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蒋勋 页数:346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蒋勋用十多年的时间,走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台湾的作品。描写的内容以作者在台湾各地行走和流浪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少年生活的回忆为主。蒋勋透过写台湾底层老百姓,把他们的故事和台湾开埠、不同年代台湾发展的历史、各地的地方风俗等结合起来,展现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文辞优美,感情自然真挚。
作者简介
蒋勋,祖籍福建长乐,1947年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诗作、小说、散文、艺术评论等数十种,近年来更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浅出的“美学”阐述风靡海峡两岸,作品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天地有大美》、《汉字书法之美》、《新编传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此生:肉身觉醒》等。
书籍目录
自序
少年集集
少年水里
少年南王
少年望安
少年白河
少年野银
少年九份
少年月眉
少年盐寮
少年八里
少年苑里
少年扇平
少年龙坑
少年西宝
少年鹿港
少年东埔
少年古坑
少年笨港
少年通霄
少年丰山
少年梓官
少年观音
少年弥陀
少年龙峒
少年芹壁
少年南竿
少年水头
附录 蒋勋的少年与少年的蒋勋
章节摘录
因为地壳板块挤压,岛屿的中央有了一脉隆起的大山。 大山上的积雪、泉水,融汇成河,浩浩荡荡。 河流一出离大山,仿佛被平坦的原野土地挽留,蜿蜿蜒蜒,减低了速度,一味拖滞流连,在众多大小卵石的河床间浅浅缓缓流过。 许多早期从西边海岸平原登陆的移民,占据了海岸线及河流出海口冲积扇一带肥沃富有的土地,也占有鱼盐和贸易的便利,形成人口较密聚的市镇。 移民的过程中,占地为王,因此颇多械斗。 族群间为了土地的占有,往往聚众斗殴。 男子执农具相互厮杀,残酷的报复,持续不减,甚至到了购买枪械火药,屠灭一个村落,女子婴儿也皆不能免。 弱势的幸存者,或者迁往靠山区的人烟稀少处避难,或者在土地贫瘠处立足生根,企一饭之饱,放弃了争夺。 在靠近山区的仄狭河谷两侧,也渐渐有了人口不多,生活幽静俭朴的聚落。 数丛细长的槟榔树散落在住家四近。夏季除了蝉声,一片静悄。因此,一旦有外人靠近,黄狗从隐伏处突然跑出狂吠,使灶间正工作的妇人也从竹凳上立起,擦了一手的污渍,走到窗口,顺着黄狗的叫声,远远看去。 田陌小径上正走来三十多名年轻的学生,有说有笑,也有被黄狗吓住不敢走上前的。 “小黄!”一个高个子男学生呵斥着黄狗。黄狗认出主人,即刻俯下身,摇尾摆头,在主人裤脚处磨蹭示好。 (梦里总是有一种惊恐,使我频频惊醒。当我忍住泪,贴近你的胸前时,房屋仿佛崩裂般摇动着。我不相信,我们是在经文计算的毁灭中。我们是在毁灭中,虽然你笃定握着我的手,抚慰我说:一会儿就过去了。我仍然潸潸泪流满面。想到这一次过去,毁灭仍在某处等待着我们。) 然而妇人打开了祠堂,在多年没有特别供奉的神案上上了香,并且抱歉地说:“孩子都大了,结了婚,移居在大城市里。乡下的老屋子反倒荒凉了。” “也常去台北啊?”学生们问。 “住不惯啊!”妇人又抱歉地说。指一指高个子男学生:“他是老幺,等他大学毕业了,也要到外地发展,这老屋就真的剩我一人了。” 祠堂里摆了三个圆桌,铺着红色塑胶布。每一桌十二副碗筷盘匙。 我说:“一下来这么多学生,把阿姆累坏了。” “没有!”妇人忙着倒茶,回头说,“都是邻近的欧巴桑一起来帮忙的。她们还在厨房里准备菜呢!” 果然大灶间热乎乎地有五六名妇人忙来忙去,见一大票学生来说“多谢”,忸怩不安地擦着一脸油渍的汗,坚持着要学生到庭院去玩,别挤在灶间了。 (我踱步的地方是在光亮与阴暗的交界吗?我看见剥茭白笋的女人的手,在泡着水的铝盆里捞起一大把绿色的笋皮。她的手又以惊人的速度折叠着冥纸,准确而毫不犹疑,那一沓冥纸,不多久就松松成为一落在风中摇晃的莲花座。) 灶间有各种动物和植物的气味。用大刀切着细嫩姜丝时的清辛,带着芳甘的水汽。葱是有着呛味的,铺在鱼的腥味上恰巧综合了。热烈的花生油在大铁锅里沸腾,一大把拍碎的蒜头丢进去,蒜的辛辣呛冲被热油炸成一阵焦香,一缕飞卷着的白烟袅袅散去,使灶间的气味更混杂了。 ……
编辑推荐
台湾著名作家,画家,美学大师蒋勋十年心血,最新力作,大陆地区首次出版初版在台湾掀起销售狂潮!荣登台湾诚品、金石堂、博客来书店畅销榜首岛屿上跨越十年的行走,孤独而青春的流浪笔记,踏进心灵原乡的美感对话当我衰老时,看着岛屿少年走过,依然意气风发。(蒋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