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页数:300 字数:180000 译者:潘帕
Tag标签:无
前言
首次看到译文,据说出自某位“海归”之笔,果然文字清通,读来亲切,兼有详尽注解助读。此书责编知我喜读,一阵穷追猛打,邀我作序,只好请她把原文寄来。越一日,果有快递上门,把希斯内罗丝的The House Dn Mango.Street寄达,薄薄的40页文字,附前后两幅插图,第一幅以黑白色调为主,上有尖顶旧屋,有东倒西歪的庭院护栅,有矮树,有月亮,有黑猫,有奔逃中回头的女孩,清澈的大眼睛,表情羞涩中略带惶惑;后一幅跃出大片亮黄,俯角下的女孩身影不成比例地拖长到画面之外,画的底部是小朵孤芳,一样拖着阴影。被插图所吸引,我开卷读文字,那原是个“愁多知夜长”的日子,本不想读书写字,可一口气读完这位美国墨裔女作家的中篇,如一川烟草激起满城风絮,竟不由自主地跳出肉身的自我,任由元神跃到半空中去俯察生活:童年、老屋、玩伴、亲人、“成长的烦恼”、浮云、瘦树、弃猫、神话…… 我喜欢这部作品,首先是因为希斯内罗丝女士以日记式的断想,形诸真实的稚嫩少女文字,诗化了回忆。就像黑格尔所言,回忆能保存经验,回忆是内在本质,回忆是实体的更高形式。当我读着作品,感到元神跃出肉身时,应验的正是黑格尔的这些话。近年来,随着反对欧洲中心主义思潮的蔓延,美国文坛另类少数族裔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的话语空间已远非昔日可比,重要性日渐凸现。开始时,他或她们的回忆或多或少无不带有一种蓄积已久的愤懑;渐渐地,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在夕阳的余晖下,所有的一切,包括绞刑架,都被怀旧的淡香所照亮”,多元文化业已是一个文化既成事实,少数族裔作家的作品里也便开始渗入丝丝的温馨暖意,可以说是以一种mellowness在化解最初的bitterness。我读过也教过美籍华裔作家的《女武士》、《唐人》、《喜福会》等作品,拿这些作品与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作一个比较,上述趋势可以看得比较明白——当然在美华人与墨人的移入方式、人数、作为、地位、对母国文化的认同感等等不尽相同。但回忆成为悲怆中掺加了醇美,从审美的角度看,似更接近“实体的更高形式”,而把场景从麻将桌移到户外,视界也扩展了。 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另一个原因是,正像插图中女孩的眼神,始而回眸,最后怯生生地仰望,作品糅合了回忆和等待。美墨聚居区的少女带上她的书远行了,据她说“我离开是为了回来。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为了那些无法出去的人”。(见小说最后三短句)我说“等待”,不说“展望”,是因为像《等待戈多》一样,前一用词拓启了一个开放性的不定闽:忧乐未知,陌阡不识,死生无常,人生如寄;不像“展望”那样给人留下一条光明的尾巴。非此,经验性的回忆无由升华到形而上的哲理高度。笔者渐入老境,虽说一生平淡,也渐悟出“我忆,故我在”和“我等,故我在”的道理。当然,等待什么,那是不可知的。 作品中少数族裔青少年的英语让人耳目一新,本身就是对主流话语的一种反叛。“超短式”的句法(如以“Me”代“As forme”)、不合文法的用语、屡屡插入的西班牙语专名和语词,可以说是族裔的专用符号。除此之外,书中英文由抑扬格的音部和兴之所至的散韵造成的韵律之美,尤为别致,有些段落晓畅可诵。无怪乎,虽有争议,作品会被选作教材,而且受到某些传统主义文评家的褒评。
内容概要
美国当代成长经典小说之选。1985年曾获美洲图书奖,后被收入权威的《诺顿美国文学选集》,此后又进入大中小学课堂,作为修习阅读和写作的必读书。本书引进后得到国内许多知名人士和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追捧,产生了较大的市场效应。
★相关推荐:
爱的教育 少年维特的烦恼;亲和力 汤姆叔叔的小屋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雾都孤儿 绿山墙的安妮
作者简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凭借《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举成名,另著有短篇集《喊女溪》和诗集若干。
书籍目录
序:回忆是实体的更高形式
芒果街上的小屋
头发
男孩和女孩
我的名字
猫皇后凯茜
我们的好日子
笑声
吉尔的旧家具买卖
么么·奥提兹
路易、他的表姐和表兄
玛琳
那些人不明白
有一个老女人她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办
瞧见老鼠的阿莉西娅
大流士和云
还有……
小脚之家
米饭三明治
塌跟的旧鞋
髋骨
第一份工
黑暗里醒来的疲惫的爸爸
生辰不吉
伊伦妮塔、牌、手掌和水
没有姓的杰拉尔多
埃德娜的鹭鸶儿
田纳西的埃尔
塞尔
四棵细瘦的树
别说英语
在星期二喝可可和木瓜汁的拉菲娜
萨莉
密涅瓦写诗
阁楼上的流浪者
美丽的和残酷的
一个聪明人
萨莉说的
猴子花园
红色小丑
亚麻地毡上的玫瑰
三姐妹
阿莉西娅和我在埃德娜的台阶上交谈
一所自己的房子
芒果有时说再见
……
章节摘录
我们先前不住芒果街。先前我们住鲁米斯的三楼。再先前我们住吉勒。吉勒往前是波琳娜,再前面,我就不记得了。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搬了好多次家。似乎每搬一次,我们就多出一个人。搬到芒果街时,我们有了六个——妈妈、爸爸、卡洛斯、奇奇,妹妹蕾妮和我。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我们的,我们不用交房租给任何人,或者和楼下的人合用一个院子,或者小心翼翼别弄出太多的声响,这里也没有拿扫帚猛敲天花板的房东。可就算这样,它也不是我们原来以为自己可以得到的那样的房子。 我们得赶紧搬出鲁米斯的公寓。水管破了,房东不愿来修理,因为房子太老。我们得快快离开。我们借用着邻居的卫生间,用空的牛奶壶把水装过来。这就是为什么爸妈要找房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搬进了芒果街上的小屋,远远地,从城市的那一边。 他们一直对我们说,有一天,我们会搬进一所房子,一所真正的大屋,永远属于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用每年搬家了。我们的房子会有自来水和好用的水管。里面还有真正的楼梯,不是门厅台阶,而是像电视上的房子里那样的楼梯。我们会有一个地下室和至少三个卫生间,那样洗澡的时候就不用告诉每个人。我们的房子会是白色的,四周有树木,还有一个很大的院子,草儿生长着,没有篱笆把它们圈起来。这是爸爸手握彩票时提到的房子,这是妈妈在给我们讲的睡前故事里幻想着的房子。 可是芒果街上的小屋全然不是他们讲的那样。它很小,是红色的,门前一方窄台阶,窗户小得让你觉得它们像是在屏着呼吸。几处墙砖蚀成了粉。前门那么鼓,你要用力推才进得来。这里没有前院,只有四棵市政栽在路边的小榆树。屋后有个小车库,是用来装我们还没买的小汽车的,还有个小院子,夹在两边的楼中间,越发显得小了。我们的房子里有楼梯,可那只是普通的门厅台阶,而且房子里只有一个卫生问。每个人都要和别人合用一间卧房——妈妈和爸爸、卡洛斯和奇奇、我和蕾妮。 我们住在鲁米斯时,有一回学校的嬷嬷经过那里,看到我在房前玩。楼下的自助洗衣店被用木板封了起来,因为两天前刚被洗劫过。为了不走掉生意,主人在木头上涂抹了几个字:“是的,我们在营业”。 “你住在哪里呀?”她问。 那里。我说,指了指三楼。 你住在那里? 那里。我不得不朝她指的地方看去——三层楼上,那里墙皮斑驳,窗上横着几根木条,是爸爸钉上去的,那样我们就不会掉出来。你住在那里?她说话的样子让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那里。我住在那里。我点头。 于是我明白,我得有一所房子。一所真正的大屋。一所可以指给别人看的房子。可这里不是。芒果街上的小屋不是。目前就这样,妈妈说。这是暂时的,爸爸说。可我知道事情是怎样的。 头发 我们家里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爸爸的头发像扫把,根根直立往上插。而我,我的头发挺懒惰。它从来不听发夹和发带的话。卡洛斯的头发又直又厚。他不用梳头。蕾妮的头发滑滑的——会从你手里溜走。还有奇奇,他最小,茸茸的头发像毛皮。 只有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发,好像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结,一枚枚小小的糖果圈儿,全都那么拳曲,那么漂亮,因为她成天给它们上发卷。把鼻子伸进去闻一闻吧,当她搂着你时。当她搂着你时,你觉得那么安全,闻到的气味又那么香甜。是那种待烤的面包暖暖的香味,是那种她给你让出一角被窝时,和着体温散发的芬芳。你睡在她身旁,外面下着雨,爸爸打着鼾。哦,鼾声、雨声,还有妈妈那闻起来像面包的头发。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译文文字清通,读来亲切。 读完原文,很受感染。是诗忧的“成长的烦恼”?是“户外”的“喜福会”?是在怀旧中“等待戈多”?是不露声色的寓言化的女权宣言?……好像是Something ofeverything。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主编 “不管喜欢与否,你都是芒果街的”,你迟早要打开这本书。 ——毛尖,作家 这本书所记录的,是从女孩蜕变为女人的过程,是少女时代的最后的一段光阴。它像熟透的芒果一般,饱满多汁,任何轻微的碰撞都会留下印迹。据说译者是个隐世的才子,偶有兴致,翻译些自己喜欢的文字,谢谢他。 ——张悦然,作家 汪曾祺、南星对阿索林的两句评语,对希斯内罗丝也是适用的:作品,“像是覆盖着阴影的小溪”;其人,有“正视着不可挽救的悲哀的人世间而充满了爱心的目光”。 ——沈胜衣,作家 希斯内罗丝的文体的简单纯净之美构成对每个人的诱惑。她不仅是作家群中的天才,而且是绝对重要的一个。 ——《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令人深深感动的小说……轻灵但深刻……像最美的诗,没有一个赘词,开启了一扇心窗。 ——《迈阿密先驱报》
编辑推荐
陆谷孙亲笔点评,黄梅长文导读 毛尖、沈胜衣、张悦然倾力推荐 让更多的人爱上生活、写作,以及英文 全美大中小学课堂读本,托福雅思试题题源 适于记诵和仿习的最新双语文艺经典 在美销量已达500万册,另以十余种文字世间流传 诗歌与小说的混血文字,质朴而优美,平易而启人心扉 十二幅原创插图,清新灵动,梦幻颜彩点缀精灵之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