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美德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  页数:370  译者:宋继杰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成为近三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

作者简介

  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1929-),早年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先后执教于曼彻斯特大学、利兹大学、波士顿大学与维特比德大学,现任美国圣母大学哲学系麦克马洪与哈克荣誉教授。麦金太尔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中社群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1981)、《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

书籍目录


第1章 一个令人忧虑的联想
第2章 今日道德分歧的性质与情感主义的主张
第3章 情感主义:社会内容与社会语境
第4章 先前文化与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
第5章 论证道德合理性的启蒙筹划为什么必定失败
第6章 启蒙筹划失败的某些后果
第7章 “事实”、解释与专门知识
第8章 社会科学中普遍概括的特性及其预言力的缺乏
第9章 尼采抑或亚里士多德?
第10章 英雄社会中的诸美德
第11章 雅典的诸美德
第12章 亚里士多德对诸美德的解说
第13章 中世纪的各种观点与事件
第14章 诸美德的性质
第15章 诸美德、人生的统一性与传统概念
第16章 从诸美德到美德以及追寻美德
第17章 正义之为一种美德:变化中的各种观念
第18章 追寻美德:尼采抑或亚里士多德,托洛茨基与圣·本尼迪克特
第19章 第二版跋
参考文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正是为那段历史所独具的某些特征,使得情感主义作为一种关于1903年以后剑桥的某类道德话语的论点而具有说服力。由于摩尔论点的虚假性,那些其评价性话语体现了摩尔对那些话语的解释的人并不能做他们要自己做的事。然而,似乎没有任何关于一般道德话语的东西随之而来。有鉴于此,情感主义与其是一种经验性的论点,或毋宁是一种经验性论点的最初轮廓,其后或许为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考察所充实;这种经验性论点涉及的是这样一些人:当所有对客观的、非个人的标准的把握都丧失殆尽后,他们却像被此类标准控制住了似的继续使用道德的和其他评价性的表达。因此,我们应该期望各种情感主义的理论类型在特定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作为对那些分有摩尔直觉主义的某些关键特征之理论与实践类型的回应。以这种方式所理解的情感主义——一种有说服力的有关用法的理论而非虚假的有关意义的理论——结果就与道德兴衰的一个特殊阶段连接起来了。这是一个早在本世纪初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已进入的阶段。我在前面谈到,情感主义不仅是对1903年以后的剑桥的道德话语的一种说明,而且也是对“具有相似学统的其他地方”的道德话语的一种说明。对此,可能立即就会有人反对说:情感主义毕竟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环境下被提出的,所以我片面强调摩尔对于情感主义的“催生”作用是错误的。对此,我将首先回答说,当且仅当情感主义已经是一种有理有据而又可辩护的论点时,我才对它感兴趣。例如:卡尔纳普的情感主义学说——在那里,他对作为情感与态度之表达的道德话语的描述乃是(当他的意义理论与科学理论将道德话语从事实与描述性领域驱逐出去之后)一种再为它们寻找某个位置的令人绝望的尝试——就建立在对道德话语的独特性的最贫乏的关注之上。其次,我应反驳的是,与摩尔的剑桥流派相平行,还存在一种肇始于普里查德的直觉主义的牛津流派,并且事实上,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发现某种与情感主义相像的东西在盛行,一般都是类似于摩尔或普里查德观点的后继理论。正如我在前面曾提出的,这些评论所预设的道德衰微图式要求有三个不同阶段的区分:在第一阶段,评价性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道德的理论与实践)包含真正客观的、非个人的标准,为具体的政策、行为和判断提供合理的辩护,反过来它们本身也容易得到合理的辩护;在第二阶段,存在着维护道德判断的客观性与非个人性的不成功的尝试,而且这期间借助于这些标准来为这些标准提供合理辩护的筹划一败再败;而在第三阶段,由于在实践上,普遍地默认(尽管不是以明确的理论的方式),客观性与非个人性的主张不可能有所作为,各种情感主义类型的理论也就隐然获得了广泛的赞同。

媒体关注与评论

麦金太尔认为,在启蒙所规定的现代世界,以任何理由为任何一种道德主张辩护的努力都注定要失败。这导致了当代世界中道德话语与实践的空洞性;虽然道德的语言与外表还在,但实质已经不存在。道德语言的唯一用途便是控制。这本书激发了关于美德的哲学研究,复兴了传统主义与共同体主义的思想,在道德哲学史方面挑起了有价值的争议。……《追寻美德》值得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任何对道德哲学及其历史感兴趣者的重视。  ——格伦·布兰奇

编辑推荐

《追寻美德道德理论研究》为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追寻美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6条)

 
 

  •   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
  •   对当下的中国特别有启示意义。麦金太尔从预设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成为近三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
  •   恐怕任何一个中国人,在读完美国伦理学家A.麦金太尔这本《追寻美德》后,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美德怎么追?我认为,麦金太尔这本写给八十年代西方读者的书,的确很适合新世纪的中国人,虽然东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认知,并且本书中很多具体的观点与中国关涉亦不深,但至少这本书让我觉得,在中国追寻美德就是追寻古典。
      我的观点是,中国当下的种种问题与争论,如认识最近兴起的民族主义、如西方民主与“中国特色”的制度问题等,一旦透过古今“美德”或曰“德性”的认知,就会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针锋相对的观点都是在抛弃古典之后产生的。要解决就必须回到古典,并重新依据古典来设计制度。
  •   在图书馆看过社科译本,感觉译本一般,后来听说这个不错,特地买来看看。麦金太尔的这本书被称为二十世纪最经典哲学著作之一,恢复了古典伦理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可以说是古典伦理学复兴。
  •   伦理学的经典著作,老师推荐的。
  •   导师推荐,伦理学大师的经典之作,对我们今天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横行的社会,是很深刻的解剖。
  •   伦理学必读书目,理解现代人的困境。推荐
  •   伦理学专业同学必读的经典书目
  •   麦金泰尔这本书是经典没错。不过中文名不好翻译呀。after virtue到底是美德之后还是追寻美德呢?可能麦金泰尔当年这两种意思都有吧
  •   道德研究的典范,现代人必读。。。
  •   对现代性的伦理困境有很好的剖析
  •   麦金泰尔代表作,社群主义
  •   导师领读的著作。
  •   经典著作,麦金泰尔的经典。翻译和装帧都非常好
  •   很好的一本书对认识问题有很多的帮助
  •   是专业课的书 应该不错
  •   帮文艺学的同学买的,应该不错
  •   导师推荐的必读之书。
  •   原先就有人看,终于买到了,还没细看,据说是经典
  •   还是那句话,纸张质量和速度都很好!
  •   还没细看,以后慢慢研读
  •   逻辑性很强的书,前两章把我看晕了,后面看得慢慢缓过来了,然后再去看别的书,就觉得好简单啊。。。呵呵。。。。
  •   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的经典,不用多说,学这个专业的必须看,书的质量与送货没问题
  •   搁置了近两个月,还是不见有人来评论,只好战战兢兢地说两句。

    看了一部分,觉得这本书的翻译并不是那么不堪。事实上,网上有人明确说这个译本比之前的要好。
    依据第十六章标题及内容来看,书名翻译成“德性之后”也是有一些合理之处的。
    2007年第三版前言并没有录入此书,题为“After Virtue after a Quarter of a Cen***y”。

    如果两个译本都不喜欢,可以退而求其次,去看帕菲特1984年那本也很有影响力的《理与人》,只是分析哲学的味道可能要更浓一些。至少人家没有宗教倾向。
  •   真的很枯燥,和买之前以为讲的是生活中的各种道德问题研究,结果是研究道德理论的,完全无阅读性,个人不喜欢,不是大众看的书,适合老师讲。
  •   书质量没有问题,正版!
  •   麦氏最为经典的一本书
  •   正版书籍,发货非常快,便宜质量好。我一直信赖。
  •   麦麦的书貌似稀罕物该书使用轻型纸印刷
  •   社群主义的经典著作,研究备用!
  •   伦理学名作
  •   哲学的经典之一
  •   麦金太尔经典著作
  •   追寻美德是道德的基础
  •   剖析深刻啊
  •   很好的书,仔细阅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