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宋史3·仁宗盛世卷上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绵绣文章出版社  作者:高天流云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前言

  据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它富足,国家的赋税是唐最强盛时期的2倍、明最强盛时的14倍、清最强盛时的3倍;民间的生活更是自由而舒畅,店铺都可以摆放到神圣无比的皇宫御街上去,他们的叫卖声,能传进皇宫內院。民乐而帝乐,那位皇帝因此而微笑着;它文明,人才辈出,中华历史上最享盛誉的宰相、名臣遍布其间,最为人所津律乐道的才子佳人们,更是5000年间之最。并且最让人神往的“言者无罪”,这一制度,相传就起源于这时。但它还有另一面。收入是11613万两白银,支出却是12034万两,完全入不敷出;开封城內百业兴旺,是当时全人类最精彩、最快乐的天堂,中原大地上却盗贼蜂起,接连起义,某些地方民不聊生,帝国不得已进行了第一次改革;所谓的名臣贤相,却不能为国家抵御外侮,为祸北宋百余年的西夏王朝,就兴盛于这时。一切矛盾又虚妄。这就是文明、昌盛、富足、传奇的仁宗朝。包罗万象,难言错对,唯一能确定的是,它由一个女人和孩子开创。

内容概要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贤相辈出,却无力扭转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疲于西陲小国的疯狂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党争;经济富裕,却用于供养禄蠹、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力挽颓败的国运、萎靡的民风。  堪称北宋鼎盛的仁宗朝,最初的十年却是由一个女人主导。她,本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川蜀弱女,一个困窘的小银匠之妻,一个卖唱的歌女;可她,后来居然母仪天下,垂帘听政,登上权力顶峰,差点儿成为宋代的武则天!她幼丧父母,亦无兄无子,凭什么执掌朝政二十余年?她真是“狸猫换太子”中恶毒的后母?抑或是保护幼主、奠基盛世的女强人?  宋仁宗是个很有底蕴的皇帝,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身为皇帝,会做皇帝,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如果赵匡胤是一条奔流的大江,那么宋仁宗就是一面深不见底的湖水,表面虽然平静,但是湖水深处却暗流涌动。  这是数千年来最风雅的时代,历史的夜空中突然迸发出无数璀璨夺目的明星,他们有着享誉宋代三百余年的名号——天圣进士集团。欧阳修、韩琦、范仲淹、宋庠、宋祁、曾公亮、文彦博、石介、蔡襄、包拯、富弼……,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们不仅闪耀在仁宗一朝,还孵化了英宗、神宗二朝的才俊、伟人,“仁宗养士,三代受益”。  “西北望,射天狼”,党项李元昊一飞冲天,所向披靡,不可阻挡,成为折磨宋人神经的恶狼。西陲无宁日,仓惶起狼烟。荣耀三川口,悲怆好水川……

作者简介

高天流云,本名刘羽权,沈阳人,自由职业,曾出版小说《潘多拉界面》、《血罂粟》。
  自2008年进入天涯煮酒论史版块后,高天流云名声鹊起,迅速蹿红,成为煮酒人气最旺的“楼主”,迄今为止,尚无人超越。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宋朝能否不姓赵第二章 天圣手段第三章 生死两艰难第四章 三国少年说第五章 恒河沙数沥明珠第六章 王钦若之死第七章 怎样扼杀武则天第八章 怨恨变毒药第九章 23年前的狸猫第十章 蜀川的女儿第十一章  妈妈,我想你第十二章  西夏孵化记第十三章  史上最隆重……离婚第十四章  举国皆圣贤,皇帝终颓废第十五章  开封青云路第十六章  三百年间他第一第十七章  李元昊的运气第十八章  宰执功力400年!第十九章  黑暗前的黎明第二十章  荣耀三川口第二十一章  举国思战变茫然第二十二章  悲怆好水川第二十三章  绝世胜勇不值钱

章节摘录

  1.与其歌颂生命,不如期待死亡。历史的契机,从来都不是随着哪个高人的诞生而出现的,永远都是哪位权贵死了,才给后来者留下了些许的机遇。2.不说话决不等同于服从,当丁谓不留任何余地的打压寇准、李迪的时候,冯拯等人的确被这种杀鸡给猴看的场面给镇住了,但那顶多只是恐惧,却不是真正认命的屈服。3.干脆利落的放翻丁谓,这让人激赏,那么接下来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放翻所有朝臣,并且包括外边的契丹、党项两处大敌,还让他们统统的既爱又恨、既敬又怕,这又是什么样人物呢?4.这个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的邪门,往往深想一步,就会发现“常理”所说的话都愚不可及。就比如说刘娥这时的倒行逆施。她为什么要狠一点?刻薄一点?甚至忘恩负义一点?原因就在于她的丈夫对臣子们太好了。赵恒一边崇敬神仙,一边体贴臣子,花钱花到了麻木。最后连开始时保证“大计有余”的丁谓都害怕了,私下里警告再这么玩,国家经济就要崩溃了。可他却反过来安慰丁谓,别怕,只要我们不乱花钱,谨慎些,就不会到那步田地……可怎样才算“不乱”、“谨慎”,却一点标准都没有,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那么处在刘娥现在的位置,如果要让这些臣子们衷心地为她服务,能继续赏钱,甚至赏更多的钱吗?那样就会贪得无厌,要起来没完。最后给得少了都会失望,谁是老板谁是打工的彻底颠倒。何况通过丁谓的事,刘娥也应该看清楚了,所谓的亲信、同党有什么用?该叛变时照样叛变,所以“恩”己经不顶用了,现在需要的是――威。要让这些在宋朝安逸了62年的大臣们重新认清自己的身份,是驴,就得去驮东西。5.让一位花甲老人、三朝功臣远涉江海,发配万里之外,这是不是一种谋杀呢?不错,目的达到了,而且一切的责任都可以推给奸臣丁谓。尤其是所选的地点之远,更是丁谓的刻毒心肠发作,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刘娥就没有干系了吗?不管当时丁谓有多嚣张,只要她稍微反对一下,那么像李迪被贬的衡州的尺度是不是也有商量?可是寇准没有这个待遇,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敌人,同时铸就他独特的命运。“生当尽欢,死要无憾”,就算被陷害,都痛快淋漓,置之死地!6.回到这时的公元1023年,死的寇准被开封城拒之门外,可另一个人却再次活着走了进去,重新干起了老本行――帝国宰相。让人羡慕?还是让人嫉妒?都不会,这只是让人们看到了刘娥的另一面,除了惊人的冷酷之外,她还有着绝顶的聪明,她懂得在什么时候、把什么人挤干榨尽,并且还能借此安定人心。7.这样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就己经做成,从小皇帝开始,依次是有事询问王钦若――经过王曾的考查――经过曹利用审视――如果一切正常,最后再由鲁宗道挨个狠狠瞪一眼,看他们是否心虚有愧,再没事,好,可以颁布命令,签发执行了。8.衣锦还乡,可要注意的是范仲淹的年龄,这时他己经27岁了。在现代还只是个小伙子,但在古时己经快步入中年。可他还没有娶妻生子,做什么都很晚,他的生命是朵彻底迟开的花。9.富贵险中求,人人都不敢去动的东西,那里面才隐藏着人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荣誉。吕夷简之所以能成为吕夷简,其间绝没有半点的侥幸。10.回顾刘娥的人生,她的传奇经历在五千年中华史里独一无二。她毫无根基,连稍微高贵些的血缘都没有,最后的人生高度却是距离至高无上的皇位只有半步之遥,而且皇帝的实权,早就掌握了近20年。这是汉吕后、唐武曌、清慈禧都做不到的,她们三位,都或高或低的有着自己的身份,从起步时就有常人所没有的优势。并且她们的统治,都充满了血腥和独裁,为了她们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毁了当时无数人的身家性命。可终刘娥一生,她都没有杀过一个朝臣,宋朝在她的手里恢复元气,为真宗朝扭转了弊病,为仁宗朝打下基础。11.有个问题,一个24岁的男青年,在什么情况下是最快乐的?比如他有钱有闲有地位,人世间的任何物质都在他的名下。答案只有一个:他爹妈都死的时候。从此人间唯他独大,天地豁然开朗,原来皇帝是可以这么当的!赵祯在这一年剩下的几个月中纵情率性,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光。其中之一就是为真宗朝里最传奇的名臣平反昭雪,寇准在死后10年终于被宋朝官方所承认。12.有什么办法,在皇宫里稍微张开眼,看到的活物,除了大批太监之外,就只有清一色的女人。何况从古到今“爱”就不是罪恶,那都是荷尔蒙犯的错,与人类何干?于是历史就这样变得绮靡香艳,宋仁宗在他亲政的最初时光,是沉醉在了温柔乡内,无拘无束,淋漓写意。至于外面的世界,没有哪个男人愿意在这种时刻理会。13.世上有很多人,是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手里溜走的。商机就在那儿,但是本钱不够。这就是当年李元昊的伤心理由,雄才伟略也好,杀心难遏也好,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时间,就算上面那些强制性的全民改头换面令是同一时间颁布的,人民也总得适应,然后才能看到功效,战争的本钱才会渐渐积累。14.至此总结一下,范仲淹和他的朋友们的奋斗应该说也有了些成果,最重要的就是让范仲淹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的成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宋朝之幸,更是宋朝子民之幸。但这样轰轰烈烈的君子整风运动,如果站得稍微高一些,目光飘过宋朝的边境,就会发现它们分文不值。异族人已经野心膨胀,磨刀霍霍,快到生死存亡的兴衰关头了,还玩这些假招子有什么用?15.凡此种种,挑逗外敌欺骗同胞,让宋朝的刀子先砍过来,再加上黑了一半的太阳,逼着党项人不得不跟着他上战场。李元昊用尽手段,让全族人当他的同伙,实现他个人的梦想。但同时利弊参半。打仗是个艺术,他利用了宋朝的压力,就失去了战争的突然性。等到他想动手,宋朝边境上最薄弱的那个地点,己经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16.小结一下,宋史由于种种原因,是我们民族总想忘却的一段痛史。太多的失败、太多的屈辱,都成了反面教材,如果不强盛,如果不强硬,我们就会像宋朝那样亡国、甚至灭种。这种反省是对的,只是仔细回顾那段往事,比如这时与西夏开战,宋朝的三川口、好水川,先不提麟、府两州之战,为什么就都走了样呢?这是个事实,如果不仔细翻阅《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这样的原始资料的话,只看近、现代各位史学大师们的著作,几乎都在一片声地歌颂着李元昊用兵如神,西夏人勇武善战。而宋军低劣、懦弱、幼稚,甚至是弱智……郭遵、王珪、武英、任福、刘平等人的忠贞苦斗,根本就看不到!这是怎么回事?连蒙古人修宋史时都没有抹杀的功绩,为什么会被自己的民族所忘记?一直在强调我们该强盛,该有狼性,却把自己的英雄贬得一无是处。更不用说张亢、张岊、王吉等河北路上的英雄。基本上他们都被忽略了,一直都被掖在历史的衣襟里,仿佛让他们见点光,是多么的不相宜。我只是个初学历史的新人,没有听过讲,没有上过课,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不过很想替千年前那些战死沙场,保家为国的先烈们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历史的残酷与命运的变幻莫测  在作者笔下 犹如莲花吐香   让人不禁幻想   金戈铁马 冷兵器的厮杀 宫廷权力的交替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   经过几百年的演变 已成为浩瀚书卷中那苍黄的文字  和破旧的纸张  作者细腻的文笔 缜密的构思   却再现了那远古的奇迹……   ——北大历史系 梅子仁   天涯煮酒论史板块超一流作品,作者观点手法文采都落落不俗,将枯燥的历史写的引人入胜,并赋予各个历史人物新的、鲜活的形象。  ——天涯推荐 易宏生  《如果这是宋史》堪称白话中的经典!  内容丰富,前后贯穿性强,看过之后久久不肯放手,回味无穷。看来作者可以高枕无忧地继续专研宋史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作者写历史的角度很特别,实实在在才是宋史。  ——宋史研究员 程琛  千头万绪的仁宗朝,梳理下来真不容易。  流云兄善于把同样一件事情以不同角度观看得出的迥然不同的观象,读者在其中体验过山车一样的快感,使行文张力十足。我很喜欢。  ——新浪网推荐 魏淼   同类的书总免不了相比,可以这样说,当年明月的书消遣性强,流畅的书写至少保证你一天扫一本,而这本则书卷味相当浓郁,文笔生动有趣,但这种有趣比较含蓄,不象明月那样直白煽情肆意渲泻,而是需要你仔细体会,然后会心一笑,所以你恐怕一个星期才可以看完一本,同样的价钱,显然比明月的书那是更值。   比明月更好的一个地方,是本书懂得勾勒每个不同时代的不同氛围,让你能够知道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大体是怎样的,而这在明月的历史叙述中,基本告缺。而我从此书中最大的收益也就在此,一下子入门了宋初纷繁的乱世。之前凭自己,是怎样看也看不透。   至于缺点,如果作者能够对一些小事的史料更加仔细辨析,那就更好看了。  ——今晚报推荐 舒非珂  这本书的文笔十分优美,不仅详细地写出来大宋历史发展过程,而且加入了自己的想法。令人百读不厌,在下力捧。  ——腾讯网推荐 汤加隆

编辑推荐

  《如果这是宋史3:仁宗盛世卷(上)》:换一种角度看历史,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宋朝,脆弱的王朝也有强悍的一面。煮酒论史【第一人】2009年度扛鼎大作,解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配称“仁”的帝王,再现“狸猫换太子”中【最】具知名度的传奇皇帝——宋仁宗。还原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真实面貌,揭秘他们不为人知的官场生涯。《如果这是宋史3》绝是《如果这是宋史》的颠峰之作。即使你没有读过《宋史1》到《宋史2》,依然不影响你直接读《宋史3》。白话正说全本宋朝大历史,全景真实再现那个辉煌而又心酸的“另类”盛世。不一样的全新历史解读,《如果这是宋史》。郁郁文,满满仓,生齿繁,兵马壮。堂堂大宋,纳币分疆。百年盛乐世,南逃何仓惶,北顾中原空怅望。强耶?弱耶?尽此书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如果这是宋史3·仁宗盛世卷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2条)

 
 

  •   弱而不贫,富而不强——宋王朝奇怪的背影宋朝,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民间演义,告诉我们的多是一个以文臣治天下,用货币换和平,积贫积弱,萎靡腐朽、偏安一隅的王朝。但读《如果这是宋史—仁宗盛世》中“荣耀三川口”,“悲怆好水川”等宋夏之战,特别是任富、宋平、张岜这些英勇不屈、以身许国但却鲜见于历史的“小人物”的悲壮事迹时,不禁要问,有如此英勇悲壮之士,为什么说宋王朝软弱腐朽?仁宗时期,经济实力远远超过盛唐和大明,为什么还说宋王朝积贫积弱?如果说用货币换和平,就是贫弱的表现,岂不是混淆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也颠倒了两者的逻辑顺序。因为,政治的无能和经济的繁荣是两会事。难道,是我们误读了宋事?记得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一章《西夏的崛起》,讲的是在辽国兵临北宋城下,宋被迫与辽结“澶渊之盟”,用岁币换来暂时和平的背景下,西北的党项族在元昊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史书上元昊是被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书写的,他建立西夏政权,创建本民族文字,兴宋夏之战,屡败大宋等等。然而,《如果这是宋史—仁宗盛世》中的元昊,不是杰出的政治家,而是十足的流氓和无赖,不是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而是靠人多欺负人少,靠欺骗耍诈等伎俩取胜的卑劣之徒。与他相比,别说韩琦、张亢等统帅,就连任富、宋平等头领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才能都远胜于他。但,历史,你为什么要以胜败论英雄,为什么要将这一切的结果归责到赵匡胤为大宋定下的所谓“扬文抑武”的基调上,这不公平,也不符实实际。宋朝漫长的三百年里,有着令其它王朝望其项背的经济实力,却始终无法实现大一统,甚至到南宋时,落了个偏安一隅,皇帝和宰相尸沉海底的悲惨下场。有种观点认为,宋太祖出身行伍,亲历五代十国武夫专权,军阀殃国的历史,而自己正是凭借军事实力黄袍加身的,因此,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为宋朝定下了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基本格调,而宋朝此后的积贫积弱正是这种基调种下的祸根。文官管理武将,文官不懂战争,因循守旧,长于治国而拙于保家卫国和开疆拓土。这种说法顶多70%的正确。重文轻武不假,但不能将赵匡胤处于良好初衷作出的以文节武的基调作为一个王朝三百年来心安理得而不思进取的理由。文臣不仅要治国更须安邦,皇帝不仅要遵循祖制,更要强国富民。历史上,西汉王朝刚一建立,高祖刘邦就除掉了韩信、英布、彭越等武将,此后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终于实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夙愿。明朝朱元璋建国后即诛杀功臣,但即使到了嘉靖、万历贫弱之年,明朝仍然取得朝鲜战争和东南抗倭的胜利。可见,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从不缺乏挺身而出、以身许国的勇士,宋朝亦是如此,潘美、曹玮、岳飞等将帅对国家的忠贞和军事才能绝不逊色于同时代异邦的首领,即便文臣如韩琦、张亢亦不乏马革裹尸的气度。而宋王朝的经济实力更非其它少数民族建立的番邦可同日而语。如此一个庞大、富足、人才辈出的王朝,留给历史的为什么却只是文臣宰相的口若悬河和长袖善舞?为什么只是文人骚客的香艳和失意?为什么只是一个庞大臃肿,老态龙钟的王朝?这一切,历史将它归责于宋太祖创建的“重文轻武”的祖制,历史所津津乐道的是宋王朝的富足与和平,但其富足上不在国,下不在民,其一半用于购买和平,一半被“高俅”之辈、“西门庆”之辈挥霍。如此的富足,有何值得炫耀?一个王朝也好,国家也好,上至皇帝或元首,下至文官集团和市民集团,其血液中应该有一种捍卫尊严和正义,明辨曲直善恶的血性。如只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和平与富足,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必将如宋王朝一样庞大臃肿,暮气沉沉。虽然,宋朝三百年来基本保持富足平静、萎靡奢华,如果是猪,犬养的肯定要比野生的幸福,但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被长期犬养,必将失去血性和杀气,其结果只能是屠夫碾上的待宰羔羊。黄仁宇先生曾说过,忽略宋史的后果是严重的。而今天,我突然看见宋王朝的背影!!!
  •     记得以前谁说过“山西是中国的爹,河南是中国的妈”,看了《如果这是宋史》后,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当电视上满是唐朝、大汉、明清剧集流行时,宋朝的电视剧却少的可怜,一方面如此书作者所叙述的那样,很多史料欠缺,另外一个就是整个民族还没有形成对自我最清醒的认识。
      
      之前看过Q版春秋史,那是一个很传奇的时代,人们处处讲究儒家精神、诚信和道义,而且近乎原始的格斗模式,也让战争充满了人类的原始美,尚武精神完全不等于屠戮,冷兵器的战争意味着战争只是为了证明弱肉强食的人世真理。到了汉唐时代,民粹主义开始盛行并逐步高涨,所以我们现在回忆起来依旧热血沸腾,“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三国时代讲究的是种均势,就是在我们现实中,三角型的人际关系中最稳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缺失而变得支离破碎,或多或少的人聚都达不到如此效果了。那个时代有智者诸葛亮,有枭雄曹操,有桃园三结义,有大小乔……我们所追逐的人类温情蕴,兄弟情义蕴含其中,但成业需要很多代人,毁业只需要一代人就足以,后主们的愚钝,让这种时代的消失加速。
      
      如果不看宋史,我都不会明白后晋往事如此让我神往,而不是初中历史书上那么干巴巴地说,“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扼杀了我对古史探究的兴趣。隐忍的郭威,勇猛的柴荣,一柔一刚的两个皇帝构筑宋朝的基业,赵匡胤在他们的手下见习、成长,从一文不名的小随从变成宋朝开国皇帝。当历史书将宋朝描绘成羸弱的王朝时,真相却告诉我们宋朝是中华民族史上战争胜率最高的朝代,而且那个朝代初期的立国不是流血的仕途,而是和平演变,王寇间放逐,并且由此形成了影响中国一千多年的汉族治国体系。
      
      宋朝的权力中心在皇帝,这和今天的涛哥没啥区别,下面形成国务院、中央军委、财政部这样的三权制,建立了早期的“退休制度”——虽然是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此外有合理的军区领袖调动,即便是征战,也是司令加政委的组队模式。文官治国的体系开始形成,文人在赵光义时代开始上位,还要说四大发明和东京梦华录么,那是上个世纪人类追逐的盛景,上国的海事从郑和起就奔赴四海。当宋仁宗逝世的消息传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连虏主也握住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言:“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狼”和“羊”同声哭泣,那该是人类多么好笑又感人的境遇?
      
      一个不喜欢杀人,优待俘虏和部下的皇帝是不是好皇帝?赵匡胤这样做的,他将宋朝建立成之前几百年未有的大宋天朝,除了北汉没归附,几近收复疆土。他就喜欢韬光养晦,喜欢谋略,如果能用其他方式做到尽量不动武,这对于如今的中国来说实在是最好的模板。尽管赵光义攻破北汉,但这里不能不提这个位于山西的小国家,在北宋大兵压境时毅然不降,战至最后即便灭亡也损失宋朝很大兵力,那是一种民族坚毅的风骨,他去想辽国求援助,也不能说完全的卖国行为,在我看来,生存权大于主权,主权大于人权。
      
      民族的劣根性在宋朝时也完全反映出来,国人的内斗,做事的韬略,对历史的篡改。但我相信,正是这样的民族史才值得去反思,去了解宋朝为什么衰落灭亡。我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后觉得,那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人民之幸,他们遇见一个好的体制,所以才会出现稀奇古怪的群臣关系和党羽的兴败。但如果要了解中国,还是去看看宋史吧,《纽约时报》在新千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他们认为开封这个城市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在反映中国民族的命运,这话我还是认可的,这不完全出于我是一个大宋子民的缘故,而是纵观历史找寻的合理性而已。
      
      想起民族性,就想说说《叶问》和《梅兰芳》及由此引起的战争。叶问重新定义了汉奸的性质时,梅兰芳在讲京剧时,一并抛出一个问题:武术和戏剧这两个国粹,在战争中究竟承载着怎样的作用?是不是叶问打死日本将军,梅兰芳罢演的气节就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不屈?看到这些场景时我们的确提气,但想想叶问被射杀时上千国人面对几十个端枪的鬼子缺乏反抗,梅兰芳时代民众对京剧从业者的粗浅认知和贬低时,我们不能过多自慰这些国粹所能带来的情感张力,至多就是荷尔蒙的一时分泌过多而已。
      
      中国是个生命力极强又心理极度脆弱的国家,从几千年的分裂统一和文明延续上能看到民族的韧性,也能从日无休止的地域攻击、民族主义、民粹意识中感受民族的悲凉和绝望,我们用京剧来遮住真实的面目而不去反思,用武术强身健体并意淫侠客精神,试图去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以至于很久以来我都感觉中国的发展生存不是为了自己生活的多好,而是想向世界证明什么似的,尤其是奥运会开幕式时,一国之君涛哥就为了证明了自己领导的国家如此有才华而热泪盈眶,民众更别提那叫怎么的扬眉吐气了。反倒观察其他国家却没有这样强烈的感受,比较下来中国活得太不真实了,这是民族的悲哀,也是骨子里延续下来的意识和价值观。
      
      我也一直很纳闷,是什么将我从高中大学时的鹰派,生生改造成现在这样,一个温和改良派分子,或者说是鸽派,而且这种思维有越来越分裂的趋势。历史都是不停地打打杀杀,归结起来就是争夺生存权,当宏驾以战争争夺生存权的眼光再来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如今觉得很释然,这是国家形态必然的产物,也是历史延续的一种形式。这不是说我觉得战争很好,毕竟靠牺牲人权和生命来达到的政治行为一直不是我提倡的,但我相信任何战争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那就是时局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
      
      很久以来我们都在谴责日本的侵略,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是受害者的角度,以及当局者管理国家的需要。但翻开历史,从唐朝到明朝,中国也一直在欺负日本,也是主子国和附属国的关系,元朝时更是灭了大半个世界。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有实力才有发言权,发展自己是最根本的,而不是总用憎恨来延续这种矛盾。憎恨是统治者而不是民众需要的,很多时候,民众是跟国家没关系的,你需要关心的只是你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安康而已,政治的东西不要去参合太多。就像历史要重新写的话,我们在共党下有没有在国党治下生活的更幸福还不好说,那么我们干嘛去为了一党的政体而去攻击对方呢?政党之间利益的战争,关乎你什么呢?
      
      退一步来讲,我们去追溯战争的根源、形态和意义。改变人类冷兵器战争模式的,是火药的出现,这让人类的尚武由理智到盲从,从原来的征服式战争变成毁灭性战争,让人类的战争规则发生根本性改变。火药就是宋朝发明并且随后推广的,先辈自己改变游戏规则,然后去骂对手不尊重游戏规则,想来是不是有些可笑呢。
      
      血缘关系是主导人际关系的首要,其次是宗族,然后是地域,最后是国家。在把自己变成精英或者愤青前,在你口口声声灭掉台湾消灭小日本之前,先去看看自己的叔伯堂亲是不是正在遭受贫困的罹难,在你每日每刻都在遭遇这种洗脑式的价值观时,突然发觉打了几个世纪的欧洲人曾经仇恨无数如今却亲如一家,自己仍旧圈限在旧思维中并假想敌众多,与这个世界形成意识形态上的多元化多回合不计后果的斗争,临睡前您不觉得自个儿严重精神分裂么?
  •   当初从天涯追到作者的新浪博客,等了半年,终于等来了仁宗卷。从狸猫换太子到包青天系列,仁宗好像是个总被庞太师左右的无能皇帝,可怜的仁宗童鞋在影视戏剧小说中的每一次露脸基本都被炮灰掉了...其实赵祯是个好童鞋,可惜一生有够坎坷,一般皇帝郁闷朝中无良才,受益同学烦恼的却是手下牛人太多——从范中淹到欧阳修,从韩琦到富弼,从包拯到文彦博,从王安石到司马光,更不必说文学史上的晏殊、三苏、宋祁...大家都牛B,都是腕儿,当然谁也不买谁的帐,加之文人身上的迂腐气动不动作死谏状威胁皇帝,身为他们的大BOSS的仁宗怎样维持文官之间的权力平衡建设和谐朝廷将他们的才华为大宋朝所用,就是一门大学问。另外周边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民风BH,时不时的用铁蹄践踏骚扰一下南边的礼仪之邦,成天励精图治一心想通过改革让大宋王朝继续繁荣富强下去的受益童鞋在宋朝的历史上不应该只是跑个龙套等着领盒饭那么简单,相较于秦皇汉武,仁宗和北宋一样被误读的太多。
  •   如果这是宋史(3),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本好书。平时工作很忙,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感动之余,把个人的一点想法与读者朋友分享。众所周知,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自从太祖开国后,经太宗、真宗两朝的调整,重文轻武的局面基本已经行成,这也就铸就了从仁宗朝开始就备受外族欺凌的命运。我是从第一本开始看的,到第三本,能很清晰的看到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也看到了仁宗朝面对西夏欺凌的无奈,但让我意料的是,堂堂大宋照样有顶天立地的英雄,姑且不论开国时的潘美、杨延昭,即使到了以文治著称的仁宗朝,照样涌现出了陈平、郭遵、武英、狄青等名将,同时对文人治理下的大宋武人们深深的敬佩和同情,当读到郭遵单枪匹马杀入西夏敌营,力斩百余敌人时,却身负数十箭而英勇献身,不知此时吴遵是如何感想,大宋的皇帝和臣子会感到一丝的自责和骄傲吗?
  •   有人说,仁宗只会做官家,如此足矣。宋仁宗不是开疆拓土的创业之主,但他经营了一个星空灿烂的时代,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最风雅的一页。
  •   这本也是,没有塑料薄膜,来的时候灰头土脸的。仁宗真是宋朝的好皇帝,觉得不错。
  •   对于宋朝的武将,除了小说里的杨家将,就只有南宋的岳飞了。看了这一卷,才知道所谓贫弱的大宋一样有可歌可泣铁血英雄。三川口、好水川,刘平、郭遵、张(上巴下山),延州、府州,这些地名人名,铭刻着大宋最荣耀、最悲壮的军功。果然,宋朝之败,罪不在将士、不在臣公、不在官家,在何?体制!
  •   本来当初买是有点鄙视这本书的,认为又是一本模仿《明朝那些事儿》,但现在觉得这本书和《明朝》的风格完全不同,甚至要更好一点。
    我不知道其他评论的人为什么这么批这本书,也许是因为我只是一个初中生,文学素养还没有到达一个境界,所以无法明白这本书的糟粕之处,但我和我爸都认为这本书很不错,分析得很到位。
    《明朝》我也是追着买完了的,但现在将两书一对比,我认为还是《宋史》要好一些,作者分析到了一些内在的东西,比《明朝》更有深度。
    如果大家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就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在《明朝》之上!
  •   宋朝却是很厉害。在最初的各项政策什么的都符合要求。 而后没有与时俱进。造成了所谓的软外交。如果都像太祖一样,你看看中国历史上吧。太祖在位时期。宋的疆域是一直扩大的。
  •   白话讲宋史的书,买一本学习学习。
  •   对仁宗这段历史写得相当细
  •   对大宋仁宗朝的历史不甚了解,正好可以了解众多名臣聚在一起的时政情况。
  •   中华历史很长很精彩,我们只要随便拿出一段时光,都可以让我们痴迷,无论是光荣还是血泪。宋朝,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商业强国,却也是个军事弱国。当国家积弱,就是各色人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忠臣,贤臣,奸臣,佞臣;英雄,好汉,豪杰,流氓,地痞,无赖,让我们一直追随先人的足迹,了解我们的过去。这是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历史读物。作者继续加油。
  •   了解宋史的通俗读物
  •   好看的宋史!
  •   如果这是宋史已买到第6册了。
  •   因为宋词因为范仲淹岳飞苏轼群星灿烂而爱宋,同时大宋也时刻提醒我们,一个民族要坚强生存开心生活,必须富强兼俱,文武双全!
  •   这套书确实比《两宋风云》更精彩,推荐给袁腾飞老师看!
  •   受益匪浅,从这本书中了解了很多以往不知道的宋代历史和人物,可以说从作者这里我才真的知道宋朝那些事儿。
  •   宋朝也很牛哈,我要集齐这些白话的历史。、
  •   能增加宋朝的历史知识的好书。
  •   很喜欢这种白话风格,最讨厌那种掉书袋弯弯绕的风格,如果二字用的很恰当
  •   对于刘娥的描写比较好,川蜀女子今已老,庙堂一拜别此生。
  •   全书写的比较精彩,政治与军事结合相得益彰,是明朝那些事之后不可多得的一本历史小说,对于我这个喜欢历史的门外汉,是很有吸引力的,值得推荐的是,看完一遍后,一定要再看第二遍,然后试着将历史时间按时间顺序理下思路,才有回味无穷的味道。
  •   这本书,以其遒劲的笔法、深邃的洞察力,确使我畅快淋漓地遨游于历史长河之中,于是引之为我的最爱。
  •   相当不错的一本书,让你正确看待历史,用直白且理性的描述为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   仍然没有写到小包大人耨~~范仲淹也很有名气,不过没了寇准,还是有点小伤感啊~~
  •   我喜欢历史类的书 可是又是没办法看懂那些学究的大作 这本书像<明朝那些事儿>一样的吸引着我 看起来受益匪浅。
  •   真是富强啊,唯一一个毁于内的封建朝代,GDP是欧洲的6倍,霍,那时候没有欧元呢
  •   有些晦涩难懂。对于不是非常精通历史,而急于了解的我,读起来有些困难。
  •   宋朝的镜子
  •   很好的历史小说。
  •   本书写的越来越糟,第一部很好,第二本其次,本书就稍差,能感觉作者多写作的一种倦迨的状态.
  •   包公的真实面目原来并买有那么璀璨
  •   好看的历史书,津津有味的
  •   讲解的还不错,基本的历史概况都能了解到。可以当做历史入门,趣味读物。
  •   第三册比前两册要好许多,不知道是否受《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期待后续作品!!!
  •   本书在一、二集的基础上语言更流畅,很好
  •   书是好书,可惜版本层出不穷,成日变的,而且错字还是不少,要严重值得注意.希望将来出个"当年明月的"合订珍藏版吧!
  •   不错的一本书,质量也很好。
  •   书本身的内容就不说了,很好。但是当当发货时,把书脊部分给挤破了,希望下次注意注意。
  •   刚看到封面时就发现比前面两本有的不同的感觉,果然是这样偶!8错8错!
  •   一般,比明朝那些事差多了,看着玩吧
  •   非常好看,值得精读
  •   应该好好为他们写点内容。原作有点粗狂了。
  •   书不错,赶上了特价,超值
  •   送货速度快!
  •   这本书现在是我8岁的儿子在看,他特别喜欢!
  •   给老爸无聊时解闷的,还没看呢
  •   封面有磨损
  •   全套买的,还不错
  •   还没看,不过听说很好看...
  •   终于凑满一套,喜欢
  •   这本还没看呢,不知被哪个家伙顺手拿走了
  •   喜欢,好看!
  •   感觉风格跟明朝那些事一样,没什么新意
  •   通俗、幽默,但是貌似太监贴一样,没下文啦
  •   宋朝,无论是历史教科书,还是民间演义,告诉我们的多是一个以文臣治天下,用货币换和平,积贫积弱,萎靡腐朽、偏安一隅的王朝。但读《如果这是宋史—仁宗盛世》中“荣耀三川口”,“悲怆好水川”等宋夏之战,特别是任富、宋平、张岜这些英勇不屈、以身许国但却鲜见于历史的“小人物”的悲壮事迹时,不禁要问,有如此英勇悲壮之士,为什么说宋王朝软弱腐朽?仁宗时期,经济实力远远超过盛唐和大明,为什么还说宋王朝积贫积弱?如果说用货币换和平,就是贫弱的表现,岂不是混淆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也颠倒了两者的逻辑顺序。因为,政治的无能和经济的繁荣是两会事。难道,是我们误读了宋事?记得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一章《西夏的崛起》,讲的是在辽国兵临北宋城下,宋被迫与辽结“澶渊之盟”,用岁币换来暂时和平的背景下,西北的党项族在元昊的领导下迅速崛起,史书上元昊是被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书写的,他建立西夏政权,创建本民族文字,兴宋夏之战,屡败大宋等等。然而,《如果这是宋史—仁宗盛世》中的元昊,不是杰出的政治家,而是十足的流氓和无赖,不是神机妙算的军事家,而是靠人多欺负人少,靠欺骗耍诈等伎俩取胜的卑劣之徒。与他相比,别说韩琦、张亢等统帅,就连任富、宋平等头领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才能都远胜于他。但,历史,你为什么要以胜败论英雄,为什么要将这一切的结果归责到赵匡胤为大宋定下的所谓“扬文抑武”的基调上,这不公平,也不符实实际。宋朝漫长的三百年里,有着令其它王朝望其项背的经济实力,却始终无法实现大一统,甚至到南宋时,落了个偏安一隅,皇帝和宰相尸沉海底的悲惨下场。有种观点认为,宋太祖出身行伍,亲历五代十国武夫专权,军阀殃国的历史,而自己正是凭借军事实力黄袍加身的,因此,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为宋朝定下了重文轻武,以文治武的基本格调,而宋朝此后的积贫积弱正是这种基调种下的祸根。文官管理武将,文官不懂战争,因循守旧,长于治国而拙于保家卫国和开疆拓土。这种说法顶多70%的正确。重文轻武不假,但不能将赵匡胤处于良好初衷作出的以文节武的基调作为一个王朝三百年来心安理得而不思进取的理由。文臣不仅要治国更须安邦,皇帝不仅要遵循祖制,更要强国富民。历史上,西汉王朝刚一建立,高祖刘邦就除掉了韩信、英布、彭越等武将,此后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终于实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夙愿。明朝朱元璋建国后即诛杀功臣,但即使到了嘉靖、万历贫弱之年,明朝仍然取得朝鲜战争和东南抗倭的胜利。可见,江山代有人才出,中华民族在危难之时从不缺乏挺身而出、以身许国的勇士,宋朝亦是如此,潘美、曹玮、岳飞等将帅对国家的忠贞和军事才能绝不逊色于同时代异邦的首领,即便文臣如韩琦、张亢亦不乏马革裹尸的气度。而宋王朝的经济实力更非其它少数民族建立的番邦可同日而语。如此一个庞大、富足、人才辈出的王朝,留给历史的为什么却只是文臣宰相的口若悬河和长袖善舞?为什么只是文人骚客的香艳和失意?为什么只是一个庞大臃肿,老态龙钟的王朝?这一切,历史将它归责于宋太祖创建的“重文轻武”的祖制,历史所津津乐道的是宋王朝的富足与和平,但其富足上不在国,下不在民,其一半用于购买和平,一半被“高俅”之辈、“西门庆”之辈挥霍。如此的富足,有何值得炫耀?一个王朝也好,国家也好,上至皇帝或元首,下至文官集团和市民集团,其血液中应该有一种捍卫尊严和正义,明辨曲直善恶的血性。如只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和平与富足,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必将如宋王朝一样庞大臃肿,暮气沉沉。虽然,宋朝三百年来基本保持富足平静、萎靡奢华,如果是猪,犬养的肯定要比野生的幸福,但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被长期犬养,必将失去血性和杀气,其结果只能是屠夫碾上的待宰羔羊。黄仁宇先生曾说过,忽略宋史的后果是严重的。而今天,我突然看见宋王朝的背影!!!
  •   上下套装
  •   东西真便宜,质量也好,希望越来越好
  •   很好,很不错,非常不错
  •   内容翔实,语调幽默。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