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 页数:165 译者:郭英剑
Tag标签:无
前言
评论还可以这样写 郭英剑 一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被冠以后现代主义作家之名。 之所以说著名,是因为他的作品屡获美国大奖,如获得过美国全国图书奖,两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三次获得全国书评家协会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伊迪丝·沃顿小说奖,美国艺术与人文学院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奖。1998年,他获得了由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人文奖章。其众多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流传世界。 多克特罗1931年出生于美国的纽约市,其父为俄国犹太人后裔。他曾在纽约市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上学,1948年入肯尼恩学院读哲学,大学期间曾师从诗人、新批评家约翰·兰塞姆。1952年大学毕业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专业是英国戏剧。但一年后应征入伍,被派往德国。 退伍回到纽约后,多克特罗创作了第一部小说《欢迎来到艰难时代》(Welcome to Hard Times),该书出版于1960年。此后,他做了九年的图书编辑,先是在新美国文库出版社,后来到日晷出版社做总编辑。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不少美国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詹姆斯·鲍德温和诺曼·梅勒等。 1969年,他离开出版行业,成为加州大学厄湾分校的驻校作家,专心写作。1971年出版的《但以理书》(The Book of Daniel)被《卫报》誉为一部“杰作”,《纽约时报》从此把多克特罗归入“一流美国作家”的行列。
内容概要
多克特罗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又是深具慧识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 本书为多克特罗文学与文化随笔集,共收长短随笔十六篇,旨在探讨和反思人类创造活动的本性,以文学评论为主,内容涉及爱伦·坡、卡夫卡等十几位经典作家、《圣经》、喜剧演员哈波·马克思、科学家爱因斯坦和20世纪一大创造——核弹。 作者既是文学创作者,又是文学研究者,深谙此中的门道。他带我们步入创作者们的精神世界,品读创作背后的因缘、欣喜、惶惑与迟疑。
作者简介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特罗(1931— ) 著名后现代主义作家,美国当代屈指可数的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深刻反映美国内战时期至当代的社会历史,既可高居畅销榜首,又受评论界推崇。他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两获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三获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另获由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人文奖章等多种奖项。
他中学时代即受卡夫卡作品影响尝试创作。早年攻读哲学和文学。参过军,做过九年的出版编辑。曾执教于耶鲁大学戏剧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大学,现为纽约大学教授。
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其中《拉格泰姆时代》、《比利·巴思格特》、《上帝之城》、《大进军》等均有中文译本。
书籍目录
引言1 《创世记》2 埃德加·爱伦·坡3 哈莉叶特·比彻·斯托的汤姆叔叔4 《白鲸》的创作——可能发生过的事情5 萨姆·克莱门斯的两个男孩儿6 辛克莱·刘易斯的《阿罗史密斯》7 菲茨杰拉德的《崩溃》8 马尔罗、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9 多斯·帕索斯:《美国》10 哈波11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2 阿瑟·米勒13 弗朗茨·卡夫卡的《美国》14 温弗里德·格奥尔格·泽巴尔德15 爱因斯坦:洞察未知世界16 炸弹各篇发表情况
章节摘录
1 《创世记》 从其庄严的措辞来看,17世纪早期翻译的钦定版《圣经》似乎为古老的传说、宗谱和人类起源诸事件增添了一种诗意的光泽。那些笃信《圣经》神性的牧师们,常常引用这一版本里面的话语。当然了,《创世记》1—4主要讲述了世界的形成、人类的出现以及亚当、夏娃被驱逐出伊甸园的经过,在这儿,再没有比莎士比亚时期的英文更合适的语言了。《圣经》中出现的不协调和自相矛盾之处,要比神秘的希伯莱人和误入歧途的希腊人——《圣经》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还要多,但英王詹姆斯丝毫不会为此苦恼。一旦你诗意地认定了作者那神圣的身份,那么,不完美之处就只能来自你的理解而不是文本了。 然而,当你熟悉了修订标准版《圣经》中在讲上述故事时所使用的那些当代措辞以后,钦定版所表达的经文与你听到的就相当不同了。在言辞朴实的现代英语中,《创世记》——特别是从大洪水和通天塔,到亚伯拉罕、撒拉、以撒、利百加的事迹,直至对雅各、拉结和约瑟夫及其弟兄冒险经历的详尽描述——似乎明显带有文字出现之前那种讲故事的口述传统色彩,也正是在这样的口述中,衍生出了《圣经》的文献;而那个时候,历史和道德教条、宗谱、法律、科学以及面对上帝的重要时刻等,还没有纸草或是黏土板的记载,都只是保存在人们的大脑里,通过口述的方式代代相传。因此,修订标准版《圣经》读起来更加亲切——仿佛那只是一本讲述人们如何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的故事集而已。 对于当代读者来说,如果对照着修订标准版《圣经》来阅读钦定版《圣经》,将会感觉轻松自如。某些有趣而逼真的事情引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对上帝的虔诚并不妨碍人们使用叙事策略。 即使不是在所有故事当中,至少也是在所有神秘的故事当中,作家的写作总是向后设计的。结局是已知的,而整个故事的设计也是一定要达到那样的结局的。如果你知道世界上的人们讲着许多种语言的话,那便是结局。而通天塔的故事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委。生命已知的结局是死亡: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以及区别善恶之智慧树上的禁果的故事,都将告诉我们这样的结局。我们为何受难?我们为何死亡?哦,你看,就是因为那个伊甸园啊……这个故事把人类的生存状况变成了它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连贯的叙述;它利用冲突和悬念为人的存在搭建了一个道德的框架。曾有观点说,假如禁果未被偷吃的话,关于人性就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了,因此,也可以说是顺理成章吧,这就给后来把这个故事解读为“原罪”意义的幻想家们留下了修订的空间。 雅各临终前赠予十二个儿子的祝福也很有艺术性。每一份祝福都是对他们各自性格的精到的评价,都阐明了分别由十二个儿子领导的各个部落未来的命运。对作者而言,每个部落的历史结局都是已知的,那么,这就需要编好一个开端。我们不必在意的,不是说非要根据《圣经》原始资料的客观主题,才能理解父亲授予各个儿子领导权的问题——毕竟它们出自诸多不同的作家和编者之手啊——作家们不过是据此来讲述故事罢了。性格决定命运。而上帝主宰下的生活总是一种寓言。 另一种很庄严的故事叙述实践,是对已有故事的挪用。所谓“挪用”,更为人所知的说法是“改编”,它采用的是文学上的地方自治主义的准则,这样的准则允许我们将他人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拿来为己所用——莎士比亚对霍林斯赫德《编年史》的依赖就是一例,由此可见,莎士比亚应该与之分享版权才对。在《创世记》中,古代的作者们对早先曾在美索不达米亚和苏美尔地区流传过的大洪水的故’事加以重组,包括来自《吉尔伽美什》中那些生动的阐释。然而,尽管作为一种改编,其情节大体一致,但其中重大的意义已有所不同。诺亚成了世上史无前例的最后一个敬畏上帝的正直的人……不过,也许他喝的酒略微超出了对其有益的分量。《创世记》中的上帝,是超越了苏美尔史诗概念的神灵。 《创世记》的宇宙论是美好的,正如一些信徒所坚信的那样,人们所知的一切甚至可能证实了《圣经》具有隐喻性的预见性。有人想象,许多讲故事的人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来考虑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切:白天和黑夜、陆地和海洋、大地和天空、结果的树木、结籽的蔬菜、野兽、家禽、飞鸟、鱼儿以及所有的昆虫。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这部文字晓畅、书名狡黠的文学沉思录中,多克特罗呈现给我们一个关于想象之可能性的世界,它是压缩的,而可以裂变至无限广大。 ——《纽约时报》 多克特罗看似戏谑的书名掩盖了他真实的意图——探究人类创作的奥秘与神奇……这是一部一流作家的一流评论集。 ——《科克斯评论》 当多克特罗坐下来写一篇评论性随笔时,他便化身为一位沟通神奇与平凡的信使,一位创作哲学的诠释者。 ——《哈特福德报》 不论你是偶然翻阅,还是像多克特罗那样因为创作者们伟大的作品和魔力而对他们怀着深沉而持久的爱,这本书都会给你带来愉悦。 ——《书签杂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