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译林 作者:宋鸿兵 页数:316 译者:宋鸿兵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仍然住在距离第七大道745号、旧的雷曼兄弟公司总部仅隔几个街区的地方——确切地说,是六个街区——但好像隔了一万年。我仍然每星期都会路过那儿两三次,而每次我都忍不住朝华尔街南边望去。我不时地告诉自己继续走路,控制目光既不向左也不朝右,以便锁住记忆中的往事。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我又看到了“巴克莱资本”的浅蓝色徽标,对于我来说,那只代表着一个顶替者的旗子,苍白地试图替代一个高悬于华尔街最棒的投资银行人口处长达一百五十八年的强悍标志——雷曼兄弟。 尽管从规模上讲,雷曼是第四大投行,但就其传统业绩来说,堪当银行界的勇士。作为一个杰出的金融机构,它支持和促进了零售业巨人金贝尔兄弟公司、伍尔沃斯公司和梅西百货公司,以及美国航空公司、国家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它还为金宝汤公司、宝石茶叶公司、百路驰公司筹募资金;它还促成了美国无线电视台,以及好莱坞的雷电华电影公司、派拉蒙电影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诞生:环加拿大石油管道也是由它出资建成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只是看到了它的尾声,2l世纪金融的生死搏击于2008年9月15日落幕。但在我的脑海中,始终留存着它的光辉岁月。当我走近大厦时,我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数月中我会被悲伤淹没。但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
内容概要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比其他人更冷酷无情,而且对是与非都有非常清晰的道德戒律;然而,我们战斗在华尔街的第一线,赚钱是我们的天职。 雷曼和其他投行一样,都是真正的黑箱,里面有数不清的秘密和黑幕…… 老兄,在华尔街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听的人中有百分之九十根本不在乎,剩下的百分之十则在那里幸灾乐祸。 华尔街再不是往日的模样。雷曼使华尔街沦陷,使半个世界沦陷。我再次重申,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作者简介
劳伦斯·G.麦克唐纳,受投资家父亲的影响,年幼即立志从事金融业。为积累销售经验,从猪排销售代表做起,获“公司最佳销售员”后辞职,正式入行证券业,先后任职于美林、花旗美邦、摩根士丹利。之后与友人携手创办证券资讯专业网站Convert Bond.com,并在网络泡沫高峰时成功将其高价出售。2004年加盟雷曼兄弟,任职不良债务和可转换债券交易业务副总裁,是雷曼公司持续获利最多的交易员之一,2008年3月离职。2009年出任盘古资本管理公司执行董事(Managing Director, Pangea Capital Manage-ment LP)。
书籍目录
译者序1.通往华尔街的坎坷之路2.把摩根士丹利吓得要死3.唯有空头帮露出了微笑4.象牙塔里的人5.航道上的奇迹6.达美航空破产的日子7.通用汽车的悲剧8.按揭泡沫的破灭9.理查德王奋勇向前10.一亿美元引发的资贷之祸11.柯克的离职震惊了华尔街12.富尔德最后的疯狂尾声致谢
章节摘录
上大二的时候我成为最好的学生,成绩全是A,主修经济学,拿全班最高分。老爸以枪手般的犀利目光盯着这一切,却什么也没说,可能是觉得不需要说什么了。我觉得他私下里在想,如果我努把力的话,本可以上圣母大学的。 我们俩聊天的时候总是在谈生意,有时也谈我们其他的共同兴趣,比如高尔夫,但多数时候老爸是用他的球杆说话。我记得他讲起在博尔顿的专用国际俱乐部第五洞打出一个六十英尺球的事。这个洞区被公认为是赛事中最大的,一百二十码宽,呈倒苹果派形,从各个角度都被认为没法打成。我老爸是所有会员中最棒的球手,他没说什么话就把这一杆打成了。他讲述这件事时好像事情本该如此,简单而真实,正必胜邪,就像电影《正午》中的镜头。 这就是他的处世方式。他以混合着怀疑一切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观察金融市场,观望并等待着铁甲出现裂缝时以现金乘虚而人。像所有看空者一样,他本能地掌握着做空股票的技巧——在预期一家公司的股价进人下降通道时能够获得其股票。泛泛而论,如果在100美元每股的价格获得1000股,在股票跌至每股50美元时,做空者就能卷走丰厚的5万美元利润。这里头有点复杂。因为做空者实际上并没有真的购买原价100美元的股票,他们只是从经纪公司借入股票并马上卖掉了。老滑头需要做的就是,在股票价格便宜时再买回来,差价全都进了自己的口袋。于是,当他周围的股票持有者都在舔伤口,卖汽车,丢房子,眼睁睁看着账户破产时,像我老爸这样的人却恰恰躲过了灾难在晒太阳,一边点着钱,一边四下打量搜寻下一个潜在的机会。 毫无疑问,在我看来,我老爸是超级做空者。 他始终在向我强调。不管事情已经多坏,坏事还会发生,或者更糟。在他看来,“这不会再发生了”的观点是最愚蠢的。是的,这会发生的,儿子,这会发生的。历史毫无例外地会重演。这就是我老爸的咒语,永远都印在我的脑海中。 1989年我大学毕业时,已经对华尔街有了足够的了解,清楚那是我的目的地,就在那儿跟大佬们玩儿金融联赛。问题是,我进入那里的机会是零。那些大金融机构只从全美最顶级的学校招人。他们只搜索顶级商学院,从哈佛、普林斯顿、耶鲁和宾州大学挖掘杰出人才。他们很早就确定人选,在这些孩子毕业之前就被引入公司获得工作经验。达特茅斯的马州大学根本就不是他们招聘路线上的一站。他们只要最好的,招聘官只奔向他们认为最能找到人才的学校。 我明白,美国的大金融机构是最艰苦的职场。学习过程极端严苛,年轻人往往四十岁就累惨了,再也坚持不下去——无休止的工作时间,巨大的压力,唯恐错失良机的恐惧。但我仍坚信,这是我要走的路,哪怕它注定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而且总得爬坡。我没跟任何人商量这事,决定自己去闯。就凭着我的寂寂无名的小学校的经济学学位。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我跟一个哈佛毕业、在大金融机构董事会里有十七个关系的孩子相比,都毫无优势可言。但,正像老爸说的,这不是我起步的地方,这是我的结局所在。 于是。我开始冥思苦想我的独门蹊径,就像站在艾格尔山北坡,考虑从哪条路攀援而上。我有的是主意,但要找熟人和关系网就没招了。我完全不知从何下手。虽然已经离伍斯特很远,但我距离华尔街还有好多光年呢。我做好接到无数拒绝的准备,但坚信每个“不”都将让我更靠近“是”。看见了吗?那么年轻的时候我就是个心理学家了。 我私下盘算着给自己设定五年进入华尔街的目标——不是某个铺着长绒地毯的办公室,而是下面交易大厅的竞技场,在那里人尽其用,游戏里最强悍的角色护卫着公司的资本。我坚守着老爸灌输给我的梦想,金融的莫大诱惑蕴藏在老爸的另一条咒语里: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在一年中的每个交易月总能遇到天赐良机……这是做空者的至理名言。 在亲眼看见老爸小心谨慎地步人大牛市后,我说不出为什么,就是一直很认同做空者,尽管我明白,投资世界里的真正的大成功者,通常是那些寻找正处在上升期的公司股票的人,是那些总能以新想法和新发现获得突破的人。 不管怎么样,1989年夏天,我为自己设立了职场道路。我开始向东北部金融机构大举进攻,仗着我老爸的另一条咒语:瞎猫还能碰上死耗子呢。我向金融界轰炸了大概一千多份申请信,附上没什么实质内容但充满雄心壮志的简历。在法尔茅斯的图书馆里,我花很长的时间来研究新英格兰经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首席财务官们、市场主管们、人事经理们,以及只有上帝才知道的其他一些人。 我给他们寄信时,采用数量战术,一次发成打的申请信,我自己两手抱得满满地送进法尔茅斯邮局。拒绝信像机关枪扫射似的寄回来,但我毫不灰心。我只管继续寄信:波士顿、海恩尼斯、昆西、普利茅斯、巴泽兹湾,向西直到纽波特。结果是:零蛋。 事实是,我连一次面试的机会都没得着,更别提工作了。我想,即便没人邀请我,我也得想办法进去。于是,靠着我的地址单,我对经纪公司进行侦察巡逻。我只是拿着想见的人的名字,花言巧语地蒙骗前台接待员和秘书——他们都想赶我走,因为我根本没有预约。 当每个招数都被识破,只带来蒙羞的失败结果时,我慢慢地醒悟到我得更狡猾一些。于是,我筹划了新策略。我得偷着进去,闯进去,撒谎进去,或者伪装进去。从那时起,我完全变了个人,成了低级骗术、歪门邪道和满腹诡计的专家。我的一些招数实在荒唐,我得防着别被人讥笑死。 我装扮成一个西装革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年轻经理,因为迟到太久,没工夫跟前台解释,到了经纪公司就长驱直人,就好像这地方是我的,然后直奔老板办公室。(那是90年代初的纯真年代,换成现在我可能就被击毙了。)另一些时候,我只是说我就是有预约,没什么“如果”,“并且”或“可是”,我是跋涉了两百英里长途来的。在另一些时候,我事先研究了目标,专拣他的生日或纪念日,带着巧克力或鲜花说要亲自送给他。为了成功地潜入敌人营地,我投资置办了几身蓝色商人工作服。埃德·奥布赖恩——现在是我的继父了——资助了这一行动所需的鲜花。 我最成功地混入美林、雷曼、摩根士丹利或美邦证券的新英格兰办公室的招数是装扮成比萨饼外卖员。埃德让我穿一件白色长外衣遮住里面的西装,还提出要资助比萨饼。我解释说,实际上比萨饼盒子都是空的,资助就不必了。
编辑推荐
《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策划翻译,完美诠释了金权天下的金融潜规则,金融危机真的结束了吗?史上最大的公司破产案还有多少未被揭开的秘密? “不明白金融潜规则,就永远不会明白世界金融集团存亡兴衰的本质原因”。 ——宋鸿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