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上下册)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  作者:傅乐成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为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过程的一个简要叙述,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不予采用。
本书所述,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进出版,配有适量插图,重点在于战争地图,对每副战争地图皆有数百字详尽说明,以方便读者对史事有更为感性、系统的认识。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
字力更,号秀实。聊城市(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著名史学家。幼读私塾。1930年,随家迁至济南,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1933年在该校毕业后,先后在北京辅仁中学、贵州铜仁国立三中高中部就读。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1945年毕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史前时代到信史时代
第二章 封建帝国的兴衰(西周时代)
第三章 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思想
第五章 集权帝国的发展与倾覆
第六章 汉帝国的盛世
第七章 汉代的武功
第八章 汉的制度与学术
第九章 汉的衰亡与三国的分合
第十章 五胡乱华与晋室偏安
第十一章 南北朝的对峙
第十二章 南北朝的社会
第十三章 隋帝国的兴亡
第十四章 盛唐的内政
第十五章 盛唐的武功
第十六章 安史之乱以后的确唐帝国
第十七章 唐代的制度
第十八章 唐代的宗教与学术
第十九章 五代与十国
第二十章 北宋与外族
第二十一章 南宋与外族
第二十二章 宋的制度与学术
第二十三章 元帝国的组织]
第二十四章 明代的政治
第二十五章 清的入主及其盛世
第二十六章 清帝国的乱亡
第二十七章 明清的制度
第二十八章 明清的宗教与学术

章节摘录

二、武王伐纣与初期分封文王死后,嗣子发继位,是为武王。他在位第十一年(前1111年)春初,周人向商发动大规模的攻击。【参看董作宾:《武王伐纣年月日今考》(载《国立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第三期)。】武王的部队约有五万人,包括若干诸侯和西北西南的土族。他们自盟津(今河南孟津县)渡黄河北上,并在商行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附近的牧野誓师,宣纣王的罪状。这篇誓师词,就是现存的《尚书•牧誓篇》。《牧誓》中所描写的纣,是一位暴虐人民,仇视贤士,而一味以小人女子之言是听的昏主。因之纣的军队虽多,但士气低落,结果被周人在牧野一举击溃,纣王回宫自焚而死。于是周人进入朝歌,那天是2月5日。纣在位六十三年,此时他的年龄,当在八十岁以上;他的自杀,可能在周人进入行都的前三天。周师克朝歌后,接着长驱入殷。纣是中国史上与夏桀齐名的标准暴君,但从甲骨文的记载看,纣时的制作、征伐、田猎、祭祀,莫不整齐严肃,又好像是一位英明之主。【参考董作宾:《论商人以十日为名》(载《大陆杂志》二卷三期)。】春秋时代的读史者早已对纣的罪恶发生怀疑,也许他不致像《牧誓》说得那样昏暴。古籍中曾有“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和“纣之百克而卒无后”的话,但克战的详情不明。【见《左传》昭公十一年及宣公十一年。】近人根据卜辞,证明纣确有讨伐东夷的事。他于在位的第十年(前1165年)9月东征人方,前后费时凡十二个月;人方地区,大致在今淮河一带。【参看董作宾:《卜辞中的商与亳》(载《大陆杂志》六卷一期)。】从纣的亲自率军出征和来回的时间看,战争的规模可能不小;但伐人方是纣早年的事,商的亡国与这事恐没有关系。大概纣确是好战的,可能还有多次不为后世所知的战争,而致国力亏损,为周人所乘。再就纣的在位年岁看,他的老耄也是可以想像的。牧野一战,周人只是推翻商的中央政府。对于商朝的广土众民和旧有的诸侯国,并未能直接加以征服。因此周室在克商的初期,对商人采取怀柔政策,竟在文告里称商为大国而自称为小国,并赋予商人以高度的自治权。与怀柔政策同时并进的,是武装移民和军事占领,周室把一部分新得的领土,交给它的亲属、姻戚和功臣,由他们建立新国,并以武力作有效的控制。所以每一批这类的新国建立,周人的势力范围便向外扩展一次。这种分封并不限于周初,从武王起,直到西周末叶的宣王分封一直在进行着。事实上武王时代的封国甚少,而以他的儿子成王之世为最多,这可见周帝国的事业,是累代经营的结果。武王克殷后,不久又自动退出,而把殷的儿子武庚、禄父封在那里,以统治商遗民。并把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封在黄河以南,另一个弟弟霍叔处封在黄河以北,对殷遥相监视。管蔡的封地,在今河南省的郑州市和上蔡县,霍在今山西霍县。武王本人,则回到他的新都,丰邑以东不远的镐(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南)。此外他又封弟周公旦于鲁(今河南鲁山县),但周公因留佐朝政而未就封;功臣召公奭于燕(今河南偃师市),吕尚于吕(今河南南阳市西)。吕就是后来的齐,吕尚是牧野之战的大将,周人尊之为尚父,并与周室有姻戚关系。【参看傅孟真:《大东小东说》(载《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册)。】这些封国大部集中于今黄河南岸洛阳附近的地区,在商人势力中心的黄河北岸,只有一个霍。至于东方的广大地盘,仍是商朝旧势力的范围,周人只可望而不可即。这种局面,无疑充满了危机。三、周公东征与重定封国武王在位凡十七年,克殷后七年而死,嗣子成王年幼,由王叔周公旦摄政。管蔡二叔不服,散布流言,中伤周公;并挟持武庚、禄父,联合旧诸侯国奄(今山东曲阜市一带)和淮水下游的外族淮夷等,背叛周室。周公亲自东征,用兵三年,才削平这场大乱。用兵的经过,旧载不详。大概不外第一步先廓清黄河以南,然后渡河北上,平定殷地,再由殷东行经今山东省西部一带东南下伐奄及淮夷。【参看《大东小东说》(载《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册)。】至于此役之艰苦,也是可以想像的。大难削平之后,周公对当时的政治局面,作了如下的几项重要安排:(一)他以成王命把殷地及殷遗民七族封给武王的少弟康叔封,国号卫。(二)把商丘一带的土地及一部分殷遗民赠给纣的庶兄微子启,以存殷祀,建国曰宋。并以一批新建的姬姓封国环绕着它,计有曹(今山东定陶县)、滕(今山东滕州市)、息(今河南息县)、蒋(今河南固始县西北)、蔡(今河南郑县东北)等国。(三)把鲁迁于奄国旧地,以周公子伯禽就国。又改封吕望的儿子吕伋于鲁之北,国号齐(都今山东临淄市)。又迁燕于齐之北,都蓟丘(今北京附近)。齐鲁两国都是殷遗民的聚居地。【参看傅孟真:《周东封与殷遗民》(载《傅孟真先生集》第四册)。】(四)在北方和南方加封一批姬姓国,计有晋(今山西太原市北)、邢(今河北邢台市)、郇(今山西临晋镇)、随(今湖北随县)、聃(今湖北荆门市东南)等。(五)为加强对东方的控制,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市)建立东都,并把一大批“殷顽民”迁到那里。据传说洛邑城九里见方,外郭二十七里见方。洛邑又称“成周”,镐京又称“宗周”。这一来周的版图不但大为扩张,而商的残余势力,也在周人的严密控制之下,失去叛乱的机会。周人对殷民的强迫迁移分散,是战胜国处置被征服者常用的办法。 总计武王成王两世,周室封立的新国,共七十余,其中周的同姓封国五十余。但当时黄河下游和长江南北旧有的国家或部族,尚不知凡几,它们有的归附周朝,有的则因周的势力不能到达而仍处于独立状态。总计周初及中末期新建的国和旧有的国,至今可考者尚有一百七十多个。【参看陈槃:《春秋篇》(载《中国历史地理》一)。】

媒体关注与评论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并没有特殊的史观,却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傅先生的《中国通史》,则是综合已经成定论的许多研究发现,做个总结。两者各有长处,而两者也正可以在几十年教条主义的框架下,提供另外一些读史的角度,对读者绝对是有益处的。        ——许倬云 《新京报》2010年9月21号C15版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上下)》编辑推荐:傅斯年之侄傅乐成传世史学巨著首次引进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著述推荐“在中国通史之中,公认最好的一部作品”比肩钱穆《国史大纲》的通史类著作100余幅精细战争地图 揭秘纷繁战事畅销台湾四十余年,重版近四十余次,累计发行50多万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通史(上下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64条)

 
 

  •   刚收到书 正在读 很不错 本书为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过程的一个简要叙述,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不予采用。
    本书所述,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进出版,配有适量插图,重点在于战争地图,对每副战争地图皆有数百字详尽说明,以方便读者对史事有更为感性、系统的认识。
    孩子也很喜欢 每天给她读一些 很长知识的 不错 推荐
  •   书看完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感觉中国历史在自己脑海里清晰了好多,。通史是以粗线条的形式为中国历史描一轮廓,让读者对历史知识形成框架,和整体的感观。比如春秋五霸兴起如何更替;战国七雄如何一一并入强秦;汉武如何奋起,轮台诏如何挽西汉于崩溃边缘;王莽的改革与败亡;光武的扫平群雄……而且,这些兴替继废的逻辑与缘由也是粗线条形式的,给一个时代,一个人,一个国家的兴废提出最大致的评论。对于这一点,通史的作者一是要熟悉历史,数千年来中国历史起伏变化的节点要历历在目前;一是要有正确的史观。如果能达到第一点,可称难能,但如果对第二点有深入独到的理解,那就可称得上是可贵了。在大陆,能达到第一点的历史学家不多,能达到第二点的没有,至少从出版的著作来看是没有。原因多方面,一是中共意识形态的灌输可谓无微不至。比如凡造反总是好,统治阶级总是坏;比如抗敌总是好,和谈总是坏;比如强硬总是好,妥协总是坏。一是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中国历史研究在中国由来以久,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纪50年代以来,大陆的历史研究被迫中断,历史为官家任意蹂躏,后三十年的历史学者,尚且在黑暗里摸索。所幸台湾政权的存在,保存了国学的一脉,虽然台湾也搞意识形态,但台湾只搞文学人才,比如李敖、柏杨之类的大嘴,比如《射雕英雄传》只能以《大漠英雄传》的形式才能出版,但真正的学者安然无恙,台湾1960年代成立的文化复兴委员会更是网罗了台湾大批的文史专家,弄出了《中国历代战争史》这样傲视一时的历史著作。所以台湾可以用傅乐成这样真正学者的《中国通史》做大学生的教材,而中国大陆大学生的教材只能是一些小编辑编写的,让官府层层把关,层层阉割的历史教材,只能反复讴歌农民、鞭笞官府。再比如《中国革命史》,只能反复讴歌中共,鞭笞国民党。真正的历史学家完全袖手于教材之外。如果有一天,钱穆《国史大纲》、傅乐成《中国通史》能进入中学生,大学生阅读的主流,如果能进入中国大学、中学的教材,中国人的历史水平将大大改观。但,这不是官家所愿意看到的,更不是教材的利益集团所看到的。
  •   《中国通史(上下册)》所述,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凡六十余万言。文字浅近平易,不做繁征博引,叙说清晰,见解持正,数千年中国史事之此伏彼起,重要节点,前因后果,俱在目前。本社此次引进出版,配有适量插图,重点在于战争地图,对每副战争地图皆有数百字详尽说明,以方便读者对史事有更为感性、系统的认识。
  •   相对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傅著十分重视经过考订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大著,吸纳了顾炎武,顾祖禹,顾栋高,赵翼,和钱大昕等人的著作,因此《国史大纲》中,埋藏了上百个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中国旧日的史家,一向把黄帝时代作为中国历史的起点。从黄帝到现在,还不到五千年。近几十年来,由于国内考古学的盛行,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和遗物在国内大量发现,中国史前时期人类的活动,乃有部分的显露。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到货很快,书很漂亮,不,应该是非常漂亮,许倬云的序也出乎意料的漂亮。文字才看了一部分,不过是从项羽那里开始看的,文中谈到项羽分封诸侯,并无私心,又提到把章邯和其他两个秦朝降将为关中王,引发关中人的不满,都深表同意。买书后本不喜留言,但这次决定留言,原因有二,一是这是一部极好的中国通史,诚如作者自序所言,“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尽量割爱。文字与章节的编排,则力求浅近简单,避免繁博的引征。”至于能不能“这部书获得一个对中国历史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尚待读完才能得出结论。二是为一楼极不负责任的留言所激起。我们读历史只是想从中觉出智慧,觉出人生的意义,难道是为了所谓“猛料”?再说这部《中国通史》只止于清帝退位,一切历史具在,与中共断断无有关系,台湾人写,大陆人写,只有史观的不同,与台湾、大陆史家何干?如要“猛料”,地摊上,长途汽车上应有尽有,实无须借助于傅氏的《中国通史》。
  •   历史是人写的,但人写的不一定都是历史。
      历史使人睿智,但历史书则可能陷人于糊涂、愚昧、甚至神智疯癫和精神错乱。
      我从小在学校接受的历史,如今看来,就是在梦中听那些 “盛世史家”所谓“史学真理”的梦呓,以致而今方知人生最美好的少年心智时代都献给了茫茫黑夜。
      好在历史是人民书写的。
      但这里的人民不再是一个大而空的“伟大”概念游戏,人从其中挣扎出来,真正成为一个个独立的人,一个个鲜活的人,一个个有意识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唯当此时,真正的历史面纱方被掀开。
      因着傅斯年,于是注目这本傅乐成的中国史,同时也想看看祖国山河一片红中唯一未被染色的台...湾,其当代史学家如何解读中国历史。
      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   当当到货速度甚有改善,一天就到货了。书甚好,看了二百页了,个人感觉在大陆史家当中当然无与并肩,和柏杨《中国人史纲》相比,柏杨整个就是一文学家,把历史当成文学来写了,对历史人物毫无尊重感,而傅乐成则是一老成的历史学教授,见解持正,对历史事实只肯就事论事,不把古代人物随意拉出来,打板子,或是戴冠冕,不肯欺负他们不能开口辩驳,也不愿意站在时代的高度批评他们的“愚昧”、“不人道”,只是排列形势,分析他们的行为,或是探讨历史进程。事实也是如此,古代人所作所为,自有当时形势逼迫他们,自有其所立位置局限他们,他们的后果已经被他自己或当时的时代所担当,我们只要分析他们以及当时时势就可以了,把他们拉出来,或是指着他们的后背,说此是奸人,彼为贤人,又有何益?况且我们给贴上的标签,又有何正确性可言呢?柏杨尚且如此,时下所流行的某朝某些事,某某是什么玩意儿,这些业余“史家”真无异于一群文学愤青,说他们是文学愤青,是因为所们所讨论的无非是忠奸智愚这等本无所谓有无的概念,已然与历史无关,只是“吐气扬眉”有干,与“银子”有干了。
    极度喜爱历史,自《史记》到《清史》看了不少,近来喜着通史类著作。钱穆的《国史大纲》看了N遍,吕著《中国通史》也看完了,这次看到傅乐成《中国通史》,赶紧下单,没想到来得这么快。白天要上课,晚上才能看,但三个晚上,就看到了唐朝,就大半部来看,可读性远胜吕思勉《中国通史》,眼光与《国史大纲》可以并肩,只是细看傅乐成自序才知道,原来这部《通史》本为集中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二三十年史学研究成果。难怪如此!
  •   读了前几章,有别于国内通史编写风格,少了意识形态的味道,完全是立基于事实实证上,没有妄加评论之处,不失为另一种严谨的治学治史的典型著作,值得通读
  •   书的外观很好。翻看了一下里面的第一章,史料详尽,还有配图,真的很好。我还是喜欢傅先生这种没有倾向性,单纯讲史的书。
  •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大陆华人,对历史都有一种独特的误解:我们生活在历史的最高处、最美处、最先进、最光明的时代,过去的历史一篇黑暗,“封建”帝王、大臣等官员腐败无能或贪赃枉法,百姓则民不聊生,偶尔的太平时期也只是忠臣、革命英雄等的一时作用而已。。。。。。
    读完这本历史,我们才恍然大悟,过去我们被误导了,我们被洗脑了,我们的脑子在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及现代被不断的灌水、灌屎,扩大阅读范围,是自我清理大脑的重要途径。
  •   此书历史内容丰富!但到二十八章最后提示部分内容有删减,不知是何原因?略有遗憾!
  •   本书为我国历史事实与演进过程的一个简要叙述,意在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重心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1960年代前二三十年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对所据资料的整理及叙述,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不予采用。
  •   书买回来,女儿超爱。捧在手中小心翼翼地,生怕把书弄皱了。看了前边几章,得出结论:历史课本的许多素材大致源于此。
  •   刚刚看了几章,感觉很好。里面字大小适中,看起来非常舒服。
  •   看了前面几章,简史的感觉,没有很详细的故事穿插进去
  •   中国的史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这本中国通史,可以算是一本经典。本书有几个特点,期望你在阅读时注意。一是文字浅近平实。一般的史书,多用文言,特别是一些史书的引用,让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虽有学史的热情,却被语言给挡住。这本书的语言全部是白话文,让人一读就懂,真正为大众读物。二是重点突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事件诸多,取舍并非易事。本书的重点有四,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源流。所据资料有三:历朝旧史;近代学人的研究成果;作者的读史心得。通过这些让读者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清晰而客观的认识。历史是发展的,对历史的学习和认识也是如此。作者正是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真正体现了学古鉴今的精神。三是设计精美。书中的文字印刷和纸张都非常好,特别是为了方便阅读,增加了许多插图和战争地图,让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没有疲劳感,更有一种发现的乐趣,体现了作者的用心。非常经典的史书,期待你的认真阅读。
  •   我看日本
    我们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唇亡齿寒”的邻邦。相传秦时,方士徐福为始皇帝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率童男童女300人远赴海外,辗转来到日本,徐福生发做皇帝的念头,于是决定在此地定居,仿秦制,自称天皇,开创了日本国,建立了一支部队,逐渐征服当地的土著部落,把中国的文化传播给他们。从此落后民族开始摆脱野蛮的原始生活,开始向文明社会转变。今天包括很多日本学者在内,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发现,日本人和江浙地区的人基因有很多相似,包括口音。这为徐福开创日本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学说,据说徐福本为江浙地区的人,至于真相如何,还有待方家考证。
    大凡中国发生战乱或国家沦落于异族之手,一些人都要携家带口,远离故土,躲避战乱,寻找世外桃源。因此有些人辗转漂洗,来到柴桑国(即日本),于是这些移民在无意识当中,与当地土著人融合,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促使日本民族永葆青春。他们带来到中原的“礼乐文化”与“耕植嫁娶婚丧”等风俗习惯,也影响了日本,在无形之中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促使日本民族对中华文化及其仰慕。宋朝灭亡,明室颠覆,一些士大夫及知识分子和遗民,不愿受异族统治,纷纷移居海外扶桑国。开坛讲学,广兴文化,以使中国文化之根基栽植于日本,让民族文化的硕果永不腐烂。因此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且发扬光大了中国文化。而在中国本土,由于异族统治,摧残中国文化,迫害知识分子,使很多固有文化失传。新鲜活跃而又渐进的中国文化,也停滞不前,被“科举八股”所束缚住,丧失了活力。因此世界很多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指出“要去寻找中国文化之根,应去日本,而不是去中国。”这对中国来说不能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日本乃以小岛,四面环海,火山频发,地震频仍。不知哪一天,这些灾难一旦爆发出空前未有之能量,整个日本将消失于茫茫大海之中,成为过往的遗迹。或许若干年后,会出现一些考古学家与探险家去搜寻这个国家消失的原因,寻找遗留下来的财富与宝藏。不过,这一切都是我的假象,但是日本民族不能不去考虑这些,因此“日本民族的忧患意识格外强烈,为民族争取生存空间也就越发显得急迫了。”
    纵观历史,日本每以中国为假想敌。中国之富庶,以及领土之辽阔,自然引起日本人的贪欲。但是中国亡国之遗民,又何尝不想打回故国 ,驱除蛮夷,恢复故土,弘扬发大固有之文化呢?因此日本每每以侵犯朝鲜,而试探中国之反映。而不敢贸然出兵,侵犯中国本土。但是每次日本侵犯朝鲜,中国都出兵援助。日本每次都遭到严重的重创,再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在东山再起。如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明廷予以援助,使日本无功而返,但是却导致满洲人崛起于黑山白水之间,数年之后,被满洲人灭掉。直至中山先生起而光复,才重新建立起汉人的江山。日本这种对中国被动的局面,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扭转之下,历史的天平逐渐转到日本一边。
    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在万恶的殖民种族,掠夺与屠杀当中,积累了大量财富,为发展工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新的世纪正在翩翩而来。中国的巨大市场,引来了西方人的瞩目,伴随着“船坚利炮”的到来,那个腐朽不堪,而又盲目自大的满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美梦之中。最后被“奇淫技巧”打得颜面全失,遂有江宁之辱,五口通商,割地赔款。日本举国上下为之震惊,一时之间,魏源的《海国图志》传到日本,争相购买,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在看中国,鸦片战争数年之后,《海国图志》几乎无人问津。黑海来船,佩里叩关,日本举国上下以无比开放的心态,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来迎接远方客人的到来。后来,日本推翻幕府,还政天皇,开始了举国上下学西方。
    日本一方面致力于西方化,“托亚入欧”,迎头赶西方,一方面致力于废除不平等条约,以期求与西方国家平等。另一方面则致力于“富国强兵”施行了一系列措施。
    但是一场对“满清王朝”的侵略战争也在秘密进行中。他们写有《告十八省军民书》,自称中华,称满清为“蛮夷”,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连略中国义士。后来甲午战争时,沿海军民多有相应,满清军队腹背受敌。沿海军民以及内地人民认为“他们是反清复明得义士,郑王爷的军队,是解放他们脱离满洲人的魔爪的”,那是中国人没有国家的观念,再加上日本人和中国人长得又很像,我们便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说他们“愚昧无知”。反观大清 ,鸦片战争败的如此之惨,却不思进取,仍沉禁于天朝美梦之中。到甲午战争,弹丸小国,打败东方大国,从而使清廷的弊病暴漏在全世界面前,于是“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 而起。
    今日之日本,地震破坏如此之大,核电站接二连三的发生泄漏或者爆炸。因而引起世间谣传,这次地震,促使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欲对别国采取侵略行动,以争取民族生存空间。或者殖民非洲,举国搬迁,这种谣传,绝非空穴来风,必有其事实之依据。
    回首过去,日本举国上下,极度发狂,对中国及其东南亚诸国发动了不可饶恕的侵略战争。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发疯,是有理智的,并非全然不是没有理智的,深刻的忧患意识,以及要为民族取得生存发展之空间,这是海地生存之国家必然所为。”
    此时。中国及其东南亚诸国一些民众,对日本所遭受的自然灾害,无不拍手称快,一致叫好。期盼日本马上完蛋,从此以后,便无忧患。殊不知,即便日本消失于茫茫大海之中,对我们中国来说。四邻仍是敌国。俄国对我国东北“虎视眈眈”,新疆东突分裂势力有增无减,印度对西藏有怀有“狼子野心”,东南亚诸国又怕中国做大,收复固有之岛屿。美国绝不会坐视中国在亚洲称王称霸,收复台湾,威胁韩国等。再加上国内不知道的某些动乱,也可能会趁机暴动。由此而观之,日本完蛋,对中国实在“有弊而无利”。
    因此,当日本受到灾害时,我中国以“博大之胸怀”对日本伸出援助之手,一方面出于“同文同种”另一方面出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战略目地的考虑。
    以日本2亿之众,遭受如此之灾害,我中国之人固应同情,但是我们也不应忘记,日本对中华民族所犯下的罪行也是罄竹难书的。一些善良的中国人居然认为“日本之侵华乃军国主义之所为,与日本民众无关”说出这样的话,简直不懂历史,“睁眼说瞎话”,连最起码的日本档案都没有看过,简直是痴人说梦。没有日本举国上下的疯狂,哪有日本军队能在中国逞强。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单凭他一人怎么可以兴风作浪,再其背后必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
    读史以明志,“忘记过去”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忘记民族所遭受到的屈辱,但又不能把这种仇恨永远延续下去,“冤冤相报何时了”。“展望未来”记住历史的过去,才能把握住历史的未来。
    期盼世界和平,期盼日本民族能“力挽狂澜遇不倒”,则中国之幸,世界之福。
  •   想起王阳明的这句话题“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其实老祖宗的东西,那些平常说的大道理,就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与身俱来的行为习惯里。 大航海时代后几百年的当今,竟争的模式已很少以船坚利炮的形式进行,更多的是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上比拼。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也不要再茫从西方所有的一切,现在看看欧洲的PIGs吧...呵呵,中国的文化迟早是要回归的!
  •   小时候很喜欢历史,读过很多历史故事,但是考大学时没有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当时感觉研究历史的都吃不饱饭,呵呵,不知道如何有这种印象。中学毕业以后,为生活所迫,呵呵,再没有系统了解过中国历史。最近看过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以后不禁捧起了此书。大约一个月的业余时间里孜孜不倦,并且做了读书笔记,对国家民族的5000年历史做了一次全面的回顾。台湾的历史学家显然没有接受阶级斗争的观点,提到农民起义的地方还是称作“内乱”、“叛乱”。不过也许正因如此,对宫廷斗争记述得比较详尽,尤其是对于一些一般史书不大提及的在位不长的皇帝、国王,继任的前因后果也交代得一清二楚,尤其是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期间,是大陆史书普遍略过的部分,读来感觉5000年历史真正可以融会贯通。
  •   完全的白话,相对于钱穆的国史大纲,通俗易懂。但二者却都带有鲜明的时代史观,于今日今时,已然略旧
  •   简洁直观的通史,又不失全面,每朝每代都有军事、内政、外交方面的记述,是研读历史的一个基本索引,还可以用来做历史剧本写作的大纲呢,好书啊!!
  •   书刚到,只看了旧石器时代,作者的严谨让我认识到历史需要客观
  •   初拿到书时,略有失望,感觉不过是高中历史书。大概翻阅后立即觉得不是学生时代的书可比的,书中对历史事件的记述详细,评论到位,逻辑性强,看过后让人不觉称赞。的确是一本读好历史的好书!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到货很快,书很漂亮。这是一部极好的中国通史,诚如作者自序所言,“力求忠实谨慎,缺乏实证的见解和过分主观的议论,虽新颖动人,也尽量割爱。文字与章节的编排,则力求浅近简单,避免繁博的引征。”至于能不能“这部书获得一个对中国历史比较清楚而客观的概念”尚待读完。
  •   看了之后就一个感觉——大师成非今时之人所能比也!其内容也非今之时代跳梁小丑所言也!
  •   想了解我们国家的大概历史,学生时代历史学得太差了,现在正好补补课。
  •   大唐是我们最向往的时代之一,这本书注重的写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和奇人异事,非常的少见。就文笔而言,也是非常独特,值得一读。我一直也是忠诚的读者。
  •   这个是第一个。准备再买几个:《剑桥插图中国史》《中国人史纲》(柏杨)《国史大纲》(钱穆)。这个争取让孩子中学阶段看了,《剑桥插图中国史》和《中国人史纲》争取高中阶段看了,《国史大纲》让他大学阶段看了。他可喜欢看这类书了。原来买的《历史研究》(汤因比)有点深,他能看就看,不能看以后再说。
  •   傅大师写得作品,内容、品质都有保障。本来是冲着书的名头去的,但是上册读下来,整体的感觉是:大师就是大师,同样的内容,傅先生写来别是一番感觉。有别于国内按某某传统写就的通史,读了以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同时也感叹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师们的消逝。
  •   作者用简洁的笔触、严谨的叙事,描述了从上古至清亡的中国历史,针对每一历史时期,都在政治社会变迁、制度、文化与学术、对外关系四个纬度进行史实阐述与客观评价。粗读了一遍,很是喜欢。
  •   上学的时候对历史不怎么感兴趣,自从看了三国以后,感觉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选择一本好说,仔细研究下历史。在当当上看到了这本书,九买了这部刻苦,数的质量没话说,内容丰富,有配图,觉得比较有兴趣,正在仔细阅读。毕竟是篇幅比较长的书籍,还没有阅读完,但书的字体排版使阅读很舒服。
  •   中国历史悠久,一提通史,几十册十数斤的,便令人头疼,也让很多人在历史面前止步。而如果想简略的了解一下全貌,个人认为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和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是不错的选择。吕的书是我国近代以来第一本通史,学术价值很高,虽然是白话文,但古风古色,很有韵味。而傅的书,语言上浅显易懂些,但其学术性却也不遑多让。读者可以根据二者学术风格和历史思想自行选择。本书印刷质量也算不错了,而且在重要的战役还有示意图,有助于理解,貌似还很不错。
  •   这套书第二次买了,前面的那套送人了,很好的一部历史书,阅读比较深刻的是里面关于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也写的比较详细,利于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   看完以后对于中国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价格也不错,觉得家里必须有这么一套国史类的书。
  •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看到历史书,第一感觉是应该是那种诙谐、风趣、猎奇的风格,但看进去以后,才深刻认识到历史就是历史,不容得一分一毫的调侃,很正统的一本书
  •   中国通史(上下册)(台版重印近四十次,畅销台湾四十余年/傅乐成著,许倬云力荐) 很不错哦
  •   第一套书是帮同事买的,买回来以后发现此书十分值得一看,接着又连续买了好几套,准备自己读完以后讲给小孩听。推荐!
  •   傅乐成的这部<中国通史>是一部很出色的中国通史。这部作品把一些历史事件后期也指出,这最能反映一个作者的研究态度。解释我不少的疑惑。不像中国一些作者抄袭比较严重。这本书较国史大纲更适合大家阅读,国史大纲适合有一定基础之人看。大家读书切记要循序渐进否则越到后边就越读不下去。另外本书序言写的一般,许倬云显然不尽力写,有点轻视大陆学问之意。其实我并不赞成邀请他来写,像傅乐成的大作应该由余英时来写才对。不过未来我们能读到更多大家的书,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指日可待。
  •   这套书比一般的十六开书要大一圈,内容很详实,名家之作,值得阅读收藏了。
  •   非常好的书,内容很好台湾傅乐成(傅斯年的侄子)主编的七卷本的《中国通史》,在国际华人圈子里很有影响力。国内的有范文澜、蔡美彪的10卷本《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的12卷(22本)《中国通史》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断代史系列(13卷16册,几乎每卷都是该领域的顶级权威学者所著)三种。这几种多多少少都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倾向,个人认为断代史系列倾向最轻微,值得推荐。
  •   历史曾经被当做掌权者的工具,根据需要任意涂抹。
    傅乐成先生所编著的这本通史,我在当做信史在读。
  •   傅老爷子果然道行很深,本书写的通俗易懂,而且有些不宜写入正史的故事也能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里面对政治制度文化以及历史影响都有很精到的点评,尤其是春秋时期百家分析写的很好。
  •   关于中国通史类的书籍,这本是必须重点推荐的,还有钱穆的国史大纲,随着考古业的发展,这些作品离现在已经最少有30几年没更新了(作者都去世了),现在也没有人能在出一部能比肩他们的作品,可见他们的功底(功力)是多么的深。另外傅家人虽然很不幸,但有留下这么好的传世名著。
  •   傅老此书,果然是一部大作,刚读到春秋时期,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脉络清晰,是以广大民众为对象,娓娓到来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值得推荐
  •   目前仅看到了商朝的历史,但感觉看这本书比起其它我读的历史书,在我脑中留下了更清晰印记。
    能有清晰印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作者的写作风格,还有就是本书用了图片,例如地图来说明当时各国、族的势力分布等。
    而且,书中,对于“信史”这样的概念也做了介绍,对于部分历史事件也标明了出处,本人认为这是对读者的一个很好的信号。历史,本来就非100%的真实,后人仅是根据前人、或是物证来证实这段历史。
  •   这是第二次买这套书了,要想快速了解中国历史又不被某些集团所左右这是套书是不二的选择。
  •   岁数大了以后,开始想读点儿书了,从历史开始,是个不错的选择。
  •   看通史,无论如何还是看这种独著比较好。傅乐成这一部好就好在立场端正,或者说没有立场,就事论事的态度是很可取的。傅乐成的学术功力自不待言。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庖丁解牛,豁然有声。
       自乾嘉以来的大学问似乎不外家学与师承,傅先生在此可谓得天独厚。这部书,无论对于初学历史的还是有所研究的人都会有所裨益,尤其是我们这些从小被历史唯物主义毒害的童鞋们,应重读中国通史,重新建立对历史的客观公正的视角。
  •   这本书,个人很喜欢。前段时间想读史,朋友推荐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成套的,太贵了,于是先买了这两本。已经在看了,看得慢,但很喜欢。以前对历史不感兴趣。但这书读着读着,居然产生了乐趣。经常看着看着,感叹:哦,原来社稷是这个意思啊。不仅是历史,还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还读过其他人写的通史,但整体感觉,这本书,条理清晰,更重要的是,证据确凿,严谨细密。无据可查的,这里也不写。治学态度很是让人敬佩。所以,推荐给大家。
  •   书还没看,是看了许多历史书籍以后想看的一本书。
  •   与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很多出版社冠名为《中国通史》之类)相比而言,因为这套书成书远迟于吕著,是后来者,所以书中也融合了很多新发现与新成就。吕著提出一些设想、很多见解,傅著却是综合多家之见,相比保守许多。吕著在近代史方面的阐述激昂慷慨,傅著却是平心而论。但傅著最大的特色是,关于隋唐史部分,所用笔力最多,所阐述也较详细,差不多用了全书篇幅的1/4至1
    之间。
  •   第一套送人了,这是第二套
  •   靠!当当卖的这个书质量超差,错别字还很多,看了20多页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要求客服退货!可是2月24号提交的退货申请,到现在4月份了,还没给我办理!黑心的网店,以后千万别在这买书了
  •   国内出版的通史无数,然此书却是难得的好书,更兼有许倬云先生大笔推荐。傅老不愧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没有华丽的词汇,但通篇记录详尽,有史可查。傅老主编的《中国通史》(九州出版社)也是非常值得收藏之书,此套丛书更加详尽,且包含诸多学者之言,但主线都是忠于历史,喜好历史诸君一定切莫错失,内地简体版忠于台版原著,基本没有变动。
  •   这套中国通史先于一套七册的中国通史出版,更注重政治社会的变迁,对外关系,各种制度的演进,学术思想的渊流。相较之下,七册的中国通史配有图片,更适合入门读者阅读。两套书都收藏了
  •   好书,就是好书。目前我已有三本中国通史了,钱版,吕版,傅版。他们的书有个好处,就是纯粹的学术观点,不带马···观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于斯见焉
  •   和历史课上面的完全不同,至少让我知道2000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有的深刻而客观的解读,希望大家一定要看下!
  •   买来给宝宝收藏的,希望他以后能喜欢:)
  •   这套书真的很不错 买来以后 送了很多领导 都说很好 又买了4套
  •   这套中国通史由我这位除了国内(大陆)人士编撰历史书外,没看过的另一种角度和文化氛围中的史学家撰写的人看,收获和思考都很多。前段时间在看《蒋介石成败录》,一本夹杂了很多褒贬词汇,立场角度过于鲜明的书,感觉并不舒服,因为都不是小孩子了,对历史的判断,只要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接下去做了什么,人们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主要人物的逻辑有自己的判断。历史之所以这么不可信,就是因为人们把它当做了小说,而不是真实的事件!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之所以广为成年的人们所接受,而不是被当做灌输少年人有选择的历史观念的教材,在于他重振史家微言大义和春秋笔法。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历史上人物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虚构!
    今后有机会还是要重新读一读这套书!
  •   从通史类的体系看,这本书可以说是尽显学者的功力和严谨。是当今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本通史类著作。因为,它没有被意识形态化。从研究的体系看,这本书可以提供深入研究的索引,通过这个索引让你少走许多弯路。这本书也见证了,成为大师就必须沉下去,做扎实的积累,做严谨的考证和比较。而今天我们正是缺乏了这些。此外,钱穆的《国史大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尽管风格各异,都是通史类值得阅读的书。
  •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台版的中国通史,我觉得从一个正统的角度来诠释中国,应该会有不同的味道。
    此书包装虽简洁,却着实大方得体,让人爱不释手。
    内容上,更学术气一些,体例算完善。我觉得,从小的历史课本浸染的我们,应该跳脱出来,从其他的视角来诠释历史。书中最让我满意的是历史插图,从平面来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与技巧真的是颇有趣味。
    总之,很是满意。
  •   因为正在学习钱先生的《国史大纲》,就在网上发现这套《中国通史》,没想到这是最配合《国史大纲》的学习资料了,两套相得益彰,对于我学习国史有很大的帮助。强力推荐!
  •   细细研读国史经典,一个国家的兴衰历程!
  •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早有耳闻,但是一直没机会阅读,许倬云的书看过了觉得很棒,现在看看他力荐的中国通史。
  •   刚收到书,还没看,感觉挺厚的,很有分量,物流速度很给力,下单的第二天就到了,五一的时候好好看看!
  •   看到了西周,还在继续看。内容通俗易懂。挺好的。顶。
  •   印刷很清晰,书很正,跟书店里的正版没什么区别,包装也很到位,封面看着很干净,很舒服,货到的很快,昨晚定的,第二天上午就到了!
  •   挺不错的两本书 无论是书本身质量 还是装帧 都很好
    在当当上购物多次 几乎都是头天下单 第二天就收到
  •   以前只读过dang编写的历史,现在读傅先生的中国通史,感觉较为客观,可以让我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历史。
  •   使用的短句比较多,语言清新自然,用词准确。对于史实,短短数语,使你获得真知灼见。不似大陆这些历史教授,在政府圈定的条条框框之下,绞尽脑汁,小心落笔,可怜了大陆的所谓学者。也就是因为这些,大陆的中国通史或者历史书,似乎全是误导读者的。在很多历史事件上,被蒙蔽太久了。从傅先生的书中,有幸能够获得真知,真是乐事!
  •   自以为读史不少,初中时就读过《柏杨点评<资治通鉴>》,所以颇对自己的历史功底有信心,应付学校里所学的历史课程自然不在话下。但是看了这本《中国通史》后,颇觉得以前的历史白学白读了。以前颇缺少这种通史类的入门读物,读史之后还是晕晕沉沉,没有一个成型的概念。
  •   纸张和装帧都很不错的,傅乐城的大作很吸引人,读到汉的官制,正好配着《卑鄙的圣人:曹操》一起读。对于里面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行为就理解的很清楚了。
  •   由于生在大陆,就像罗尔斯所说无法选择自己的自然情境,许多书我都可以说看得“断断续续”,傅老师这本《中国通史》是我拜读了翦伯赞老师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后接触的首本中国通史,因此,我带着一种比较的眼光来阅读本书。由于本人非历史专业学生,所以探讨书的学术性不若谈谈从本书中收获了些什么。可以说,我原来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很懂”,看了此书后只敢说略有了解,夸夸而谈中国历史的人必须明白自己对那段未曾经历的历史只能持有无知的态度,五千多年文明岂能是几句话,几本书所能涵盖的,所以,纵然本书是完整版,在历史的角度看也只是阉割版,傅老师可谓深谙其道。每个国人都需要知道些历史,特别是中国的历史,本书既然被人批评只具有参考价值,那我顶着挨骂的风险加上一个通识价值。
  •   相比起《国史大纲》来说《中国通史》没有那么多一家之言与史学认识,它更多的在理性说史,告诉读者“是什么”,建议和《国史大纲》配合来看定有收获。
  •   (台版重印近四十次,畅销台湾四十余年/傅乐成著,许倬云力荐)(当当网全国独家销售)
  •   我是看到是台版才买的,因为想听听另一种声音吧,但其实就古代史里大陆和台湾区别不大,水平相当,在涉及清朝历史时,本书可能和大陆有所不同,具体诸如对太平天国的评价,这本书简洁明了,少些所谓的阶级分析法,自然上纲上线的事就少一些了。如果要买的话,想看爆料则错了,如果要收藏的话,一般推荐,这并不是说它不好,因为就历史而言,信史的真的很少,如果推荐收藏历史,所有的其实都是一般推荐的。
  •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浩浩汤汤、波澜壮阔,给历来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提供了丰厚的写作素材。古有史记和二十四史以及历朝实录,外国有剑桥版的中国通史,再加上官方督办撰写及民间杂记可谓版本众多内容纷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版本阅读。
    我选择台湾版的这套《中国通史》主要是想换个角度来看中国历史,毕竟他们的角度和我们大不相同,至少没有我们那么沉重的历史包袱和意识形态的负担,读起来应该会轻松平和一些,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解读材料看看一定颇有裨益。
  •   书的封面设计很简洁,有史书的风范。内容很详实,对整改历史的述说也很清楚。如果我们学校的历史书采用傅乐成、钱穆、吕思勉这几本通史的内容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进行编写,我想大家就会对我国的由来、历朝历代兴亡原因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   作为第一次引进的台湾版中国通史,我饱含期待。
  •   新的视角看问题,傅先生认同的是商周封建说
  •   因为学工科出身,所以对历史感兴趣,看多了中国大陆人的写的国史,很想知道海峡对岸的中国人如何看中国历史的。书一到手,就看了一个月,才品读一遍,写得很好,通史,悦读!
  •   这本中国通史并没有很深奥的探究一些历史问题 非常简单易懂。适合想了解历史的初学者。文字严谨客观 条理分明 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演义或传说 有关古代战争的地图或是历史文物的配图也不少 便于理解。另外书的装帧以及纸张也不错 看着赏心悦目。
  •   最近觉得自己对中国的古代史的了解非常匮乏,于是就在当当上搜索到了傅乐成先生的这本中国通史,本想买穆旦的果实大纲,但是却觉得自己还不够那个层次。书非常好的说
  •   60多万字上下五千年,作者惜字如金。书中对历史事件没有为达政治目的过分的放大或者缩小。编史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史观在里头,作者能够做到不露痕迹。还有一个赞的地方,作者在重要战役或者战争形势的分析都做了插图分析,让人一目了然。作者的很重要一条思路,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很外族融合和战争的历时。非常棒的书
  •   书挺好,也在看。
    通史能在这两本比较薄的书内讲完,感觉很有所值。内容也比较丰富,还有一些地图,也加了不少新发现的内容,对了解中国史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国人都不喜欢看书,所以这本薄而内容充实的书,对我们一般来说,既能了解中国历史,又不费时间。评价很好。
  •   力据于学术考证和史学出处,傅乐成先生的治史态度秉承傅斯年先生的一贯主张,使国史真正的令人信服。相比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此次出版质量相当精良,上下分册,图文并茂,收藏阅读之精品。
  •   《中国通史》的版本不少,这一本同样有删节,但是毕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对材料的感知和评判是不同的,作者这种家族的几点很有分量的提升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历史从来就不是客观的,更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激情的,是史学家的体悟和感知,所以不要期待什么无主观的历史,什么实在的客观的历史,不存在噻。
  •   第一次阅读中国通史,让我豁然开朗,耳目一新,值得一读。
  •   想多读一些历史,买了中国人史纲和中国通史,看看台湾是怎么样写历史的,为什么在民国时的人就那么能沉的下身,研究这些枯燥的东西,他们得到了很多,而现在人努力去得到很多,忙忙碌碌,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为什么?我们需要什么?
  •   这套书内容不算多,两本书概括中国通史显然不足,但是读起来给人一种愉悦感,没有雕饰的辞藻,平淡之中学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推荐。
  •   傅乐成先生的大作,必将受益匪浅~ 同时还买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同名但不同视角解读,相信能够学到很多...
  •   台版中国通史,相对较客观的评价了中国的历史
  •   我本身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读史我还是建议先看全球通史,抓主干,然后再深化各阶段的历史,这本中国通史质量还是不错的,跟吕思勉的作品各有特色吧。
  •   看通史,主要是看作者的史观,及其选取写作重点的功夫。买这本书,重点在于看一看海峡对岸中国通史写作中最主流的史观。换一换眼睛,再看同一个世界。如果将若干不同的通史放在一起阅读,并加以比较,一定会有新的体悟和发现
  •   畅销台湾四十余年/傅乐成著,许倬云力荐)
  •   中国通史(上下册)(台版重印近 打開本 喜歡,配貨也很快
  •   虽然还没有详细阅读,但是很喜欢里边的排版风格。跟我之前阅读的吕思勉著的《中国通史》相比,内容是用白话文写的,还配了不少图片、地图。应该算是小16开的,拿在手里,我是不习惯。包装也不是塑封的。两本书,673页的篇幅,所以比吕著的中国通史,内容更为详细。
  •   三版关于中国的历史,相互印证学习,只为更加了解种花家的过去。
  •   强烈推荐此书,比起钱钟书的竖排繁体《国史大纲》,此书无疑阅读非常方便易懂,书中的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图,是亮点,旁边旁白小字详细记录了战争经过及双方军事部署,巨赞。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