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黄昱宁 页数:2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黄昱宁的第三本随笔集,作者集译者、作者和编辑为一身,所以她的文字严谨与摇曳共生共存,细腻与大气相辅相成。全书分为三辑:辑一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入手,解读当代外国文学作品。辑二从“误读”的角度,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重新阐释经典作品,辑三则一改前两辑的正襟危坐,涉及了电影、时尚等内容,对作者身处的上海文化圈其人其事其书也有精准的评述,笔调轻松活泼,读来颇有风味。
作者简介
黄昱宁,一九七五年生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十余年,业余译著逾百万字,包括《在切瑟尔海滩上》、《庭院中的女人》、《捕鼠器》等;曾在《万象》、《书城》、《人民文学》、《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上海一周》等报刊上发表多篇随笔及微型小说,著有随笔集《女人一思考,上帝也疯狂》和《一个人的城堡》。
书籍目录
第一辑某天,《纽约客》办公室家是挂着帽子的地方割开伤口,看着它流血与怀特在一起被“伍德斯托克”制造守望天堂笔下有部印钞机当作家遇上作家石块底下的世界“这里有蓝胡子!”那些被米莱濡湿的记忆兔子安魂曲第二辑床上的孤岛——《在切瑟尔海滩上》译后记看不见血腥,听得见心跳——《捕鼠记》译后记两难——精读《包法利夫人》四则只是一次偶然——关于《法兰西组曲》的札记她比烟花寂寞巴黎永远没有个完各有各的不幸女人的伦敦修女也疯狂普尔曼的支点当情感成为悬念“你好像在拍电影一样。”彼岸的传说正确有死法天才的才能如果没有SARS,如果没有桑塔格第三辑梦见舒伯特的狗彼得•梅尔又来了翅膀的痕迹碗橱里的骷髅,抑或珍珠小百合•大长今•斯佳丽在索桥上摇摆不存在的幸福《丑闻》不丑在安全中冒险在抵抗中阅读散养的韵致毛尖之刺攀登,同时附落不见,也罢无用·无价·无涯闲读五则
章节摘录
某天,《纽约客》办公室 五 肖恩时代的《纽约客》,并不全是在欢呼声中挺进的。哈罗德.罗斯时期的干将詹姆斯·瑟伯曾公开指责杂志在肖恩上任以后变了味。让他最为痛心疾首的是,“幽默感”似乎不再是《纽约客》最重要的标签了,原先“无忧无虑”的调调在“更为严肃”的领域中被小心收敛。虽然这种指责让肖恩备受困扰(有一段时间,甚至老板弗莱施曼也颇有微词,担心“政治化”会让杂志失去一批老读者),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走回头路——在肖恩看来,对于政治、战争这样的“严肃话题”,《纽约客》非但不能缺席,而且应该更深层地介入,更正面地强攻。 通常,肖恩的喜怒不形于色,不是那种动辄就能被下属抓住特点、编成段子的。他不像前任罗斯那样传奇,但他在《纽约客》“把持朝政”的时间最长,因而,他的一以贯之的办刊理念(这份坚持与追求莉莲时的执拗不无相似)对杂志的影响亦最为深远。今天的《纽约客》,或者在追溯历史时未免要首先缅怀罗斯、怀特、瑟伯,然而,细辨杂志现有的框架和风格,却大抵是肖恩着力塑造的。当同时代的其他刊物都开始忙于设计内容与广告的换算公式时,肖恩却在向员工和外界灌输他著名的enlightenand entertain(启迪与娱乐)方针,而且坚持把enlighten放在前面。《纽约客》不会刻意去猜读者想要什么,不会通过读者调查、预测或者其他科学方法,去发现,迎合他们的需求,实际上却没把任何有意义的东西给他们。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每当读到一本新译的小说,我都会想听听黄昱宁的看法,有这样一本评论集在手,我们可以大胆放言外国文学了。 ——孙甘露 从平淡里轻轻摇曳出高潮,这是黄昱宁最迷人、最接近简·奥斯丁的时刻。 ——毛尖 黄昱宁熟稔英美文艺,单单为她选择的话题,阅读界人士就值得读读这本书。至于书中文字,那是平常心里的纷纷绮思、她是女作家书房里的梦游人。 ——小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