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趣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集团发行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  作者:杨忠明  页数:1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逸趣:老上海琐记》主要内容包括:郭沫若手迹重见天日;郑逸梅先生与我;文坛栋梁严独鹤;严独鹤墨宝结缘两代人;吴昌硕与升吉里等。

书籍目录


郭沫若手迹重见天日
郑逸梅先生与我
文坛栋梁严独鹤
严独鹤墨宝结缘两代人
吴昌硕与升吉里
陆士谔与陆澹安之憾事
陆澹安一人编两本大词典
陆澹安的做人之道
黄炎培墨迹之来历
丰子恺《护生画集》与朱稣典
狄平子筑狄家花园
陈巨来画松
陆耀良说评弹旧事
姜松铭的混堂佚事
马世武品茶忆旧
老上海文人怎样玩?
旧时沪上拍槌声
沪上老桥寻踪
典当旧影
井的故事
踏访百年绿杨桥
听老人讲龙华古镇
四明村里的“周公馆”
老上海人看电影
“九华堂”扇庄
申城大自鸣钟有多少
老中药铺
老上海的面馆
老上海古镇的小吃
红酒轶事
沪上旧闻拾趣
我家的老上海红烧肉
老上海虎踪寻迹(上)
老上海虎踪寻迹(下)
沪昆并蒂莲轶闻
沪上杂趣二则
天竺、蜡梅、康乃馨
老上海田黄石佚事
红木家具老故事
黄浦江曾冰冻三尺
老上海的“天外来客”
老上海冬天的雪
沪渎几处泉
老上海的旱灾
老上海的雹灾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40余年后的今天,这座由数条花岗石板构成的平板石桥再次修葺一新,作为文物保护,桥侧凿有阴文“洛阳桥”三字,石桥中央有活络石板一块,行人踏上桥板就会发出“乒乓”响声,据说从前夜深人静,若有人从桥上经过进村,村口守夜人就会警觉,有防盗功能,这与苏州民居老宅,半夜里大门开关时发出的嘎嘎嘎之声作用于防盗功能有同工异曲之妙也! 清代、民国年间此桥通向当时的绿杨桥钱姓村庄,本地居民,我友钱元龄先生告诉我:绿杨桥钱姓是吴越国钱王后裔,明末清初,清兵入关,嘉定三屠,其祖先钱王第二十三世孙,怀桥公夫妻二人乘一小船,由太仓避难到绿杨桥时已近日落黄昏,夜饭后,其妻洗碗时不慎碗落河底,二人皆感“天留我也”,于是上岸定居,后来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乾、嘉年间相继建有四座厅堂,雕梁砖刻、朱漆泥金、檐牙交啄,整个村庄,茂林修竹,小桥流水,辉煌一时。乾隆进士钱大昕曾二次来洛阳桥通谱,皆从此桥上走进村庄。如今笔者由钱家后人引导,在一处小院里寻见清代六角古井一口,内有清水一泓。此地厅堂老屋毁于日寇炮火,古建筑早已荡涤无存。 上海白塔一睹倩影 北京有白塔,你想看看上海的白塔吗?绿杨桥往东行约二里地,有座老上海“南宋”白塔矗立在敦煌路口,亦称“韩塔”,又称“厂头白塔”。塔身三层六角砖结构,东面有一如意形的空洞,里面宽大,可以放灯在内,奇巧空灵饶有古趣。钱元龄为白塔吟诗一首:“二塔相对对渡塔,千年遥望望千年,蕲王白塔今何在,残砖一堆长浜边。”白塔曾在清代数次重修,如今再次重修一新。传说此塔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蕲王韩世忠驻兵扬州以下江南各海防,以前军驻青龙镇,中军驻江湾,后军驻海口,此地乃中军头营所在故名“厂头”,境内桃树浦河纵贯东北,古代,两岸遍植桃树,故名“桃浦”。清代诗人本源作诗二首,《桃浦村居》诗云:乍得离岩谷,村居水一湾;花眠溪色外,人卧鸟声间。夜月深如海,蓬门宛在山;披襟发长啸,引客到梦关。又《过桃溪》:未到黄昏后,江村早闭门;草深秋色满,沙浅橹声喧。披褐呼童子,张灯开竹轩;夜来何处客,双屐破苔痕。史载:韩世忠为堵金兵北撤,于厂头一线昼夜巡警并筑南北二塔,以当航标,南塔在今长征乡灯塔村,现已无迹可寻,二塔旧称对渡塔。据旧《厂头镇志》记:“镇之形胜,东环桃浦,西绕槎溪,南枕虬江,北控蕴草,为嘉、宝南隅接壤之区,白塔在镇北百步许,相传此地古海口,东望对岸,竭目力不可见。”厂头古镇,明清时街市、宅第、庙宇、园林、曾经有过它的繁荣,晚清民国年间古镇衰退、败落,但旧街、老屋、古树、石桥、池塘、残塔尚存……

编辑推荐

《逸趣:老上海琐记》由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逸趣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这是一本写老上海的轶闻趣事的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集知识趣味性于一体,一文一事,文章短小精悍,文笔流畅,很多内容都具有史料价值,是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
  •   一直以来就有一股浓浓的乡情,身在异乡,细细读此书的感觉如同又回到了家乡...
  •   锦绣出版社出版的果然是锦绣文章啊
  •   老人说还不错,他读完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