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苏生文,赵爽 编著 页数:236 字数:216000
内容概要
苏生文和赵爽编著的《重解晚清之谜》将晚清(1840-1911年)时期留给后人的19个历史悬案或有争议的史事汇集成书。这些悬案或史事,其中,困扰人们百年的一大谜案——年纪轻轻的光绪皇帝却比年迈老朽的慈禧太后仅仅早一天去世,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另有隐情?保留在曾国藩手中的太平天国骁将忠王李秀成的自白书是真还是假?众多的历史悬案,一向众说纷纭,至今还引得人们津津乐道。
《重解晚清之谜》的行文方式介于学术研究与通俗读物之间,既力求客观公正、言之有据,又避免因学术化而让读者觉得枯燥无味;既可对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有所帮助,又可作为爱好者闲余时的谈资。
作者简介
苏生文,男,现年46岁,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史学硕士。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赵爽,女,现年40岁,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现为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二级导演。二人合作的代表作有:《西风东渐——衣食住行的近代变迁》(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十九个谜案》(湖南人民出版社)、《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文史知识》)等。
书籍目录
琦善是否签订过《穿鼻草约》
《穿鼻草约》的出台
琦善与义律的谈判经过
两个人证
杨秀清是否“逼封万岁”——“天京事变”之谜
观点一:杨秀清已经是“万岁”
没有必要“逼封万岁”
观点二:东王本来只是“九千岁”
逼封“万岁”是有必要的
观点三:洪秀全是主动加封杨秀清为“万岁”的
观点四:“逼封万岁”是洪秀金制造的谣言
观点五:杨秀清是韦昌辉擅自杀害的
洪秀全并没有同意
观点六:天王府广场的“悲剧”子虚乌有
洪宣娇是否实有其人
传闻中的女中豪杰洪宣娇
洪宣娇·杨宣娇·黄宣娇
洪宣娇的结局
《李秀成自述》是真迹还是赝品
神秘的稿本
真迹乎?赝品乎?
争论还在继续
残本还是全本?
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张文祥刺马新贻之谜
对张文祥“剌马”动机的猜测
“刺马”文艺作品的流传
奇而又奇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事件的起因
奇案之奇的原因
同治皇帝死因之谜
梅毒与天花
从《万岁爷进药用药底簿》看同治之死
是否隐藏秘密?
东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吗
意外暴崩疑点种种
咸丰遗诏与慈安之死
两宫矛盾与慈安之死
怀疑一:慈安死于急病并没有中毒的痕迹
怀疑二:咸丰帝不可能留有密诏
慈禧修园挪用了多少海军经费
“大治水军”与大修“三海”、颐和园
如果把挪用的经费用于加强海军力量又会怎么样呢?
无言的结局
甲午海战中的刘步蟾是胆小鬼还是英雄
截然相反的评价
其一:刘步蟾是否擅改阵形?
其二:刘步蟾是否贪生怕死?
方伯谦被杀之谜
“冤枉啊冤枉”
方伯谦的身后事
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
收受了三百万卢布吗
《中俄密约》是不平等条约吗?
“李鸿章受贿”一说的由来
对“李鸿章收受三百万卢布”一说的怀疑
后果及其他
戊戌政变是袁世凯告密引起的吗
疑点一:光绪是否赐给康有为“密诏”
疑点二:维新派是否密谋“围园劫后”如有
光绪帝参与其中了吗
疑点三:戊戌政变发生的时间是八月初六日吗
疑点四:戊戌政变是袁世凯告密引起的吗
疑点五: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训政”时
没有马上下令逮捕谭嗣同吗
疑点六:八月劫四日这一天袁世凯都干什么去了
“两昆仑”到底指的是谁
谭嗣同“狱中题壁”诗是真是假?
“两昆仑”到底指的是谁?
陈宝箴死亡之谜
“所谓‘景善日记’者”
“所谓‘景善日记’者”
为+要伪造《景善日记》
赛金花与瓦德西有过风流韵事吗
状元夫人平康女
亦真亦假“瓦赛公案”
“议和大臣”赛二爷
隐向历史深处
珍妃死因之谜
珍妃被降为贵人乏逃
珍妃是被谁推下井的?
新说法:珍妃是一气之下自己跳井的
百年谜底终于揭开:光绪皇帝是被毒死的
以往的研究成果
科学与史学结合的典范
光绪是被谁毒死的?
章节摘录
看来在割地这一点上,琦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糊涂,也不是那种对侵略者一味媚骨之人。 从有关档案中可以看出,道光皇帝是同意琦善意见的,也就是说,赔款开埠可以商量,但割地断断不可。道光皇帝的这个原则一直贯穿于谈判第一个阶段的始终,因此琦善始终没有和义律达成任何有关割地的协议。 英国见谈判达不到自己的无理要求,就施行惯用手段,决定用武力迫使琦善就范。 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占了沙角、大角炮台,企图在武力威胁下达到自己侵占香港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琦善确实慌了手脚,他立即照会义律,表示对方原来提出的要求可以重新商量,他本人愿意就给予英人“外洋寄居一所”向道光帝“代为恳奏”。虽然这时琦善改变了以往的坚决态度,但他也没有私自答应割让土地给英国,只不过向皇帝“代为恳奏”罢了。而且他所说的“寄居一所”跟“割让一地”又有实质的差别,寄居地英人可以居留,但主权仍在中国,而割地则是连主权也让给对方。何况,琦善所指的“外洋”,具体指何处,也是含混其词。 义律接到琦善的照会后,当即复照表示愿以尖沙咀和香港代换沙角。琦善没有完全答应义律的要求,希望义律在尖沙咀和香港之间选择一处作为“寄寓泊船”之所,以便“即为代奏”,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时香港全岛分成几个部分,北部叫裙带路,东北部叫红香炉,中部称大潭,东南部称赤柱,西南部称“香港仔”。琦善所说的“香港”指的是西南部的“香港仔”一隅。 我们可以理解琦善这时的复杂心情,允许外人“寄居”毕竟是清代前所未有之事,弄不好会惹来杀身之祸;而如果不答应英国的要求,他们的枪口正对准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扩大战端。所以琦善就采取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并用“代为恳奏”来“延以时日”。 可见,虽然琦善在谈判过程中没有坚持既定的原则,有失国家的尊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这时没有同义律签订过任何形式的书面协议。 但是,还不等琦善“代为恳奏”得到皇帝的批准,义律就于1月20日迫不及待地宣布了上面提到的那份《通知》,声称他与清政府的钦差大臣琦善“达成了初步的协议”,过了几天(1月26日),便强占了香港岛。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