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陈鸿宇 编 页数:353
内容概要
《区域协调发展五篇:国际视野下的广东科学发展》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将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归纳为“都市区发展”、“沿海经济带建设”、“城乡区域协调”、“区域产业集聚”和“区域发展软实力”五个方面,并邀请在这些方面大胆探索,既富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善于理论思考的市、县党政领导、企业家担任《区域协调发展五篇:国际视野下的广东科学发展》的撰稿人,力图真实地反映广东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现状、经验,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促进进一步深化改革。同时,又组织广东省委党校的一批长于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应广东省的实践探索,分五篇介绍世界各国的做法、效果和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 《区域协调发展五篇:国际视野下的广东科学发展》的写作体例或许不甚规范,我们希冀读者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广东与世界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跳跃式”的阅读中,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全景式”地理解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认识。这就是编著《区域协调发展五篇:国际视野下的广东科学发展》的目的所在。
书籍目录
第一篇 都市区发展的国际比较世界五大都市区的发展经验及启示/3一、世界都市区发展的国际经验 /3二、个案分析与研究/8三、国外都市区发展模式对广东的启示 /23英国区域政策变化趋势及其对广东的启示/28一、英国区域政策的变化轨迹 /28二、人口和产业的“双重集聚”与“双重扩散”:对英国区域政策变化的种诠释/32三、英国区域政策变迁走向对广东的启示 /35全球视野下的深港同城化问题研究/39一、深港同城化现状与问题/39二、全球视野下的深港同城化发展趋势 /44三、加快推进深港同城化的若干策略 /47四、深港同城化的机制保障 /54关于同城化问题的国际比较/58一、城市联盟和城市联合体的兴起/58二、国际同城化协调的主要方式 /60三、国际同城化主要载体--大都市带的发展 /61四、国际同城化的高级阶段--超国家一体化形态 /71五、国际同城化建设的其他形式 /73第二篇 沿海经济带的国际比较发展沿海经济带的国际经验/77一、世界沿海经济带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77二、关于各国和地区港口和港口群建设和管理问题 /82三、完善的港口及区域基础设施/88四、发展与港口功能相适应的临港产业集群和沿海产业带 /89五、腹地与港口共同成长:鹿特丹的经验 /93“珠海模式”的回顾和前瞻/98一、“珠海模式”的历史回顾 /98二、珠海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104三、“珠海模式”的前瞻: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 /110关于临港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115一、临港经济发展中的港口与城市经济发展互动关系 /115二、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 /120三、我国临港经济发展现状 /126四、发展临港经济的路径选择/129湛江港口经济发展路径选择/134一、改革开放以来湛江港发展历程/134二、国外依托大港口发展临海重化产业带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137三、湛江依托湛江港发展重化产业大有可为 /139四、湛江港口与周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景展望 /143第三篇 城乡协调发展的国际比较国外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做法及启示/149一、美国:以经济区划为基础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 /149二、巴西:五类规划类型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15l三、大温哥华地区:优美都市发展战略规划统筹区域发展 /152四、德国:多类分区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152五、意大利:积极南拓创造经济奇迹/154……第四篇 产业集聚发展的国际比较第五篇 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国际比较
章节摘录
(二)正在崛起的中国需要且具备支撑若干个世界级都 会区的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高速成长的发展中经济大国,许多重要经济指标已跃升世界大国前列。但中国的经济存在明显的大而不强、大而不当的问题。在国际产业分T中,中国的产业仍然处在中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高端产业、自有核心技术和服务贸易出口比例偏低,导致经济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偏低,国家经济安全存有隐患。有西方学者认为,21世纪将是“新兴市场的世纪”,“全球的经济重心会发生一次巨大转移--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将于2025年超越美国,问鼎全球最大经济体”。国家中长期发展计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从增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目标出发,未来中国将会进一步形成经济中心多极化和经济体制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中心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多种需求。中心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功能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从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中国经济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出发,我们也需要培育若干个世界级大都会,使中国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资源的配置,并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据中高端的战略位置。 未来的中国将形成若干个功能不同的经济合作区。其中,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将成为中国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经济能量和竞争力最强的经济区域,将打造成比肩纽约、东京大都会罔的世界级大经济区,将成为中国经济连接世界经济的主要枢纽之一。事实上,目前粤港澳经济合作已经基本实现了从“前店后厂”向“产业竞争与合作”的转变,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增强。与此同时,粤港澳三地在消费、置业、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往来日益频繁,生活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另外,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的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现,将推动深港与东南亚及南亚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粤港澳紧密合作区完全有能力成为这个区域空港、海港、陆路吞吐能量最大和经济辐射能力最强的轴心。因此,在粤港澳区域打造l~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会,既具备必要性,也开始具备可行性。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