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王振红 黄山书社 (2012-02出版) 作者:王振红 页数:354
内容概要
《中国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史著研究、中西比较。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述论;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产生的思想背景等。
作者简介
王振红,历史学博士,淮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秦两汉史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中外史学比较。
书籍目录
绪论 一、论题释义与选题价值 二、基本架构与内容提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上篇——理论研究 第一章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述论 第一节实录思想 一、古代史家的实录思想 二、近人对实录的阐释 三、简评实录思想 第二节名实关系 一、略说名实关系 二、名实关系及其史学价值 第三节文质关系 一、略释“文”与“质” 二、文质关系及其史学意义 第四节求真的方法 一、阙疑 二、解蔽 三、参验 第二章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产生的思想背景 第一节从人的觉醒到求真观念的萌生 一、人的觉醒与历史认识的发生 二、历史经验与求真观念的萌生 第二节“史”的三重内涵与“真”的多重意蕴 一、“史”的三重内涵及其史学意义 二、“真”的多重意蕴及其史学意义 第三章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求真的能力:主客不分的历史认识 第二节求真的对象:人事合一的历史事实 一、近现代史学理论视野之下的“历史事实” 二、中国古典史学中的“历史事实” 第三节求真的方法:由人而识事、即事而言理 一、知人论世的求真方法 二、史文结合的实录精神 三、设身处地的场景再现 四、从运动中把握真理 中篇——史著研究 第四章《尚书》的求真精神 第一节“史掌官书以赞治”与历史认识的自觉 一、“史掌官书以赞治”的传统 二、《尚书》赞治的基础:历史经验与理性精神 三、实事求是:《尚书》在历史认识上的自觉 第二节《尚书》述历史进程与天人关系 一、《尚书》疏通知远:历史进程的初现 二、《尚书》述天人:天命人事化的开端 第三节《尚书》求真精神的途径与特点 一、《尚书》认识历史的途径:从具体到一般 二、《尚书》求真精神的特点:从运动中把握真理 第五章《春秋》的求真精神 第一节信古阙疑:史学理性的萌生 第二节《春秋》述历史进程与天人关系 一、《春秋》述历史进程:历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二、《春秋》述天人关系:天命的礼义化与名分化 第三节《春秋》求真精神的途径与特点 一、《春秋》认识历史的途径:从一般到具体 二、《春秋》求真精神的特点:即事言理 第六章《左传》的求真精神 第一节无征不信:史学理性的发展 第二节《左传》述历史进程与天人关系 一、《左传》述历史进程:连续性与阶段性的深入结合 二、《左传》述天人关系:天人思想的丰富与深化 第三节《左传》求真精神的途径与特点 一、《左传》认识历史的途径:一般回复到具体 二、《左传》求真精神的特点:尽而不汗 第七章《史记》的求真精神 第一节成一家之言:史学理性的深刻自觉 第二节《史记》述历史进程与天人关系 一、《史记》述历史进程:通古今之变 二、《史记》述天人关糸:究天人之际 第三节《史记》求真精神的途径与特点 一、《史记》认识历史的途径:特殊体现一般 二、《史记》求真精神的特点:实录无隐 第八章《汉书》的求真精神 第一节函雅故:文献批判与宗经思想的融合 一、班固的文献批判思想 二、《汉书》的宗经思想 第二节《汉书》述历史进程与天人关系 一、《汉书》述历史进程:断代的通变 二、天人关系:天命与宣汉的结合 第三节《汉书》求真精神的途径与特点 一、《汉书》认识历史的途径:兼顾具体与一般 二、《汉书》的求真精神:详而有体 下篇——中西比较 第九章与西方古典史学求真精神的比较 第一节西方古典史学的理性精神与批判思想 一、西方古典史学批判思想的产生 二、西方古典史学批判思想的发展 三、与中国古典史学的批判思想的简要比较 第二节西方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一、西方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的发展概况 二、与中国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的简要比较 第三节西方古典史学的实质主义思想 一、古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二、柯林伍德的“实质主义”说 三、实质主义对西方古典史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述论 在中国古代史家长期的著史、评史与考史的过程中,史学的求真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思想主要围绕着实录精神、名实关系以及文质关系等相关领域而展开,通过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探讨,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思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深化。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思想还体现于阙疑、解蔽、参验、素心等求真的方法上,这些方法不仅有益于史家探究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而且对于人们深入理解史学的求真思想也提供了具体的途径。 第一节 实录思想 一、古代史家的实录思想 中国古代史学非常重视实录精神,刘向、扬雄首先提出“实录”的说法。此后,班固对“实录”作以具体的阐释,从而大致界定了“实录”内涵的范围。《汉书•司马迁传》曰:“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之说盖源于孟子,《孟子》日:“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日:其义则丘窃取之矣。…两者相较可知,班固所言“实录”从文字表述到核心内容都与孟子之言有着一定的前后相承的关系,即他们都是在讨论史学之“事”、“文”、“义”三方面及其关系的问题。 此后,刘勰评价《史记》为“实录无隐之旨”、“爱奇反经之尤”,他一方面认同《史记》记事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批评其“反经”的不足,所谓的“反经”也就是说史迁没有做到“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唐代刘知幾对“实录”的论述最为著名,但其内容大致也是这两个方面。他说:“盖明镜之照物,妍媸毕露,不以毛嫱之面或有疵瑕而寝其鉴也。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史著研究、中西比较。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述论;中国古典史学求真精神产生的思想背景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