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上下)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三晋出版社  作者:苏华,张济  页数:7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何澄》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书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书籍目录

一 闻名清代的科举世族
二 不幸的家事和国难
三 负笈东瀛人清华
四 罢课声援吴稚晖
五 组织军国民教育会
六 由学农改学陆军
七 动员晋人留学东瀛
八孙中山、黄兴、同盟会
九何公馆、“吃茶”、丈夫团
十 当教官,任职军谘府
十一 与苏州名门结缘
十二 上海光复何将军
十三 在苏州安居兴业
十四 南北统一一谋士
十五 “有官无路”沧石路
十六 中原大战劝各方
十七 “华北事变”暗折冲
十八 “真山园”里藏国宝
十九 蒙难、逃难、藏古物,吴湖帆、王季迁
二十 为汪伪集团摆摊卜卦
二十一 汪伪“还都”,何澄揭底
二十二 罗良鉴、司徒雷登两条线
二十三 网师园、叶恭绰
二十四 《大众》“诗版主”
二十五 何澄与景耀月
二十六 阅世一生不悲歌
附录一 何澄子女捐赠苏州博物馆何澄遗藏文物名录
附录二 何澄子女捐赠南京博物院何澄遗藏印章印材名录、
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何澄高祖何思钧是灵石两渡何氏第一位博取进士科名的先祖。    何思钧,生于一七三五年,卒于一八○一年,字季甄,因故乡两渡有双溪,故号双溪,是何家第十一世孙。乾隆三十五年庚寅科(一七七。年)中山西乡试副榜,乾隆三十六年辛卯科(一七七一年)中乡试举人,乾隆四十年乙未科(一七七五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朝考后,授庶吉士(清代翰林院设庶常馆,选新中进士之优于文学、书法者人馆学习,凡学习者,均称为庶吉士),是年冬,充武英殿纂修,旋入四库全书馆编纂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乾隆皇帝奖励《四库全书》编纂人员,经叙议,因“笃古劬书,校雠极精密”,何思钧改授翰林院检讨(官从五品),并由分校官升任缮书处总校官,与其他几位总校官如王燕绪、仓圣脉等,一起负责对下属一百七十九名分校官已抄校好的书作总校。在编校《四库全书》的三百六十馀人中,集中了纪昀、陆锡熊、戴震、王念孙、刘墉、董诰、翁方纲、朱圭、吴省兰、姚鼐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和硕儒,何思钧能立足于纂修者之列,委实凭了他“人品端方、学问纯粹”、“校书善之”。据《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何思钧前后共校过贮藏于紫禁城文渊阁的头份书,盛京文溯阁的二份书,圆明园文源阁的三份书,共计一万四千馀册。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二月初二日,乾隆帝在文渊阁赐宴编纂《四库全书》头份书成的有功之臣,何思钧也在其中,赏得御制墨刻一本、如意一柄、八丝大缎二匹、砚一方、笔一匣、墨一匣、绢笺十张。这是灵石两渡何家拥有皇帝赏赐的第一份。乾隆帝赋诗纪盛之后的第三年,何思钧以疾告辞缮书处总校官,专理为编纂《四库全书》在全国范围内搜访征集、发还图书的书局。一年后,书局裁撤,何思钧闭门养疴,训子读书,逍遥辇下,所交游者,多为当世知名人士,如浙江会稽章学诚、江苏兴化顾九苞、安徽歙县程瑶田、苏州长洲汪元亮等,并辑录有《檀几丛书录要》《钦定钱录》。    何思钧有两位胞兄,大哥何思明,生于一七。八年,卒于一七七。年,字惺轩,号静斋,廪贡生,乾隆二十六年(一七六一年)授太谷县教谕。二哥何思温,生于一七二七年,卒于一七七七年,字圣客,贡生,历任浙江武义、定海,直隶武邑、丰润县知县,户部福建司主事。何思钧中进士的第二年,受灵石乡绅之请题了一块“棠棣竞秀”的匾额。取《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华,鄂不鞯鞯;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谓他们兄弟三人如同棠棣花那般彼此相依但又各自竞放。    何思钧幼年即丧父母,二兄何思温不但肩负起抚养小弟弟的重任,还把他领进了桐城派古文大家姚鼐的家门。经过长达六年的苦学,何思钧终成始祖“读书世业”的第一人。据《何思钧行状》载:“为人朴重,寡言笑,颀身瘦面,对客漠然,类深中者。情款既接,天真盎流,与人有终始,事兄嫂曲尽恩敬。中年服官后,见兄至,犹却坐,竦侍若严师。兄殁,遗三子,教之成材,皆官于时;以所自卜吉壤葬兄,以其子道生所历官赠兄为御史。”    姚鼐与何思钧师生感情极深极好。何思钧去世后,姚鼐怀着极为惋惜缅怀的心情写下了《何季甄家传》,此文收录在嘉庆五年(一八○○年)刊行的《惜抱轩文集》第十卷。以后的灵石两渡何家长辈,在教育子弟时,往往用姚鼐所撰《何季甄家传》来言传,身教。此是后事,话说乾隆二十三年(一七五八年)姚鼐居京师等待礼部考试的这段日子里,曾开馆授课。何思温把何思钧送到好友姚鼐处学习诸经,受业时间长达六年之久。何思钧读书勤奋,记忆力极好,拜姚鼐为师之前,已把《四书》和《诗经》背得滚瓜烂熟。姚鼐回忆说,何思钧上课时,不但“背诵诸经,植立不移尺寸”,而且总是恭恭敬敬地立在姚鼐面前,一直到把书背完,才鞠躬退下。姚鼐对何思钧谦逊沉着的风范印象深刻,认为何思钧“其后学日进”。这之后,小姚鼐六岁的何思钧与姚鼐或别或聚,这种亦师亦友的真挚感情一直保持终生。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年),何思钧在中举三年之后携家到京,准备赴京会试,适值姚鼐以病辞官,准备离京前往扬州讲学。一日,姚鼐到何思钧家聚谈,人其室,见其子才智出众,惊叹道:“何氏其必兴乎然!”    姚鼐的这一声惊叹,真叹出了灵石两渡何家此后在科举上的代代繁盛。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何思钧喜见其子道冲、道生同中进士。自此,灵石两渡何家首次出现父子翰林、兄弟同榜进士的科考盛举。    第十二世何元娘,生于一七六一年,卒于一八二三年,原名道冲,字泊用,号研农。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一七八七年)二甲第八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员外郎,官至广西太平府知府,署左江道。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一七九二年)顺天乡试、嘉庆五年庚申恩科(一八○○年)顺天乡试同考官。    第十二世何道生,生于一七六六年,卒于一八○六年,字立之,号兰士。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一七八七年)联捷进士(二甲二十九名),与兄何元娘为同年进士,故又有“兄弟进士”的美名。累擢工部都水营缮司主事、员外郎、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江西九江府,甘肃宁夏府知府。以病告归后又任巡视济宁漕务。乾隆五十七年壬子科(一七九二年)、五十九年甲寅科(一七九四年)、六十年乙卯科(一七九五年)、嘉庆三年戊午科(一七九八年)顺天乡试同考官。居官廉明,政声卓著,有《方雪斋诗集》和《双藤书屋诗集》留世。何道生是灵石两渡何家由仕途走向文人雅士的杰出代表,他不但是清代中叶的大诗人,且善书画,富收藏,与乾嘉时期的书画金石名家交游极广,有诸多藏品传世。    第十三世何荣绪,字绍减,号鸿溆。嘉庆十五年庚午科(一八一○年)举人,嘉庆十九年甲戌科(一八一四年)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历任内阁中书,协办侍读。P3-5

后记

本书传主曾藏有一钮“写不成书”印章,是鸡血石的。起先并没太留意,直到二○○八年,我们决定毁掉已写了二十多万字的第二稿后,这钮印章和印文竟鬼使神差地跳到我们眼前,于是我们天天看着这钮印文责问自己:是真“写不成书”,还是传主对我们有所暗示?    经过数月的苦思和反省,终于悟出前两稿所写不满意的原因。除了一开始的思路有偏差外,还和对写作材料的理解不够深以及对史料之外的情况掌握不足有关。尽管从二○○五年四月起,到这年年底,我们与何澄在世的子女走访了数遍,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幸存下来的几百封老书信、几百件书札和几百张老照片,但由于没有寻到正确使用这批史料的方法,所以不能认识,不能定评,更不能较为准确地还原传主的历史活动场景。这是“写不成书”自省出来的第一点。    第二,单凭已是奇迹的、幸存下来的这批传主史料,也绝写不成书。因为这批史料是没有一点可以怀疑的,但是互不联贯我们不能对这些史料进行哪怕是局部的一点“翻修”,更不能对其进行“拆迁改造”!但如果找不到相对应的历史背景材料,据实翻拍出来的传主不是觉得空洞无物,干巴巴的没有血肉,就是感到怎么也不像一个真实的传主。    ……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不能不写传主的岳父岳母和内兄内弟,但因王家如上所列篇幅太长,达数十万字,与体例显不相符,于是我们不得不把这部分从本书中抽出来,另行出版。这也是我们想向读者朋友交待一下的。    在注释部分,我们把与传主有各种关联的一百一十馀位人物,综合各种史料,经过反复核对比较,作了长短不一的小传。我们认为,这些人物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读者诸君在阅读传主的同时,不要忽略了这部分内容。    《何澄》一书终于可以问世了。尽管历时五年,耗费心力,在众多朋友的簇拥下追求完美,终于“写成了书”,使一位深埋于历史记忆中的民国老人在今人的阅读中复活,我们却是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故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读者诸君的批评指正。”    苏华张济    二○一一年十月

编辑推荐

《何澄(上下)》八十万字,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何澄(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本人很喜欢这套书,共上下二册为一套。但买了二次,送来的都是其中的一本{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客服让我再买一次,我担心还会发生这种情况,请你们检查一下屡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提高服务质量。另外网上的书名也写错了,是何澄而不是和澄。
  •   书的内容好,是一本好书。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书已收到谢谢。
  •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喜欢,非常满意。
  •   是本好书,材料丰富,有很多历史照片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