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维·比安基 页数:170 译者:张晶
前言
《森林报》是苏联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全书别出心裁地采用报纸的形式,介绍了一年四季中大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状况。1894年,比安基出生于俄国的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俄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比安基从小喜欢到动物博物馆去看各种标本,跟随父亲上山打猎,和家人一起到郊外、乡村或海边游玩。父亲教会他怎样根据鸟儿飞行时的模样辨别它们,怎样根据地上的脚印识别野兽的种类。更重要的是,父亲教会了他怎样观察、记录大自然。比安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森林中度过的。他从事创作三十多年,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童话和小说,代表作有《森林报》《少年哥伦布》和《写在雪地上的书》。比安基27岁时,已经记下了大量的观察日记,他决心要用艺术的语言,表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1927年,比安基创作的《森林报》出版。书中的文字风格多种多样,体裁丰富,有通讯、散文、小故事、小小说、游戏、竞赛题等。比安基按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个月,有条理地报道了森林中的新闻和趣事。他不但将各种动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且连静止的植物,也写得格外生动。例如书中的《林木之战》,比安基将白桦、白杨、云杉三个树种为争夺林中空地,而持续了多年的拉锯战写得曲折跌宕,让人读来惊心动魄。同时,比安基还在书中告诉孩子们观察、研究大自然的方法。《森林报》出版后,深受少年朋友的喜爱,不但在苏联多次再版,还被翻译成多个国家的文字。随着时代的变迁,本书中所倡导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已经显得陈旧。比如,作者认为某些动物是害鸟、害兽、害虫,而如今的人们并不认为它们有害;书中用大量的篇幅渲染打猎的乐趣,甚至向读者传授打鸟的技巧,这与今天的环保理念格格不入。当然,这不是作者本人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内容概要
秋天来了,葱郁的森林渐渐褪去颜色,树叶、杂草换上了红的、黄的外衣;鸟儿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故乡,飞往越冬地;野兽们都在忙着贮藏食物,准备过冬。森林里,狩猎的枪声此起彼伏:田垄边,喜获丰收的庄员们喜笑颜开,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第一场雪早旱地下下来了,森林里的居民们都在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来一探究竟吧!
作者简介
作者:(苏联)维·比安基 译者:张晶
书籍目录
NO.7 候鸟离乡月(秋季第一月)NO.8 足储粮食月(秋季第二月)NO.9 冬客临门月(秋季第三月)答案及解释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游泳旅行枯败的草儿蔫头耷脑地铺满一地。有“飞毛腿”之称的秧鸡早已踏上了南下的征程。在海上长途飞行线上,矶凫和潜鸭是候鸟中过得最得意的。它们时不时就会潜到水里去捉鱼,基本上不怎么用翅膀飞。它们悠闲地往前游,游过一个个湖泊和水湾。野鸭要想潜进水里,还得先微微抬起身子,然后猛冲下去。矶凫和潜鸭可不需要那么费劲,它们只要一低头,再用桨一般的脚蹼使劲一划,就钻到深水里去了。在水底,它们就像在家里一样自如。几乎没有一种猛禽能够在水下捕捉到它们。它们游泳的速度飞快,甚至能超过鱼。不过,在空中它们可就逊色多了,只要是能飞的猛禽,都能轻而易举地抓到它们。所以,只要是在能游泳的地方,它们从不会冒险飞到空中去。游泳无疑是它们长途旅行的最佳选择。森林莽汉的决斗傍晚时分,森林里时不时会传出一阵短促嘶哑的吼叫声。森林莽汉——长着犄角的大公麋鹿——慢悠悠地走出了密林,它们那似乎从腹腔深处进发出来的怒吼,是对敌人明目张胆的挑衅。莽汉们最终在一片空地上会合了。它们用蹄子刨着地,摇晃着粗重的犄角示威。它们的眼中充满怒火,迎头朝对方撞去。厮打中,犄角的分叉勾连在一起,发出碰撞和破裂的声响。莽汉们用尽全力把自己沉重的身躯压向对方,一心要扭断对方的脖子。交战的双方厮打了一会儿,分不出胜负,又分开休息一会儿,接着再打。它们了有时俯身用犄角去顶对方,有时立起前脚,用犄角猛撞对方。犄角相撞的“砰砰”声响彻森林。公麋鹿的犄角又宽又大,很像耕田用的犁头。或许别人把公麋鹿叫做犁角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吧。决斗结束后,战败的一方要么保住性命仓皇逃窜,要么便被撞断了脖子,倒在地上汩汩流血。获胜的公麋鹿这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它踢死。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