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 作者:王天根 页数:2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近代中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面临着重新界定,救亡图存压力下个人是作为社群成员存在的个人,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有所平衡,不能越界。传媒在个人与社群、社群与国家关系重构中应该起权利界定的作用。传媒所要界定的社群与国家的关系涉及近代政治趋向开明专制或民主共和的社会变革。
书籍目录
导论上篇 君臣政治与晚清政论报刊政治舆论的转向第一章 清末战争与《清议报》对民族心理创伤的表述第一节 国家与国民:中国近代政论报刊的主流话语一、政论报刊的崛起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传播二、《清议报》与近代民族国家主流话语的表述第二节 《清议报》对民族心理创伤的历史记忆一、《清议报》对甲午战争的创伤记忆二、《清议报》对瓜分狂潮的创伤记忆第三节 《清议报》对民族心理创伤的当下表述一、《清议报》对西方列强殖民行径的当下表述二、《清议报》对义和团民众及清政府的当下表述第四节 《清议报》的社会语境与近代民族国家思想触媒特征一、《清议报》与日本社会语境的“媒介”作用二、从《清议报》表述策略看近代民族国家思想触媒特征本章结语附:《清议报》重要政论文章概况列表第二章 辛亥革命前后《民报》对革命舆论的建构与革命阵营的分野第一节 《民报》与三民主义的宣传一、张继主持《民报》与革命舆论动员二、章太炎主持时期的《民报》及其一周年纪念会三、梁启超与汪精卫争辩:三民主义的报刊论战焦点第二节 《民报》被查禁与近代外交舆论一、《民报》遭查禁的导火索与革命暗杀风潮二、复杂多变的中、日、美三国关系与《民报》被查封的外交语境第三节 后《民报》时代与革命舆论的分野第四节 孙、章政治歧见与民初报刊政治话语的抉择本章结语中篇 性别政治与清末民初男女平权革命的媒介表述第三章 清末报刊与身份认同视角下的杰出女性第一节 清末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与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一、清末杰出女性的报刊活动概况二、清末救亡图存的社会语境与杰出媒介女性的身份认同第二节 政治倾向与杰出女性办报取向分野一、维新派的杰出女性与报刊二、革命派的杰出女性与报刊第三节 救亡图存压力下三种身份认同中的清末精英女报人圈一、媒介传播活动中的精英女报人圈二、团体传播活动中的精英女报人圈三、人际传播活动中的精英女报人圈本章结语第四章 民初女性报刊与革命语境下的女性政治身份认同第一节 民初政治语境变迁中的精英女报人与女性报刊一、民国初年女性报刊概况二、他者的想象与民初精英女报人主体身份意识的觉醒第二节 重塑社会身份的尝试:民初女子参政运动中的精英女报人与报刊……下篇 家庭政治与都市生活对革命话语的平常心态
章节摘录
另外,《清议报》还开设《猛省录》一栏,专门摘取外国报刊中有关各国从中国掠取权益的报道,并加以编者点评,“中国今日不速反劣为优也,诚恐不久将求如今日之侵割屠戮而不可得,非他人灭杀我,而自己亦日就澌灭矣。今我中国之人,当自思他人,以人待我乎,抑以禽兽待我乎,前俄之于旅顺,北方之地,与德之于胶州,皆恃强发炮,以杀戮我民,吾观人之待状,亦无如此之忍,无已则猎者乎,然亦无如是之甚。”(!)其点评的角度则多为通过反复强调国家领土遭受列强瓜分,国民遭受列强欺凌,借以表达变革中国的迫切要求。 诸如其在对“日俄协商”一事的点评中,“俄固虎豹,英亦豺狼,即为唇齿之日本,我能自立则扶植,我不能自立则倾覆,此必然之理也。我国民亦何不奋其独立之志,为自救之计,以四万万人,顾不能自救,而乃恃他人耶,不能自救,他人亦万无能救我者,我国民其尚知惧,其尚知耻,其尚知愤,其尚知立。”②提出仅仅把保全国家的希望寄托于东亚邻国日本的帮扶是行不通的,强调在国家间竞争激烈的世界形势下,国家自立自强对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国民应树立变革落后国家现状的意识。 由此可见,《清议报》选择性地借用外论对瓜分狂潮的记忆,引导国人对民族国家所遭受的屈辱进行反思,以此宣扬国家自强思想、民族自立意识,表达其改良变革现实政治秩序的主张。大体上看来,《清议报》对甲午战争及义和团的描述显然有选择性的,这是涉及历史的记忆,而“创伤记忆”一般被描述为由于不幸经历的嵌入所造成的“意义中心”的瓦解。③通过上述分析可见,这里的“创伤记忆”是指改良派知识分子“国家观念”、“民族观念”的“创伤记忆”。《清议报》将传统民族情感话语与改良意识形态话语相结合,将自身传播主体的话语与外界传播主体的话语相结合,通过多重视角再现甲午战争、瓜分狂潮所形成的“创伤记忆”。它的出发点诚然是要理解反思这段历史,但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扩大或加深战争创伤的烙印,而是要使这种创伤记忆为其政治主张、意识形态、民族国家情感等方面的现实需要服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