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法] 安德烈·纪德 页数:105 字数:60000 译者:马振骋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 纪德和普鲁斯特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双峰,虽然形态不同,但各有各的气势。正如纪德传记作家克洛德·马丁说的,若要进入普鲁斯特的世界,只需阅读他的《追忆似水年华》,若要进入纪德的世界,不但要阅读他的三四十部主题各异、有时还相互抵触的小说、游记、戏剧、诗歌集、“ 傻剧”,以及篇幅浩繁的日记,还要读他跟当代文人、艺术家、朋友、普通人交换的近二万五千封信,且还不说至今还封存在都塞图书馆的八十几本小册子,里面恐怕也会有新发现。 纪德悠悠一生过了八十二年,从一八六九年到一九五一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边界重新划定,强国势力此消彼长,风俗习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纪德对现实生活中的潮流、趋势、变迁均感兴趣,宗教、性、政治等问题在他的作品中都有反映。他不但是时代的见证人,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因而被人称为“二十世纪的歌德”、“大写的现代人”。 在“介入文学”这个名词被人们接受以前,纪德就毫不犹豫地让自己和作品介入到时代的斗争中,反对殖民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谴责极权统治,为同性恋辩护,主张打破禁锢人性的清规戒律。然而他立志要做的是文学家,时刻关心自己作品的文学性和风格,认为这高于其他一切。他在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七日的日记中说:“我的问题不是怎样成功,而是怎样长存。很久以来,我只是试图在上诉时赢得官司。我写作只是让人一读再读。” 让人一读再读,这是纪德作为作家的责任感。如今纪德逝世整整五十。 年,当然已经不是一个“当代人”,也不再是新一代青年的精神导师,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孤郁的诗人气质、敏锐的洞察力、明净的文笔,让人读了不仅留下隽永的回味,同时也钦佩他直面人生的勇气。他的书给他带来许多荣誉,也给他招来不少詈骂、仇恨,最终他的全部作品还被列入梵蒂冈教廷的禁书目录。纪德是二十世纪第一位倡导风俗革命,吹响自由号角,提出不要沉溺过去奢望未来,而要掌握眼下一时一刻的作家。他还提醒人们去享受感觉。 纪德出身在一个新教徒家庭,从小接受严格的加尔文教义,灌输了满脑子的教规禁忌。正是这些强制性的清规戒律,在这名文质彬彬的青年心里产生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他要打破清教徒的桎梏,在作品和行为中大胆表现真正的自我。 克洛德·马丁在纪德传记中提出三方面对纪德的影响:歌德、王尔德和北部非洲。他从歌德的作品中认识到要敢于向人生索取它提出的美好感觉,把幸福看作是一种必须履行的天职。他追随王尔德《格雷的肖像》中包含的异教徒的自然主义,这成了他少年时接受的虔诚的解药。最后是在北非,特别是在他喜爱的阿尔及利亚,大自然唤醒了他心中潜伏着的被压抑的本性。 他不接受什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专家转弯抹角的解释,而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同性恋也是一种自然性格。 不过在纪德的作品中,欲望不是跌入陷阱,走进死胡同,就是要用谎言来掩盖。《违背道德的人》中的玛塞琳在米歇尔自我标榜的新生活拖累下,既得不到爱情,也成不了母亲,在怨恨中撒手人寰。在纪德所处的后尼采时代,神与普遍观念已经消失,人在寻求新价值,指导自己的行为,既误解了别人,也误解了自己,无法掌握彼此的欲望,对人生形成一种滥用与糟蹋。 《窄门》中的阿丽莎,追求圣洁超过追求情爱,屡次违心拒绝表弟杰罗姆的求婚。她要保持童贞,把爱献给上帝,盼望在主的面前跟表弟永久结合,最终孤独死去时才感悟到自己生存的虚伪性。《田园交响曲》。中的牧师,起初好心地收养了一名无家可归的盲女。尽管妻子屡次暗示他要提防自己的爱心与爱德,但这种感情最后还是转变成了爱情。牧师培养塑造吉特吕德,慢慢有了自己的企图。可是当吉特吕德一旦眼疾治愈,发现了牧师的虚伪,木但向她隐瞒他们的爱情造成的痛苦,也让她错失了获得幸福的机会。她想的是她看不到的那个人,她看到的却不是她想的那个人;为了内心的平静,她不得不让自己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三部以道德为题材的小说中,有一个共同点,即书中的女性均处于新旧观念的旋涡中,年纪轻轻又都香消玉陨了。纪德只是到了一九三。年发表的《罗贝尔》中——这与《女人学校》、《吉纳维也芙》组成另一个三部曲——才让女主角吉纳维也芙决定在由男人决定一切的社会中摆脱樊笼的束缚,找寻自己的道路,不但要求性爱的自由,还要求有养育非婚子女的权利。 又过了三十多年,在一九六八年法国掀起了震动全国的六月八日运动,在那次运动中,青年提出:我们要做自己身体的主人。而他们中间只有少数人依然记得,他们的先驱是安德烈·纪德。 一切有益的话,都是种子,撤播在人的心田里,总有一天会破土发芽的 ——《如果种子不死》,这也是纪德的一部自传的书名。 马振骋
内容概要
这本由马振骋翻译的安德烈·纪德的《田园交响曲》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纪德在编织了一个牧歌神话的同时,也毁灭了人类可以拥有一个田园世界的梦想。《田园交响曲》最终似乎告诉读者,欺瞒和假象有时是产生幸福的幻觉的前提。
作者简介
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生于巴黎一个富有资产阶级家庭。10岁丧父,由母亲抚养并给予清教徒式的教育,酿成了他的叛逆性格。14岁时爱上舅父的女儿玛德莱娜,1895年同玛德莱娜结婚。1893—1895年,他两次游历北非,身心发生巨大变化。英国作家王尔德、道格拉斯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他影响很大,他一反清教徒的禁欲主义,开始追求同性恋生活。1925年的非洲赤道之行是纪德人生的又一转折点,此后发表的《刚果之行》等作品引起了公众对殖民主义罪行的注意。
纪德一生著述丰富,代表作有小说《背德者》、《梵蒂冈的地窖》、《窄门》、《伪币制造者》等,此外,纪德还写了不少杂文、文学评论等。纪德一生思想比较复杂,他曾参加反法西斯运动并宣称信仰共产主义,但访苏之后,又对共产主义表示怀疑。二次大战期间,他潜心于古典文学研究,战后发表的《忒修斯》是他的思想总结。1947年,纪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1年,纪德因肺炎病逝于巴黎。
马振骋,1934年生于上海,法语文学翻译家,先后翻译了《人的大地》、《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人都是要死的》(波伏瓦),《贺拉斯》(高乃依),《被扼杀的是莫扎特》(塞斯勃隆),《瑞典火柴》(萨巴蒂埃),《蒙田随笔》(部分),《大酒店》(克洛德·西蒙),《如歌的行板》、《毁灭,她说》(杜拉斯),《罗兰之歌》、《违背道德的人》、《窄门》,《田园交响曲》(纪德),《慢》(昆德拉),《要塞》(圣埃克苏佩里),《斯科塔的太阳》(洛朗·戈代),《雷蒙·塞邦赞》、《论罗马、死亡、爱》(蒙田),《蒙田随笔全集》(全3卷)等多部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散文集有《巴黎,人比香水神秘》、《镜子中的洛可可》、《我眼中残缺的法兰西》等。
其《蒙田随笔全集》(全3卷)2009年荣获“首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并被评为“2009年度十大好书”。
书籍目录
导读:一个关于自我欺瞒的人性故事
译序
第一册
第二册
章节摘录
一八九×年二月十日 雪,不停地下了三天,把所有的路都封住了。我也无法到R村去主持礼拜,十五年来我每月要去两次。今天早晨在拉布雷维教堂也只来了三十名教友。 我被迫足不出户,使我有了空闲,乘机可以回顾过去,叙述我是怎样照顾起吉特吕德来的。 我计划在这本册子里写出这颗虔诚的灵魂的成长过程;我觉得让她走出黑夜仅是为了崇拜和爱。感谢上帝赐给我这项任务。 两年六个月前,正当我从拉绍德村回来,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匆忙找上了我,把我带往七公里外一个临终的穷老婆子身边。马还没有卸套,我带上一盏灯后就让女孩子上了车,因为我想天黑以前是无法赶回来了。 我自以为乡镇一带的道路条条熟悉,但是过了拉索德莱农庄,女孩要我走上一条我从未贸然走过的路,可是我知道往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的小湖,年轻时去溜过几次冰。由于这一带没有人召我去做圣事,我也有十五年没有去那儿了。我再也说不出湖究竟在哪里,也从不去想它,可是在黄昏霞光辉映下我蓦地把它认了出来,好似只曾在梦中见过一般。 路沿着进入岔道的河流往前去,在树林边缘来个急转弯,然后又沿着一块沼泽地前进。肯定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太阳正在下山,我们在暗影里走了很长时间,这时我的小向导指给我看山坡上的一间小茅屋,空中没有一缕炊烟,不像有人住的样子,在暗影里发蓝,转入斜阳里又发黄。我把马拴在附近一棵果树上,然后走进黑暗的房间里找那个女孩,老婆子刚刚死去不久。 情景肃杀,时光静穆凝重,使我身上发冷。一个较年轻的女子跪在床边。我原以为女孩是死者的孙女,其实她只是一名女仆,她点燃了一支冒烟的蜡烛,然后在床脚边一动不动了。 在漫长的路途中,我试图谈谈话;但是没有听到她说上几句话。 跪着的女子站了起来。她也不是我起初以为的什么亲戚,只是一名邻居,一个朋友,当女仆眼看主妇快不行时去找来的,她也自告奋勇来照看尸体。据她对我说,老妇人死去时没有痛苦。我们一起商量如何料理身后诸事。 到了这类穷乡僻壤,经常都由我决定一切。我承认这间屋子尽管破败不堪,把它交给这名女邻居和这个小女仆看管,感到有点儿犯难。然而,要说在这间破屋的小角落里埋藏着什么金银财宝,这也不大可能……我能够做什么呢?我还是问一声这个老妇人有没有一名继承人。 女邻居这时拿起了蜡烛,照向房间的一个角落,我辨别出炉壁前还蹲着一个模糊的人影,像是睡着了;浓密的头发差不多把整个面孔都遮了起来。 “她是个盲女,据女仆说是一个侄女,看样子她家里就只剩下她了。应该把她送到慈善院去;不然我不知道她怎么过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