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叶庆炳 页数:208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认为最理想的夫妇生活是“同心而同居”,这毋须解释。其次是“离心而离居”。既然已经“离心”,不如协议分手,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各自寻找幸福去。如果落到“同心而离居”的地步,这刻骨的相思,如何承受?更不幸落到“离心而同居”,这悠悠岁月,如何挨过? 本书作者叶庆炳教授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作者简介
叶庆炳(1926—1993),祖籍浙江余姚。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有《中国文学史》、《诸宫调订律》、《唐诗散论》、《谈小说鬼》、《谈小说妖》等论著多种。出版散文集《秋草夕阳》、《长发为谁留》、《暝色入高楼》等。其文内涵深厚,文情并茂,言之有物,读之有味。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品诗悟人生 下山逢故夫 同心而离居 罗敷自有夫 死当长相思 松柏有本性 功成不受爵 时还读我书 言笑无厌时 偏为梅咨嗟 只可自怡悦 风多飞无力 风吹草低见牛羊 念天地之悠悠 愿君学长松 以色事他人 但觉高歌有鬼神 安得广厦千万间 百马饮一泉 还君明珠双泪垂 苟能行忠信 求友须在良 身穷心不穷第二部 品词悟人生 岁岁长相见 一场愁梦酒醒时 为伊消得人憔悴 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上柳梢头 但愿人长久 也无风雨也无晴 觉来小园行遍 桃溪不作从容住 来往洪涛里 学诗谩有惊人句 老来可喜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少年听雨歌楼上 但力行好事,休问穷通 问世间,情是何物 十年滴尽伤时泪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品诗悟人生 下山逢故夫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玉台新咏》 这首古诗所写的是一位被休的女子邂逅故夫时所作的一段交谈,大概产生于东汉时代,作者不详。 诗的第一句“上山采蘼芜”,重点在“上山”,不在“采蘼芜”。因为有“上山”,才有下一句的“下山”。至于“上山”采什么,无关宏旨。蘼芜是一种香草,风干后可做香料。这位妇人“上山”可以采茶,可以采桑,但她偏是“采蘼芜”,我想主要是为了押韵。 第二句“下山逢故夫”,重点在“逢故夫”,不在“下山”。如果这位妇人“下山”而不曾“逢故夫”,就没有下面这一番对白,当然也就没有这首诗了。所以,“下山逢故夫”一句是整首诗的关键,而“逢故夫”三字尤其重要。 你可曾想过:一位被男方逼迫离了婚的现代妇女,在百货公司购物或在电影院前排队买票时,蓦地望见她过去的丈夫迎面而来,她会有怎么样的反应?掉转头眼不见为净?狠狠瞪他几眼表示积愤未消?还是关切地上前问问他的近况?我想,前两种情况比后一种情况更为可能吧!可是,这首诗里的这位古代女性却表现了后一种情况。你看,她“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在初中时代。当我从语文课本读到“长跪问故夫”这一句,心里立刻有一种不平之感。她干吗要向他下跪?那时据我所知,下跪是行大礼;求神、拜佛、祭祖、向长辈贺年拜寿,都得下跪。但是一个已经被休的妻子,干吗还要向故夫下跪?当然不可能是为了求求他再把自己娶回去。那时候,我在班上以勇于发问出名。等语文老师讲完这首诗,我立即举手把我的不平之感说了出来: “老师,这个女人为什么要向她的故夫下跪?” “唔,唔,这个……这个……” 我这一问,可把那位只有高中学历的语文老师问住了。年轻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高中毕业就能教初中?如今在台湾地区,就是大学毕业要谋一个初中教师的职位还真不容易哩!但我说的是四十年前的事情。那时候,在我家乡要找大学毕业生,大概找不出多少位。如果他大学毕业,早已到各大都市“高就”去了,谁还回到小县来教初中?因此之故,请高中毕业的来教初中,也就成了常有的事。你想,高中毕业,能读多少古籍,能懂多少古事?难怪那位语文老师和我一般见识,把“长跪”当作跪下来要叩头讲,因而对这个女子为何向她的故夫长跪一事百思不得其解。过了几年,读书渐多,才知道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臀部放在脚跟上;如果把腰股直起来,上身耸起仿佛加长了,就叫“长跪”。1947年我来到台湾,住的是日本式房屋,于是也亲自体验了席地而坐和长跪的滋味。长跪固然比坐要有礼貌,但绝不是为了要向对方叩头拜拜。诗中女子对她的丈夫长跪,只是为了便于多聊几句而已。 然后,这位被休的女子以一句“新人复何如”开始了和故夫之间的交谈。从这句问话里,你不难体会到一丝关怀之情。虽然她面对的人已另有新人,但究竟过去曾是同床共枕的夫妻。一夜夫妻百夜恩,这种恩情岂是有生之年所能轻易忘怀的!当然,这句“新人复何如”,多多少少含有与那位接替她的位置的新人比一比的念头,但这种念头的产生,仍然是基于对故夫的一丝旧情。 接下去,是故夫的答词:“新人虽说好,但还是不及故人好。容貌倒相差不多,只是手艺及不上你。”“姝”,好也,习惯上用来形容女子貌美,但从下文看来,此处的“姝”字并不专指容貌美好,而是泛指。颜色,当然是指容貌。手爪,指手爪上的功夫,特别指下文织素而言。如果你把手爪解作手爪本身,可以是可以,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社会,的确也只有做丈夫的才能知道前妻和后妻的“手爪不相如”。只是这样讲的话,和下文织缣织素的比较连不上关系,所以还是把手爪引申为手艺较妥。 故夫的回答,多少替这位女子带来了一丝胜利感:“嘿!我道新人有多好,原来还比不上我!”这一丝胜利感刚自心头掠过,怀疑和委屈也随之而起:“他说的是真话?还是为了不使我难堪,故意这样说?”“如果我真的比新人强,为什么我会落到被休的地步?”终于,她忍不住幽幽地口吐怨言:“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仿佛说给故夫听,又仿佛说给自己听。 古代没有新式标点,因此当我们替这首诗加上新式标点时,把“新人从门人,故人从合去”两句标成这位女子的话?还是标成故夫的话?有待我们审慎选择。如果把这两句看作故夫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变成只有“新人复何如”一句出自这位女子之口,下文全是故夫的答词,不免显得单调。而且把这两句纳入故夫的答词之中,那就变成了普通的叙述,哪里比得上把这两句当作这位女子的话,使她在如怨似诉中表现出复杂的情绪来得感人。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两句,完全是文学的语言。当时的事实绝不是“当新人堂堂皇皇从正门进来,故人只好暗中从旁门离开了”。休妻在前,再娶在后,中间应该有一段日子的间隔。也就是说,故人离去,新人入门,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但是作者为了表现故人的悲凄与新人的荣宠,故意把两事对比而言,甚至把“新人从门人”置于“故人从合去”之上,这一来,荣宠的更荣宠,而悲凄的更悲凄。再者,新人之来固然是“从门人”,故人之去也并非绝对不能“从门去”;如果这家人家有门无合,根本非“从门去”不可。但是作者为了加强对比的效果,偏让故人“从合去”。合,旁门也。连正门都不让她走,直接的作用是使悲凄的更悲凄,间接的也就显出荣宠的更荣宠。 P3-5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主要还是为个人怀抱难伸而发的生不逢时的感慨;次两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则已不局限于个人的得失之感,而扩大为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讨。“天地之悠悠”说明了宇宙的无限性,但人生却是极其有限的。以有限面对无限,个人的一生显得何等渺小;庸庸碌碌过一生的人固然渺小无比,飞黄腾达得意了一辈子的人叉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以短暂的几十年生命面对浩瀚莫测的时空时,能不彷徨惊悸而怆然涕下者几希? ——摘自本书《念天地之悠悠》 好一个“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多么通达的看法!遇到可悲之事哭得死去活来,遇到可喜之事乐得昏头忘形,这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通古今而观的话,今人的悲哀,昔人都悲哀过;今人之喜乐,昔人都喜乐过。太阳底下真的没有新鲜事儿。有此一念,然后哀乐都可适度,尤其不必为“古难全”的事悲伤个没有完。但个人的生命有限,体验有限,必须像苏轼那样熟读群书,才能通古今而观,才能说出如此通达的话来。 ——摘自本书《但愿人长久》 人生世间,祸福相寻。福到之时,正在庆幸,可能已伏下祸根:灾祸临头,苦痛备尝,也许就开始了幸福的契机。因此身在福中,要谨敬戒慎;身处祸地,要心怀希望。苏轼当然明白这番道理。他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这时光不大好过。可是他紧接着说:“山头斜照却相迎。”多可爱的晚景!多美好的希望! ——摘自本书《也无风雨也无晴》
编辑推荐
《品诗词悟人生:李敖的老师教你品诗词》是台湾已故教授叶庆炳的新尝试。他以杂文笔调谈论古典歌词,使读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古典歌词的世界;并且从古典歌词的世界,体悟立身处世的道理。使古典诗词的芬芳、现代杂文的趣味、做人处世的箴言三者合而为一。与作者一起品味古人诗词,恰如一卷在手,终身受益,是现代人精神上莫大的享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