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刘士聪 页数:231
Tag标签:无
前言
《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新编版)》与2002年版《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的性质基本相同,属于“翻译与鉴赏”之类。所不同者,对内容做了重新编排,删掉了一些篇目,增加了一些篇目。2002年版分四编:“散文鉴赏”,“散文汉译”,“散文英译”和“小说英译”。新本将其整合成两编,“散文汉译”(12篇),“散文英译”(22篇)。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动:新本将原来的前两编合并成“散文汉译”,并对其中的译文增写了“翻译提示”;删掉了原书的“小说英译”;在新本里,为使文体一致,所收录者皆为现当代散文,包括近几年新译的几篇文章。 在整治新本的过程中,对原文做了校对,对译文做了审阅和修改,对英文原文的“鉴赏”和译文的“提示”也做了精简。随之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了一点新的认识。 修改译文是一项有意思的工作。有些译文当初自觉满意,或很满意。过了两年,再看时,却不禁感到惭愧。问自己,当初怎么译成了那个样子呢?有人说翻译是“再写作”(rewriting),很有道理。文学作品的翻译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做文学作品的汉英翻译,译文总是有的可改。改到使译文有英文味道,是一个艰巨的历程,没有尽头。修改是发现,是提高,也带来乐趣。 阅读能感悟散文之美。文学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它的社会功能:它透视世界,诠释人生,教人们如何做人,担起社会责任;它还有美育功能,它让人懂得自然界、人世间什么是美,激励人们去追求美。其美育功能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用好的故事和主题启发人们观察世界,思考人生,向往未来;用好的语言规范人的行为,培养人的感情,美化人的灵魂。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富有“韵味”的汉、英散文34篇,并附有关于原文或译文的鉴赏或评价文字,既是有志于提高英语修养者的必读书,又是高校英语专业翻译实践课的理想教材。
作者简介
刘士聪,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退休),教学之余,做些文学作品翻译,也做些研究。主要作品有:《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皇帝的孩子》(The Emperor’s Children),《红色的英勇标志》(The Red Badge of Courage)(合译),《钢琴师》(The Pianist)(合译),还为《中国翻译》和《英语世界》杂志翻译一些短小散文,并主编《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主张译者多读文学作品,领悟文字之美。
书籍目录
新编版前言2002年版前言上编 散文汉译 The Cardinal Virtue of Prose3 by Arthur Clutton-Brock A School Portrait by Robert Bridges Golden Fruit by A. A. MAlne The Clipper by John Masefield The Faculty of Delight by Charles Edward Montague Nature and Art by James Whistler The Weather in His Soul by George Santayana Shakespeare's Island by George Gissing Salvation by Langston Hughes That Lean and Hungry Look by Suzanne Britt Jordan Roses, Roses, All the Way by Martha Duffy English Food (Taken from British Scenes)下编 散文英译 鲁迅:风筝 萧红:鲁迅先生记 瞿秋白:儿时 郁达夫:我的梦,我的青春! 许地山:落花生 荼蘼 夏衍:野草 沈从文:我所见到白勺司徒乔先生 老舍:小麻雀 孙犁:书籍 朱自清:哀互生 冯雪峰:老人和他的三个儿子 聂绀弩:我若为王 艾芜:冬夜 缪崇群:花床 侯宝林:我可能是天津人 邓拓:生命的三分之一 徐迟:枯叶蝴蝶 冯亦代:向日葵 钟灵:胡二茄子 周骥良:出生在天津的美国著名作家 贾平凹:我读何海霞
章节摘录
在我们的左面,住有一家砍砍柴,卖卖菜,人家死人或娶亲,去帮帮忙跑跑腿的人家。他们的一族,男女老小的人数很多很多,而住的那一间屋。却只比牛栏马槽大了一点。他们家里的顶小的一位苗裔年纪比我大一岁,名字叫阿干,冬天穿的是同伞似的一大堆破絮,夏天,大半身是光光地裸着的;因而皮肤黝黑,臂膀粗大,脸上也像是生落地之后,只洗了一次的样子。他虽只比我大了一岁,但是跟了他们屋里的大人,茶店酒馆日日去上,婚丧的人家,也老在进出;打起架吵起嘴来,尤其勇猛。我每天见他从我们的门口走过,心里老在羡慕,以为他又上茶店酒馆去了,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同他一样的和大人去夹在一道呢!而他的出去和回来,不管是在清早或深夜,我总没有一次不注意到的,因为他的喉音很大,有时候一边走着,一边在绝叫着和大人谈天,若只他一个人的时候哩,总在噜苏地唱戏。 当一天的工作完了,他跟了他们家里的大人,一道上酒店去的时候,看见我羡慕地立在门口,他原也曾邀约过我;但一则怕母亲要骂,二则胆子终于太小,经不起那些大人的盘问笑说,我总是微笑摇摇头,就跑进屋里躲开了,为的是上茶酒店去的诱惑性,实在强不过。 有一天春天的早晨,母亲上父亲的坟头去扫墓去了,祖母也一清早上了一座远在三四里路外的庙里去念佛。翠花在灶下收拾早餐的碗筷,我只一个人立在门口,看有淡云浮着的青天。忽而阿千唱着戏,背着钩刀和小扁担绳索之类,从他的家里出来,看了我的那种没精打采的神气,他就立了下来和我谈天,并且说: “鹳山后面的盘龙山上,映山红开得多着哩;并且还有乌米饭(是一种小黑果子),彤管子(也是一种刺果),刺莓等等,你跟了我来罢,我可以采一大堆给你。你们奶奶,不也在北面山脚下的真觉寺里念佛吗?等我砍了柴,我就可以送你上寺里去吃饭去。” 阿千本来是我所崇拜的英雄,而这一回又只有他一个人去砍柴,天气那么的好,今天侵早祖母出去念佛的时候,我本是嚷着要同去的,但她因为怕我走不动,就把我留下了。现在一听到了这一个提议,自然是心里急跳了起来,两只脚便也很轻松地跟他出发了,并且还只怕翠花要出来阻挠,跑路跑得比平时只有得快些。出了弄堂,向东沿着江,一口气跑出了县城之后,天地宽广起来了,我的对于这一次冒险的惊惧之心就马上被大自然的威力所压倒。这样问问,那样谈谈,阿千真像是一部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辞典:而到盘龙山脚去的一段野路,便成了我最初学自然科学的模范小课本。麦已经长得有好几尺高了,麦田里的桑树,也都发出了绒样的叶芽。晴天里舒叔叔的一声飞鸣过去的,是老鹰在觅食i树枝头吱吱喳喳,似在打架又像是在谈天的,大半是麻雀之类;远处的竹林丛里,既有抑扬,又带余韵,在那里唱歌的,才是深山的画眉。上山的路旁,一拳一拳像小孩子的拳头似的小草,长得很多;拳的左右上下,满长着了些绛黄的绒毛,仿佛是野生的虫类,我起初看了,只在害怕,走路的时候,若遇到一丛,总要绕一个弯,让开它们,但阿千却笑起来了,他说:这是薇蕨,摘了去,把下面的粗干切了,炒起来吃,味道是很好的哩!” 渐走渐高了,山上的青红杂色,迷乱了我的眼目。目光直射在山坡上,从草木泥土里蒸发出来的一种气息,使我呼吸感到了一种困难;阿千也走得热起来了,把他的一件破夹袄一脱,丢向了地下。教我在一块大石上坐下息着,他一个人穿了一件小衫唱着戏去砍柴采野果去了;我回身立在石上,向大江一看,又深深地深深地得到了一种新的惊异。这世界真大呀!那宽广的水面!那澄碧的天空!那些上下的船只,究竟从哪里来,上哪里去的呢?我一个人立在半山的大石上,近看看有一层阳炎在颤动着的绿野桑田,远看看天和水以及淡淡的青山,渐听得阿千的唱戏声音幽下去远下去了,心里就莫名其妙的起了一种渴望与愁思。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起来呢7我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这像在天边似的远处去呢?到了天边,那么我的家呢?我的家里的人呢7同时感到了对远处的遥念与对乡井的离愁,眼角里便自然而然地涌出了热泪。到后来,脑子也昏乱了,眼睛也模糊了,我只呆呆的立在那块大石上的太阳里做幻梦。我梦见有一只揩擦得很洁净的船,船上面张着了一面很大很饱满的白帆,我和祖母母亲翠花阿干等都在船上,吃着东西,唱着戏,顺流下去,到了一处不相识的地方。我又梦见城里的茶店酒馆,都搬上山来了,我和阿千便在这山上的酒馆里大唱大嚷,旁边的许多大人,都在那里惊奇仰视。 这一种接连不断的白日之梦,不知做了多少时候,阿千却背了一捆小小的草柴,和一包刺莓映山红乌米饭之类的野果,回到我立在那里的大石边来了;他脱下了小衫,光着了脊肋,那些野果就系包在他的小衫里面的。 他提议说,时候不早了,他还要砍一捆柴,且让我们吃着野果,先从山腰走向后山去罢,因为前山的草柴,已经被人砍完,第二捆不容易采刮拢来了。 慢慢地走到了山后,山下的那个真觉寺的钟鼓声音,早就从春空里传送到了我们的耳边,并且一条青烟,也刚从寺后的厨房里透出了屋顶。向寺里看了一眼,阿千就放下了那捆柴,对我说: ”他们在烧中饭了,大约离吃饭的时候也不很远,我还是先送你到寺里去罢!” 我们到了寺里,祖母和许多同伴者的念佛婆婆,都张大了眼睛,惊异了起来。阿千走后,她们就开始问我这一次冒险的经过,我也感到了一种得意,将如何出城,如何和阿千上山采集野果的情形,说得格外的详细。后来坐上桌去吃饭的时候,有一位老婆婆问我:“你大了,打算去做什么?”我就毫不迟疑地回答她说:“我愿意去砍柴。” 故乡的茶店酒馆,到现在还在风行热闹,而这一位茶店酒馆里的小英雄,初次带我上山去冒险的阿千,却在一年涨大水的时候,喝醉了酒,淹死了。他们的家族,也一个个地死的死,散的散,现在没有生存者了;他们的那一座牛栏似的房屋,已经换过了两三个主人。时间是不饶人的,盛衰起灭也绝对地无常的;阿千之死,同时也带去了我的梦,我的青春!
编辑推荐
赏鉴美文,传译韵味,评介译笔;领悟文字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品味文化学养,展示人生境界,体验真切诚挚。 刘士聪先生多年翻译、教学和研究成果精选 体现了散文翻译的“韵味”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