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

出版时间:2011-4-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法]小仲马  页数:205  字数:158000  译者:郑克鲁  
Tag标签:无  

前言

小仲马的身世和经历同《茶花女》的产生有直接关系。小仲马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基度山恩仇记》、《三个火枪手》的作者大仲马。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大仲马尚未成名,他在德·奥尔良公爵那里担任秘书,同时写作剧本。他住在意大利广场的一间陋屋里,他的邻居是个漂亮的洗衣女工,名叫卡特琳娜·拉贝。她已经三十岁,但大仲马只有二十一岁,两入来往密切。一八二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小仲马诞生,但是孩子出生登记册上“没有父亲姓名”。大仲马给儿子起了名,不过直到一八三一年才承认小仲马。小仲马的童年过得并不幸福,据他后来回忆,大仲马在房里写作,小仲马由于长牙不舒服,大叫大嚷;大仲马提起孩子,扔在房间的另一头。他的母亲把孩子保护起来,才使小仲马少受许多打骂,后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这样写道:“母爱就是女人的爱国心。”这句话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仲马承认儿子之后,由法院判决,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他的同学们辱骂他为私生子,洗衣女工的儿子,有受人供养的母亲、没有父亲的孩子,黑人面孔(按:他的曾祖母是黑人,他本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有黑人特征),一文不名,等等。不过,由于大仲马的原因,他从小就踏入了戏剧界和文人聚集的咖啡馆,认识了钢琴家李斯特、诗人兼戏剧家缪塞、巴尔扎克等名人。耳濡目染,培养了小仲马的文学兴趣,这对他后来选择的道路不无影响。    大仲马一向过着浪荡生活,小仲马对父亲颇有微词。可是,大仲马幽默地说:“他真心实意地嘲笑我,但他也真心实意地爱我……我们不时地发生争吵:那一天,我买了一头小牛,我把他养肥了。”大仲马的言传身教对小仲马还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一八四二年起,他脱离父亲,过起独立的生活。他寻找情妇,追逐姑娘。一天,他看到一个神秘的女郎,她一身穿白,头戴意大利草帽,地点是在离沃德维尔剧场不远的交易所广场上。她的名字叫玛丽·迪普莱西,真名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她对富人和社会名流的自由不羁的态度,她散发的光彩和神秘气息,给小仲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八四四年的一个晚上,小仲马又在杂耍剧院遇到她,她由一个老富翁德·斯塔凯贝格陪伴着。很快小仲马就成为她的情人,他为她负上了债。在小仲马成年那一天,他的债务高达五万法郎,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尤其他没有任何接受遗产的机会。一八四五年夏天,小仲马和玛丽·迪普莱西发生争吵,断绝了来往。玛丽找上了李斯特。小仲马为了忘却旧情,埋头创作,由大仲马出资发表了诗集《青春之罪》,在这之前他还写了一本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故事》。一八四六年二月,玛丽·迪普莱西到伦敦,秘密嫁给德·佩雷戈伯爵,但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不得不到巴登一巴登去疗养。而大仲马父子则到西班牙的加地斯去旅行。玛丽于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病逝于巴黎,时年二十三岁。德·斯塔凯贝格伯爵和德·佩雷戈伯爵给她扶灵,送到蒙马特尔公墓,她的棺柩上撒满了茶花。二月十日,小仲马在南方的马赛得知了噩耗。他回来以后躲在圣日耳曼的白马客栈里,花了一个月的工夫,一气写成了《茶花女》。无疑,玛丽·迪普莱西就是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原型。    由于这部小说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在此后的三年中,小仲马又接二连三地写出十来部小说,其中有:《塞尔旺医生》(1849)、《塞查丽娜》(1849)、《棕红头发的特里斯唐》(1850)、《缪斯泰尔摄政》(1850)、《百合女神》(1851)等,都没有得到期待的反响。在他父亲的熟人的建议下,他转向了戏剧。他首先将《茶花女》改编成剧本,但是当时的内政部长认为此剧太不道德,禁止上演。经过一番斡旋,一八五二年二月十日,《茶花女》获准上演。大仲马此时流亡在布鲁塞尔,小仲马给他发去报喜的电报:“巨大成功,以致我以为看到了你的一部作品的首演。”大仲马欣喜地复电说:“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我的孩子。”后来,有人问起大仲马是否参与了《茶花女》的写作,他仍然诙谐地回答说:“当然哕,我创造了作者。”《茶花女》被认为是开创了“风俗剧”。小仲马随后写出了《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挥霍的父亲》(1859)。小仲马十分关注社会问题,以道德家的面目出现。他的剧作虽然对社会的罪恶和黑暗批判得不够深刻,但多少触及到一些社会弊病,因此他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    然而,小仲马的地位还是与《茶花女》紧密相连。亨利·巴塔伊认为:“茶花女将是我们的世纪之女,就像玛侬是十八世纪之女一样。”左拉指出:“小仲马先生给我们再现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欢节……只有《茶花女》是永存的。”龚古尔在日记中写道:“小仲马拥有出色的才华:他擅长向读者谈论缝纫工场的女工头、妓女、有劣迹阶层的男女。他是他们的诗人,他用的是他们理解的语言,把他们心中的老生常谈理想化③。”连列夫·托尔斯泰也十分欣赏小仲马:“小仲马先生不属于任何派别,不信仰任何宗教;他对过去和现在的迷信都不太偏好,正因如此,他进行观察、思索,他不仅看到现在,而且看到未来④。”上述作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小仲马的人生态度,作品内容和艺术倾向,这些方面特别鲜明地体现在《茶花女》中。    小仲马并没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作出深刻的揭露,《茶花女》也不以批判深刻而见长。法国评论家雅克·沃特兰从两方面分析了《茶花女》的成功奥秘,他指出:一、“这部小说如此突出的反响,必须同时从一个女子肖像的真实和一个男子爱情的逼真中,寻找深刻的根由;”二、“这位小说家通过行文的简洁和不事雕琢,获得叙述的逼真。”他的见解是十分剀切的,不过还不够全面。    毫无疑问,《茶花女》是部爱情小说。应该说,它从生活中来,又经过了作者的提炼,比生活来得更高,或者说被作者诗意化了。在作者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甚至面对着是要自己的幸福还是替情人的前途着想、替情人妹妹的婚事考虑,这时,她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成全情人。作者通过人物感叹道:“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又说:“真正的爱情总是使人变得美好,不管激起这种爱情的女人是什么样的人。”作者高度赞美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另一个则一见钟情,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暗中将母亲给他的遗产赠送给情人,此外,他强烈的嫉妒心也是他的爱情的深切表现,直至情人死后埋入地下,他仍然设法将她挖掘出来,见上最后一面。他的爱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值得注意的是,玛格丽特尤其看中阿尔芒的真诚和同情心。她对他说:“因为你看到我咯血时握住了我的手,因为你哭泣了,因为世间只有你真正同情我,”而且,“您爱我是为了我,不是为了您自己,而别人爱我从来只是为了他们自己。”这样写,一个妓女信任和迷恋一个男子就毫不牵强附会了,他们的爱情不仅有了可靠的基础,而且真实可信。    比较而言,玛格丽特是更为丰满的形象。一方面,小仲马并不忌讳她身上的妓女习性:爱过豪华、放荡的生活,经常狂饮滥喝,羡慕漂亮衣衫、马车和钻石,因而愿意往火坑里跳。另一方面,小仲马深入到这类人物的内心,认为玛格丽特自暴自弃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过寻欢作乐的生活是不打算治好她的肺病,以便快些舍弃人生。但她对社会也有反抗,例如她喜欢戏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她们不得不忍受每天跟她们见面的人的侮辱,这无疑是对那些侮辱的一种报复”。她还愤愤不平地说:“我们不再属于自己,我们不再是人,而是物。他们讲自尊心的时候,我们排在前面,要他们尊敬的时候,我们却降到末座。”这是对妓女悲惨命运的血泪控诉。尽管她为了维持浩大的开销,需要同三四个大贵族来往,但是她仍然有所选择,例如对待德·N伯爵就是坚决推拒的,表现得非常粗暴和不留情面。因此,阿尔芒认为在这个女人身上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这个妓女很容易又会成为最多情、最纯洁的处女。”归根结蒂,巴黎生活燃烧不起她的热情,反而使她厌倦,因此,她一直想寻找真正的爱情归宿。总之,玛格丽特的复杂心理写得极其合乎情理。对于这种受侮辱受损害的人,作者要求人们给予无限宽容,自然也能够得到读者的共鸣。小仲马匠心独运之处还在于他描写女主人公死后,社会舆论对这类妓女的态度。他通过公墓的园丁揭露那些正人君子的丑恶嘴脸。“他们在亲人的墓碑上写得悲痛万分,却从来不流眼泪”。他们不愿看到亲人旁边埋着一个妓女!更可恨的是那些买卖入,他们本来在玛格丽特的卖笑生涯中搞过投机,在她身上大赚了一笔。在她临终时,他们拿了贴着印花的借据来纠缠不休,要她还债。她死后他们马上来催收账款和利息,急于拍卖她的物品。玛格丽特生前红得发紫,身后却非常寂寞:“这些女人讲究的生活越是引起街谈巷议,她们的过世便越是无声无息。”这些笔墨非但不是赘写,反而是最切实的风俗描绘,是这部爱情小说不可多得的神来之笔。    阿尔芒·迪瓦尔的形象也写得相当真实、生动。首先,在人物的名字上,小仲马颇费了一番心思:仲马(Dumas)和迪瓦尔(Duval),亚历山大(Alexandre)和阿尔芒(Armand)的第一个字母都是相同的。作者似乎要表明男主人公和自己的经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区别。迪瓦尔的爱冲动、豪爽、毫无保留,甚至提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要求、嫉妒、庸俗举动、动辄易怒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假思索的行为,这一切都在于加强效果,却把一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写得活龙活现。还有阿尔芒爱流泪,这也同当时的风气十分吻合。这种男性的软弱还表现在他受不了玛格丽特去世的打击,悲痛得病倒。这与玛格丽特死前的大胆自我剖白恰成对照,显得未免可笑,但却是真实的。    在次要人物中,阿尔芒·迪瓦尔的父亲和普吕珰丝值得一提。迪瓦尔先生体现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他认为儿子走入了歧途,作为父亲,有责任去挽救他。而且儿子的行为已经直接影响到他女儿的出嫁,问题变得特别严重,刻不容缓地需要妥善解决。他显然不是庸碌无能之辈,这从他谋得了c城总税务长的职务就可以看出。他比儿子老练得多,在严辞开导儿子未获成功之后,他改变了策略。他采用调虎离山计,把儿子支开,单独跟玛格丽特交谈,晓之以利害:“你们两人套上了一条锁链,你们怎样也砸不碎……我儿子的前程被断送了。一个女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手里,可她丝毫没有伤害过您。”这番话句句“在理”,使玛格丽特无法坚持己见。应该指出,小仲马并没有把他当作反面人物来描写,小说反复写到“他为人正直,遐尔闻名……是天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任何一个资产资级家庭做长辈的,都会像迪瓦尔先生一样行动。但是,小仲马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将迪瓦尔先生的务实写到近乎冷酷的程度,跟他儿子阿尔芒的热情、冲动、不计利害关系形成强烈的对照。此外,迪瓦尔先生认为妓女是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人,是一种榨钱机器,这种看法与阿尔芒的见解大相径庭。小仲马的褒贬在不言之中,要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至于普吕鸡丝,这个昔日的妓女,如今是时装店老板娘,她也是女主人公的陪衬人物。小仲马对她的贬斥则是显而易见的。她由于人老珠黄,已不能出卖色相,便攀附正在发红的妓女,从中谋利。她对玛格丽特的友谊到了奴颜婢膝的地步,但她每做一件事都要收取酬金。她表面上在开导阿尔芒不要独占玛格丽特,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上她是担心玛格丽特从此失去公爵和德·N伯爵的接济,也就断送了她自己的财路。待到玛格丽特奄奄一息的时候,她便毫不留情地离开了玛格丽特。小仲马还写她不放过机会去调情。凡此种种,都写出了她与玛格丽特有云泥之别,不是同一类人物。    从结构上来说,《茶花女》写得环环紧扣,衔接自然。作者采用倒叙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去写这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爱情的产生写得一波三折,突变的到来安排合理。悲剧来临之前的交恶再起波澜。故事写得并不单调,但是正如小说中所写的,细节朴实无华,发展过程单纯自然,这是《茶花女》最明显的艺术特点。小说几乎没有枝蔓,写得十分紧凑,这更加强了它的朴实的优点。    此外,在人物外形的描绘上,小仲马也相当老到。他是这样介绍玛格丽特的:    “在一张艳若桃李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黑眼睛,黛眉弯弯,活像画就一般;这双眼睛罩上了浓密的睫毛,当睫毛低垂的时候,仿佛在艳红的脸颊上投下了阴影;鼻子细巧、挺秀、充满灵气,由于对肉欲生活的强烈渴望,鼻翼有点向外张开;嘴巴匀称,柔唇优雅地微启时,便露出一口乳白色的皓齿;皮肤上有一层绒毛而显出颜色,犹如未经人的手触摸过的桃子上的绒衣一样。”    小仲马的观察细致,描写准确。一个耽于肉欲和享乐生活的妓女的面孔跃然纸上。这段描写表现出一个烟花女子的打扮和气质,是颇有力度的。    在其他艺术手段的运用上,则可以看出小仲马受到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影响。例如他在介绍上层社会的各类人物时,运用了罗列式的讽刺笔调,一句话勾勒出一个人的丑态。此外,小说结尾玛格丽特的日记,是一种变化了的书信体小说的写法,同十八世纪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茶花女》的主要篇幅由对话组成,这无疑深受大仲马的影响。小仲马的对话同样写得流畅自然,十分生动传神。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大仲马的拿手好戏,他已经十分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阿尔芒等待幽会时的焦急心情和种种思虑,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倾诉,都是对人物心理的探索。而普吕珰丝和迪瓦尔先生的长篇开导和说理,又有着巴尔扎克笔下人物的精彩议论的影子。小仲马显然在吸取众家之长,熔于一炉。他对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茶花女》出版的那一年,巴尔扎克已经搁笔了,法国小说出现了一段冷落时期。《茶花女》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真空。可惜的是,小仲马未能再进一步写出更深刻的作品。六十至八十年代,他有一些作品问世,如小说《克勒蒙梭事件》(1866)、戏剧《婚礼拜访》(1871)、《阿尔封斯先生》(1874)、《弗朗西荣》(1887)等。一八七四年,小仲马进入法兰西学士院。后期他的思想产生了变化,曾致力于修改《茶花女》。在一八七二年的版本中,他把一些字句改得平和一点,去掉锋芒,这纯属画蛇添足,后人并不理会他这种思想倒退。小仲马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马于利一勒一罗瓦去世。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八日于上海

内容概要

  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这部小说自一八四八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小仲马于一八五二年将其改编成剧本上演,再次弓]起轰动,人人交口称赞。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于一八五三年把它改编成歌剧,歌剧《茶花女》风靡一时,流行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成为世界著名歌剧之一。《茶花女》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扩大。从小说到剧本再到歌剧,三者都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现象。
  饶有兴味的是,《茶花女》在我国是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林纾于一八九八年译出这本小说,以《茶花女遗事》为名发表,开创了近代的翻译文学史。林纾选取了《茶花女》作为第一部译作发表,决不是偶然的。这至少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茶花女》在欧美名国已获得盛誉,使千千万万读者和观众一掬同情之泪。这一传奇色彩极浓的作品不仅以情动人,而且篇幅不大,完全适合不懂外文的林纾介绍到中国来。况且,描写妓女的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已有之,但似乎没有一部写得如此声情并茂,人物内心的感情抒发得如此充沛奔放,对读者的感染力如此之强,因此,《茶花女》的翻译也必然会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和效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小说在我国受到的热烈欢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小仲马 译者:郑克鲁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我的见解是,唯有悉心研究过人,才能塑造人物,正如只有认真地学习过一种语言,才会讲这种语言一样。由于我还没有达到笔下生花的年龄,我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因此,我恳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以外,至今还活在人世。另外,我在这里搜集的大半材料,在巴黎有一些见证人,倘若我的证据不够的话,他们可以作证。出于特殊的机会,唯独我才能将这个故事实录下来,因为只有我了解得巨细无遗,不然的话,无法写出一部兴味盎然的完整故事。下面谈谈我是怎样了解这些详情的。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路看到一张黄色的大幅广告,宣布要拍卖家具和贵重古玩。这次拍卖是在物主过世以后举行的。广告没有提到死者姓名,拍卖要在十六日从正午到下午五点钟,于昂坦街九号举行。广告另外写明,在十三日和十四日,可以参观这套公寓和家具。我一向是古玩爱好者。我决心不能坐失良机,即令不买,也要饱个眼福。

编辑推荐

《译林名著精选•茶花女(插图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茶花女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1条)

 
 

  •   首先 要说一下的是 封底上有错误 是小仲马著 不是小仲马译 对于一个大出版社 这种错误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其次 要说一下的是 翻译 太过于使用一些生僻词语了 有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 而且 有的地方因为使用了这些词语变得晦涩难懂 感觉因为是翻译 文学性差一点(其实本来就没在文学性上做太大的希望) 但是竟然有的地方连语义也不太贯通 还是有点小失望吧
    给五分的原因 完全在于小仲马写的内容 虽然书的篇幅很短 仅有二百页 和飘等宏篇著作相比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但是 在这短短的一段故事里 讲述了一段爱情故事 我不想说这段故事是凄美的 也不想评论这段故事是伟大的 我这只能说 这是一段爱情故事 因为 故事开篇讲述的玛格丽特的悲剧结局以及阿尔芒对玛格丽特逝去的悲痛这都是注定会发生的 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爱情在当时那种社会等级制度分明人格外注重自己名誉以及家庭名声的大背景下是不会有结果的 他们的身份差异直接造成了后来的爱情悲剧。古今中外描写受人供养的女子的故事数不胜数 中国有琵琶行 江淮名妓等等 外国有莫迫桑的羊脂球等 但是 无意 茶花女是其中的佼佼者 玛格丽特也是其中极富魅力的女子 他虽然身处红尘 但是她重情重义 有原则 为了和阿尔芒在一起 他宁可放弃以前奢华的生活 为了能够让阿尔芒的妹妹能够顺利出嫁 她不惜放弃自己的爱情 她明明知道后来阿尔芒是故意伤害她 她却从来不恨他 她知道阿尔芒的父亲破坏了他的爱情 可是她依然尊敬爱戴他 。 玛格丽特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即使他是受人供养的女子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 这个世界有多自私 玛格丽特就有多么的无私。 她以前所过的那种生活 仅仅是因为她空虚 她害怕孤独 是因为他没有找到那个真正关心她的人 当他会遇到阿尔芒时 就像他自己说的 别人爱她是为了他们自己 而他爱他却是因为他 爱情让她放弃了一切 决定改头换面 重新做人 当爱情幻灭以后 她整夜跳舞 参加宴会 希望能够加快自己死亡的进程 也许在经历过那种爱情的美好以后 她再也不愿意继续过那种委身于人的生活了吧 就仿佛是从穷到富有很容易接受 可是从富有到贫穷却是那么的困难。 这个巴黎名伶病重后 那些曾经拜倒在他的石榴裙旁渴求她一个吻的男人早都不见了踪影 让人不禁感到了无限的悲凉 也许在玛格丽特看来 那些男人除了可以提供给他优越的物质生活以外 其他的她并不渴求 她爱的只有阿尔芒。
    看完书后 又看了电影 感觉书和电影 相比 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 书中玛格丽特的描写始终把它定位在是一个有良知的受供养的女人 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所以说 让玛格丽特的形象在这种身份下 显得格外伟大 可是在电影中 嘉宝饰演的玛格丽特总感觉和想象中差距蛮大的 感觉虽然很具有人格光辉但是缺少了很多他作为受供养的女子的描写 显得不太充实饱满 跨度感觉太大
    为内容 给五分 !
  •   初闻《茶花女》这本书,脑中浮现的是在乡间满山的茶花中若隐若现的农家女子的动人图景;翻开第一页后,思忖又是一段妓女为爱一波三折最终终成眷恋的千古美谈;最后一个场景落下帷幕,伴随弥留的玛格丽特带着不甘、孤独、遗憾、憎恶、嘴角含混着爱人的姓名、眼角淌下默默的泪珠凄然而逝时,我却又回到了那方茶花盛开的乡间:这是一位嘲笑命运的烟花女子的世俗象征,更是其奢望的来世所在。

    不同于我们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读到的那些或才貌双全的才女、或超凡脱俗的仙女、或大义凛然的侠女,玛格丽特•戈蒂埃这个委身于浮华巴黎烟花之地的风尘女子在作者笔下并不带有令人倾慕的特性,相反,她始终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暴饮暴食、作秀排场更是家常便饭,为了庞大的开销,她不停地维持着作为数个上层贵族的情妇身份,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就在这个与其他妓女别无二致的形象下,玛格丽特的自暴自弃在小仲马笔下成为了忘却现实的需要,由于遗传的肺病,她宁愿在浑浑噩噩中尽快结束没有希望的人生,但内心却在对社会与命运冷笑的同时深深埋藏着对温暖的希冀,而这点微小的火光在身份与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虚幻与不值一提。这样一个不带有任何光环的真实妓女形象,无疑是最单纯的爱情故事的最佳女主角。

    当阿尔芒•迪瓦尔这样一位普通平凡的年轻人出现在她眼前时,并没有惊起心中的涟漪,而是照例对初次见面的人一弄一番,因为“她们不得不忍受每天跟她们减免的人的侮辱,这无疑是对那些侮辱的一种报复”。而在她目睹阿尔芒为她剧烈的咳嗽而哭泣、真情流露地关心她时,她觉得心中深藏的那点温存也许有了依靠。

    只是这点仅有的奢望即使成为了现实也是如此的脆弱。不成熟的阿尔芒对于爱情神经质般的保护、日渐残喘的身躯、现实带来的经济压力都让这段仅有的幸福难以为继。在享受了短暂的幸福后,最终,当阿尔芒的父亲来终结这一切时,面对苦口婆心的老人,玛格丽特纵然选择了含泪屈从,但仍要世人相信这份爱情的价值:

    “先生,你相信我爱你的儿子吗?”
     “相信的。”
     “相信这是一种无私的爱情吗?”  
    “是的。”
     “我曾经把这种爱情看做我生命的希望,梦想和安慰。你相信吗?”
     “完全相信。”
     “那么先生,就像吻你女儿那样吻我吧,我向你发誓。这个我所得到的唯一真正纯洁的吻会给我战胜爱情的力量,一星期之内,你儿子就会回到你的身边,他可能会难受一个时期,但他从此就得救了。”

    一位流落风尘的女子,在放开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后,选择继续回到那浮华的巴黎上层,用更剧烈的自暴自弃来填埋最后一点弥留的时光。与红得发紫的生前相对的却是寂寞的身后,参加葬礼的人寥寥可数,入土的时候甚至因为身份被人嫌弃。最后一幕定格在破败的房间、仅留的仆人和一位垂死却不甘的茶花女身上,注定是一场没有团圆的悲剧。

    与阿尔芒在乡间的时光一定是玛格丽特一生最珍贵的回忆,因为在远离了世俗的眼光与身份的偏见的清静之地,她才能享受到内心深处一直渴求的那份幸福。只是在世俗的偏见中,一个弱小的女子又怎能有机会成全她的尝试?于是在既定的生活轨迹中,发现没有道路的她只能被恶狠狠地打入歧视的地狱中,注定此生无法超度。

    我愿把这样一个场景留给对这个故事的回忆:六月的乡间,在宁静的山头,茶花盛满了整个世界,一位纯洁的女子无忧无虑地徜徉在白色的花海,这里没有不公,没有歧视,没有无奈,只有茶花女内心期盼且得以享受的世界。只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唯有白色的茶花永远飘零在现实的天空。
  •   茶花女很不错,这个出版社的也很好的,当当给力
  •   一开始小仲马便提到玛格丽特格里耶去戏院看戏时总会带上一束茶花,他充满浪漫情调地写道:“一个月里有二十五天玛格丽特带的茶花是白的,而另外五天她带的茶花却是红的”。这样一种出色的癖好对一个妓女来讲确实增添了不少魅力,然后我们的叙述者又一脸无辜地继续着:“谁也摸不透茶花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而我也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我们突然发现当时整个巴黎是多么纯洁,对美的浪漫的出人意料的事物充满着遐想。而如此纯洁浪漫的世界,本不应该发生这种悲剧。
  •   在写妓女的小说里面,还算好的。一个妓女有这样的高贵品质,值得赞赏。
  •   小仲马的爱情史 和美丽妓女子的邂逅 不后悔
  •   嗯,先说说这本书的质量吧!
    一本书写得好不好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但是书的质量会影响到阅读者的心情的!!
    此书质量不错,封皮是软的,挺舒服。纸质也不错,字体和排版也方便阅读感觉不错。

    小仲马的文笔是不错的,文章基本是平铺直叙的。 我个人感觉西方作品大都比较直白,
    初中生以上读这本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价格方面我觉得是很划算的了!无论是从质量和内容上来讲。
  •   一直都想读的小说
  •   经典小说,还算不错
  •   最喜欢的小说之一
  •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   小仲马的作品相当不错,绝对经典
  •   描写细腻,语言准确,情节感人泪下!值得收藏。
  •   世界名著,的确是很好的作品,我喜欢
  •   软精装,有黑白插图,字有些小。
  •   中学时期经常考的,再次慢慢阅读。
  •   中学生不看不看得懂。
  •   其实不是很喜欢插图
  •   这本书我们非常喜欢,纸张和印刷都很考究,里面还配有插图,价格也不贵,内容就不用说了,名著嘛当然值得细细品读了,我以前上学时借阅过,今天我要细细品读而且让孩子也读,值得珍藏的一本好书!
  •   好喜欢,还会再来!
  •   满意,实物如图,符合本人期望
  •   不厚的书 米黄色纸 挺实在的版本
  •   不错,物流迅速,当天买,当天烦,质量不错了
  •   封面很好内容不错
  •   看了简评,觉得非常不错的!
  •   书里的是要慢慢品味的,不急。
  •   性价比超高的一本书
  •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
  •   你总能从中收获些精神上的东西
  •   经典,看过好多遍了 买来收藏
  •   比较深奥,要慢慢品读
  •   值得孩子一看!物流给力
  •   书还不错 还没来得及看 暑假慢慢看
  •   印刷很好,纸张也不错,是正品
  •   值这个钱吧就,不厚
  •   特特特特推特好看,推荐
  •   包装 精美、实惠,字体大小刚合适,纸张也很不错!
  •   经典,用来收藏
  •   精彩,非常喜欢
  •   超乎我想像,很不错的书,如果喜欢不妨买一本
  •   性价比比较高的书,值得购入,经典之作,值得一生品读
  •   纸张的质量很好,不错。
  •   因为迷恋葛丽泰嘉宝,所以喜欢了这部书。这套软精装的书我觉得物美价廉,一次性买了四本,封面、印刷、纸张、翻译都很好,译林的书从来没让我失望过。凡是知道这个故事的人一定会为女主人公的爱情扼腕叹息,进而伤感无语。就像她那句让读者为之动容的台词:“我的心不习惯幸福。”
  •   纸质印刷挺不错,翻译的也比较浅,适合小孩读。
  •   外甥女说老师建议要看一些世界名著,所以选了这书。快速物流速度很快,态度很好,书的质量也不错,价格平宜,性价比高,值得买的好书!
  •   软精装,不好保养
  •   看着不错了 之前经常听说这本书 但是一直没有时间看过 这次终于买了 好好读
  •   挺喜欢的,不过封面有破损,纸张质量很不错...书很好看,很喜欢!d
  •   看到书中的故事,我的心情出奇的平静。
  •   还行吧,书的纸张和装订不是很好,凑合看
  •   价格还是比较贵的,毕竟纸质一般,书也很薄,内容不错。
  •   书应该是正版,就是内容翻译的很差啊。
  •   读一遍不太懂。最好要多读几遍
  •   经典的书,就是纸张的质量不太好,不过也算是物超所值了!
  •   看完后错别字很多,甚至有一个人名都打错了,书封上背面把作者写成了译者,实在不太好!
  •   这本书是茶花女比较好的一个版本,买的还算比较满意,性价比比较高。就是可能因为运输问题,到的时候书角已经皱了,不开心。以往上亚马逊买书都没有遇到这种问题,书到的时候都是很好的,这一点对于甲虎网很不满意。
  •   有错字,一夜读完的。
  •   有两种可能,要么我不感冒这个故事,要么我不喜番这个版本。读读看其他译本可能会有新发现。
  •   书很好 纸品也不错 很喜欢
  •   纸质很好,就是插图没几张,为了凑免邮买的……
  •   不错,挺好的说,图文并茂。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