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2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周国平 页数:328
Tag标签:无
前言
这里向你介绍一位你肯定久闻其名、但未必知其究竟的人物。 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他杀死了上帝,但他不是传说中的那个恶魔。他是一个真实的人。 谁没有听说过尼采呢?可是,在听说过他的人中间,有多少人读过他的著作呢?如果你不想再根据由来已久的误解去判断他,请打开他的书吧。你是一个热爱人生、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索着人生的人吗?你将被他的同样的热情和真诚所感动。你是一个美的追求者和鉴赏者吗?你将陶醉于他的文字之精美和风格之奇特。你仅仅是一个冷静的研究者?好吧,如果你在他身上探溯现代西方种种思潮的源头,至少你不会完全白下功夫。 当弗洛伊德正在酝酿他的精神分析学的时候,他吃惊地发现,尼采早已道出了他的基本思想。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和一切存在主义者都把尼采看作为他们开拓了道路的人。许多西方作家一接触尼采的作品,便终身成为尼采迷。而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号召,预示了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根本变化的一个时代。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 尼采不是作为学者、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从事哲学活动的。他把他的个性完全融到他的哲学里了。他没有隐瞒什么,也没有编造什么。读他的书,你就好像看到了他这个人,优点和缺点一齐呈现在你面前,精华和糟粕同样耀眼醒目。他的见解或者精辟之至,或者荒谬绝伦。你有时会微笑,有时又会摇头。你不可能无动于衷,你也不可能赞同他的所有见解。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会对他的学说进行科学的考察和批判,一个存在主义者也不会全盘接受他的思想。这个著名的偶像破坏者注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偶像,而他期待于后人的也只是爱和理解——他生前最渴望也最欠缺的两样东西。 本书把尼采当作一位人生哲学家看待。他最关心的是人生意义问题。由他所开创的从生命哲学到存在主义这个哲学流派并不试图为所有人制定一种普遍有效的人生立场,在它们看来,哲学的使命乃是投一光束于人的内心,促使每个人去发现他的真实“自我”,去独立地探寻他的生活意义。如果要说普遍性的原则,尼采只确定两点:第一要有健全的生命本能,第二要有超越的精神追求。本能和超越。生命哲学发挥了前者,存在主义发挥了后者。在人生这棵树上,尼采欣赏的是茁壮的根和美丽的花朵。他之厌恶现代文明,是因为现代文明使根萎缩,使花朵凋谢,本能和精神双重退化,人变得衰弱而平庸了。 愿你从本书中得以一窥尼采思想的真实风貌,当然也请你记住,这真相是透过作者眼睛的折射的,也许会走样。我们只能希望有更多的尼采著作翻译出版或校订重版,使更多的人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位独特的思想家。在此基础上,实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的工作就可以真正开展起来了。
内容概要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周国平的成名之作,在当时出版时曾引起轰动,并且这也是一部经典之作,历时二十多年而长盛不衰。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论褒贬不一,而周国平从全新的角度,满怀热情的探讨这位哲学家和他的哲学思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书籍目录
纪念版感言
重印弁言
前言
第一章 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世纪末的漂泊者
新世纪的早生儿
误解和发现
他给西方哲学带来了颤栗
第二章 在人生之画面前
哲学和人生
首先做一个真实的人
为思想而战
哲学家的命运
第三章 从酒神精神到强力意志
人生的辩护者
笑一切悲剧
神圣的舞蹈和神圣的欢笑
强力意志
永恒轮回和命运之爱
第四章 人——自由——创造
人是一个试验
意愿使人自由
评价就是创造
第五章 “自我”的发现
迷失了的“自我”
成为你自己
健康的自私
第六章 向理性挑战
科学的极限
“真正的世界”的寓言
理性的原罪
挑开意识的帷幕
语词的化石
第七章 价值的翻转
上帝死了
超于善恶之外
忠实于大地
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
第八章 人的现状和前景
伟大的爱和伟大的蔑视
现代文明的症结
末人和超人
第九章 诗人哲学家
审美的人生
艺术化的本体
诗意的思
跋:在尼采之后
附一:尼采传略
附二:尼采简历
附三:尼采主要著作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一个社会唯有为产生这样的人提供合宜的环境,由这样的人组成,才是美好的社会。可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本能和精神都受到压制,我们宁肯牺牲两端以成全中间的社会性,结果得到的是一种抹杀个人的平庸的社会性。出于切身感受,我心中涌动着为个人的优异正名的强烈愿望,而阐释尼采哲学恰好使我的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书出版后,反响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一再被列在大学生最喜爱的书籍之榜首,在新潮青年艺术家群体中也获得了众多的知音。之所以会有如此轰动效果,据我自己分析,原因有三。其一,在我国长期的宣传和教学中,尼采哲学一直遭到全盘否定,被简单地归结为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渊源和反动的唯心主义唯意志论。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开始出现了正面评价和研究尼采的零星文章,但这本书毕竟是第一部旗帜鲜明的著作,把一个面目狰狞的政治狂人还原成了一个真诚思考人生问题的个性鲜明的哲学家,评价上的这种巨大逆转自然会给人以深刻印象。其二,这本书的文字风格不同于一般哲学书,流畅而富于激情,因而能给人以新鲜感,也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其三,最主要的是,我在书中借尼采之口谈了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后记
中国人介绍和研究尼采,自王国维始,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事实上,中国的进步思想界,对于尼采的思想,一开始就有着较为公允的评价。最显著的例子是鲁迅和茅盾。鲁迅在《文化偏至论》(1907)中赞扬尼采“深思遐瞩,见近世文明之伪与偏”,“尊个性而张精神”,以反对十九世纪文明“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的通弊,可谓得尼采思想之精华。人们常说鲁迅后期与尼采思想彻底决裂,此见大可商榷,其实鲁迅对于尼采思想中的积极面始终是肯定的。茅盾在《尼采的学说》(1920)中着重分析了尼采的道德论和超人说,认为“多少含有几分真理”,“尼采的学说,诚然是驳杂不醇,有些地方很危险;然尼采仍不失为大哲人”。对尼采的评价较为冷静而客观,却不失其公正。在翻译方面,解放前已有梵澄、高寒等人译出尼采的多种著作。遗憾的是,介绍和研究尼采的工作后来中断了很久。而且,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全面检讨尼采思想的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研究尼采思想,当是我们的责任。 本书不敢自命是一部严格的学术著作,它充其量不过是阅读尼采著作的札记和感想的汇集。由于长期以来全盘否定尼采的意见在我国学术界占据着支配地位,所以本书更多地论述尼采思想中的积极面,意在纠偏。尼采思想包含着复杂的矛盾,一部严格的学术著作理应作正反两面的分析和正本清源的探讨,这一工作只能留待来日了。 本书脱稿后曾请我的导师汝信同志过目,他认真阅读了全部稿子,并且在原稿上作了二十几条批语,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他的意见,包括三类:一是指出我对尼采的某些评价偏高、欠当;二是指出若干事实上的出入;三是提出某些学术上的异议。根据他的意见,我对原稿作了一些修改。但是,由于时间仓促,所作修改不能尽如人意。深入研究和重新估价尼采思想是一件艰巨的工作,非一年半载所能完成。我愿在我的导师指导之下,详细占有材料,潜心研究,争取在这项严肃的工作中真正取得发言权。 最后我要提一句,本书是在我的朋友方鸣催促下写的,若没有他的一番热心,恐怕在很长时间内我还不会动笔。在这本书里也凝聚了他的心血。 周国平 1985年5月 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最美好的都属于我辈和我自己;不给我们,我们就自己夺取:最精美的食物,最纯净的天空,最刚强的思想,最美丽的女子! ——尼采
编辑推荐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一本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热血青年的书。周国平先生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作出全新的理解。《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专著;同时,作者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能引起读者一定的共鸣。《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是周国平第一本关于尼采的专著,也是我国半个多世纪里第一本正面评价和热情肯定尼采的著作,出版二十多年来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作者在认真研究尼采拘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把尼采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的人来分析,从而尝试着对这位人生哲学家和诗人哲学家做出全新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