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作者:来新夏 页数:1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书文化九讲》内容主要包括九个部分:口传与记事、简牍与帛书、纸和纸书、雕版·活字·套印、典藏与整理、流通与传播、幼学教育、经、史、子、集、图书的再编纂。
作者简介
来新夏,1923年,浙江萧山人,生于杭州。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历史学系。1950年至今。历任南开大学历史教授、校务委员、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等职。现任教育部古委会所属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博览群书》、《社会科学论坛》及《寻根》杂志编委。学术团体的职务是: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天津通志》编委会顾问等。所著学术著作有《清人笔记叙录》、《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林则徐年谱新编》、《北洋军阀史》、《结网录》、《中国近代史述丛》、《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及《中国地方志》等三十余种。整理古籍有《史记选注》、《阅世编》、《清嘉录》等。随笔集有《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枫林唱晚》、《邃谷谈往》、《一苇争流》、《出枥集》、《学不厌集》、《且去填词》及《来新夏书话》等十多种。
书籍目录
第一讲口传与记事 (一)远古的口耳相传 (二)结绳、契刻和图画 (三)汉字的产生 (四)甲骨、钟鼎和石器 第二讲简牍与帛书 (一)简书及其发现 (二)简牍制度 (三)汉简 (四)帛书 第三讲纸和纸书 (一)纸的发明与发现 (二)蔡伦造纸 (三)纸书的出现 (四)手抄本的重要意义 第四讲雕版·活字·套印 (一)雕版印刷的发明与发展 (二)活字印刷的发明 (三)套版、饾版与拱花 (四)纸书装帧形式的演变 第五讲典藏与整理 (一)官藏的延续 (二)私藏的发达 (三)第一次大规模图书整理 (四)图书分类的演变 第六讲流通与传播 (一)早期的流传方式 (二)佛经的求取与译经 (三)唐宋时期的流通与传播 (四)明清以来的流通与传播 第七讲幼学教育 (一)幼学教育的原始 (二)三字经 (三)百家姓 (四)千字文 (五)杂字 (六)幼学教育的继续 第八讲经、史、子、集 (一)十三经 (二)二十四史 (三)诸子百家 (四)总集和别集 第九讲图书的再编纂 (一)类书 (二)丛书 (三)类书与丛书的作用 结语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第一次大规模图书整理 一个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随着文献积累层的增厚,势必不能容许其杂乱堆积而无法区别和检用,那就如同军队的士兵如果不以师旅团营的层次加以编组,便成为散兵游勇,无法统驭而丧失战斗力。所以文献需要分类,有了分类就可以按照门类去查找所需文献,以探求其中的宝藏,使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承。 中国是最早实现文献分类的国家,公元前一世纪,汉代著名学者刘向父子奉命正式着手图书文献的分类编目工作。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但在这以前分类思想和学术分类都早已出现:我国最早的文献汇编《尚书》中就有典、谟、诰、誓等不同体裁的类别。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是六种不同学科的分类,称作“六艺”。《左传》中记楚庄王赞扬左史倚相掌握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知识,似已是指图书分类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这又是一种学科分类。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纷起争鸣,各成流派,学术分类更盛。孟轲把当时的主要学术流派分为儒、墨、杨三家。《庄子·天下篇》分天下学术为七派。荀况不仅在《非十二子》、《天论》和《解蔽》等篇著作中介绍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且还提出了“以类行杂,以一行万”和“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分类原则。这一见解说明了对于大量杂乱的东西只能按类加以编次,把相同的归在一类,不相同的按类分开,明白地表述了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学术分类和分类思想的出现和比较成熟,对传递、保存和利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而由于它的影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进行图书分类的国家。 根据历史记载,汉朝从开国始,就正式由朝廷主持征集图书工作。 元代的官刻由兴文署掌管,所刻最早且好的是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的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二百九十四卷和《通鉴释文辨误》十三卷。各级地方官府和教育系统也有刻书,而书院刻书也很多,著名的有元泰定元年(1324年)西湖书院刻马端临《文献通考》三百八十四卷,字体优美,行款疏朗,称为佳刻。 但是,雕版印刷由于版片笨重,雕版费时费工,保管需要专库。因此,历史的发展就要求印刷工艺的创新。虽然,雕版印刷一直沿用至明清,但随着时代前进,逐渐希望有新的印刷术出现,活字印刷首先应运而生。
编辑推荐
《书文化九讲》由三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