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乔治·毕晓普 页数:183 字数:97000 译者:吕亦池
Tag标签:无
前言
去年春天,江苏译林出版社约我翻译即将出版的美国小说《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译林出版社竟然是从《来吧孩子》一书出发找到了我,认为我这个年龄的女孩子,正是小说中“母女关系”的经历者。我收到小说文稿,在睡觉之前,躺在床上阅读,不知不觉就读到了最后。小说细腻朴实的描述,对为人母亲、为人儿女的心情的丝丝入扣的铺捉,深深吸引了我;小说主人翁的许多心境激起我似曾相识的强烈共鸣,尤其是结尾处,让我禁不住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回头定睛一看。作者名字:乔治·毕晓普——咦,不是个男人的名字吗?我原本以为,一个母亲,以第一人称,给自己女儿推心置腹写信,毫无疑问作者定是位女作家,而且多半是一个做了母亲的女作家。 谁想得到,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作者居然是一位男性呢?一个大男人,怎么能了解为人母亲的感受呢?再不客气地说,一个男人,他有什么资格大谈母女之情?一个个问号冒出来,我希望得到作者的更多资料。在译稿杀青以后的这个暑假里,我在网上搜索起“乔治·毕晓普”这个名字。原来乔治·毕晓普,因为他的这本今年才发行的新书,正在美国走红。网上,许多购书留言已经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很明显,他迅速地拥有了广泛的读者。但我能在网络上找到的作者的信息,还是非常粗略。于是我在他新书的官方网页上,找到他的联系方式,给他去了一封简单的邮件。
内容概要
十五岁生日的前夜,女儿与母亲发生争吵,母亲劳拉盛怒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女儿愤而驾车出走,不知去向。 面对女儿的愤怒逃离,劳拉惊慌失措。在焦灼而漫长的等待中她决定给女儿写一封信,向她吐露自己心中尘封多年但至今仍刻骨铭心的那段成长之痛……
作者简介
乔治·毕晓普,英语本科出身,拥有艺术硕士学位,上学期间曾以一部短篇小说集获奖。过去十年来走遍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担任英语教师。
章节摘录
在你父亲进屋吃完午饭之后,我终于说服了他报警。他并不情愿。他说,如果警察抓到你用学徒证件驾车上路的话,可就给你带来大麻烦了。为了你好,我们不该报警。但我说,我们现在更应该担心的是你的人身安全,而不是你是否会留下无证驾车的不良记录。就算你现在在外面犯了法,我们也得报警,除了这个,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结果,警察看来也帮不了我们什么忙。他们给的答复竟是,除非失踪了二十四小时以上,否则他们不会记录下我们的报案,并且,这种失踪必须有值得怀疑的原因。我说当然有原因,可你父亲不同意我的说法。接着他们给了我们一个电话,说那是专门管理青少年事务的部门。他们会帮我们解决家中叛逆青少年的问题,我们可以打电话联系他们安排谈话和观察课程。我忍不住夺过你父亲手中的电话,对警察说,你并不是什么叛逆青少年,只是失踪了;并且,如果警察不能帮助人民解决问题的话,就称不上警察;他们月月领取由纳税人提供的工资,不就是为了可以为人民服务,保护我们人民的吗?我仿佛失去了控制。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翻译过程中,有时我脑海中也闪现自己的经历,浮现出一些和妈妈相处对话的情景,想到她平日里对我的信任和宽容,禁不住心生佩服和感激,想到那些有过争吵和不快的片断,也更是能理解和体恤她当时的心情。 ——译者 吕亦池
编辑推荐
我亲爱的女儿,我们并不是那么的不同,我知道十五岁是怎样的感觉毕竟,我也曾经在那里,我也走过了那段日子。 十五岁生日前夜,女儿与母亲发生争吵,母亲劳拉盛怒之下打了她一个耳光,女儿愤而驾车出止,不知去向。 面对女儿的愤怒逃离,劳拉惊慌失措。在焦灼而漫长的等待中,她决定给女儿写一封信,向她吐露自己心中尘封多年但至今仍刻,胃铭心的那段成长之痛 我的孩子,理解与误解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我拿什么才能缩短这距离,一个拥抱,一块你喜欢的蛋糕?还是,一封写给你的信?美国权威选书刊《书单》力荐,“保证让你落泪暖之书”《来吧孩子》中的青涩少女,首部译作细述母女私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