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北京花生文库图书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保罗·索鲁  页数:528  译者:陈朵思、胡洲贤  
Tag标签:无  

前言

本书所采用的译文,系在繁体字版基础上编辑加工而成,主要工作包括如下两项:人名、地名一般改为中国大陆地区通行译法;对明显的错译、漏译进行改正、增补。    作者保罗·索鲁系美国作家,行文风格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其作品的观点、立场,难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不合之处。对此,我们一般作为资料保留,并在不影响全书主旨和上下文衔接的前提下,对极个别不当之处进行了技术处理,望读者知悉。即便如此,书中仍难免存在不妥、不当的言论,这并不表明我们认同其立场或观点,相信读者可一一甄别明鉴。    本书中的地图仅为旅行路线示意图,不具有正式制作的国家地图性质,不具有正式地图的准确性。

内容概要

  三十多年前,已经完成非洲之行的保罗?索鲁,开始探访仍显神秘与封闭的拉丁美洲。彼时,老欧洲的背影惨淡浓重,美利坚的笑容暧昧难明;挣扎脱身的大国小邦东碰西撞,前途雾影幢幢。
  这趟旅途由一班通勤地铁开始,之后便是各色火车的接力。从美国马萨诸塞州紧邻波士顿大城的梅德福,辗转来到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埃斯克尔小镇。一季之间,寒暑和天地都已在车轮与轨道上隆隆转过。安第斯山脉,印加故地,素未谋面的远亲,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那是没有互联网、移动通信和数码相机的年代,街谈巷议、乡土人情、风物景观,都在旅行者的眼中与笔端。
  未期之遇,不告而别。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即去。
  抱着流浪的情怀,我踏上第一班火车,一般人搭这班列车是为了上班。他们下车;他们的火车之旅已然终结。我留在车厢;我的火车之旅,才刚开始。
  ——保罗·索鲁

作者简介

  保罗·索鲁,小说家,旅行文学作家。1941出生于美国。大学毕业后,投身旅行工作,游历意大利、非洲,并先后在马拉维、乌干达和新加坡任教。1970年代早期移居英国伦敦,在英国居住了十七年。目前已返回美国定居,仍旅行不辍。旅行文学作品包括《到英国的理由——滨海王国之旅》《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伟大的火车市集》《暗星萨伐旅》《旅行上瘾者》等多部。1988年、1996年两获托马斯?库克旅行文学奖。
  译者简介:
  陈朵思,翻译。主要译作有《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合译)。
  胡洲贤,中国台湾成功大学外国语文学系毕业,曾赴美国加州进修翻译。现专职翻译及创作。有《到英国的理由——滨海王国之旅》《火车怪客环游美国》《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等多部译著。

书籍目录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上册)》
 第一章 湖岸快车
 第二章 孤星号
 第三章 阿兹特克之鹰
 第四章 搭“莽夫号”前往韦拉克鲁斯
 第五章 通往塔帕丘拉的客车
 第六章 往危地马拉城的七点半班车
 第七章 往萨卡帕的七点整班车
 第八章 往圣萨尔瓦多的单节小火车
 第九章 往库图科的慢车
 第十章 大西洋线:往利蒙的十二点班车
 第十一章 太平洋线:往蓬塔雷纳斯的十点班车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从北美到南美的火车之旅(下册)》
 第十二章 到科隆的巴尔博亚子弹列车
 第十三章 到波哥大的“太阳号”快车
 第十四章 卡利马快车
 第十五章 驶往瓜亚基尔的自动火车
 第十六章 山脉列车
 第十七章 开往马丘比丘的火车
 第十八章 泛美号
 第十九章 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北极星号
 第二十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
 第二十一章 南湖快车
 第二十二章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章节摘录

卖大蒜的墨西哥人才过了两百码,新拉雷多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那是一股无法无天的味道;烟味愈发浓厚,并掺杂了红辣椒与便宜香水的味道。我从一尘不染的得州城市走来,几乎一离境,就注意到了桥远端的人群、拥塞的交通、嘘声与喇叭声。有的人等着入境美国,但大多数人只是面露赞叹地望向边境——据他们所知,那儿就是贫苦和富有的分界线。墨西哥人涌往美国,是因为美国有工作。他们全是非法劳工——贫穷的墨西哥人如果为了做工而想合法入境美国,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一旦被逮到,会关进监狱,短暂服刑,随后被遣返回国。没过几天,他们又重回美国农地,那儿总是有低薪的零工可打。解决之道很简单:只要美国能立法,规定美国农人只可雇用有入境签证与工作许可证的劳工,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这种法律只是子虚乌有,农人国会游说团已经打理得好好的:假如没有墨西哥人可供剥削,这些脑满肠肥的奴隶贩子要如何有收成?我走得愈近,这片混沌就愈加具体成形。懒洋洋的军人与警察的作用,只是使法治更加虚无。噪音刺耳吓人,国风民情即刻一目了然——男人不穿有领子的衣服,警察脚着厚底鞋,妓女身边总是有她天然的同盟:老女人或跛子。天气寒冷,落雨不断,这座城笼罩着不耐烦的氛围;才不过二月而已——旅行团要好几个月后才会到。桥过了一半,我行经一个生锈的信箱,其上写着“违禁物品”。这是针对毒品而设的。罚则以两种语言写明——非致瘾性药物关五年,致瘾性药物关十五年。我想窥视内部,但什么也瞧不见。狠狠一拳敲下去,信箱隆隆作响:里面应该是空的。我继续走向关卡,把五分钱投进旋转门的投币口,跟搭公车一样简单,我就置身墨西哥了。尽管我刻意蓄了胡子,好使自己貌似拉美人,但显然无法奏效。海关人员挥手让我和另外四个外国佬经过:我们一脸无辜相。毫无疑问,我已经来到拉丁美洲了。虽然无领男人、闲荡警察、残废动物呈现出某种郁郁的无国籍状态,卖蒜的小贩却是拉丁美洲活生生的写照。他身形瘦弱,身穿破烂衬衫,头戴一顶油腻腻的帽子,整个人脏得可以;扯开嗓门,反复吆喝着同样的字句。这样的特征单独看来,并没什么值得注意的——克利夫兰也找得到同样的人。他的突出之处,在于摆设商品的方式。他把大蒜球茎编成花环,脖子上围了一圈,腰上围了一圈,臂上也缠着一条大蒜编成的绳子,拳头里握住蒜辫抖动。他在人群中挤进挤出,成串大蒜就吊在身边晃来晃去。还有比这个男人更好的文化差异实例吗?如果在得州桥侧,他可能会因违反公共卫生法惨遭逮捕;这儿,众人则对他视若无睹。把大蒜戴在脖子上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也许没有吧。只不过,如果他不是墨西哥人,他可能不会这么做;另一方面,如果我不是美国人,我也不会注意到他。仗势欺人的墨西哥海关以“男孩城”命名那一区实在巧妙,因为,本区的诸多特性,均邪恶地反映出男孩禁忌幻想里的性爱夜乐园。

媒体关注与评论

抱着流浪的情怀,我踏上第一班火车,一般人搭这班列车是为了上班。他们下车;他们的火车之旅已然终结。我留在车厢;我的火车之旅,才刚开始。  ——保罗·索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巴塔哥尼亚快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他乘火车选择了一条别人很难复制的旅程。但是,更难复制的是他这本书所随意提到的一些人和事,都需要有相应的文学和历史背景,才可以理解。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精致,其实代表了从开始乘车时的随意,到乘车达到一定旅程后通透豁达的认识。这个作者不简单的。这书值得读过许多书的人来细细体会。
  •   如果可以,我愿意都坐火车呢,而且每个地方的火车都有特色
  •   内容稍微老了点,不过也是从不同角度了解南美
  •   这个价格,还是二本套装的,平装装帧 很普通  还没拆开来看内容  
  •   这本书很好看,不光写了风景,还写了这个地方的现实
  •   内容是我喜欢的,译文有些干瘪拗口,得耐着性子看才能看下去,当热这可能也和作者的叙述方式有关。讲南美旅行的书不多,可以想见选题策划者对于旅行图书的热情和市场期待。
  •   不如理想的好,文字一般,翻译也一般,不知所云,可能理解不了
  •   看起来还好,不知道内容有用不
  •   旅行的文学作品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文字表达。其实不是谁都能将自己一生走过的地方描写的那么能入生活!
  •   一本读起来很轻松又有趣的书
  •   美洲是政治多元化最丰富的大陆之一。大危地马拉帝国的一分为五,就是明证。索鲁在这本书里对美洲的纵贯之旅,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给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快照,颇具社会学田野工作的味道。这样的书通俗而深刻,能够流传。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