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邓瑞全 主编,陈海丽,李贵成 编著 页数:112 字数:112000
内容概要
《发现中国:地下君王》由陈海丽、李贵成编著。帝王陵寝是最高等级的墓葬形式,其内荟萃数千年宗教、文化、艺术之精华,堪称珍藏中华文化艺术瑰宝的文物宝库。那些彰显皇家风范的恢弘建筑、神秘莫测的内部陈设、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探秘热情。
书籍目录
千古一帝今何在硝烟犹绕始皇陵
依山傍水帝王栖
考古初现始皇陵
千古奇观兵马俑
历尽沧桑凭人说
两汉皇陵何其多是非曲直待琢磨
高祖长陵陪葬多
武帝茂陵气磅礴
东汉帝陵相见绌
魏晋风度六朝骨南北相望帝陵疏
短祚不减隋陵势 久运唐宋陵风迥
辽夏金元多诡秘 塞外帝陵显奇观
钟山燕山遥遥应 存废多舛明皇陵
山海关外铁骑来 松柏沧桑东西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蜀汉惠陵昭烈庙 在三国诸帝中,蜀汉昭烈帝刘备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因此正统史学家都把他看做两汉政权的当然继承人,在史书中多有溢美之词。《三国志·先主传》中说他“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但也有不少人对此不以为然,毕竟蜀汉政权偏踞巴蜀一隅,是三国中最弱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割据政权而已。然而纵观历史,刘备仍然算得上是一位有影响的政治家。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少年时因生活贫困,曾以贩鞋织席为生,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兄弟。后因剿除黄巾军有功,当上县尉之类的小官。不过刘备早期的政治生涯基本上是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曹操、袁绍、刘表等豪强。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的军队先后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并于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称帝。 刘备清醒意识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不仅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也十分注重树立贤德之君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章武三年(公元223),刘备在为关羽报仇发动的攻吴战争中,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运回成都后与两位夫人合葬于惠陵。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亲临惠陵,并赋诗留念,其诗云:“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杜甫诗中的刘备,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但壮志未酬的悲剧性人物。惠陵当时已经荒败不堪,最初的惠陵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道了。 以当时的政治与经济形势推测,惠陵规模应该不会很大。弱小的蜀国最需要关心的,不是耗费巨资给先主修建陵墓,而是想方设法保证自己的政权能够长期存在。 现在的惠陵就在为纪念诸葛亮而修建的武侯祠内,既没有门阙、石刻,陵墓前的寝殿也很狭小。只有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所立石碑“汉昭烈皇帝之陵”,以及墙后所嵌康熙七年(公元1668)的石碑“汉昭烈之陵”,表达了两位清代皇帝对先朝义帝的敬仰。墓上封土高约12米,周围有砖墙,长约180米。封土上绿草丛生,树木繁茂。如唐李商隐《武侯祠古柏》诗中所云:“蜀相阶前柏,龙蛇捧圈宫;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可见当时的惠陵前是有一片茂密的柏树林的,这在杜甫的另一首名诗《蜀相》中也有记载。
编辑推荐
《发现中国:地下君王》以历史的眼光,沿着历代封建王朝兴亡的足迹,带领读者踏上探索之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