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之海·看云听雨

出版时间:2009-6  出版社:黄山书社  作者:陈之藩  页数:185  
Tag标签:无  

前言

  在北京的《万象》杂志新主编王君忽发奇想,要把我在台北出版的散文集重新组合,定为新册,也就是发行全新版。我的小学教育是在家乡霸县受的。霸县与北京、天津是等距离。中学在北京念的,大学是在陕西城固古路坝与天津的北洋大学。我当然有许多同学与朋友,他们想知道我这段时光是怎么过的,正如我想知道他们的情况,所以对于王君的提议稍加考虑后就答应下来。这是一年多前的事了。  二○○八年六月,我忽然病倒,住进了医院。一觉醒来,四大本、近千页的校稿已在床边。元方正坐在我身旁,微笑地说:“这是你的大作,北京的新版清样。我校对不止五次了,错字或误植的字大概没有。至于百科全书式的向深处探讨与一般的资料查对,我能做的都已做了,就是吹毛也不易求出疵来。”

内容概要

  “陈之藩作品系列”共四册,收录了作者已结集的八本散文集,是一代“科学文学达人”在大陆最完整的作品呈现。作者兼具科学家及文人两种身份,作品风格一方面有科学家不同角度的看法、说理透彻的剖析,另一方面呈现出文人清新淡雅的诗意,别树一帜。作者用独特的、兼具理性与感性的笔,记述他对当代、对科学、对文学的见解。文中处处流露出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不盲目的人云亦云。他在撰文纪念胡适先生时曾说:“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读作者的散文,也很难不沉醉在他文字的“春风”里,体会着氤氲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与智慧。

作者简介

陈之藩,1925年生,北洋大学电机系理学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副研究员,休斯顿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波士顿大学研究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荣誉教授。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篇,《系统导论》及《人工智慧语言》专书两册,散文有Ⅸ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蔚蓝的天》《旅美小简》《在春风里》《剑河倒影》《一星如月》《时空之海》《散步》《看云听雨》《思与花开》等。获选英国剑桥大学艾德学院院士、英国电机学会院士及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

书籍目录

大陆版序萧规曹随与房谋杜断时空之海看云听雨

章节摘录

  在三个星期前,刚进中央大学校园时,感觉风景如画:一草一木的种植都具匠心。这十几天来与诸位教授谈天时,又觉老师们也朝气蓬勃,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小到令人惊奇的程度。如果借用王勃的话说,我对中央大学的印象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如果是在今年毕业,是大家群座中的一位,对此美好的环境是有些舍不得离开的。我想同学们除了感觉欢欣,家长们感觉骄傲,老师们感觉安慰以外,同学们难免有些淡淡的并不大愿意离开的怅惘。  但是,世事在变,时光在流。我们不能不前瞻,同时又难免不回顾。今天,我就以“进步与保守”作为题目,来回忆一下这几十年来家国的演变与几万里山河的沧桑,并举一具体而微的例子,为进步与保守立一佐证。也就是比较北京大学与中央大学的传统。  我曾经考过中央大学,也考过北京大学,可是我没有上这两个大学,却上了北洋大学。不过,也好。既不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也不是中央大学的学生,也许看起这两所典型的大学更比较客观。  我们要先问一下自己:什么叫进步?再问一下自己:什么叫保守?用最浅近的语言来讲:如果从中坜到台北,向北走即是进步;而向南走,即是不进步或退步;反过来说,如你的目标是高雄,向南即成了进步,向北反成了退步了。当我们在说进步时,我们已经暗示了目的地了。如果没有目的地而说进步,是没有意义的一句话。  保守这个名词也是如此。如果说保守一堆垃圾,自然是可笑;但所保存的果为金玉其质,又为什么不可以呢?当我们说保守时,也已经暗示了目标。你保守你认为有价值的;你不保守你认为无价值的。  由北京大学所发源的白话文运动,以至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或者统而称之为五四运动,自然是进步的。发起的人如胡适先生、陈独秀先生、傅斯年先生、罗家伦先生等,都是进步的潮头所涌现的巨浪。  由中央大学所发源的《学衡》运动,也可以说是保卫中国文化运动,人人称之为保守的。发起的人如梅光迪先生、吴雨僧先生等都是保守的残垒中负隅顽抗的大兵。  北京大学里有份杂志叫《新青年》,办到第八期,胡适之先生不把舵了,改由陈独秀先生撑篙;陈独秀,就专心一志的把船撑向马克思主义的巨流里去了;而《学衡》办了没有几期,因为工具的笨拙累及内容不得宣扬,保卫不了中国文化,于是《学衡》无疾而终了。  可是,这个进步与保守的气氛,却分别笼罩了北京大学及中央大学的传统。  北京大学的情况,我们不必多谈了。中央大学保守的色彩,却极耐人寻味。哲学方面的方东美先生、唐君毅先生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文学方面,北京大学在用白话作诗,搜集歌谣当实验的时候,中央大学的汪辟疆先生、胡小石先生在那里讲传奇、讲诗、讲词、讲曲,甚至到现在,中国全国还能作律诗的没有几人,沈祖棻女诗人是翘楚,也是中央大学的。  北京大学好像没有艺术系,蔡元培先生提倡了半天美育,并未见诸行动。而中央大学的艺术系却有杰出的国画家如张书旂先生。张先生的花鸟所以未造极峰的主要原因,由于他保守得不够,他放弃了中国画的重、大、拙基本原则;而其画显得太轻、太小、太巧了。但国画在中国之不绝如缕,中央大学与有功焉。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忽然悟到:在人生的大戏中,所有的人不仅是观众,也均是演员。不只是“你拆烂污,就有人遭瘟;你放野火,就有人烧死”,而也是:“他人拆烂污,你也会遭瘟;他人放野火,你也会烧死。”这个世界已没有局外人,也没有旁观者了。  那么,我们的一举手按电键,一投足踏油门;一执笔列方程,一操刀做实验……都关系到这个世界——包括自己——的生与死;这个宇宙——包括自己——的存与亡。  ——陈之藩《时空之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时空之海·看云听雨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1条)

 
 

  •   这本小册子在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书目之列。第一次接触陈之藩教授的书,没想到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理学硕士和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的陈教授,竟把散文写得如此之棒,文如其名----‘时空之海、看云听雨、昨海今日、思与花开’,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陈教授国学功底深厚,对历史、典籍、诗词如数家珍,堪称学贯中西的大师。作为对大陆而言,给我们带来了对人对事的一些新的观点和感受,耳目一新。‘陈之藩作品系列’共四册,我想其他三册也一定会更棒吧!可惜没买到。
  •   陈之藩,虽是理工科的科学家,但写起散文却让人难以放下其书,唯一失望的是,我购入了陈之藩教授的多本著作,却发现很多内容相同,有些遗憾。
  •   学理工科的陈之藩的散文文笔好。四本散文,只买到了三本,还缺一本散步,说缺货,但是这样到货后一本还要付运费了。为什么不弄呢干一起买,哪怕后到书
  •   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目
  •   陈先生的书读过不少,总是优美宁静的,同时总让人增长见识。偶读他太太的书,发现,唉,他俩的文笔很像,气味很投啊。正如钱钟书和杨绛那般。
  •   理科学者有此文笔,超棒!只是另一“剑河”总是显示无法配送,是没货还是别的,不清楚,遗憾。
  •   时空 时间 空间 呵呵!内心世界
  •   喜欢教授所有的书
  •   没想到一个理工科的教授写的文字会这么优美
  •   陈老的这套散文小集很棒!
  •   文字介乎于老辣和清新之间,简短的故事道出一个个人生感受
  •   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经典 ,睿智
  •   章怡和推荐的作者,想买的缺货,随手买了这本,也不错的
  •   好书,不愧为大家作品,值得一看。
  •   书很小,但囊括了很多,关于学问,关于做学问,字字珠玑,值得一读。
  •   老陈算是上世纪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啊。。!!牛气啊 看了以后就自相形秽 觉得自己压根没受过教育 而且还是事先刨除了智力上的差距啊
  •   可惜那两本断货了!
  •   一口气买了四本,一直在看。这本是我意见最多的一本,有点凑数了。。。
  •   严谨而空灵的文字。
  •   真的是一本不错的书,文质兼美。
  •   很好的书,不错不错!
  •   小文有味道,大家的水平,就在这里。
  •   佩服大师的才华
  •   导师推荐阅读
  •   严谨,不失温情。
  •   The sea of time and space
    内容不错,故事都具有很好的意义。
  •   不错,文笔很好,对来兴趣盎然
  •   读陈之藩的书,我总有一种历史感,就是说总会在被他的观察和感叹所感动的同时,清楚的意识到这种角度的观察和这种方式的感叹,都一定不是当代人所能的做到的了。
    与和他大致同时代的作者相比,作者对行文是那种带有一些雕琢痕迹的精致,感情的表达也属于稍微高亢一些的那一类。
  •   陈之藩的,值得一读
  •   书的质量不错,只是书角被折到了,应该是发货之前吧!陈之藩的文章一直很喜欢。
  •   冲着陈之藩买的,还没仔细看,应该不错吧
  •   陈先生的文章是科学家的智慧、文学家的文笔,很好
  •   文字工夫很好,再加上理工科的背景,散文很特别,旁人不能及。
  •   很清新的文字,娓娓道来的各种经历,还可以吧
  •   书本生很好,但是书皮给弄得太脏了,比二手书都不如,很遗憾啊!
  •   优雅的文字,可惜,他已经离我们远去。
  •   终于凑齐了四本书。
  •   值得一观!
  •   这个系列的装帧和印刷是最漂亮的!书很薄,但是很值得。
  •   这次书买得有点多,还没来得及拆封,眼看就要被评了,姑妄言之
  •   送给朋友的额,还是不错滴,朋友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