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作者:孙欢 编 页数:16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大到亭台楼阁、苑囿宫室,小到花鸟虫鱼,笔墨纸砚,大多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细节化、艺术化。生活的细节艺术在中国甚至走到了极致,这种极致已经达到其他一些民族没有能力去解读的水平。一把紫砂壶的气韵,一幅山水画的禅意,一碟菜肴的风味,或一句京剧喔词中的情趣,都充满了厚实的意味和复杂的情绪,达到了“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书籍目录
序
品味细节
器物类
食物类
动物类
植物类
建筑家具类
服饰类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中国古代,灯笼的主要作用是照明与装饰。它用竹或木条做支撑用的骨架,由纸或者绢纱制成薄薄的罩子挡风,中间点燃蜡烛等,可以挂着或提着作为照明工具。 灯笼的发明可推至秦汉年间,它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连。张艺谋享誉海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大红灯笼是电影主要元素推动情节发展。“点灯”、“灭灯”、“封灯”象征了妻妾成群的旧式封建大家庭里,女人悲惨的命运。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动画版《清明上河图》,第一稿曾令宋史专家直接拍桌子跳起来:“怎么把《清明上河图》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原来现代中国挂着的灯笼多为红色的圆灯笼,而宋代灯笼类型丰富而迥异,“民宅、宫宅、酒馆、城墙的灯笼都不尽相同,有四角的、八角的、六边的、五边的”,不胜枚举。 灯笼最盛的节日当属农历十五元宵节,各种造型五光十色的灯笼云集。元宵观灯的习俗据传源于汉,东汉明帝倡佛教,正月十五僧人点灯敬佛,于是命令这天从宫廷到民间都挂上灯笼,佛教节日渐成民间风俗。唐开元年间国家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明代又屡屡在新旧国都举行大型花灯节,赏灯风气由上及下,广为流行。元宵节还有猜灯谜的民俗活动。灯谜就是写在彩灯上的谜语,又叫“灯虎”,所以猜灯谜又叫“射灯虎”。猜灯谜活动始于宋,人们将写有谜语的纸条或绢条系于彩灯上,供人猜射。 大红灯笼象征喜庆吉祥,而治丧期间家里就要挂白灯笼。除了普通形状灯笼外,还有其他。宫灯又称新娘灯,代表喜庆。字姓灯又名伞灯,挂在屋檐下,意味人丁兴旺。利用热气上升的纸灯笼——孔明灯,起源与诸葛亮兵术有关,现在被人用来祈福。灯笼上还可以书法、绘画、剪纸来装饰,使其成为艺术品。有一种精巧的走马灯,用彩纸剪成人骑马等图案贴在轮轴上,灯内蜡烛产生热气流令轮轴转动,投在屏上的剪影不断转动,看起来你追我赶。现在,走马灯常用来比喻穿梭不停更替变化的事物,多含贬义。而作家冰心文章里的“小橘灯”是用橘子去瓤后做成的,简易方便,同样用来照明,十分温暖。
编辑推荐
《中国细节》讲述衣食住行,琴棋书画,风花雪月,花鸟虫鱼……这些老祖宗体验过、欣赏过、把玩过的东西,其背后所蕴涵的意义、意味、意境,有着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脉络,关系着整个民族的精神生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