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凯尔泰斯·伊姆雷 页数:191 字数:148000 译者:许衍艺
Tag标签:无
前言
一个复杂多变、充满巨大冲突的世纪已然过去。这个世纪里,人们的心灵中前所未有地弥漫着希望与失望、乐观与悲观的情绪;这个世纪的文坛,也因此空前地喧哗与骚动,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审美倾向丰富多彩,思潮流派更替频繁。 文学即人学。当下读者全面认知20世纪和彼时文学情状的需求正在增加,作为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译介的专业出版机构,我们希望以必要的责任心,翻译介绍更多更好启迪民智、打动心灵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实现对人,特别是对其精神取向的尊重与关怀。是以译林出版社精心推出“20世纪经典”,从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整体回望出发,遴选百年来的文学名著翻译出版,以供热爱文学的读者及各界人士丰富学养、陶冶性灵之需要,并力图借此实现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一己之力。 20世纪文学史上作品异彩纷呈,作家灿若群星。“20世纪经典”旨在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选择在文坛已有定评且契合社会现实与人的心灵需求的作品,使丛书的每一选篇日久弥新、传之久远。出于对翻译出版现状的认真思索,我们在遴选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中译本的译文水准,无论名家新人,均以实力取舍。译林出版社努力以披沙拣金的态度,为读者献上品位高尚和质量一流的翻译作品。在整体装帧的庄谐雅俗上,也尽量考虑现时读者具有共性的需求。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自身水平所限以及选目因海外授权获得与否而受影响,这套丛书的不足之处恐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海涵。“20世纪经典”的书目将是开放性的,我们热诚期待读者的评判与指正,帮助这一志存高远的事业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内容概要
《无命运的人生》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代表作,是他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营。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小说采用的同步叙述方式隔绝了后来的认识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静的讲述中很少有对当时情景的解释、评判。在他的眼里,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尽管环境恶劣,但也并非没有幸福的时光。正是这一类题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愤慨和形而上之抗议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感。
作者简介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 )匈牙利犹太作家,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4岁被纳粹投入集中营,1945年获救。1975年,以他在集中营的生活为背景的处女作《无命运的人生》出版,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它与长篇自传体小说《惨败》和《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哭祷》通常被称作凯尔泰斯大屠杀小说的三部曲。另有《英国旗》、《苦役日记》等中篇小说。他的演讲和随笔被收理成《作为一种文化的大屠杀》、《行刑队再次上膛前的瞬间静默》以及《被放逐的语言》等集子出版。
凯尔泰斯的作品尽管内容各不相同,但实际上都从各个不同角度传达着同一个主题——大屠杀。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探索着这样一种可能性:在人类屈服于社会强权的时代个人如何继续生活和思考。
章节摘录
今天我没有去上学。也就是说我去了,但只是去请求班主任允许我回家。我把我父亲的信也交给了他,信里称“家中有事”,请老师准我的假。老师问,家中到底有什么事?我告诉他,我父亲要去服劳役了。他便不再追问下去。 我没有回家,而是匆忙朝我们家店铺的方向赶去。我爸爸说,他们在那儿等我。他还补充了一句,要我快些,因为可能会需要我。事实上,他是因此才请求学校允许我回家的。或者也有可能,是为了让我“在他背井离乡前的这最后一天待在他身旁”;因为这句话他也说过,不过,是在另一个时候。他对我妈妈说过,我记得,是在早上他给她打电话的时候。要知道,今天是星期四,在每周的这一天还有星期天,严格地说,我的下午是属于我妈妈的。但我爸爸告诉她:“我今天无法让久尔考到你那里去。”这时他提出了这个理由。不过,也有可能并非如此。由于昨夜有空袭警报,今天早上我有点儿困,或许我记错了。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说过这句话。如果不是对我妈妈说过,便是对别人说过。 我也和我妈妈说了几句话,我已经不记得说的是什么了。我觉得,她似乎有些怪罪我,因为当时有我爸爸在场,我不得不简短地和她说话:毕竟今天我应该照顾他的心情。我已经打算出门了,我的后妈又在前厅里和我讲了几句私密的话,当时只有我们两人在场。她说,她希望,在这样一个对我们来说如此不幸的日子里,“她也能够看到我有得体的表现”。我不知道对此该说些什么,所以就什么也没有说。但或许她误解了我的沉默,因为她当时马上接着说道,她这番提醒的目的并不是要触动我敏感的神经,她知道,那是多余的。因为她相信,作为一个即将年满十五岁的大男孩,我能够掂量出我们所遭遇到的打击的分量。我点了点头。我看到,对此她就已经满足了。她还抬起手朝我这个方向做了一个动作,我已经开始害怕了,她该不会是想拥抱我吧。但后来她还是没有这么做,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声音有些发抖。我发现,她的眼睛也湿润了。真令人难堪。随后我就可以走了。 我步行着从学校向我们家的店铺走去。这是一个明净、温和的早晨,尽管现在还只是早春。我原本打算将衣扣解开,但转而想到:轻风会把外套的前襟吹得翻转过去,盖住我的黄星,那样是不符合规定的。如今在有些事情上,我得考虑得更周全些了。我们的木材储藏室就在附近的一条小巷里。一道陡峭的楼梯把我带到了下面的一片昏暗中。我爸爸和我后妈都在办公室里:一个狭小的、有着鱼缸式照明的玻璃鸽子笼,就在楼梯旁边。许特先生也和他们在一起。我刚认识他时,他还是我们家雇佣的会计,也是我们另外那个露天仓库的保管员,现在那个仓库已经被他买了去。至少我们是这么说的。因为许特先生在种族方面完全没有问题,他不戴黄星,而所有这一切,据我所知,实际上只是一种商业把戏,为的是让他看守住我们在那里的财产,还有就是,在此期间我们也不至于完全失去收入。 但我和他打招呼的方式还是与从前有些不同了,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现在的地位毕竟比我们的高;我爸爸他们对待他也比过去更为注意。然而他却反而继续坚持称呼我爸爸为“老爷”,称呼我后妈为“亲爱的、尊贵的夫人”,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也从不忘吻她的手。他和我打招呼用的也是过去那种半开玩笑的声音。我的黄星他根本没有注意到。随后我就待在了原地,在门旁边站着,而他们则接着忙他们的。我发现,我的到来似乎打断了他们的讨论。一开始,我并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我把眼睛闭了一会儿,由于上面的太阳光的缘故,这会儿我仍有些目眩。在我睁开眼睛之前,我爸爸说了些什么,许特先生。在他那棕色的圆脸上——他蓄着细窄的髭须,两颗大白门牙中间有一道细缝——到处跃动着橘红色的光圈,好似溃烂的脓包。下面的一句话又是我爸爸说的,他的话里提到了什么“货物”,它“最好”由许特先生“马上带走”。许特先生没有表示异议;于是我爸爸从办公桌的抽屉里取出了一个包裹,用绢纸包着,还扎了细绳。这会儿我才看清那到底是什么货物了,因为从它扁平的形状上我立刻认出了那包裹:里面包的是盒子。那盒子里装着我们家重要的首饰细软之类的东西。我甚至认为,他们恰恰是因为我的缘故才称之为“货物”,以免我认出它来。许特先生立即把它塞进了公文包里。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没什么荒谬是我们不能够自然地生活于其中的。 ——《无命运的人生》 我们将强加给我们的决定当成一种事实自始至终地生活于其中,而不是生活在我们自己的(相对的)自由所带来的必然性中,我便称之为无命运。 ——凯尔泰斯·伊姆雷 他的作品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的痛苦经历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而其自传体文学风格也具有独特性。 ——瑞典学院 应该慢慢品味——只有通过研读它的细微之处我们才能够欣赏这样一部华美而又诚挚的人类心灵的证言。 ——《华盛顿时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