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司马光 页数:6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资治通鉴》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资治通鉴》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
在这独具匠心的巨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发展的血脉,看到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治内攘外的权谋。该书问世后一直被推崇为中国史学的巨篇,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子都熟读此书。元世祖忽必烈重视《资治通鉴》,请儒士讲解其中的治国之道;设立蒙古国子学,用蒙古语译写的《通鉴节要》作为教材。明太祖朱元璋推崇《资治通鉴》,每日早晨进行研读,习闻咀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清圣祖康熙迷恋《资治通鉴》,经常翻阅,说《通鉴》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伟人毛泽东对《资治通鉴》的反复阅读圈点竟达十七遍之多,这也是他最喜欢阅读的书籍之一。
作者简介
作者:(北宋)司马光
书籍目录
册一
周纪一
周纪二
周纪五
秦纪一
秦纪二
秦纪三
汉纪一
汉纪二
汉纪三
册二
汉纪六
汉纪七
汉纪八
汉纪九
汉纪十
汉纪十五
汉纪十七
汉纪二十一
汉纪三十二
汉纪三十六
册三
汉纪四十五
汉纪四十七
汉纪四十八
汉纪五十一
汉纪五十五
魏纪七
晋纪二
晋纪三
……
册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赵王赵歇、张耳于是得以出钜鹿城拜谢各国将领。张耳与陈馀相见,责备陈馀不肯营救赵王。待问及张黡、陈泽的下落时,张耳怀疑是陈馀把他两人杀了,即几次追问陈馀。陈馀发怒,说:『想不到你对我的责怨如此之深!难道你以为我舍不得放弃这将军的官印吗?』于是解下印信绶带,推给张耳。张耳愕然不肯接受。陈馀起身上厕所,宾客中有人劝说张耳道:『我听说:「上天的赐与如不接受,反会招致祸殃。」现在陈将军给您印信,您不接受,如此违反天意,很不吉祥。还是赶快取过来吧!』张耳便佩带上陈馀的官印,接收了他的军队。而等陈馀回来时,也颇怨恨张耳的不辞让,就疾步走出,只偕同他手下的亲信几百人到黄河岸边的水泽中捕鱼猎兽去了。赵王赵歇返回信都。 春季,二月,刘邦向北攻打昌邑,遇彭越,彭越率军跟随了刘邦。彭越是昌邑人,经常在钜野湖沼中捕鱼,与人结伙为盗。陈胜、项梁起事抗秦时,水泽中的青年一百多人聚合起来,前去追随彭越,说道:『请您出任首领。』彭越推辞说:『我不愿意啊。』青年们竭力请求,彭越才答应下来,并与他们约定次日清晨太阳出来时集合,迟到的人斩首。第二天日出后,有十多个人晚到,最迟的直至中午才来。彭越于是抱歉地说:『我已经老了,你们一心要推举我为头领。如今到了约定时间而许多人迟到,不能够都杀掉,那么就将最后到达的一个人杀了吧。』即命校长杀那个人。大家都笑道:『哪至于到这种程度!以后再不敢如此就是了。』彭越这时拉出那人杀了,设立土坛以人头祭祀,号令所属部下。部属们十分惊恐,无人敢抬头望他。彭越随后便领兵攻夺土地,收集诸侯军中的溃散兵卒,得一千余人,协助刘邦攻打昌邑。 昌邑城未克,刘邦率军西进经过高阳。高阳人郦食其,家境贫寒,落魄飘零,为看管里门小吏。
编辑推荐
《国学经典藏书集成:资治通鉴(线装竖排)(套装共4册)》是华夏先哲给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最为辉煌的一部,它是先人智慧的结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国学经典藏书集成:资治通鉴(线装竖排)(套装共4册)》的本意,也是司马光深感『历代史繁重,学者不能综,况于人主』的杰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