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贵州教育 作者:郭霭春
Tag标签:无
前言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古典著作。它对人与自然,生命的起源,形神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和防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论述。这不仅为古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理论精华,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家,它的科学价值,永为历代劳动人民所推崇,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宝贵、光辉的遗产。关于它的成书年代,近人任应秋先生说是“战国至东汉一段时间”。我基本上同意他的说法。前213年秦始皇颁布了焚书令,医书不在焚烧范围之内,所以,西汉初年,《素问》之学,好像还流传着。在《史记·仓公传》里,虽然未提到《素问》书名,但看仓公传授公乘阳庆的医书,有些与《素问》里所引的书名相似。在这点上,就足以证明仓公之学与《素问》之学,似不无关系的。这种发展,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此后,儒家就占领了学官的独尊地位,而医家地位,在政治上就渐渐降低了。经过一百多年,刘向校书中秘,侍医李柱国同校方技,不仅《上经》、《下经》等医书,在《七略》里未曾著录,就是《素问》之名亦无记载。周贞亮说得好:“《内经》一书,载在《汉志》者,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并无《素问》之名。后汉张机《伤寒论》引之,始称《素问》。晋·皇甫谧《甲乙经》序称‘《针经》九卷,《素问》九卷,皆为《内经》’。与《汉志》十八卷之数合。是《素问》之名,实起于汉晋之间,故其书《隋志》始著于录。”
内容概要
诠释《黄帝内经》权威著作,学术界公认我国目前整理研究《黄帝内经》成就最大、学术水平最高,且为卫生部推行全国的标准版本。绝迹十余年后,再度震撼上市。
本书为文医会通一代宗师郭霭春所著,被学界公认为诠释《黄帝内经》权威读本,并被卫生部作为标准版本推行全国。全书分原文、校勘、注释和语译四项内容。本书中,著者充分发挥自己在文献考据方面的专长,选取医史、校勘、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诸多善本,精思博考,探究厘正。校勘时为确保每一判断都有文献为据,并择其善者,凡“一言去取,必有稽考”;注释不避难就易,凡疑必注,凡注必确;语译力求精准的同时,更将经文直译为浅显语言,以使读者读通为要旨,并“不夹杂所谓有所阐发”。
《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也是中医理论发展及中医学科分化的母体。自问世之日起即被尊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更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
《素问》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是祖国医学最早的古典著作。它对人与自然,生命的起源,形神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和防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论述。这不仅为古代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的理论精华,一直煦育着历代医家。
作者简介
郭霭春(1912~2001),又名郭瑞生,天津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天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我国著名医史文献学家、中医学家、史学家、诗人,多次荣获国家研究生优秀教师号。曾任前后担任天津中医学院医学史、医古文、各家学说三教研室主任及医史文献研究室主任、医史文献情
书籍目录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热论篇第三十一
刺热篇第三十二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疟论篇第三十五
刺疟篇第三十六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咳论篇第三十八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腹中论篇第四十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
痹论篇第四十三
痿论篇第四十四
厥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章节摘录
帝日: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日: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以候胸中之气,人以候心。帝日:上部以何候之?岐伯日: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入,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五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帝日:以候奈何?岐伯日: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②,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卜平为期。帝日:决死生奈何?岐伯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黄帝说:那么中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中部也有天地人三部。中部之天可以用来诊察肺脏之气,中部之地可以用来诊察胸中之气,中部之人可以用来诊察心脏之气。黄帝说:上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岐伯说:上部也有天地人三部。上部之天可以用来诊察头角之气,上部之地可以用来诊察口齿之气,上部之人可以用来诊察耳目之气。总之,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候为天,三候为地,三候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候。脉有九候,以应地之有九野。地之有九野,以应人之有九脏:肝、肺、心、脾、肾五神脏,胃、大肠、小肠、膀胱四形脏,合为九脏。如果五脏败坏,气色必见枯暗,而气色枯暗是必然要死亡的。黄帝说:诊察的方法怎样?岐伯说:一定得先估量病者形体的肥瘦程度,来调和其气的虚实。气实,就泻其有余,气虚就补其不足。在这之前还得想法去掉血脉里的瘀滞,然后再调和气的虚实,无论治疗什么病,最终要达到五脏的平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古今校释医籍者,从大处看,不足有二:一谓通文不通医,或仅择数字数句加以推敲,对整篇整章知难而避;或强词而害义,致文意前后乖背。二谓通医不通文,常娓娓而谈却不知指鹿为马,牵强附会。古今医家,多为当世文化通家,却非古文字研究者,解经析义,似是而非处比比皆在。先生(郭霭春)文医兼备,珠联璧合,析文辞,剖医理,弥补了上述缺憾,足堪师法。 ——董尚朴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套装上下册)》:诠释《黄帝内经》之权威著作,通行全国的标准版本,绝迹十余年后,再度震撼上市。治儒通医宗师郭霭春,穷毕生之力铸“文医会通”传世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