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图像说爱谈情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黄伟明  

前言

记得2011年12月曾和大女儿飞飞在冲绳那霸机场,女儿正背对着一架正在缓缓起飞的客机,飞机刚好飞到了女儿上方,我赶紧让她举起双手,恰好抓拍到了女儿托起飞机起飞的精彩画面。转眼间,大女儿已经在悉尼大学本科毕业,她也到了该去独自飞翔的时刻了,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孩子的成长还真是快得很。    而我的小女儿,那个诞生在新民晚报中名叫《国家艺术杂志》的孩子,也带着出生时我对她的自豪与期盼,在不觉间快速地成长着,让我感到无比喜悦和欣慰。算起来,《国艺》也7岁多了,比起小时候,她已经更成熟,更有光彩了。当初有人质疑我为她起的名字过大了,的确,在“国艺”成长初期曾有好朋友、甚至领导善意又形象的提醒它真有我自己女儿出生前那种困境、煎熬、守望、期盼的过程(因为我女儿是我和夫人的第三胎第四个独生女,遭遇第二胎流产的是双胞胎)。实际上我懂得朋友们形容“国艺”的成长尤如我女儿的出生一样,有艰难,有辛苦。但如今看来,《国艺》并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的确努力地实践着“大美术”的概念,包罗了世界上各种艺术门类,带领读者一同去发现,去欣赏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去对活个性突出的艺术家们。    这本小集子,汇编了我从去年起,《国艺》产生的一个新的专题策划——世界艺术博物馆巡览,还有我游历各地留下的文化和艺术记忆,我用自称最爱、最表现情感的油画和文字形式刻录在这本集子里,用我始终追求并要教化人们热爱自然、呼唤生灵与人们共存的方式。这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它并不是我单纯地去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进行参观,在一件件静静陈列着的艺术品前驻足,看看这些世界知名的画作雕塑,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听听创作者的传奇,然后对其建筑、其馆藏评头论足一番。这个专题正是我要改变这种对博物馆“静与死”的观念,去让一个又一个个性十足的博物馆“活”起来,让它“亲自”为读者介绍它所在的那座城市,传递那个城市与众不同的人文和传承的目的所在。    正如我在“世界艺术博物馆巡览”的第一次尝试,谈的是意大利著名的庞贝遗迹。我把20多年前到此一游的记忆,与今天再访古城遗址,从文博角度再次用心观察城内的各种细节之后,就会想起歌德的那句经典点评:“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带给后人如此巨大的愉悦。”这个几乎接近天然的博物馆,给了人们一个巨大的收藏,也成就了今天维苏威火山和那不拉斯城和人的巨大财产。而美术馆中收藏的作品也自成体系,构成了与城市文化资源相传承的文化名牌。在世界各地,像这样能够为所在城市代言的博物馆不在少数,它们正是“博物馆巡览”锁定的目标,《国艺》想要去展现的,就是这些艺术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文化。当你读懂一个城市的艺术后,你就能读懂这个城市,读懂这个城市的人,读懂这个地方的人文,乃至政治、经济、交通各方面。或许你会觉得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是你的确能在这些代表性的博物馆中,了解到城市的历史文化传承。    前年,我第一次出版了《背影》艺术评论集,也许往后每年都能出一本“背影系列”的小书,不为别的,就为了我的“两个女儿”。是孩子们的成长让我在不断思考中前进,这样一本记录了我的创作历程的书也算是我回馈给女儿的礼物。如今,大女儿做好准备,将再次起飞,我的小女儿《国艺》,距离飞起来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吧?作为父亲,我和我的团队充满信心地期待着。

内容概要

作为记者,本书作者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对各地的风土人情、艺术文化、城市样貌的等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还配有当时拍摄的照片,以艺术的视角、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异国风情。

书籍目录

自序上心视觉在“布雷拉”定格浅尝再见庞贝生命理性在左感性在右本质找回『创艺密码』  激活天赋灵感念旧不搭调有时也会让人“驻足”厚昧容纳贴近“心脏”聆听脉动雪悟每一口呼吸都是奢侈的思故今秋十月行走黄石春爱老码头“潮”一回妙笔点化 沧桑老者贪婪椟兮?珠兮?脱胎不换骨看钢与铁乐野疯狂的石头懂得转角邂逅“视觉甜点”叹雪一座建筑 点燃城市 涅槃之火托他们爬上巨人肩膀紫鸢创意让“古董”与时俱进形式背后有“内容”一幅名画一个画派 一座城市待续不差这一面墙

章节摘录

[生存状态难匹配文化价值]    穿梭在那些古意盎然的旧屋老街中,除了动心、动手,用心者应该还一直在动脑。公共艺术,往往承载着历史记忆,可藉此透视某地的社会状况、文化面貌。于是,在阿西西,我们从不起眼处雕饰的小鸟、花朵,读到了方济各修会仁爱、忍耐、保护自然的教义;在西耶那,因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栓马柱、栓马环,对此地有名的传统赛马会我们心向往之。    意大利人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和公共艺术的保护。不过,由于经济原因,现在的他们有些捉襟见肘。虽然之前也听闻罗马竞技场悬挂大幅广告的消息,但当我们亲眼看到米兰大教堂左侧那幅完全不搭调的巨幅汽车广告,还是震惊了。诚然,它也令我驻足,可这绝对不是正面意义上的。    如此伟大的建筑都遭遇这般境地,出自无名艺人之手的公共艺术品更让人担心。由此看来,公共空间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不仅需要宽容的心、懂得发现的眼,还得加上宽裕的经济条件作支撑。    [强迫欣赏也能看出收视率]    和陈列在展馆里的艺术品不同,路人对公共艺术品的“欣赏”,无疑是被动的,带有些许“强迫性”的。不过根据我的观察,即便强迫别人看自己,也有很多公共艺术品是被人视而不见的。而能让人产生共鸣、给人带来愉悦感的艺术品,定会让人驻足。    在米兰,我们和一支旅行团坐一辆大巴去市中心参观。刚一下车,就看到街边的草坪里有一座白色碑状的城雕。从上面的文字和人物造型,我猜测是为纪念意大利富有传奇色彩的神枪手军团而立。导游还没介绍,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拿出相机对着它拍个不停。这一不约而同的举动并非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也不是由于了解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只是因为大家觉得它好看。后来在米兰大教堂前的广场上,我们又遇见一座造型古怪的抽象雕塑,这回按动快门的人就很少了。可见,人们的相机镜头诚实地反映出了公共艺术品的“收视率”。    回想我带外国朋友游览上海时的经历——对着那些出色的建筑,他们从来不吝惜“举手之劳”;但能让他们驻足的城雕作品,却屈指可数。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由于文化差异。”但为什么米兰街头的纪念碑就能让我们动心、动手呢?    厚味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专门腾出一块地,摆放一件艺术品。人们往往将这看作城市赋予设计师及其作品的殊荣。但在我看来,这也是城市的荣幸——因为这一丝“艺”味,城市生活不再乏味。    难得能给城市增“味”,被选中的艺术家总希望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怀着这种美好的预期,他们努力赋予作品深厚的内涵,独特的造型。但有时,作为审美受众的路人并不买艺术家的账——抽象、生涩,或者故作深沉的表达,是阻碍普通人欣赏的主要原因。路人未必会深究公共艺术品的线条之间究竟隐藏了多少重要的信息,但他们能在一瞥之间判定自己是否喜欢它。    好的厨子会主动迎合客人的喜好。公共艺术设计者不妨也学学他们,调出能被大众接受、喜爱的厚味。    容纳    近一个多月来长江巾下游旱灾以后,水灾又来侵袭。听说很多水鸟因此“背井离乡”,还有不少禽类类由于找不到适当的泥土做窝而成群“流离失所”。我不禁想起多年前梦中的一个情景——不同种类的鸟儿在自然清新的空气和阳光下,窝在同一个鸟巢中和谐地栖居。这在大自然中或许是不可能出现的,但那绮丽的梦境却如此真实,连它们眼睛的瞬动都一清二楚。醒来后,我依着记忆用绚烂粉饰色系画出了这幅作品。一个朋友说,从平面视角看,好像我也在那个温暖的窝巢里一样。仔细回想,似乎梦里确实是那样的——我和那几只不同类的鸟挤在一起,彼此宽容、悦纳。而现实中,每每我想靠近停在枝头的美丽雀鸟,它们便会马上扑闪翅膀飞走。    “非我族类”,似乎是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但我也曾在一次威尼斯友人举办的派对上见过完全无视游人,闲庭信步的鹳鸟。由此坚信人类和鸟类的关系是可以亲密无间的。随着城市绿地的增加、湿地公园的建设,鸟儿们开始与我们一起分享城市进步的果实。虽然可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非常期待城市及其居民与鸟类真正彼此“容纳”的那一天。P38-40

编辑推荐

《与图像说爱谈情》作者黄伟明的足迹遍布国内外,对各地的风土人情、艺术文化、城市样貌的等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对这些世界知名的画作雕塑,了解一下作品的背景,听听创作者的传奇,然后对其建筑、其馆藏评头论足一番。还配有当时拍摄的照片,以艺术的视角、图文结合的方式向读者介绍异国风情。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与图像说爱谈情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