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09-01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作者:李时珍 著 页数:768
前言
前言:成书于明代的《本草纲目》,是我国杰出的药物学著作,也是集16世纪以前中国本草学之大成的药典,其对我国近代药物学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极佳的声誉,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也因此名留青史。李时珍,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老人,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瓦硝坝(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李家世代行医,李时珍的祖父和父亲均是当地名医。受家人影响,李时珍少年时就立志行医。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终成一代名医。通过多年行医,李时珍逐渐发现前人所著医书存在不少问题,书中记录的药材“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分类时“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有毒性的药材竟被加以“久服延年”的注释。李时珍深知,作为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还要懂药理,如果将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混淆,极有可能伤及人命。因此,他认为很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医书进行修改和补充。于是,他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医书。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李时珍参考了大量前人的著作,还仔细观察了其当时能够接触到的各种药材,并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形态、特性和产地。与此同时,他还在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几乎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的名川大山,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在这30余年的时间里,他行程不下万里、三次修改书稿,终于在花甲之年完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52卷,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加的),收集了11096个药方(其中8100多个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并配有1100多幅图。它是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庞大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书中不仅吸收了历代医学典籍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其中的错误、完善了其不足之处,而且还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成书以来,医学界使用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创造性地阐释了自己对药物分类的新见解。他将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0类。每部药材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全书对所收录药材的形态、功能、可调配的方剂均有详细介绍,包括了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其中“发明”一项,主要介绍了李时珍在长年行医过程中总结出的新经验、新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知识。由于《本草纲目》原书卷帙浩繁,现代人阅读和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我们特地为当今读者精心选编了这本精华版的《本草纲目》。全书选取了400多种药材,详述了相关配方,而这些配方几乎囊括了原《本草纲目》中所有适合现代人养生保健的药方。本书翔实、严谨地为读者展现了古书的精华,力图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从而生活得更加健康。
内容概要
《本草纲目(套装共4册)》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古代医书中的谬误而编著的。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作者简介
作者:(明朝)李时珍
书籍目录
《本草纲目·壹》目录: 序例 七方 十剂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升降浮沉 标本阴阳 四时用药例 六腑六脏用药气昧补泻 五脏五味补泻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相反诸药 服药食忌 妊娠禁忌 饮食禁忌 百病主治药 诸风 癫痫 暑 湿 脾胃 脚气 咳嗽 胡臭 肺痿肺痈 疬疡癜风 虚损 不眠 阴痿 消渴 眼目 口舌 耳 面 鼻 须发 咽喉 跌仆折伤 小儿初生诸病 草部 甘草 黄耆 王孙 黄连 长松 茈胡 列当 当归 贯众 淫羊藿 巴戟天 薄荷 白头翁 曼陀罗花 白鲜 牡丹 紫草 牵牛子 延胡索 菊 石蒜 芍药 前胡 三七 水仙 紫花地丁 芒 车前 及己 人参 草犀 沙参 紫参 丹参 山柰 玄参 廉姜 苦参 甘松香 射干 白豆蔻 黄精 缩砂蓉 萎蕤 卷柏 肉苁蓉 荜茇 知母 蓬莪茂 赤箭、天麻 肉豆蔻 术 茉莉 胡黄连 远志 爵床 地榆 赤车使者 黄芩 藿香 防风 水苏 独活 马兰 升麻 荠芋 秦艽 积雪革 山慈姑 黄花蒿 青黛 蓍 细辛 牡蒿 白茅 燕脂 贝母 薇衔 狗脊 徐长卿 飞廉 郁金 苘麻 白微 曲节草 白前 青葙 蛇床 鬼督邮 芎 龙葵 半边莲 藁本 王不留行 白芷 木香 豆蔻 荆三棱 高良姜 益智子 预知子 茜草 威灵仙 白及 补骨脂 白英 莎草、香附子 姜黄 薰草、零陵香 赤地利 羊蹄 泽兰 石韦 夏枯草 紫葛 香薷 假苏 连翘 香蒲、蒲黄 艾 茵陈蒿 青蒿 白蒿 忍冬 海金沙 防葵 茺蔚 刘寄奴草 云实 鸡冠 大蓟、小蓟 蓝 续断 恶实 蕖耳 蓬藁 灯心草 天名精 孺莶 木贼 覆盆子 麻黄 地黄 牛膝 麦门冬 蘼芜 紫菀 商陆 苎麻 萱草 鸭跖草 龙胆 败酱 决明 款冬花 五昧子 地肤 瞿麦 杜衡 虎杖 蒺藜 谷精草 蓖麻 续随子 菟丝子 甘遂 半夏 蠡实 旋覆花 蔷薇 蒴酱 栝楼 杜若 天门冬 葛 百部 何首乌 红蓝花 土茯苓 防己 泽泻 菖蒲 兰草 桔梗 水萍 马兜铃 石斛 海藻 仙茅 菜部 韭 葱 蒜 生姜 干姜 芸薹 白菜 芥 水靳 莱菔 胡荽 胡萝卜 马蕲 秫香 蕺 白芥 紫堇 苋 马齿苋 苦菜 莴苣 菥萁 蕨 茄 冬瓜 丝瓜 苦瓜 黄瓜 竹笋 薤 芜菁 莳萝 罗勒 山药 壶卢 慕菜 苜蓿 百合 蒲公英 果部 梅 桃 李 栗 柿 无花果 棠梨 橘 椰子 山楂 海红 柚 枣 蓖罗果 荔枝 胡椒 龙眼 木瓜 柑 毕澄茄 杨梅 枸橼 枇杷 榧实 葡萄 胡桃 西瓜 橡实 杏 橙 橄榄 猕猴桃 槲实 槟榔 莲藕 波罗蜜 秦椒 榛 五敛子 吴茱萸 乌芋 芰实 谷部 木部 禽部 虫部 鳞部 介部 兽部 水部 金石部 …… 《本草纲目·贰》 《本草纲目·叁》 《本草纲目·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杲曰]甘草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阳不足者,补之以甘。甘温能除大热,故生用则气平,补脾胃不足而大泻心火;炙之则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缓正气,养阴血。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宜倍用之。其性能缓急,而又协和诸药,使之不争。故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 [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然中满、呕吐、酒客之病,不喜其甘;而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与之相反。是亦迂缓不可以救昏昧,而君子尝见嫉于宵人之意欤? [颂曰]按孙思邈《千金方》论云: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有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验如反掌。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予每试之不效,加入甘草为甘豆汤,其验乃奇也。又葛洪《肘后备急方》云:席辩刺史尝言岭南俚人解蛊毒药,并是常用之物,畏人得其法,乃言三百头牛药,或言三百两银药。久与亲狎,乃得其详。凡饮食时,先取炙熟甘草一寸,嚼之咽汁,若中毒随即吐出。仍以炙甘草三两,生姜四两,水六升,煮二升,日三服。或用都淋藤、黄藤二物,酒煎温常服,则毒随大小溲出。又常带甘草数寸,随身备急。若经含甘草而食物不吐者,非毒物也。 附方 伤寒咽痛 少阴证,甘草汤主之。用甘草二两,蜜水炙,水二升,煮一升半,服五合,日二服。(张仲景《伤寒论》) 小儿遗尿 大甘草头煎汤,夜夜服之。(《危氏得效方》) 小儿赢瘦 甘草三两,炙焦为末,蜜丸绿豆大。每温水下五丸,日二服。(《金匮玉函》) 阴头生疮 蜜煎甘草末,频频涂之神效。(《千金方》) 阴下湿痒 甘草煎汤,日洗三五度。(《古今录验》) 代指肿痛 甘草煎汤溃之。(《千金方》) 汤火灼疮 甘草煎蜜涂。(李楼《奇方》) 肺热喉痛,有痰热者 甘草炒二两,桔梗米泔浸一夜一两,每服五钱,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
编辑推荐
《本草纲目(套装共4册)》编辑推荐:雅礼豪华挡不住!为高端消费人群量身定制,从内到外均采用诸多新材质、新工艺、新设计,观感气派辉煌,适于自藏、馈赠。特种材质包装——仿真随形皮书盒,触感好,豪华气派有面子!特种装订方式——全手工缝制彩线线装,古朴典雅!特种饰品——烧陶、烤瓷、贝壳、玉石,多材质饰品,尊贵专属!特种纸——进口特种纸,光洁度高,阅读不伤眼!册数多——一盒4册,1100多页,厚重!用途广——装饰性强,书房、卧室、办公室、影视剧道具……摆哪都hold住!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