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日本)佚名 页数:863 译者:赵乐甡
Tag标签:无
前言
古代日本人民在建立和发展自己的诗歌文化时,采取了两条途径。一是“诗”,学习汉语诗,用汉诗形式写诗,称为“诗”或“汉诗”。最早的结集是《怀风藻》(七五一年),代代有诗人诗集,直发展到今天,不过,不像过去那样盛行了。一是“歌”,在自己民族诗歌的基础上,改进提高,称为“歌”或“和歌”,以别于汉诗。最早的结集是《万叶集》(七五九年?)。 我们一向习惯地称《万叶集》为日本的《诗经》,是由于两者都是自己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各自的社会生活面貌,深刻地影响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发展,成为民族诗歌发展的源头。 《万叶集》共二十卷,收四千五百余首和歌(长歌二百六十五首、短歌四千二百零七首、旋头歌六十二首、连歌与佛足石歌各一首)①,署名的作者约有四百七十八人(男三百五十四人、女一百二十四人),其中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上自皇王贵族、公卿官宦,下至农樵渔猎、士兵游女、僧侣尼姑、行吟艺人等。他们的作品,主要分成三大类:其一是相闻歌,写男女情爱、长幼相亲等,数量最多,约占全集的五分之二;其二是挽歌,写祭吊伤亡、临终追悼等,数量最少;其三是杂歌,上两类之外,诸凡行旅、狩猎、行幸、筵宴、交往、游览、风物、感慨等皆入此类,数量约占三分之一。
内容概要
本书被称为日本的《诗经》,作者上至皇王贵族,下至农樵渔猎,表现了四世纪至八世纪之间的男女情爱、祭吊追悼以及行旅风物等,是日本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建成了天皇专制统治国家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万叶集》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由著名歌人大伴家持编成于奈良时代(710-794)大约七五九年(唐肃宗乾元2年为758年)以后。这个总集共收载各类和歌四千五百一十六首,分编为二十卷。《万叶集》的发展说明,它是日本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开创了日本后世和歌的道路,堪称日本诗歌的典范。同时,也显示了中国文化,特别是汉字的输入对日本诗歌以至文学的形式的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赵乐甡(1942-2007)学者,翻译家,吉林大学教授。主要著作:《中日文学比较研究》(主编)、《外国现代文学词典》(主编)、《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译作)。
书籍目录
译序《万叶集》与中国文学说明第一卷 〔第1—84首〕第二卷 〔第85—234首〕第三卷 〔第235—483首〕第四卷 〔第484—792首〕第五卷 〔第793—906首〕第六卷 〔第907—1067首〕第七卷 〔第1068—1417首〕第八卷 〔第1418—1663首〕第九卷 〔第1664—1811首〕第十卷 〔第1812—2350首〕第十一卷 〔第2351—2840首〕第十二卷 〔第2841—3220首〕第十三卷 〔第3221—3347首〕第十四卷 〔第3348—3577首〕第十五卷 〔第3578—3785首〕第十六卷 〔第3786—3889首〕第十七卷 〔第3890—4031首〕第十八卷 〔第4032—4138首〕第十九卷 〔第4139—4292首〕第二十卷 〔第4293—4516首〕译后记
章节摘录
吾非神界去, 何依门悲伤。 心将吾儿念, 昼夜尽思量。 思虑令身瘦, 悲痛湿袖裳。 无端恋若此, 怎可时日长。 焉能出此月, 滞留在故乡。 反歌 思如朝发乱; 汝能如许恋我, 梦中才得见。 上歌,报赐大娘进歌也。 献天皇歌二首 凫潜池内;水如有心, 何不将吾恋, 示意于君。 与其宫外如此恋, 莫如那,居住在君家, 池中水鸭。 大伴宿祢家持赠坂上家大娘歌二首 忘忧草,结我下衣纽; 苦恋忧未轻, 骗人,徒有其名。 岂无,无人无国处; 偕妹去, 相伴住。 大伴坂上大娘赠大伴宿祢家持歌三首 君若是玉,套在手上; 无奈君系尘世人, 又有何方。 相逢夜,时时可有; 为何偏是那夜见, 人言盛不休? 我名,任其飞短流长; 惟君名闲言若起, 心怜惜,哭泣。 又大伴宿祢家持和歌三首 而今名声吾不惜; 因妹闲言, 何惧千遍起。 莫非尘世两分天? 何以与妹不相会, 我只独眠。 我愿为玉,套在妹手; 何用如此相思, 苦不休。 同坂上大娘赠家持歌 春日山头,烟霞缭绕; 朦胧月夜独自寝, 心绪忒寂寥。 又家持和坂上大娘歌 明月夜,出门户; 夕占又兼步行卜, 心欲见妹去。 同大娘赠家持歌二首 人言,任飞长流短; 若狭路后濑山,以后, 定与阿哥见。 人世苦,今方信; 想到,恋情难忍, 与死近。 又家持和坂上大娘歌二首 本是将死身,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