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名医吗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张之申 鹭江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张之申  页数:138  

前言

自省与反思做“名医”易,在当代中国做“名医”尤易。出版者能将庸医乃至不晓医理者包装成“名医”,而电视能将庸医和完全不懂医理、病理者忽悠成“中国名医”,甚至是“世界名医”。古代做“良医”难,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代做“良医”尤其难。古之“良医”,不矜名、不计利、不企权豪,以其立德;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也不可无制,良医面对患者,能挽回造化,立起沉疴,免人夭折,此其立功;良医能精究经典,结合时代探察病之精幽、奥蕴,书著学说,此乃立言者也。不谙经典,不解时代,始终顺旧,以演其所知,既不知病之然,更不晓病之所以然者,庸医也。古之医者独具“三立”者,方可为“良医”。当今医者千千万,而“良医”少矣!“一体化”的当代,不仅经济、文化一体化,甚至连消费观也趋于一体化了,势必造成新兴疾病增多,病因病理难探其因,天亡者必多。19世纪以前,生老病死是动物界的必然;在当代,生死尚可勉为自然,老者固然不能确定,中青年乃至婴幼儿的死亡率剧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病大约是必然。人有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但病对人应该是平等的。

内容概要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内容为:在人们的心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观念:生病了一定要找名气大的医生和医院,非名医不看:医疗事故完全是医生的过错;名医的诊断不容置疑:名医是病人最后的依靠。可是,名医就一定可靠吗?看病一定要看名医吗?医学博士张之申提供看待名医的另类视角,告诉你名医背后的真相,并就如何与名医打交道,如何找对医生等,为你提供求医治病的要领。

作者简介

张之申,台湾大学医学博士,现为美国宾州大学医学院肿瘤内科副教授、旧金山青少年妇女医疗中心医务主任、加州政府亚裔乳癌防治委员会发起人。 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嗜文学。为人谦虚,淡泊名利,热心助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行医数十年,一直坚持“医学即艺术、关怀与奉献”的理念。由于背负母亲因医疗事故而逝世的遗憾,加上周围朋友的惨痛经历,她立志教导人们正确的求医观念。 曾出版My LITTLE SUNSHINE、《青春期少年行》、《后青春密码》、《提升你的抗癌能力》等书。 作者出版此书,目的绝不在于要和名医过不去,而是希望教导读者以有知识、有智慧的方式和医疗团队沟通,进而击退疾病,获得健康。

书籍目录

推荐序推荐序1 等了三十年的书,教你如何看名医推荐序2 维护健康的就医之道推荐序3 找对好医生才能保住健康及生命 。推荐序4 令求医者有所依循,对名医恳切进言作者序“名医”是病人造就出来的前言一味迷信名医,可能会带来不好的结果Part 1◎非得看名医不可吗困惑1◎欲看名医的门诊,挂号要靠关系,否则挂不进去?困惑2◎名医是常上媒体接受访问的医生?困惑3◎名医一定医术好,并努力追求新知?困惑4◎主任级、院长级的医生才有资格当名医?困惑5◎看病时间等得越久、病人越多,越是名医?困惑6◎病人只需听一位名医的话,不必也无需寻求其他医生的第二意见?困惑7◎名医诊断的结果就是真理,不容置疑?病人不准和名医讨论用药和治疗方式?困惑8◎名医给政商名流看病一小时,给小老百姓看病三分钟?困惑9◎名医责骂病人是为病人健康着想,因而理所当然?困惑10◎名医看病不哕唆,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宣判病人存活率?困惑11◎名医开的药比较贵、比较有效?困惑12◎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医术当然一流,万无一失?困惑13◎让名医开刀要前金后礼,这样医生动手术时才会谨慎,病人才会较有保障?Part 2◎如何避免医疗事故令人震惊的研究报告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美容整形最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内科医生过于自信而误诊医疗事故是谁的责任医生的检讨与面对医疗事故最令人不能接受之处医患合作揭开医疗事故的神秘面纱Part 3◎如何做个聪明的病人不沟不通,小心丢掉性命你懂得如何与医生沟通吗小心名医说的这些话——医生的言外之意医患沟通,病人也有责任做个聪明的病人Part 4◎如何找对好医生态度温和,关心病人拥有知识,更有智能尊重每个病人,专注听病人叙述病情及症状尊重病人隐私有同情心,以病人能承受的语言告知事实积极医治病人,不放弃任何希望可能会失败,但勇于承担尊重病人的决定,却不为病人游说所动以病人听得懂的语言对他说话不过于自信,会在不疑处存疑给病人希望,给病人活下去的尊严

章节摘录

Part 1◎非得看名医不可吗困惑1◎欲看名医的门诊,挂号要靠关系。否则挂不进去?案例……吴太太近日看起来日渐发胖,尤其是腰部以下的下半身,更是胖得与上半身不成比例。熟悉她的人都感到很奇怪,因为吴太太平时吃得很少,更不碰油腻及精致的甜食。某日她与同事聊天,提及年轻时身体不好,是个药罐子,一位同事说:“该不会是你过去吃了太多药,导致肾脏生病造成水肿,而根本不是胖?”同事好心地推荐一位任职于医学中心肾脏科的某位名医。吴太太马上上网去挂号,却发现该名医的门诊全都显示“额满”状态,根本挂不进去。吴太太改用打电话的方式去医院挂号,但医院的人员请她亲自到医院现场排队,但不保证可以排到。吴太太平时工作很忙,不想特地请假去医院却仍旧有挂不到号的情况发生。正在伤脑筋的时候,突然想到某位邻居的女儿在该医院担任护士,于是便向她询问该如何才能排到该位名医的门诊。最后,在邻居女儿的协助之下,吴太太终于排到一个星期后的约诊,得以让该医生为她看病。事实……大家都想让医术好的医生看病,这是无可厚非的。在口耳相传之下,名医的门诊必定很快就被挂满,往往要在一个或数个星期前挂号才行。如果不是急症而想找门诊量大的名医看病,提前预约挂号是唯一的方法。比较棘手的情形是某些慢性疾病,因为病人需要定期复诊,大型医院的做法是,当病人此次看病结束时,医生就会与病人约好下次应该复诊的时间,所以其他病人即使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之前挂号,都可能发生挂不到号的情况。你要有的高医Q现在各大医院多半可以电话或网络预约挂号,因为电话或网络挂号便利且迅速,是许多病人挂号的第一选择。然而如果预约额满了,只有亲自到现场排队挂号了。一般而言,医院的挂号系统会保留一些给预约挂号者、一些给现场排队者,比较特殊的是,还会预留非常少量的名额,给紧急或特殊情况的病人。如果有认识的人在医院工作,可能可以帮忙“塞”病人给医生,利用的方法是,有人预约挂号但却临时被通知不能就诊,那么他的名额就会空出来;再不行,就真的要动用到上述的“保留名额”了。有句话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两种朋友,一种是律师,一种是医生。”这句话虽是半开玩笑,但却也透露出几分真实性。看了上述案例,各位大概知道,没有医生朋友,有护士朋友也不错,如果连护士朋友都没有,有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也是寥胜于无。但托人帮忙毕竟是人情债,在挂名医的门诊之前,病人可以好好想想:医生那么多,自己的病是否非得名医来看不可?难道没有别的医生可以诊断?毕竟,要在短短数小时的门诊时间内看完一百多个病人,名医难保不变成“盲医”!困惑2◎名医是常上媒体接受访问的医生?案例……有位明星患有胃癌,在医生的细心治疗下已见好转。但有一天,他突然在电视上看到某名医现身,名医在节目中大谈胃癌的诊断、治疗和用药,架势十足,也相当专业。几天后,在不同时段、不同节目中,他又看到该位医生,这次还有病人做见证,畅谈他接受该位医生治疗后恢复良好的经过。该明星心想,接二连三在电视节目及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位名医,想必是位很“厉害”的医生,于是赶忙前往名医所在的医学中心,重新安排各项检查,包括验血、穿刺、扫描……一应俱全。这位明星本来可以在原本那位关心他的医生细心诊断下慢慢调养,没想到换了医生,折磨到后来已是身心俱疲,最后该明星仍旧一命呜呼。奇怪的是,其亲属仍然对名医感激涕零,认为既然已经由名医治疗,就算回天乏术,病人在天之灵也该欣慰了!事实……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些“熟悉”的面孔,可能是皮肤科医生在讲解皮肤的清洁保养之道,妇产科医生在解说远离妇女常见癌症的方法,中医师在畅谈中药的功效与食补的重要性……这些医生今天在这个节目中出现明天又在另一个节目中现身。医生风趣的言谈、浅显易懂的说明,让观众产生一种感觉:“他一定是个医术高明的好医生,因此才会有这么多媒体找他上节目。”不可否认,医疗的专业性是一般人不能轻易理解的,但当身体出了状况、产生了病痛,而又有一位医生能理解病人身体的痛苦,并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向我们说明病情时,病人肯定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因而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这种“口齿清晰、逻辑清楚、台风稳健”的医生,最受媒体及观众的青睐。医生的“艺人化”,早已见怪不怪。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医生动不动就在媒体上发表“医学评论”(注意,不是“医学论文”),显得博古通今,由细胞到神经学,似乎只要与“医疗”有关,就可以看见他的“倩影”。我们可以说,在某些程度上,是媒体创造了名医印象,因为病人生了病,不知道要找哪位医生看,此时刚好有一位医生的名字出现在电视或报纸杂志上,就好像为病人点燃了一盏“明灯”,为病人指引就医的方向。病人常常会病急乱投医,今天在媒体上看见某医生高谈“过敏”问题,第二天不管身上是不是真的过敏就去挂号;某医生介绍了医院全身核磁共振新仪器,病人就忙着自费去做检查,这都是令良医啼笑皆非、为病人捏一把冷汗的做法!许多人把“能见度高”的医生视为“名医”或“良医”。若知道某位医生是某大企业家或某政府单位首长的“专用医生”,必定会引来媒体争相报道。名医甚至会隔三差五上上电视节目,在上节目之前,所有数据皆已准备好,面对摄影机,只需背背台词或照着稿子念就好,连现场的如雷掌声也可以事先安排。如果这位“名医”懂得自我宣传,乘胜追击出一本书,再开个记者会,_会中再请个病人现场声泪俱下、动人至极地表演一番,保证第二天他所在的医院、诊室门庭若市,只要病人的病情和该各医的专业有一点相关,都会来找他看病。之前曾有某大企业的董事长有一天忽然身体不适,媒体得知该董事长入住某医学中心,于是连夜追踪,在医院外头守候。医学中心各级主管如临大敌,诚惶诚恐,生怕“怠慢”了这位董事长,砸了医院的招牌。医学中心的院长每天一次向媒体报告该董事长的病情变化,甚至还在短期内来个记者招待会,从院长、副院长到主任等一字排开,等着接受媒体的采访。转眼间,镜头下的每位主管,都成了名医。然而却苦了真正负责照顾这位董事长的主治医生,除了要战战兢兢、全天伺候这位董事长外,还要看他的脸色。因为这位董事长除了脾气不好,甚至不信任这位主治医生,无论什么检查、处理,都要求院长亲自出面才行。其实董事长只不过是因为应酬不断、烟酒不停,吃坏了肚子而已,却搞得兴师动众。但相对的,该医学中心的肠胃科也因此出名,颇有“鱼帮水、水帮鱼”的味道。你要有的高医……综合来说,常见于媒体的专家是好是坏,要看他是出现在哪类媒体。在专业医疗期刊上时常发表论文的医生,当然比在大众媒体上无的放矢的医生们专业得多,可能是个上进的好医生。另一种在媒体上宣传的人,可能是为了支持其他名人而甘当陪衬,以出名为最主要的目的,这种“名医”的做法,就有待商榷。其实媒体上镜率高的医生,并非一定不是好医生,但病人要特别注意的是,避免选上“只会上媒体的名医”。但媒体对名医的崇拜与不深入的报道,常常会使患者无所适从。我曾努力推行由各方名医与专家在媒体上共同主持节目,让人们接受到正确的观念与信息。例如,数位专业医生同时出现,谈论同一话题(例如“多动儿”),集个人的经验学识,向人们解说疾病的诊断、治疗新知,甚至包括辩论,主持人必须也是医界人士,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帮助病人做结论。我更赞成病人也参加这个节目,以身为病人的观点、心路历程告诉同病相怜的病人如何顺利走过患病的日子。然而老、中、青各代医学专家,却很少有人愿意出面“主持正义”,有人怕受牵连、有人怕“见光死”,最后我在孤掌难鸣之下,只得作罢。所以,常上媒体的名医,不一定就是好医生。真正靠实力成名的名医,总是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偶尔在媒体上出现,也不会大肆宣扬自己的成就。谁是真正的好医生,就要靠你的睿智去观察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有人问我如何选择好医生的话,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我会对媒体捧出来的名医及一天给上百人看病,没好好做身体检查、仔细了解病史就下诊断或不花时间用心与病人沟通的医生避而远之。   ——黄达夫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作者将行医数十年的经验写成本书,揭露病人不正确的就医行为与观念,以及所谓“名医”的不当行径,对当前恶劣的医疗及社会现状痛下针砭,实为病人、医生学习和检讨的参考。  ——曾渊如 秀传医疗体系中部院区总院长张医生之作,可现作者之德、能、仁、恕、博、爱,其作品揭露医弊、发人深思、启迪医患,非细德,真大功也!  ——关大庆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统性狼疮研究组组长此书写给非医界的读者,而我恰与其中若干患者心态吻合,因此挺身而出,为书中表达淋漓尽致且发人深思的由衷进言而鼓掌;同时更乐意介绍给医界朋友共同一读。  ——张之宇 历史学家

编辑推荐

《一定要看名医吗:一线医生教你看病要领》为一本让名医看了汗颜的书!一本让患者触目惊心的书!一本让资深出版人等了三十年的书!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官何飞鹏、中华中医药学会系统性狼疮研究组组长关大庆、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黄达夫、秀传医疗体系中部院区总院长曾渊如、历史学家张之宇良心推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一定要看名医吗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