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作品精选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法)儒尔•凡尔纳  译者:庄刚琴,李佳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北京时间十三点五十二分、美国太平洋时间上午十点五十二分,一艘叫做“深度撞击”的美国宇航局太空船撞击了一颗叫做“坦普尔1号”的六公里宽的彗星,一个重达三百七十二公斤的“炮弹”撞击器,以每小时三万七千零一十五公里的速度,撞击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岩石和冰的彗核。十五分钟之后,“深度撞击”就像它撞击的彗星一样,进入环绕太阳的轨道永远运行下去。    这是地球第一次“攻击”那些时不时地“冒犯”它的行星和彗星,人类第一次在彗核坚硬的外壳上敲开一个窟窿让我们看到它的内部,全球为之瞩目,振奋不已。正在“炮弹”亲密接触彗星之际,我们的《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的翻译正好接近尾声,作者笔下的另一次地球“出征队”同样赢得了整个地球的关注和欢呼。虽然时隔一个多世纪,可这一虚一实的两次太空探索竟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在一百五十多年后的某一个美国国庆日再一次得到了实现,这不得不令人惊叹。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后,和平的钟声替代了大炮声。一群整日以发明大炮为人生乐趣的大炮发明家不得不带着满身伤痕从战场上回到了巴尔的摩的大炮俱乐部。全国上下致力于发展和平,这些昔日无限风光的军人再也找不到任何打仗、开炮的机会,于是只能拖着残缺不全的肢体在俱乐部里发发牢骚,无所事事。既然没法找到向地球上某个国家开战的理由,那么能否把眼光放到地球外的某个星球呢?终于,巴比康,他们的主席,一个沉着、冷静的大炮发明家想出了一个能继续发挥他们制造天赋的好方法,一个轰动全球、无愧于19世纪的伟大试验,那就是向月球“宣战”,通过向月球人开炮来达到美国人征服月球并把月球纳入合众国疆域的目的。巴比康的建议获得了俱乐部所有会员的一致同意,同时还赢得了除了英国人之外的全球各个民族的大力支持,在万众齐呼的时候,巴比康战场上的死对头——尼切尔公开表示反对并认为这次试验注定要失败,他还为此下了好几笔数额不小的赌注。    尽管如此,在得到了剑桥天文台对这次试验做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后,大炮俱乐部在民众的一致支持下,成立了由巴比康、摩根将军、艾尔菲斯通少校,以及俱乐部常任秘书马斯顿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分别就大炮、炮弹以及火药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最终达成共识。在全球各国的捐款像下雨般纷纷落进俱乐部的钱箱之后,巴比康率领一支小分队开赴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叫做“乱石岗”的地方,并在那里招募大批人马,安营扎寨,各项准备工作于是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可来自欧洲的一份电报打乱了准备工作的节奏,一名大胆的法国人——米歇尔·阿尔当提议把炮弹造成圆锥形,并自愿乘坐“炮弹车厢”作月球旅行。米歇尔富有创意的大胆想法在美国引起了轰动,美国男女老少在他身上倾注了无比的敬佩、爱戴之情,美国总统还为此特意给他颁发了“美国公民”的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巴比康受到了来自尼切尔的公开挑衅,于是一场血腥的决斗迫在眉睫。幸亏米歇尔的及时阻拦,才使得他们化敌为友,而且尼切尔也接受了一起做月球旅行的建议以共同见证试验成功。然而可怜的、正直的马斯顿却由于四肢不全的原因被拒之门外。为了弥补对他的愧疚之情,俱乐部同意在预发射时让他体验一下被关在“炮弹车厢”里的感觉。    巨大无比的天文望远镜在美国落基山上傲然竖立起来,世界各地的每一架望远镜都瞄准了天空;终于,在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攻克了一道道科学难关之后,12月1日,在这个天文学上十八年一遇的好日子里,哥伦比亚大炮一声怒吼,一枚重达两万磅的“炮弹车厢”载着巴比康、米歇尔和尼切尔,以一万两千码的初速飞向月球。经历了四天的行程后,炮弹能否如期抵达月球?巴比康他们受到了月球人的热烈欢迎还是军事抵抗呢?全球的人,尤其是留在地面上的马斯顿焦急万分,他以落基山为家,始终倚在天文望远镜旁,日夜望着月面,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原来由于受到一颗流星的影响,炮弹的飞行轨道发生了些许偏差,最终没能成功登月,而是像其他小星体一样,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并一直绕行下去。炮弹上的三位乘客难道就这样在太空中无休止地运行,直到世界末日为止?在完成了一次环月旅行之后,三位游客试图利用火箭再度登月,但最终遗憾地掉回了地球。    如果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无比敬仰那些使人类得以月球探险及撞击彗星的科学家的话,那么在一个半世纪前,在科技还很落后的年代,法国作家凡尔纳凭着他天才般的科学幻想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刮目相看。对科学探险充满好奇的凡尔纳在十一岁时,曾经私自跑到一艘开往印度的船只,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活,不料被他父亲中途截住,一阵狠揍,从此以后发誓“只躺在床上做幻想中的旅行”。成年以后,这位科幻奇才借助小说尽情开始了种种科学探险之旅,《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叙述的主要是他的太空探索。    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和从地球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大炮的发射;《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在发射之后在太空中的种种历险。这两部小说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情节奇幻又惊险,书中充满了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这些设想在以后又几乎一一得以验证和实现。他在宇宙飞船发明之前就想到了“炮弹车厢”,借用书中人物米歇尔的说法“搭乘炮弹去月球旅行只是件水到渠成、简易不过的小事而已。这种旅行是迟早会发生的事,至于采用怎样的交通方式,当然要根据人类进步的规律。”今天,去太空旅行还是极个别科学家和富翁的特权,也许有那么一天,各家旅行社会真的推出“太空几日游”,并标明“炮弹车往返”呢!到时,我们或我们的后代也会像巴比康他们那样观赏到美妙的太空景象。    但如果说吸引读者的只是凡尔纳的奇特、大胆的想像力的话,那就错了。《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识并非是作者关在家里用大脑臆想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书中所有的数字及描述都是作者丰富想像和理性知识的结合,都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和依据。虽然凡尔纳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地理学家、社会学家,虽然凡尔纳没有像他笔下的主人公那样乘坐炮弹遨游太空,但关在家里埋头创作的他其实是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学及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的。他幻想的探险也是经过他缜密思考和仔细推敲的,绝不是信手拈来、胡编乱造。从太空到地底,从佛罗里达州到整个美国乃至全球,书中每一个天文、地理、人文方面的描述都经过了他详尽的调查研究。凡尔纳将出现的奇迹写得那样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至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感觉是在翻译一本科学思维缜密的科技资料及地理杂志。当时,的确有许多学术团体对他所叙述的事情进行讨论,数学家们对他所举的数字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论证。当这两部小说出版时,立马就有五百人自愿要求参加下一次的远征。    然而,《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中的探险及科学知识并非是枯燥、刻板的描述。整个宇宙探险及准备工作之所以显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还要得益于凡尔纳在小说中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几位主人公都是一些鲜明、生动、正直的发明家,他们都具有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执著的科学精神。巴比康主席,美国人,博学、沉着冷静、果断勇敢、聪明又讲求实效,具有博大的胸怀和远见;是他率先提出向月球发射炮弹的建议,统筹安排一切准备工作,并在“炮弹车厢”在太空陷入困境时,带领团队克服困难,胜利返回;与巴比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人米歇尔·阿尔当,他追求浪漫、才华横溢、侠肝义胆、喜欢争论,但也和巴比康一样敢作敢为、胆略过人,正是他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月球旅行计划,从而把原先的“炮弹出征”转化为“登月旅行”,他的许多俏皮话往往是人们竞相传播的话题。凡尔纳还塑造了一位非常可爱的有声有色的人物,那就是J。T。马斯顿,作为俱乐部常任秘书,这位正直的大炮发明家身残志不残,他永远忠实地跟随巴比康主席,执著地热爱制炮业,也就是他时不时地给严谨的月球旅行准备工作增添了一份生气和活力;他大大咧咧的言语,冒冒失失的行为总能给读者带来会心的微笑,他的友爱、热情、冒险、积极向上的精神以最幽默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    凡尔纳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形象,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也正是通过他们,凡尔纳才得以关在家里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奇幻的探险;凡尔纳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用智慧和勇敢创立了科学幻想和幻想科学的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的热情。

内容概要

这两部小说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从地球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大炮的发射;《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中的种种历险。小说的语言生动幽默,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儒尔·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一一得到验证和实现。
凡尔纳在书中所塑造的人物有着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作者也像他笔下的人物一样,用智慧和勇敢创立了科学幻想和幻想科学的小说世界,激发着人类探险的热情。

作者简介

儒尔•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小学家。他最初学法律,186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获得巨大成功,从此一发不可收。他一生共出版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他的小说可分两大类:一类在未知的世界中漫游,另一类在已知的世界中漫游。他的作品景色壮观、情节惊险、构思巧录、引人入胜。他被公认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书籍目录

从地球到月球 第一章 大炮俱乐部 第二章 巴比康主席的报告 第三章 巴比康报告产生的强烈影响 第四章 剑桥天文台的回信 第五章 月球的传说 第六章 美国人不可能不知道的事物和不允许相信的东西 第七章 炮弹颂 第八章 大炮发展史 第九章 火药问题 第十章 两千五百万朋友和一个敌人 第十一章 佛罗里达和得克萨斯 第十二章 全世界行动起来 第十三章 乱石岗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地区的巴尔的摩城里新成立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俱乐部。人们都应该知道,美国那帮船东、商人和机械师身上的军事才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商人,也没有受过西点的任何训练,却一脚跨过他们熟悉的柜台,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尉、上校和将军;不久之后,他们就在战略战术方面与欧洲大陆的同僚们不相上下,而且也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打了不少胜仗。 但是美国人胜过欧洲人,主要还是在弹道科学上。倒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达到的完美程度,而是因为它们的体积大得出奇并且具有空前远的射程。说到平射、俯射或者直射、斜射或者纵射、反射等方面,英国人、法国人、普鲁士人已经没什么好学的了;可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迫击炮和美国的超级大炮一比,简直就是袖珍手枪。 这也不足为怪。与意大利人生来就精通音乐、德国人天生喜欢玄学一样,美国佬,这些世界上第一批机械师天生就是工程师。那么看到他们在弹道科学上大胆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因此,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及缝纫机那么实用,却也同样令人惊奇而且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拜。我们知道这中间有帕罗特、道格林和罗德曼等人的娜征。在美国对手面前,那些来自欧洲大陆的“阿姆斯特龙”、“巴利赛”和博利厄的“特勒德”等大炮也只能自愧不如了。 因此,在那场可怕的南北战争期间,那些炮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众国报纸狂热地吹捧着他们的发明,以至于那些街头小贩和头脑简单的市井小民也一个个没日没夜地绞尽脑汁,估算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弹道轨迹。 不过,一个美国人有了创意,他就会找支持这个想法的另一个美国人。凑足了三人,他们就会选举一个主席和两个秘书。有了四人,他们就任命一个档案保管员,然后办公室开始运作。有了五人,他们就召开全体大会,于是俱乐部就宣告成立了。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就是这样成立的。第一个发明新型大炮的人与第一个铸造这门大炮的人和第一个给这门大炮打炮眼的人相互合作。他们是大炮俱乐部(书面语:“火炮俱乐部”)的核心成员。成立一个月之后,俱乐部已经拥有一千八百三十三位正式会员和三万零五百七十五位通讯会员。 凡想加入这个协会的人都得具备一个必要条件,即必须已经发明或至少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大炮,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以。然而,一句话,那些发明十五响左轮手枪、旋转式卡宾枪或军刀式手枪的人并不十分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任何……

编辑推荐

儒尔•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凡尔纳的科幻作品,涉及的范围从地球到宇宙空间,从地质、地理到航海、航天,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些作品巧妙地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以夸张的手法和形象反映了1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愿望,并且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此外,他的作品情节惊险,人物生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大胆预测未来。凡尔纳在自然科学方面提出的许多预言和假设,有的已得到了后人的证明,有的则至今还激发着人们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从地球到月球》为他的其中一部经典力作。19世纪中叶,一颗彗星突然与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居民被带到彗星上,从此开始在太阳系漫游;他们在一位法国上尉的带领下,同舟共济,战胜了太空严寒等种种困难,终于在两年后趁彗星再度与地球相遇之际,胜利返回地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作品精选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质量很好,且很好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