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范存忠  页数:253  
Tag标签:无  

前言

范存忠先生(1903-1987),字雪桥、雪樵,上海市崇明县人,是我国英语语言文学界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他热爱祖国,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相信科学与民主。以后,他考取庚款公费留学,进入哈佛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师从Fred Robinson、Irving Babbitt、John Livingston Lowes、Bliss Perry、G.L.Kittredge等人。在美期间,除学英语、法语外,他还学习德语、拉丁语、古法语、古德语、哥德语等。1931年,他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31-1949年,他历任中央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他在比较文学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研究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目的是要发扬光大祖国的文化。英国知名学者,牛津大学博得礼图书馆馆长,世界著名的《约翰逊索引》编著者鲍威尔,与范存忠先生有深厚的友谊。解放后,鲍威尔先生邀请范存忠先生和妻子林凤藻去英国工作,范存忠先生婉言谢绝了。他公正无私,一贯作风正派。他不徇私情,不搞宗派,兼容并蓄,爱惜人才,具有蔡元培先生的宽广胸怀和办学风度。1944年,他应邀赴英国牛津大学讲学一年,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在牛津大学讲学时,他认识了年轻的留学生徐诚斌。回国后,他便去信聘请徐诚斌先生到中央大学任外文系教授。众人不服,范存忠先生安排了一次学术报告,徐诚斌先生水平超众,大家便信服了。

内容概要

作者对中国与英国文化关系的探讨,上溯至乔叟作品中的中国形象,下迄威廉-琼斯对中国经典的译介与解读,跨越数百年。此间,众多中国文化元素,如孔子学说、政治制度、风俗民情、园林艺术、戏剧、小说等,通过各种途径传人启蒙时期的英国,对英国各界(尤其是学术界与文学界)发生了复杂的影响。作者以丰富的事实材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语境,努力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分析了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相遇时所产生的碰撞及前者对后者的启迪。

作者简介

范存忠(1903-1987) 
字雪桥、雪樵。上海市崇明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语系;1931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1944—1945年在牛津大学讲学;1931-1949年间,历任原中央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56年后,曾任南京大拳副校长、图书馆馆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主要著作有《范存忠英语学习十二讲》、《近代英国散文选》、《英国史提纲》、《英国文学史提纲》、《英国语言文学论集》、《英国文学论集》、《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译林出版社已出)等。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一章  认识中国的开始,坦普尔爵士与中国  一、从乔叟时期到弥尔顿时期  二、中国文化开始发生影响  三、坦普尔爵士与孔子学说  四、坦普尔谈中国的园林第二章  孔子学说与中国的自然神论  一、“中国人事件”  二、柯林斯、廷德尔、兰姆塞  三、博林布鲁克勋爵  四、博林布鲁克的游从:蒲伯和伏尔泰第三章  揄扬声中的驳论与嘲讪  一、为基督教进行辩护  二、《飘流记》的作者——笛福  三、安逊的环球航行及其影响  四、中国是“基督的敌人”?第四章  杜赫德的《中国通志》  一、《中国通志》及其英译本  二、约翰逊与《中国通志》  三、中国故事与英国的政党斗争  四、《一篇非正式的论文》第五章  室内装饰与园林布置  一、茶、瓷器、室内装饰  二、艾迪生与蒲伯论园林  三、园林艺术的风尚在演变中  四、钱伯斯论中国园林  五、关于中国园林的影响第六章  中国的戏剧(上)  一、《牺牲》、《中国之征服》、《仙后》  二、《赵氏孤儿》及其外文译本  三、法国文艺界对于《赵氏孤儿》的评论  四、英国文艺界对于《赵氏孤儿》的评论第七章  中国的戏剧(下)  一、哈切特的改编本《中国孤儿》  二、《中国孤儿》的政治意义  三、歌舞杂耍:《中国的节日》  四、伏尔泰的改编本《中国孤儿》  五、谋飞的改编本《中国孤儿》  六、谋飞的《中国孤儿》上演成功第八章  珀西的《好逑传》及其他  一、《好逑传》的英译本  二、《好逑传》的主题、思想和作用  三、中国的语言文字、诗歌及其他第九章  哥尔斯密与《世界公民》  一、《中国人信札》的写作与发表  二、《世界公民》的形象  三、哥尔斯密与中国的思想文物  四、《世界公民》中对英国社会的批评  五、哥尔斯密的贡献与局限第十章  威廉琼斯爵士与中国文化  一、开始学习汉语  二、继续学习汉语的计划  三、翻译《诗经》,研究中华民族问题  四、未完成的研究计划附录  人名和书刊名译文对照表

章节摘录

这是对哥尔斯密怀有妒意的鲍士韦尔说的,但是最后几句也还符合实际。《世界公民》里介绍的中国文化,不免支离破碎,但在一百二十三篇信札中也不是没有一些精巧的灌木和芳香的坛花。同伏尔泰和其他启蒙运动者一样,哥尔斯密观察世界文化有一个比较的观念,认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由于气候、政治、宗教等不同条件,在民情风俗上势必有所差异,但同时又认为衡量一切事物有一个通用的尺度,就是“合理近情”的原则(reason or reasonableness),也就是所谓“理性主义”。启蒙运动者是当时开明的资产阶级思想家(philosophe),同时也是各种不同程度的社会改革家。他们喜欢参照各种国家、各种民族的文物制度,在所谓“理性之光”的照耀之下,衡量一切现存事物,指出哪些是合理的,应予以肯定,哪些是不合理的,应予以批判或抛弃,企图实现一个“理性主义王国”。他们的意图是善良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社会发展观念,更没有阶级分析的观点,以致罗列现象显得庞杂,分析事例显得浮浅,批判现实也不可能透彻。恩格斯已经指出:启蒙运动者所梦想的“这个理性主义王国,不是别的,正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王国”。启蒙运动者自以为是客观的,自以为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来说话的,而实际上却无法摆脱资产阶级世界观(其中也有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的束缚。大体上,哥尔斯密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超越时代与阶级的局限,但是对这些局限应当有足够的认识。当然,在充分认识启蒙运动者的思想局限的同时,也应当历史地说明他们对时代的贡献。同伏尔泰一样,哥尔斯密对于东方的一个文明古国具有向往之情。他仿佛觉得,这个文明古国的思想文物,在不少方面,对当时英国社会能起借鉴作用;他仿佛觉得中国的思想系统与中国的文物制度所孕育出来的公民能对当时英国社会提出切中时弊而又合理近情的评论,来启迪人们的智慧,开导人们的头脑。他的《世界公民》里的中国人不是商人,而是“学者”、“哲学家”、“哲学流浪者”,像他们心目中的启蒙运动者一样。这一点值得注意。在酝酿写作《世界公民》的过程中,哥尔斯密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那么,中国的思想对他到底有多少影响呢?我们不能说中国的思想改变了他的头脑,但是完全可以肯定,他从有关中国的材料里找到他自己正在寻找的东西——高度发展的民族智慧以及他认为比较合理近情的文物制度——作为他批评英国社会的论据。《世界公民》的序言里有一段诙谐的话,提到哥尔斯密与中国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听说旧时浪漫小说里,有一个骑士和他的马发生了亲密的交谊。通常,马总是驮着骑士;但是紧要关头,骑士也驮着马,表示回敬。我与作者[指借托的信札作者中国哲学家]来往很密。他总是给我一些高雅的风格,我也有时帮他一点忙,把他的话语弄得通俗、流畅。其实,哥尔斯密与中国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并不限于语言的表达方式。《世界公民》里有不少中国哲学家的话语实在是哥尔斯密的话语;但是同时,也有不少话语,一向被认为是哥尔斯密自己的意见,后经考核,发现这实在是“中国人的议论”。例如第83函谈读书治学和为人处世。其中一节批判浪漫传奇,认为这些读物诲淫诲盗,无益而有害。前人以为这是哥尔斯密的话,是攻击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的爱情小说的,但是这节文字完全摘自杜赫德的《中国通志》。又如,同函结尾一段,也就是上面引过的关于“人生循环”的一段,恰巧表现了哥尔斯密的历史观点。但是,这一段也系完全摘自杜赫德。这样,哥尔斯密与中国哲学家之间,思想上颇多契合之处。因此,《世界公民》里的中国材料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作为“世界公民”的中国哲学家也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世界公民》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这里有几个生动的人物,如假装悭吝的黑衣人,假装阔绰的铁勃斯夫妇,假装正经的店铺老板娘,都是当时英国社会中下层的典型人物。就形式来谈,哥尔斯密的散文笔调是有他的特色的。他没有约翰逊的滞重,没有切斯特菲尔德的圆润,没有斯威夫特的锐利,没有沃尔波尔的浮滑;他有艾迪生的清圆流利而又比艾迪生自然,他的笔端总带有一种天生的谐趣。但是,这些是文学史家们经常谈论的项目,因此就略而不谈了。本篇着重讨论中国的思想文物对哥尔斯密的影响,证明《世界公民》在中西文化关系上另有其意义和作用。从中国的思想文物与英国启蒙运动的关系来看,《世界公民》应该说是一个值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充分体现了他“明确而具体”的研究风格……范存忠先生从不孤立地去观察问题,而是将研究对象置于历史语境之中,由表及里,探究特定的文学、文化现象发生的原因,理清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使他的比较文学研究很有深度。  ——王守仁我第一次拜读范先生关于外国文学研究的文章,就被他的深入仔细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论述、精辟的见解、踏实老练而又生动有味的文采所吸引住了。  ——赵瑞蕻研究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不朽之作。  ——匡亚明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经典全景再现曾经隐没于历史烟尘的东学西渐讲述孔子学说、中国古典园林、《诗经》、《赵氏孤儿》、《好逑传》等的异国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从中国文化来反观的书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荐阅读书目,很不错
  •   慢慢看,喜歡這類題材
  •   研究生课上老师给过其中的章节,当时冲击很大。把历史的细节和事件的内在逻辑梳理得如此条分缕析,资料如此详实,非靠厚实的功夫和态度不可啊。
  •   材料性书籍,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
  •   钱锺书英文文集也出来了,梳理英语文学里的中国元素,范存忠这本书还是有分量的,资料上就比较详实。
  •   感觉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对于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状况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而且看得出作者对于中国以及英国文化的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