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哈贝马斯 页数:447 字数:311000 译者:曹卫东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书收录了哈贝马斯的十二篇讲稿,它们是对于法国后结构主义激进理性批判的回应,也是对康德之后欧洲哲学主流全面而公允的评估。哈贝马斯追踪了导致我们当代处境的那些历史转折点,通过与过去和现在批评家和理论家的广泛对话,试验了他有关后现代话语之适当形式的观点。关于乔治·巴塔耶、米歇尔·福科、雅克·德里达和科尔内利乌斯·卡斯托里亚迪斯的章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堪称晚近德法思想之间相互影响的最早成果。
作者简介
哈贝马斯(1929一)
德国当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和衽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l929年生于杜塞尔多夫,五十年代前期先后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后期曾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担任阿多诺的助手。六十年代先后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和法兰克福大学哲学与社会学教授。1971年至l980年担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科技时代生存条件”研究所所长,1983年回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教授,至1994年退休。哈贝马斯知识渊博,学术兴趣广泛,并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其理论的核心可以说是通过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以交往行为理论来捍卫启蒙的现代性立场。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公共领域的结构变迁》(1962),《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技术》(1968),《认知与兴趣》(1968),《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1973),《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交往行为理论》(1981),《话语的伦理学》(1991),《后形而上学思想》(1992)。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
一 现代的时代意识及其自我确证的要求(附:论本雅明的《历史哲学论纲》)
二 黑格尔的现代性观念(附: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
三 三种视角:黑格尔左派、黑格尔右派和尼采(附:论过时的生产范式)
四 步人后现代:以尼采为转折
五 启蒙与神话的纠缠:霍克海默与阿多诺
六 形而上学批判对西方理性主义的瓦解:海德格尔
七 超越源始哲学:德里达的语音中心论批判(附:论哲学和文学的文类差别)
八 在爱欲论与普通经济学之间:巴塔耶
九 理性批判对人文科学的揭露:福科:
十 权力理论的困境
十一 走出主体哲学的另一条路径:交往理性和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
十二 现代性的规范内容(附:论卢曼的系统理论对主体哲学遗产的接受)
主要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现代性就是对一种书写踪迹的寻找,这种书写不再像自然之书或神圣之书那样能展示出一种总体性的意义语境。在充满灾难的传统语境中,只有书写符号的基础才能经受得住历史的侵蚀。书写的文本让语词得以长久,而声音是一种脆弱的媒介,很容易就让语词失传。破译必须先于解释一步。在通常情况下,文本会遭到损坏,成为断片,让后来的解释者无法理解其中的内容。但即便是晦涩难懂的文本中,也留存着诸多的符号——留存着一种已经失传的精神实质。很显然,德里达继承了列维纳斯的观点,受到了犹太教对传统理解的启发。犹太教比基督教更加远离书的观念,因而也就更加强调博学;-一种书写学纲领如果带有形而上学批判的要求,就会有宗教的源头。尽管如此,德里达并不想提出一种神学思想。作为海德格尔主义者,他不允许自己去思考一个最高的存在者。相反,他和海德格尔都认为,现代状况是由逃避现象造成的,这些现象在理性历史和神圣启示视域中无法得到理解。他在《论差异》一文的开头向我们保证,他并不想从事神学研究,更不会从事否定神学研究。同样,他也不想去追寻逃避的一切,不想把它们当作充满悖论的存在历史的内在特征。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书写的媒介提供了一种模式:它应当从真理事件那里获得灵韵,并且赋予真理事件一定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有关从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的热烈论争中,哈贝马斯的介入注定要引起最广泛的讨论,他的成就无疑在于把论争的水准提高了几个层次。 ——马丁·杰对于任何并非专研哈贝马斯著作的人,这些讲稿提供了进入其思想的最佳门径。 ——彼得·C.霍奇森
编辑推荐
《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为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