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卡伦·霍尼  页数:214  译者:冯川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作者简介

卡伦·霍尼(1885--1952),与弗洛姆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尼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阐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书籍目录

中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神经症的文化与心理内涵
第二章 为何谈起“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第三章 焦虑
第四章 焦虑与敌意
第五章 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第六章 对爱的病态需要
第七章 再论对爱的病态需要
第八章 获得爱的方式和对冷落的敏感
第九章 性欲在爱的病态需要中的作用
第十章 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
第十一章 病态竞争
第十二章 逃避竞争
第十三章 病态的犯罪感
第十四章 病态受苦的意义——受虐狂问题
第十五章 文化与神经症

章节摘录

版权页:在这种支配他人的态度中,往往可能包含太多的敌意,从而导致新的焦虑;而这又可能产生这样一些抑制作用,如不能下命令,不能下决心,不能表达确切的意见等。其结果则是神经症病人往往显得过分顺从,而这又反过来使他把自己的抑制作用误认为一种天生的软弱。在那些把追求名望当做头等大事的人身上,敌意往往采取一种想侮辱他人的欲望形式出现。对那些自尊心曾因为遭受屈辱而受过伤害,并因而变得报复成性的人说来,这种欲望乃是至高无上的最大欲望。这些人在童年时代往往都经历过种种屈辱,这些屈辱的经验可能来自他们出生和成长的社会环境,例如少数民族,或者本人家庭很穷但却有一些富有的亲戚。它们也可能来自个人的遭遇,例如:因为其他孩子的缘故而受到歧视,被人瞧不起;被父母视为玩物,时而受到纵容,时而又被羞辱呵斥、冷落、痛骂。这些经验往往因其具有痛苦的性质而被遗忘,但一旦问题明显地涉及屈辱,这些经验就会在意识中再度出现。但是,在成年神经症病人身上,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却仅仅是这些童年经验的间接结果而不是直接结果。这些间接结果之所以得到强化,是因为它们经历了屈辱感一想侮辱他人的欲望一由于害怕受到报复而对屈辱高度敏感一更加希望侮辱他人这样一整套“恶性循环”。侮辱他人的倾向之所以受到深深的压抑,通常是因为神经症病人从自己的敏感中知道,当他自己遭到侮辱时,他是如何痛苦和如何渴望报复,因此他几乎是本能地害怕别人也会对他产生同样的反应。尽管如此,这种倾向仍有可能在他不知不觉的状态中表现出来。它可以表现为无意间轻慢了他人,让他人长时间等待,表现为无意间使他人陷入某种尴尬的处境,使他人产生寄人篱下之感,等等。即使神经症病人完全意识不到自己有侮辱他人的愿望,意识不到自己实际上已经侮辱了他人,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他心中仍然弥漫着无形的焦虑,表现为不断地担心遭到非难和屈辱。后面,在讨论失败恐惧的时候,我会回过头来讨论这种恐惧。由这种对侮辱的极端敏感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往往可能表现为希望避免任何可能伤害或侮辱他人的事情。例如,这种类型的神经症病人可能会不敢批评他人,不敢拒绝他人的要求,不敢解雇他手下的职员,其结果,他往往显得过分考虑周全和过分彬彬有礼。最后,侮辱他人的倾向还可能隐藏在崇拜他人的倾向背后。由于使人遭到侮辱和给人以赞赏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情,因而后者就为前者提供了最佳的方式以隐藏和掩饰侮辱他人的种种倾向。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同一个人身上,我们往往能同时发现这两种极端的倾向。这两种态度的分配方式可以有种种不同,其所以不同的原因则取决于个人的差异。它们可以分别出现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人可以在一个时期内轻视一切人,紧接着又在下一个时期陷入英雄崇拜;他可能崇拜男人而蔑视女人,也可能恰恰相反;他可能盲目地崇拜一两个人,而与此同时却同样盲目地蔑视其他一切人。正是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态度实际上是同时存在的。病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既盲目崇拜医生又盲目蔑视医生,他可以压抑这两种情感中的任何一种,或始终动摇于这两种情感之间。

编辑推荐

《汉译经典014: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汉译经典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4条)

 
 

  •   卡伦霍妮这本书可能本是教科书性质的,但是于我,却像是一个自省的checklist,来反思自己,审阅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像佛洛依德习惯把问题解释为生物特性,卡伦霍妮更偏向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她认为导致神经症最根本的原因是焦虑。然而焦虑是什么,是指个人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而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我们内心种种自发的、不自发的反应都是来面对和抵抗焦虑。我不自觉自己有多焦虑,我自认为活得坦然。然而越是读到后来,越是发现,真正在作祟的正是那种对于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的焦虑,以及人性的本能和我们文化的引领所造成的内心的冲突。
      
      @ 关于焦虑
      
      “事实上,我们似乎是在竭力摆脱焦虑或是避免感觉到焦虑。这样做有种种理由。最一般的理由是:强烈的焦虑是一种最折磨人的心情。包含在焦虑中的另一因素是它的明显的非理性。对于有些人来说,允许非理性因素控制自己是特别不能容忍的。除了包含种种个人动机之外,后面这一种反应还涉及文化因素,因为我们的文化总是特别强调理性思维和理智的行为,而把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或者似乎是非理性的东西,统统视为低级。”
      
       没有一个定论说到底是感性好,还是理性好。但是似乎,我们总是偏向于理性,我们喜欢用理性去分析所有原本是理性的东西,甚至尝试用理性去分析感性的东西。以至于有时候我们迷失在理性之中。理性真的可以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么???为什么感情用事总是一个偏贬义的词汇,总是搭配着“幼稚”和“不成熟”??还是说,当有一天我们终于走向“成熟”,我们就会抛弃一切自己的感性,而可以像电脑一样用所谓的理性来分析、决定一切??
      
       我一直以为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有感情的生物,我们不是电脑,不是机器,感情用事应该是顺应天意的。我们可以使用理性,去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统计,金融学,生物学等等。可是到现在这个连音乐美术都可以用电脑合成创作的时代,那些作品,又有几个能够真正打动人心???
      
       这就是所谓社会文化与人类本性之间的一种冲突。然而就像卡伦霍妮所说:“神经症患者会追求两种互不相容的目标。”但是当我无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的时候,焦虑自然产生。
      
       “通过自身的非理性性质,焦虑向我们提出了一种含蓄的告诫——我们身上有什么东西已经出了问题。因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警报,它要求我们彻底检视我们自己。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人会喜欢这种警报,甚至不妨说,我们最反感的就是意识到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某些态度。不管怎样,一个人越是无能为力的感到自己正陷身在恐惧与防御机制的错综复杂的罗网之中,就越是紧抱住自己的妄想不放,坚信自己在一切事情上都是正确和完美无缺的,也就越是会本能地拒绝任何暗示——即使是间接的含蓄的暗示——不承认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出了问题,不认为自己有任何必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噢~天呐!当我第二遍再次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简直要拍着桌子说,这就是我啊!!有什么比承认自己出了问题需要改变更加痛苦和绝望的呢???我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成长为现在这样的一个人,经历过快乐、痛苦、悲伤和领悟。然而却在现如今不得不承认自己还不够好,不够正常,不足以适应这个社会……比这更加痛苦的,是对于改变自己的恐惧。害怕改变自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就像害怕把自己弄丢了一样。又或者说,我从来没有找到过自己,而是一直把自己锁在自己的笼子里,害怕出来(就像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保罗最后对霍利讲的那段话一样)。
      
       不过更加糟糕的是,当意识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去。。。。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看一个高中同学的博客,他爸爸对她说:“你不能因为全家人都宠你疼你就可以认为自己不用长大。”当时非常有同感,可是事实是,我们吃家里的穿家里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然长不大。遇到事情父母还是会理所应当的帮你做决定。你意识到进入社会了,人需要变成熟,却不知道什么是成熟,怎样变成熟。甚至害怕变成熟以后会像你以前所讨厌的人一样圆滑、有城府、八面玲珑。然而直率在社会的规则里,有时候真的不是个好东西。
      
       于是,迷茫而焦虑。
      
      @ 关于爱
      
       “以对爱的追求来作为保护手段的神经症患者,几乎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爱的能力。在满足自己对爱的饥渴时,神经症患者还会遇到另一种基本障碍。尽管他可能成功地获得——哪怕是暂时地获得——她所需要的唉,但他却并不能真正接受这种爱。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被人爱的时候,他所患的情境神经症即使非常严重,也有可能完全痊愈。英国女诗人伊莉沙白?芭蕾特?勃朗宁就是这种情形的著名例证。她童年时代因从马背上摔下来而长期瘫痪,后因其丈夫罗伯特?勃朗宁对她的热恋和关怀曾一度奇迹地恢复了健康。
      
       任何形式的爱,都有可能给神经症患者一种肤浅而表面的安全感,甚至幸福感。然而在内心深处,他却不相信他,对他表示怀疑和恐惧。他不相信这种爱,因为他固执地相信没有任何人可能爱他。这种不被人爱的感觉,往往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信念,他不因任何事实上相反的经验而动摇。同样,它也可以隐藏在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下,表现为一种玩世不恭的傲慢,这样它就很可能令人难以发现。”
      
       对此,我只能说,真的是这样。。。。。然而这种承认是这样无奈。。倒也不是经历过什么特别的,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对爱情没有了期待,觉得生活嘛,不过如此,搭伙过日子么。虽然也有很多人再说,还是要相信,可是当你对一个东西没有了期待,甚至是比失望更可怕,不知道该怎样去相信。
      
       记得去年佳佳和贾同学在一起的时候,感觉特别感动。忘记是哪个同学问,为什么那么容易泪流满面呢?那种感觉就像是,幸福似乎是上天突然赐予的礼物,真的希望她能幸福。有时候感觉,似乎周围的人幸福了,自己也会跟着觉得快乐一点,感觉好像自己也能分到一点幸福似的。但是对于自己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了。这可能就是卡伦霍妮说的“销魂”和自我放弃吧。
      
       “在思考神经症患者是如何迫切地需要得到爱,而他们又是如何难以接受爱的时候,我们可能认为:在一种温和的、不冷不热的感情气氛中,他们或许能获得最大的满足。但这里又出现了另一个复杂问题,即他们与此同时又会痛苦地对任何哪怕是极其轻微的冷落和拒绝都极为敏感。”
      
       对于敏感这种东西,我现在实在是觉得不是个好东西。有时候,真的是很羡慕那种活得比较大条的人,开开心心就过去了,嘻嘻哈哈就完了。有一句话,叫做“察渊鱼者不详”。太敏感总是对很多细枝末节过于关注,有时候不自然就丢了西瓜拣芝麻。但是敏感的人怎么变得不敏感,我现在还真是没想出来。只是很多时候,真的是受够了敏感。简单一点,真的活得比较轻松。可是有时候太简单可能又会与自己想要追求的成长、努力、成功相冲突。于是,这又是一个冲突。。。
      
      @ 关于控制欲
      
       “神经症患者往往希望控制自己,也希望控制他人。凡不是由他发起或赞同的事情,他都不希望发生。”
      
       从好几年前就意识到,自己的
  •   最初知道霍尼,就是朋友让我帮她买书时,在寻找她的作品时才知道她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精神分析方面的心里学家,但是与弗洛伊德又很不同。她的书只是刚刚入手,还没顾上看多少,但是了解她时多次提到“神经症人格”,所以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花上几十元就能与大师交谈,太值了。
  •   对于作者的名字,很多都译得不同,这个霍尼要中性一些,也有译为哈妮的,或者霍妮。突出了女性色彩。
    作品还是很精典的,其中关于文化与环境对神经症人格的影响,对于弗洛伊德的力比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图书馆里可以借阅,但这个版相当不错,就收了一本。
  •   早在图书馆的时候就看过这本书了,那时候正为一些生活里的烦心事儿弄得焦头烂额,不知要怎么解决,但是无意中看了这本书《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心中豁然开朗。这本书是经典,有空多翻翻,你会收获很多。
  •   很久没有碰到这种看得停不了手的学术专著了,不管是否认同霍尼的理论,至少欣赏她的论述方式,一切都显得犀利但不突兀。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也能看,因为它深入浅出。
  •   我觉得我已经有些神经症了
  •   对神经症比较感兴趣 一直想买这本书的
  •   看一看霍尼的代表作,看看大家的风采。
  •   霍尼的经典
  •   屯着还一直没看呢 冲着霍尼来的 哈哈
  •   霍尼的书,喜欢喜欢。。
  •   好书,看到第十二章到十四章时震颤了,如果早几年看到霍尼的作品,我的人生一定会很不一样!
  •   霍妮是后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她的观点相比弗洛伊德更进了一步,更全面
  •   社会文化与自我的冲突都在潜意识里面,当冲突的时候我们会纠结矛盾;当二者和谐的时候我们就和谐了
  •   性价比很高的一本书,喜欢心理学的人可以买来看看
  •   在当今的社会,由于外界环境的多方面原因,我们承受着别于其他时代的心理压力。我企求能正视自己,正视自己的神经病特质,希望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   作为精神分析的专业著作,本书非常的经典。
  •   精神分析类很好很经典的书
  •   有理论支撑,读起来却不乏味。适合细读的心理学著作。
  •   书的背面居然有黑色的油渍,而且书的背面还被什么东西划烂了,太让人生气了。一直都在当当上买书,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让顾客说什么好,促销的东西也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吧!
  •   无病呻吟的时代
  •   经典的东西,不用多说,就是很有阅读的价值。不适合入门。
  •   经典,便宜的好书,很清晰的。内容很好
  •   经典中的经典啊,有机会要好好研究研究
  •   还是经典写的东西更透彻
  •   经典作品,推荐大家都能看一看
  •   是正版书,经典慢慢读。
  •   经典之作,值得一看,推荐给大家
  •   译林的这套经典要全收
  •   很喜欢霍妮的理论,很经典的一部书,之前看过,现在重温。
  •   冯川值得信赖,西学经典,翻译的真好
  •   好书,经典易懂,有感触
  •   十几块钱的书能有很多收获,赞一个!
  •   值得一看的书,内容很丰富。
  •   书是好书,这个系列的翻译和纸张都是很成问题的。
  •   有些深奥 有些深奥 有些深奥 有些深奥 有些深奥
  •   很有智慧的一本书,给我很多启发。
  •   早就想看这本书了,可以说名不虚传
  •   很便宜,就是翻译质量差了点儿
  •   里面阐释的内容可适合当代人。
  •   霍妮早年著作,可以读之
  •   有些小深奥 因为里面涉及的专业性的东西很多 但是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   正在阅读中,质量还可以
  •   有深度,启发性强,绝对值得珍藏。
  •   本书赌气了很费力气,好深奥
  •   经典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这本书虽是学术角度来写,却平易近人
  •   很好 包装没问题 速度很快
  •   非常不错的书!!
  •   很精美的
  •   书的质量和内容大概浏览了下还不错
  •   专业人士使用的话还是很实用的
  •   终于买到
  •   真正好书啊。
  •   写的真的太好了,
  •   霍妮的书,还不错
  •   需要仔细研读的作品
  •   可能送货的时候有压到中间,还好
  •   书的封面和内容都比较不错,略显艰深
  •   字字珠玑。
  •   纸张很好,内容也和当初想的一样
  •   很好的书,快递也行。便宜!
  •   感觉平时看可以
  •   书一来,便被朋友抢走了,过了一会,说太喜欢,我一定要抢回来!
  •   超级好书,冯川老师的翻译也非常到位。
  •   以前在大学的图书馆看过买来再仔细品味下
  •   还未细看,但包装、运输都还不错。
  •   还没看,有个朋友推荐,应该不错。
  •   课余和假期才有时间享受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迪,好书!
  •   真的很不错的书哦,建议买家买的哟!!!!!!!
  •   触目惊心的课题,一种大爱如光般投射无意识界。以免伤害或被伤害,有帮助。
  •   书不厚,但摸起来手感好,让我产生一睹为快的兴趣。
  •   看了一半了,挺想看英文原版的。
  •   !!!!!!!!!
  •   也许现代人觉得自己的生理是没有缺陷的,但是我们的心理机制也是没有问题的吗?我们了解我们的内心的阴暗面吗?我们幸福吗?如果我们要改变自己,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对于上述的问题,反躬自问,其次是借助学者的敏锐观察,扩充自己的视野。当然,了解自己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获得幸福的决心,并为此作出必要的行动。
  •   深刻!推荐!
  •   大师的经典著作 很值得细读
  •   这本书不错,女性角度的笔触比较优美
  •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很适合心理咨询师看,很值得!
  •   没时间看,都是心理方面的书
  •   以前并不知道卡伦·霍尼,但出于对译者冯川的信任(冯川在八十年代译介过荣格等心理学家及其著作),买了这本书的译林2011新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卡伦·霍尼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理学家,这本书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美国与今日之中国的文化环境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人与人残酷的竞争、人性冷漠与人际关系的极度恶劣、爱的缺失与变异、伦理道德的沦丧(现在被叫做价值多元,事实上与真正的“价值”毫无关系),可以归因为一句话: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人性的极大异化。——这就是卡伦·霍尼所说的那个“时代”。
       卡伦·霍尼有着外科医生般的精准、冷静的观察力,剖析出了一幅由于时代原因造就的病态人格全景图,那就是“神经症人格”(neurotic personality),焦虑、敌意、对爱、权力的病态需要、内疚与犯罪感,都是其体现出来的各种症候。
      和所有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著作一样,由于充满了人文关怀,这本书绝无冷冰冰的“技术”气息,可读性很强,即使是毫无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轻松阅读至最后一页。
      
      这本书的局限性就是冯川在中译本序言中最后分析的,那就是,卡伦·霍尼把精神分析作为一种个人适应环境的内省方式,而不是转化为对这个世界有所改变的动力,显示出某种被动性。(不过也许自我改变也是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只是改变的是“内世界”而不是“外世界”。)与弗洛姆相比,虽然精细绵密不输于前者,但显然前者更恢弘、更富有创造性。
  •   收获良多!
  •   以前看过电子文档的,这次一定要买一本再好好看看。
  •   可以学到的东西挺多的
  •   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必读书,书的包装装订各方面很不错
  •   书的外观品质一般,走的极简主义路线,但是,文字确实非同一般的有力量。霍妮是精神分析的几位大神之一,而且是位女性,其精神分析与文化环境结合在一起,确实可以说是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源头,牵引出了自己的一脉活水。这本书,可以说是霍妮第一本重要的作品。所谓时代的精神症人格,并不是在宏观的角度谈论一个时代如何,而是生存与这个时代的个人所承受的人格的冲突与焦虑,以及为了应对和达成内心的和谐,神经症如何成为了一种工具。值得称道的是,这本书的翻译非常不错。心理学难翻,精神分析方面的著作由于大都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和渗透了很强烈的情感,所以更是难以翻译,译者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非常难得了。已经开始读另一本:我们内心的冲突。
  •   初次接触霍妮,收到这个版本真是我的幸运。译者翻译得流畅通俗,与作者序言中的初衷一致。收到书时正当焦虑抑郁中,看着书中的分析,心中之弦共振不断。
  •   没有深奥的心理学术语,有点悟性的人读起来完全没问题。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你会在书中发现很多自己和身边人所有的情况,你可以在作者的指导下以一个更高的自己的眼光,分析,审视甚至是批判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认识,你已经离解决问题成功了一半了。建议继续读卡尔霍伦另一本《我们内心的冲突》,该书针对典型性人格分析让人很受教。
  •   在豆瓣上看到自己很喜欢的一位作者水木丁推荐卡伦霍妮的三本书,自我分析,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就买了回来,自我分析没买到,另外两本一口气就读完了,觉得卡伦霍妮将我们的内心剖解的那么无情,但又那么准确,非常感谢她的无情,让我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纠结的根源,感谢这几本书把我从痛苦中引领出来,真心希望很多生活在内心纠结中的人能看到此书,获取良药。
  •   解释了这时代的各种人格矛盾
  •   第一次网购图书· 很满意的说 质量好而且优惠 很划算 书已经看了一半了 内容很经典 评价迟了 抱歉..
  •   没有我们内心的冲突好看
  •   很经典的一部书,见解很独到!
  •   分析得太到位了,我发现我的很多心理过程,和书中的分析一模一样。看了这本书我才清晰地知道,我本人就是一个神经症患者。很多事情豁然开朗。我想,我知道真像之后,应该会对摆脱焦虑有所帮助。要是早个10年看到这本书就好了。(1.6追加评论)
  •   书是好书,不过专业性较强
  •   霍尼的书是我目前最喜欢的心理学理论
  •   这套书买了两本。纸张印刷方面没有太大问题,但总是不太喜欢。如有其他版本,还是建议买其他的。至于书的内容,自是值得一读。
  •   晦涩难懂,不易理解,准备再打打基础再回来看
  •   经典著作,薄薄的……
  •   做自己的真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