那张移动的脸却让他发不出声音。它似乎正通过圆圆的眼睛,带着冷血的恶意,把眼神聚焦在它所看到的人身上。那双畸形的眼睛、不真实的眼睛。催眠了他。它升起得更高了,一边缓缓摆动着,松开它卷曲的身体。现在它升起到一个人的高度了。他以为,它就会永远待在那里不动了。眼镜王蛇鼓起的颈部皮褶卷曲着。眼看着就要发动攻击了。马奇又发出尖叫。凯里这才清醒过来。

媒体关注与评论

现今的侦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    ——阿加莎·克里斯蒂卡尔确可跻身英语系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 爱德蒙·克里斯宾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    ——著名推理小说评论家、作家 安东尼·布彻

编辑推荐

《爬虫类馆杀人事件》为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爬虫类馆杀人事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8条)

 
 

  •   虽然故事只是围绕这简单几个地方简单几个人还有一个密室,当初就是想看看这个作者是举世公认的“密室推理之王”,也很快就看完了简单的把戏但是可以让人在想着呼之欲出的答案时,一直吊人胃口,轻松又紧凑,打发休闲时间之作
  •   不太多的胶带自内侧糊死的密室,卡尔同劳森的智慧较量,密室王与魔术师的比赛,不同的情节和不同的解答感动于他们的友情。强烈推荐。。。
  •   超级喜欢侦探小说,黄金三大家已经收藏了阿婆的全部作品,真在收集卡尔和奎因的作品,虽然还没看作品,但是对密室的痴迷,相信卡尔的作品。
  •   很有意思的作案手法,不愧是密室之王!
  •   情节发展吸引人,人物刻画生动活泼,读来轻松自然,密室手法经典,是我非常喜欢的HM系列之一。
  •   一败到书就非要写书评,到底有几个人能做到当天看完呀?比较喜欢这个作者,见一本败一本
  •   可惜没有塑料包装。。。
  •   首先,作为密室推理,文中所用手法其实不复杂难解,但各种线索设计还是比较缜密的。不过,感觉翻译得不太好,把人物的情绪描写译得让人费解,不然就是原文本身便如此夸张。
  •   场景和推理都很不错,但最后的揭示罪犯显得比较无趣,罪犯的人选也比较牵强。一如既往完美的密室。
  •   很有意思的作案手法,密室之王的创意不同凡响,!
  •   作为卡尔的又一本密室代表作,还是不错的。特别喜欢书中的那一对罗密欧与茱丽叶式的情侣,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卡尔不愧为天王。
  •   卡尔的书总是给我不一般的感觉。。。
  •   本书来源于卡尔和劳森的一次打赌,两位大师关于密室谜题的一次打赌又给读者奉献了两本好书,本书密室的设计还不差,但情节方面略显平淡
  •   故事性很不错,但密室的诡计不是怎么行,简直是看不懂,这需要有物理知识的人才能理解,没办法,我才是个初中生......故事是很不错的啦,推荐一下.
  •   看过书的前言部分,就会发现这本书的由来颇有些游戏的成分。卡尔与劳森的一次约定,一次有些类似男人间赌约的小玩笑,挑战一个封闭又封闭的密室,即门窗无疑是关着的,而缝隙部分又通过某种方式做了密封处理,在这样一个近乎真空的空间发生的命案。卡尔很快就完成了本书,但是与其他作品相比明显是轻了许多,诡计的设计较为简单,作案者的动机也似乎有些牵强,读完后会有感叹书中人物行为逻辑脆弱的冲动。故事发生在一家即将因战争原因解体的动物园,此次卡尔放弃了以往擅长的哥特式气氛的渲染,而由两个主人公的职业特性增强其诡异程度--两个魔术世家的传人。但是读完全书,这两个人似乎也就是为了增强气氛而用,对于案件的侦破并无太大的裨益,真正的主角当然还是亨利.梅利维尔爵士(HM),一如既往,他的出现带动了作品整体的氛围,经常令人忍襟不住,而他的睿智还是最终解决问题的钥匙。而书整体给人的感觉还是举轻若重。强调一句,本书的翻译不错。
  •   书很好,纸张不错,墨很清晰
  •   刚看了开头,爬虫馆的环境很适合案发现场
  •   回头仔细看看卡尔当时的密室赌局,实际上只有“内侧全部用胶带封上”,并未谈及上锁的方向,脑补出来的条件使得密室本身的难度上升不少...不过总觉得卡尔的文章读起来趣味性在三巨头里排最前面,并不觉得生涩难读这点很棒。
  •   HM是个太有意思的老头了,值得看
  •   密室中的经典,必读。不是典藏版
  •   第一次看卡尔的书,总体来说是不失望的。
  •   翻译还凑活,看得下去,但我不得不说,卡尔除了诡计还有什么?情节突兀,用词生涩,比起克里斯蒂,奎因,那就不能把他划进“三大家”的行列。当然案子很好!!看看无妨!!
  •   各种疑点早早就摆在读者面前,只是看大家是否细心,但密室的实施方式还是有一些让人费猜疑。亨利爵士的研究、推理过程比较简单,让人觉得主角是那一男一女。
  •   卡尔又一部搞笑系作品。。。不仅幽默风趣,语言轻松~关于密室的诡计也十分精彩~虽然凶手的身份很容易猜到。。。但是诡计才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     按音序排列
      
      阿格尼丝·诺贝尔(Agnes Noble)诺贝尔船长的妻子
      阿拉贝拉·昆特(Arabella Quint)安德鲁·昆特的妻子
      阿瑟(Arthur)马奇的叔祖父
      埃布尔·帕利泽(Abel Palliser)马奇的曾祖父
      爱德华·本顿(Edward Benton、内德(Ned))皇家艾伯特动物园的园长暨主管
      安德鲁·昆特(Andrew Quint)尤金·昆特的表兄弟
      安格斯·麦克塔维什(Angus Mac Tavish)艾伯特动物园管理员负责人
      汉弗瑞·马斯特斯(Humphrey Masters)伦敦警察厅总探长
      亨利·梅利维尔爵士(Henry Merrivale)侦探
      霍勒斯·本顿(Horace Benton)爱德华·本顿的弟弟
      杰克·里弗斯(Jack Rivers)医生
      凯里·昆特(Carey Quint)魔术师
      路易丝·本顿(Louise Benton)爱德华·本顿的女儿
      罗斯玛丽(Rosemary)本顿家的女仆
      马丁·爱德华·帕利泽(Martin Edward Palliser)马奇的祖父
      马奇·帕利泽(Madge Palliser)女魔术师
      迈克·帕森(Mike Parsons)皇家艾伯特动物园管理员
      梅瑟斯·麦克唐纳(Macdonald and Fishmann)阿格尼丝·诺贝尔的律师
      诺贝尔船长(Captain Noble)‘活物倒卖’生意经营者
      切斯特·昆特(Chester Quint)凯里·昆特的曾祖父
      桑德罗斯·帕利泽(Sandros Palliser)马奇的父亲
      尤金·昆特(Eugene Quint)凯里·昆特的父亲
  •     张楠说爬虫类馆是一个小品式的作品,可以抱着轻松的心情来阅读。但是我看了之后缺发觉却是情节紧凑,跌宕起伏。不仅一个完全密室杀人,再加上故事的发生地-爬虫类馆,一个充满毒蛇,蜥蜴的地方所发生的谋杀案,环境和情节都让人不寒而栗。但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日本动画《名侦探柯南》其中有一集完完全全抄袭了书中的核心密室诡计,减少了阅读时候意外惊喜的乐趣。
  •     这个故事写于1944年,也就是2战接近尾声的时候。故事起源就是1940年劳森开玩笑般的写信给卡尔,约定两人各写一个胶带密室。卡尔接受这个建议并于1944年写成了这本《爬虫馆杀人事件》,而劳森晚了4年,1948年才写好《来自另一个世界》。如果说劳森的《来自另一个世界》是如同魔术般的密室谋杀,那么卡尔的这篇应该算确切采用了魔术手段的密室谋杀。抛开成书时间不谈,就个人观感而言,更喜欢劳森的那篇,一个核心诡计用在短篇上正合适。而卡尔这长篇故事用这么一个诡计似乎薄弱了点。当然这是从推理小说的角度来看,如若换个角度,更象是夹杂推理成分的消遣小说。
      
      不知道是不是卡尔向身为魔术师的劳森致意,所以特地安排魔术师出现,不但是一男一女,甚至是三代严重对立的仇敌。也许卡尔也了解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吧,又或者是卡尔不喜欢莎翁那个故事,所以卡尔刻意化解了世仇,不但让这2位做了破解案情的关键,作为鼓励更是为他们安排了一段爱情,让故事看起来多了份温馨的感觉,这到是和他一贯的哥特风格迥然有别啊。
      
      环境背景,很多时候写作和作家身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身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环境,因此在作品巧妙的和战争背景融合起来。在我目前阅读过的推理小说里,只有布兰德的《绿色危机》有这样的背景,不同的是卡尔更加巧妙的利用这个背景,与故事搭配的恰到好处,尤其是轰炸机的飞过的桥段真是神来之笔。至于故事里人物们的心态和逻辑虽然相对薄弱,但是在战争阴影下也显的合情合理。
      
      动机,尽管卡尔做出的解释是能接受的,不过真正的还是弱了一点。
      
      故事的情节,四平八稳的铺开,波澜不惊的延续,不过这一点都不影响诡计的实施。也许卡尔本身就不想写成过山车般的刺激吧,采取平和的手法来写故事也没什么不好,何况添加魔术手法已经算是破例了,那种障眼法的表达堪称有趣。总体上来看故事的发展还是很紧密的,而用于逃脱术表演的开锁法居然也出现在故事里。而最后解开迷团的答案也是利用了魔术的手法。有趣之处还在于,这次不是只有HM一个人想到迷底是什么。而最后揭开真相的那场表演更象是小孩子的任性,很可爱。
      
      人物方面,当然还是以HM为中心了,臭脾气的亨利·梅利维尔爵士没有那么火暴了,对白上尽管还是带着滚你娘的和呸这样的粗口,最起码在本书里算是忍了又忍,甚至还给人幽默的感觉,开场那幕就相当喜剧,而后来和蛇相处的描写也堪称可爱。还有一个值得提一提的就是诺贝尔夫人,那种口舌之利看起来也是相当有趣,除了HM以外似乎人人在她面前都是吃憋的。这样有趣的对白在卡尔以往歌特类型的作品从是难得一见的,再加之或许长篇的缘故,所以人物刻画方面此书又比劳森的那个短篇要好些。
      
      综合一下,作为推理小说该有的要点都具备了。少了份血腥和恐怖,多了点幽默和杂耍,闲暇时娱乐一下足够了, 何况此书带来的那两位大师之间的挑战也堪称佳话,想到这段佳话就不会忘记这本书。
      
      
  •     看了简介以为是两个魔术师斗法破案呢,结果一看是斗嘴····=.=|||对剧情没任何意义不说还显得非常呱噪············
      
      犯人基本上前期就能知道了······符合那个设定的只有一个人······还以为有埋伏其实没有··········
      
      除了中心诡计,犯人的其他做法根本就是自取灭亡嘛·····做坏事还要用那么麻烦的方法······最后看得出犯人也怕那些东东的,利用自己害怕不容易掌握的东西做坏事,这种心理实在不能理解······
      
      最后的结局也好像是作者生凑出来的····完全没体现H.M的光辉形象啊····
      
      整个小说也就中心诡计还可以了,除去情侣拌嘴和莫名无关剧情等内容其实中篇小说就足够了·········强烈怀疑卡尔骗稿费······=.=
  •     英文的标题是He Wouldn't Kill Patience ,可能翻译者觉得直译成中文读起来味道不对吧,所以另起了现在用的“爬虫类馆杀人事件”的名字。
      但看过书的读者都知道,谋杀案实际上发生在动物园园长家,爬虫类馆顶多发生了一起未遂谋杀和一出闹剧。用这个标题显然是用错了。
      而且中国翻译一般用“谋杀案”,古典推理文库里一般也用“谋杀案”这个词,很少用“杀人事件”这样的日式说法。
      
  •     看多了阿姨的书,觉得好像推理小说就这样了
      不过似乎现在又有些希望了,故事其实挺简单,我也猜到了谁是凶手,做的铺垫挺多,就是如何制造不可能犯罪,还是最后看完才知道
      
      也许就是看这类书的最大乐趣吧
  •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盛的古典解谜小说黄金时代,是很多推理爱好者心目中最向往的年代。那是个所谓的“Golden Age”。这当然并不仅仅是因为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又或埃勒里•奎因等寥寥几位作家的创作高峰期都在这个年代,更是因为一批颇有创意的优秀作家构建了整个黄金时代的冰山,而所谓的古典推理三大家,只是露出水面并至今犹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冰山一角罢了。至于那些名气略逊、却也是黄金时代重要参与者的作家们,有的生涯短暂,没等大红大紫便匆匆谢幕,有的终生以撰写评论为职业,大多数人只有两三部佳作传世。如果仅仅看到这幅景象,大概很难想象当年英国侦探俱乐部让人羡慕的繁荣场景以及那个年代的种种逸闻趣事。
        事实上,一个辉煌的时代绝不可能只由几部“神作”堆砌而成,当时对同一个题材感兴趣的参与者们,他们无时无处不在进行着的火花四溅的思想交流,才是这个繁盛年代的佐证,以及它之所以繁盛的内在推动力量。或许我们能说,若没有同为美国不可能犯罪小说家代表人物的约翰•狄克森•卡尔和克莱顿•劳森的一封私人信函,世界推理小说史就一定会缺少两部构思精巧、创意十足的密室小说,以及过了数十年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密室小说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之初,熟读并创作过多部佳作的卡尔和劳森,大概已对单纯锁上门窗、钥匙或凶器置于屋外的设定,感到了某种厌倦。这样的密室,估计他们两人都能随便搞出一摞解答办法。1940年末,劳森曾向定居英国的卡尔致信,提出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创意:“一间普普通通的屋子,不仅门窗紧闭,而且所有缝隙都要被胶带从内侧封闭,凶手在室内谋杀完毕,便从房间消失。”卡尔当即复信,表示对这构思很感兴趣,一定要写出一部这样诡计的推理小说。1944年,卡尔果然拿出一部长篇小说《爬虫类馆杀人事件》,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解答;而劳森则是迟至四年之后,才发表短篇小说《来自另一个世界》,其解答思路颇具魔术表演之妙。
        劳森的小说受篇幅所限,基本上是规规矩矩的答题,当然答案相当精彩;而卡尔不仅交上答卷,还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拥有魔术师身份的好友劳森作了一番致敬。他将小说中一对“非常男女”的身份设定为来自敌对世家的两位男女魔术师,书中掺杂了好几段对魔术原理的阐释、一个魔术大揭秘,而其中的核心理念又与这本小说最终的答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不可能犯罪与魔术本就像是一棵藤蔓上的两朵并蒂花,各有不同的缤纷色彩。推本溯源,其本质是相近的。它们都追求一种表象和真相的落差,以颠覆物理上“不可能达到”的事件为表现根本,并且,往往是答案越简单,就越能震撼读者。
        当然,魔术与不可能犯罪小说因表现形式的差异,存有不少区别。比如这本小说中的男魔术师,因考虑到或许要去朋友家表演“密室逃脱”,颇有先见之明地随身带了套开锁工具,这种在推理小说中必然会被视为犯规的工具,之所以在魔术中可以被允许,盖因魔术好坏的评判标准,完全系于观者的眼睛,只要他开锁的过程没被看见,那么表象和真实的落差就永远存在。而推理小说中什么可见、什么不可见,全靠作者的一支笔。这一方面决定了作者的发挥空间更大,譬如一个诡计可以花数小时的时间完成,地点选择也自由许多;但同时又意味着读者对诡计本身的技巧性要求更为严苛,诡计本身更必须常常同故事情节或叙事手法相结合,以造成一加一超过二的效果。
        平心而论,卡尔的这本小说单从诡计本身来看,是非常“类魔术”的。小说的情节较为平铺直叙,没有他擅长的多转折故事发展,所以他的密室解答也不可能特别复杂。和卡尔的很多诡异壮丽的早期作品相比,《爬虫类馆杀人事件》堪称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品。
        小品的好处是轻松幽默、简单易读。譬如在创作中后期,被卡尔越写越像老顽童的H.M.,在本书中以一种爆笑的方式登场,滑稽而不落俗套,我认为是卡尔小说中一个很棒的开场。而作为嗅觉灵敏的类型小说,1944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及时地糅合了战争背景,以一种精彩异常的方式,和故事做了有机结合,亦是可圈可点。故事发生的场景也颇为另类,卡尔选择了动物园里的爬虫类馆,各种稀有罕见的爬行动物在他的笔下逐一涌现,让我们无法不慨叹推理小说作家对另类知识的兴趣之广。
        讨论胶带封闭这种“纯粹”密室的作品并不多,看到这样的设定,我想你一定已经有了兴趣要一探究竟。而在阅读与探秘的过程中,轻松愉悦的氛围会一直陪伴着你,直至小说终章。你无需正襟危坐,只要回归侦探小说最初的游戏本质,就足以享受这部小说带给你的快乐和惊奇。
      
      PS这本书第一章提到的一种蜥蜴Gila Monster,前一段我去动物园玩的时候恰好在爬虫类馆里看到,图片请看: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81117535/
  •      这是一部颇具传奇的作品,因为它源于两位不可能犯罪大师Carr和Rawson的一次打赌,谜题正是关于所有缝隙都被自内封死的胶带密室。Carr的答案是成书于1944年的这本He Wouldn't Kill Patience,而Rawson的作品则是1948年的短篇From anotherWorld。从这两份答卷来讲,我个人认为是Rawson略胜一筹。
       He Wouldn't Kill Patience的解答,算是很古老了,也被后来的各种五分钟谜题所抄滥了,以至于打开书之前我就在设想是否是那种解答(这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胶带密室的解答其实可以发挥的余地并不大,算来算去也只有三种情况) 。但作为第一个挑战这个谜题的人,我还是对此保持很高的敬意的。
       不过这部作品比较让人失望的还是在plot的设计上,一开头虽然很精彩,但越往后就越平淡,基本上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地直至结束。推理小说到了长篇黄金时期,尤其是末期,我个人决定已经过了诡计决定一切的年代。短篇这么写无可厚非,因为其篇幅基本上也只能容纳一个诡计了(如果同时也能有很强的plot的话,那一定是经典)。但作为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而言,仅有诡计基本上是不够的,特别是那种现在看起来颇为平庸的诡计。如果不能用很好的plot在安排诡计,组织整个故事的话,那还不如写成个中短篇,Carr输给Rawson之处,我也认为正是如此。更何况,这个故事里还的确存在台湾那个Carr迷所说那个问题(避免泄底,不便提及)。不过另一方面,这种事情没有亲历过的话,实在是无法判断,就在昨天我才以亲身经历证实了原来Joseph Commings的Black Fair Murders的诡计完全可行,而我之前(估计包括大部分没有亲自试验过的人呢)一直认为很扯淡……
       这本书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看点是关于两个魔术师世家之间的恩怨,也涉及了一些有趣的魔术的秘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影《致命魔术》,看来魔术师之间,成为对手的确要远比成为朋友容易呢。
      评价:★★★★
  •   柯南算是一种改变不能算是抄袭,准确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诡计:卡尔的是利用真空压力创造密室,属于物理性密室;而柯南的密室属于纯粹的心理密室。
  •   事实上CR是早已想好胶带密室的点子,才向JDC提出的……
  •   翻译成《是誰杀了它》或者《这是谋杀》或者《这不是自杀》比较好...
  •   Patience 也是那条蛇的名字呢...
  •   莫非这本书上印的导读就是徒弟写的这篇?
  •   对蜥蜴类动物我一向分不出小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