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 中国名寺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梓岩  页数:171  字数:147000  

内容概要

佛教自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土后,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风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名寺古刹遍布大江南北,显示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脉络。梓岩编写的这本《中国名寺》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佛寺的兴起与发展,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名寺古刹,讲述其历史发展、建筑风貌、文化价值及典故传说,希望读者通过《中国名寺》了解中国寺庙,进而了解佛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交融的历程。

书籍目录

中国的佛教与佛寺
最初的佛寺
魏晋南北朝的佛寺
隋唐五代的佛寺
宋元时期的佛寺
明清时期的佛寺
汉地佛教寺院
汉地佛寺的殿堂
著名的汉地佛寺
藏传佛教寺院
藏传佛教寺院的布局
著名的藏传佛寺
南传佛教寺院
中国的南传佛教
南传佛教的寺院
著名的南传佛寺

章节摘录

>最初的佛寺    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至今未能统一。其中有两种说法最有影响力。    一种说法认为,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西域大月氏国的国王派使者来到当时中国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景卢的儒生,这就是佛教传入的开始。    还有一种更具神秘色彩的传说,相传在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夜里梦见一个神人身披金光在大殿前飞行,第二天向大臣询问此梦有什么寓意。太史傅毅回答说:“西方有名叫‘佛’的神仙,陛下梦见的恐怕就是他。”明帝就派蔡情、秦景等人到西域求佛法。三年后,他们到达西域的大月氏国,遇到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便邀请他们来华。迦叶摩腾、竺法兰用白马驮着佛像、经卷来到洛阳。明帝下旨在洛阳城建造白马寺供他们居住。二位高僧在寺中译出了《四十二章经》,此经被认为是中土最早的佛经译本。自西晋以来,这个说法一直在佛教徒中盛传不衰。    今天的学者一般都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东汉初(公元元年前后)逐渐传入中国的。到了东汉末年桓帝、灵帝的时代(147~189),佛教在中国流传的史料才逐渐丰富,记载也日益翔实起来。  佛教刚传入中国时,人们一般将其看作是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的一种。大城市中最早建立的佛教寺庙,主要是供西域来的僧人和商人居住和参拜使用,并没有汉人出家为僧。随着佛教的广泛流传,东汉末年在洛阳、徐州、豫州等地区先后兴建了一些佛教寺塔,并开始塑造佛像。据《后汉书》记载,汉献帝时,丹阳人笮融“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彩……”这是史籍中关于建寺祠佛像的最早记载。其中“浮图”即指佛塔,东汉时期的佛寺布局以塔为中心,四周围成方形庭院,佛像设在塔中。由于佛塔内空间狭小,中间又有刹柱,佛像只能四面安设,不能居中,其大小和数量也受限制,所以逐渐产生了另建佛殿以安置佛像的需要。    >魏晋南北朝的佛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是一个战乱频仍的时期,也是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与发展的时期。人们为了逃避战乱,往往遁入空门。而统治者为了安抚民心,也积极推动佛教的传播,因此,这一时期佛教寺院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和南朝梁对佛教的尊崇都达到极点。北魏末年,仅都城洛阳一地就有佛寺1300余所,南朝梁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有佛寺近500所,全国佛寺的数量达到1.5万所左右。    魏晋南北朝的佛寺已经逐渐脱离了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布局。因用于供奉佛像,佛殿的重要性渐渐在佛塔之上。北魏洛阳永宁寺的布局为殿、塔并重,成为当时佛寺的代表。还有一类寺院不建佛塔,多是由贵族捐助私宅改建而成。这种寺院以前厅为佛殿供养佛像,以后厅为讲堂;私宅中的附属花园,则成为早期的佛寺园林。    出于僧人坐禅习静的需要,新建佛寺多选址于山林。据记载,东晋太元年间,名僧慧远在庐山营建东林寺时,就有意识地在自然中设置人工禅林,这是创建佛寺园林的早期记载。寺庙园林不同于皇宫禁苑与贵族府第,它是面向广大信众的,带有公共游览性质,更着意于展示静谧出世的气息。    >隋唐五代的佛寺    隋唐时期(581—907),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南北分裂局面,迎来了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最强盛的时代,这也是中国佛教史上宗派竞立的巅峰时期。隋唐佛教的兴盛,有赖于国家的统一强盛,也得力于统治者的护持和提倡。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即位后(589—600),立即废止之前北周的毁佛政策,下诏修建寺院、重整佛经和佛像。他在位期间共修建寺院3000多所,写经13万卷。隋文帝和其子隋炀帝统治37年间,全国寺院达到3985所。    唐朝的皇帝对佛教也多采取保护政策。唐太宗时期(626—649),玄奘法师西行印度求法,归国后,唐太宗下旨在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慈恩寺组织大规模的译经场,中土佛教的法相唯识宗就是在太宗的支持下创立的。武则天统治时期,更加崇信佛法,下令开凿洛阳龙门石窟,礼遇禅宗大师神秀,使禅宗盛极一时,并且直接促成了华严宗的创立。其后的皇帝也都各有崇佛的政策,使得社会上掀起一股又一股崇佛的热潮。    唐武宗(814—846)因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845)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院土地,强迫寺院中的僧尼还俗,佛教史上称为“会昌法难”。武宗毁佛前夕,全国大中寺院达到4600所,毁佛之后,从寺院没收的肥沃良田达数千万顷之多,所以唐时就有人说:“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    唐时期的佛寺都没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不过人们从敦煌莫高窟的隋唐壁画中还可领略当时佛寺的外形概貌。这一时期佛寺的布局在中国宫殿建筑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最大的特点是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由山门开始,纵列几重殿阁,中间联成几进院落。主体建筑两侧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用途。而佛塔的位置逐渐变为独立。随着隋唐时期寺院经济的发展,寺院生活区得以扩展,有供僧人生活的僧舍、斋堂、库房、厨房等,有的大型佛寺还有磨坊、菜园,还有佛寺出租房屋供俗人居住。    P2-15

编辑推荐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录和梳理,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其所关注的100个文化专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极富中国特色。它们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系列图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四海宾朋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美。    梓岩编写的这本《中国名寺》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佛寺兴起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选取了十数间具有代表性的名寺古刹,讲述其历史发展、建筑风貌、文化价值及典故传说。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红 中国名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彩图版,插图很美~中英文对照~很好~~
  •   装订不错,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文字也很美~能翻出这样的书很不一般!!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