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作者:(美国)凯·伯德//马丁·J.舍温|译者:李霄垅//华夏//裔祖 页数:389
Tag标签:无
前言
1953年圣诞节的前四天,奥本海默的生活——他的事业,他的声望,甚至他的自信心——突然失控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他坐在车里慨叹着,两眼瞪着车窗外面。汽车正带着他向他的律师在华盛顿特区乔治城的住所飞奔。一旦到达那里,他就得在数小时内做出命运攸关的抉择:他应当从政府顾问的位置上辞职,还是反击那封信里对他的指控?信是当天下午早些时候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突然交给他的。这封信通知他,有关部门重新审查过他的过去和他给政府提供的政策咨询,他被认定有安全嫌疑,信上罗列了三十四条罪状,既包括可笑的指控,也包括政治性的罪状。例如“有人报称,你被列在1940年‘中国人的朋友’资助者名单上”;“1949年秋及以后,你曾坚决反对研发氢弹”;等等。事有蹊跷,自从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爆炸以来,奥本海默就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不祥预感,感到某种霉运正要降临到自己头上。几年前,也就是20世纪40年代末,他已在美国社会里地位显赫,是他同代人里德高望重、万众瞩目的科学家和公共政策顾问——他甚至上过《时代》周刊和《生活》杂志的封面。这期间,他读过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丛林中的野兽》。奥本海默对小说中一直折磨着主人公的忧心忡忡的情绪深感震惊。小说里的主人公被一个不祥之兆困扰着,他“心里一直被一件怪事缠绕着,这事情可能大得不得了,可能十分可怕,而且迟早会发生”。不管这是件什么事,他知道这事会“吞没”他。
内容概要
本书是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J.奥本海默的第一部完整传记,曾荣获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作为一名杰出的且富于魅力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贡献了一切。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之后,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并成为面对科学进步的现代人的形象化身。 奥本海默是对核物质实施国际控制的激进提案的发起者之一,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至关重要的。他极力反对美国发展氢弹,并强烈反对美国空军试图发动一场极其危险的核战争的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是一个充满癔症的年代,奥本海默的思想自然就成为强力支持建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们诅咒的对象。作为回应,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超级核弹的支持者爱德华·特勒,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在幕后精心策划了一场安全听证会,从而切断了奥本海默与美国核秘密的联系。 《奥本海默传》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作者通过从美国国内和国外的资料馆搜集来的大量记录和信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档案,以及与奥本海默最亲近的朋友、亲戚和同事的访谈,对奥本海默的一生作了详尽无遗的研究。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市的道德文化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个人危机。于是他去了德国,在那里,他跟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理论家们学习了量子物理学。而后,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理论物理学院。在那里,他还深深地卷入了社会公正事业,并与很多共产党人保持着联系。后来,他去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并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核武器实验室;与此同时,他也改变了自己。1947年至1966年,他一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主管一职。 《奥本海默传》生动勾画出了一位杰出的、充满抱负的、复杂的、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他与美国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着深刻的关联。它不但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人物传记,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以及未来的选择都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
凯·伯德(Kai Bird),曾为约翰·麦克洛伊、麦克乔治·邦迪等多位美国政治人物作传,并获得过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家机构的资助奖金。现与妻子和儿子定居在美国华盛顿特区。
章节摘录
1 “任何新生事物在他看来都是完美的”“我是一个淘气却又听话的好孩子!”——罗伯特·奥本海默20世纪初期,科学给美国带来了第二次革命。由于内燃机、载人飞机以及大量其他发明的出现,原本以马车为交通工具的美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工具的发明很快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此同时,一群隐秘的科学家正在酝酿一次更加深刻的变革。理论物理学家正在改变我们理解空间和时间的方式: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现象;马克斯·普朗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等人进一步阐释了他们对自然界原子的看法;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相对论。瞬息之间,整个世界因此发生了改变。科学家成为了繁荣经济、复兴理性主义和社会精英阶层的新英雄。在美国,改革向旧的秩序发起了挑战。西奥多·罗斯福用激进的口吻说道,只有利用科学技术才能为国家创造新的繁荣,只有这样的政府才是好政府。1904年4月22日,在这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里,J.罗伯特·奥本海默降生了。他出生在一个移民美国的德国裔家庭。从种族和文化渊源来说,奥本海默一家是犹太人,但是他们并不参加任何犹太人的集会。他们并不是否认自己犹太人的身份,而是把自己的身份限定为“道德文化社团”的成员。“道德文化社团”是犹太教在美国的唯一分支机构,他们宣扬理性主义和激进的人文主义。这也是当时迁居美国的移民解决其所面临困境的新方法。然而,罗伯特·奥本海默一生对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一直持矛盾的心理。就像“道德文化社团”的名字所暗示的一样,它并不是宣扬宗教,而是宣扬一种反对自高自大、促进社会公正的生活方式。因此,这个在提倡自主研究、经验探索、自由思想和科学价值的社会里长大的小孩,后来成为享誉全球的“原子弹之父”并不是偶然的。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奥本海默把一生献给了社会公正、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而最后给社会带来的却是蘑菇云下的累累残尸。罗伯特的父亲,朱利叶斯·奥本海默于1871年5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东一个名叫哈努的小镇上。朱利叶斯的父亲本杰明·奥本海默是一个没上过学的农民,也是一个谷物贸易商。据罗伯特说,他的爷爷在“一个近乎中世纪的德国村庄”中的一间小屋里长大。朱利叶斯有两个兄弟和三个姐妹。1870年,本杰明的两个表兄弟通过结婚移民到了纽约。在几年的时间里,这两位年轻人——西格蒙德·罗斯菲尔德和所罗门·罗斯菲尔德——联合另外一个亲戚斯特恩开了一家进口男士西服衬套的小公司。公司在成衣制作方面的业务做得很好。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罗斯菲尔德兄弟曾告诉过本杰明·奥本海默说,公司为他的儿子们留了职位。在大哥埃米尔去纽约的几年后,朱利叶斯于1888年的春天来到了纽约。这个高大瘦弱的年轻人被安排在公司的仓库里工作,负责分配衣服的拉链。尽管来到这家公司时他身无分文,而且不会说英语,但是他决定从头学起。他对颜色非常敏感,因而在这个城市里获得了一些声誉,成为最了解“纺织品”的人物之一。埃米尔和朱利叶斯安全度过了1893年的经济危机,并且在世纪之交朱利叶斯成为了罗斯菲尔德-斯特恩公司的全面合伙人。朱利叶斯穿着得体,他总是穿一套西装和一件白色高领衬衣,系一条很不显眼的领带。他的举止与他的穿戴一样完美。快30岁时,他通过自学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此外,他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美国和欧洲的历史。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他把周末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游览纽约的艺术长廊上。也许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认识了一位年轻的画家埃拉·弗里德曼。她是一位非常漂亮的褐色皮肤的女子,拥有苗条的身材、炯炯有神的灰蓝色眼睛和又长又黑的头发。美中不足的是,她有一只先天畸形的右手。为了遮住她的缺点,埃拉总是穿长袖衣服并且戴一双羚羊皮手套。在用来遮住她右手的手套上有一个粗糙的修补装置,这个装置通过一根弹簧与一根假拇指相连。尽管如此,朱利叶斯还是爱上了她。拥有巴伐利亚犹太血统的弗里德曼家族于19世纪40年代就定居于巴尔的摩市。埃拉1869年出生,家里的一位朋友曾这样描述她:她是一个温柔、文雅、苗条、蓝眼睛的女人,非常机警而且很有教养,她总是想着怎样令人满意、令人高兴。在埃拉20岁时,她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巴黎研究早期的印象派画家,回来后她在巴纳德学院教艺术课。就是在那个时候,她认识了朱利叶斯。那时她已是一位小有成就的画家,有自己的学生,并且在纽约的一所公寓里有自己的工作室。1903年3月23日,朱利叶斯和埃拉结婚了,并且搬进了第94街西250号的石质房子里。一年后,在历史上最冷的春天,34岁的埃拉艰难地生下了一个男孩。朱利叶斯原本打算给第一个儿子取名罗伯特,但是由于祖上的规定,他在最后一刻决定在罗伯特前面加一个字母“J’’。实际上,这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上写的是“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这表明朱利叶斯曾想过给孩子取与自己相同的名字。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给孩子取与在世的任何亲戚相同的名字都是违反欧洲犹太人传统的。但无论如何,这个孩子的名字是罗伯特,而且令人不解的是,这个孩子总是坚持说他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没有任何意义。显然,犹太传统在奥本海默一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罗伯特出生后不久,朱利叶斯把家搬到了位于河畔大道155号第十一层的一间宽敞公寓里,从那里可以眺望位于第88街西侧的哈得孙河。整个楼层都是他们的家,里面摆放着欧洲风格的精美家具。这些年来,奥本海默一家收集了由埃拉挑选的源自于法国后印象派和野兽派作家的作品。周末的时候,奥本海默一家会背上背包乘车到乡下去兜风。当罗伯特还是十一二岁的时候,朱利叶斯在长岛的湾岸购置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度假别墅,罗伯特在那里学习了怎样驾船航行。在楼下的码头上停靠着朱利叶斯买的40英尺高的游艇。这艘华丽的“罗蕾莱”号游艇上配套设施相当齐全。就像这个家庭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罗伯特被父母宠着,他有他想要的一切,也可以说他成长于奢华之中。然而,尽管如此,罗伯特小时候的朋友没有一个会说他被宠坏了。“在金钱和其他物质方面,他非常慷慨,”哈罗德·彻尼斯这样回忆道,“他绝不是一个被宠坏的孩子。”在1909年,当罗伯特还只有5岁的时候,朱利叶斯第一次带他横跨大洋到德国去看他的爷爷本杰明。两年后,他们又踏上了同样的旅程。那时候,爷爷本杰明已经75岁了,但他给孙子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罗伯特回忆道:“很显然,对爷爷来说读书是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但是他已经不可能再去上学了。”有一天,当看到罗伯特在玩木砖时,本杰明决定给罗伯特一本建筑百科全书。他还给了罗伯特一套精美的传统岩石收藏品。
后记
罗伯特·奥本海默是个高超的骑手,所以我在1979年夏天开始在马背上研究他的自传,以此来求得发现“坐住”这一学术概念的新解。我的冒险是从洛斯皮诺斯开始的,它位于距新墨西哥州考尔斯十英里的山上。1922年的夏天,奥本海默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他对美丽的克里斯托山的第一次探险。保守地讲,我已经有几十年没骑马了,一想到前面漫长的旅途,多少让人有点畏缩。翻过了一万英尺高的草山,经过了马背上数小时的颠簸,我终于到了我的目的地——位于山腰上的佩罗卡连特小屋,也就是“奥本海默牧场”。这是奥本海默在20世纪30年代租下并于1947年买下的。比尔·麦克斯威尼是洛斯皮诺斯的主人,是我们沿途的向导,也是当地的历史学家。他告诉了我们(我的妻子和孩子与我在一起)关于上一任牧场主凯瑟琳·查韦斯·佩奇的悲惨故事,她于1961年在圣达菲家中死于入室强盗之手。奥本海默在他第一次访问新墨西哥州时见过凯瑟琳,他与凯瑟琳年轻时犯下的糊涂事,是吸引他不断回到这片美丽土地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买下了牧场后,奥本(奥本海默朋友们对他的称呼)每年夏天都要为他自己,还有他的弟弟弗兰克(从1940年后还有他的妻子基蒂)以及他们的客人们从凯瑟琳那里租几匹马。大多数物理学家除了自行车外没有独立地骑过别的什么东西。
媒体关注与评论
奥本海默是作为“原子弹之父”被人们所认识的,但他在去洛斯阿拉莫斯之前及其之后的经历却很少有人了解,本书的作者之一马丁·舍温教授在历经二十五年的研究之后,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极其完整的奥本海默。 ——美国《出版人周刊》此前有关奥本海默的书所涵盖的内容大都是支离破碎的 ——或者是科学的,或者是历史的,或者是政治的,或者是道德的,或者完全是个人的;而本书则将这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个框架之下,从而成就了奥本海默的“第一部完整传记”。 ——《纽约时报书评》这是一部引人入胜且极具思想深度的著作,它非常出色地抓住了原子时代早期政治家与科学家之间的斗争。 ——CNN前主席兼CE0,《时代》杂志前总编辑 沃尔特·伊萨克森本书是对奥本海默最为出色的研究……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传记作品,而且是美国政府在恐惧时代滥用权力的警示故事。任何对二十世纪的美国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应该错过这本书。 ——美国总统研究专家、历史学家 罗伯特·达莱克罗伯特·J.奥本海默终于得到了他本应得到的一部深刻的、极具洞察力的、有见地的传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埃里克·方纳
编辑推荐
《奥本海默传》“原子弹之父”的美国悲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