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楼

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作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页数:583  字数:441000  译者:姜明河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名著译林:癌症楼》是一部充满象征和隐喻的作品。"癌症楼也叫做13号样楼"。科斯托格洛托夫经过二十几年的军队、劳改营、流放地的生活后,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进了癌症楼。接受放射治疗后,他的病情渐渐好转。但是,下一个疗程的"激素疗法"将使他失去性能力。在多年劳改、流放、沉冤蒙难的日子中,他已淡记了女人,当他来到"癌症楼"治疗的时候,性意识在他身上猛醒,强烈的情欲,本能的欲望,成为生命力后标志……《名著译林:癌症楼》是一部呼唤人性的人道主义作品,同时又是剖析社会"毒瘤"、反思时代和历史的作品。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 (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Исаевич
Солженицын;1918年11月12日-2008年8月3日)。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2年发表描写苏联集中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散发对本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公开信“,抗议苏联的报刊检查制度,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大会通过了谴责他是苏联作家的叛徒的决议。1968年写成暴露莫斯科附近一个政治犯特别收容所的中篇小说《第一圈》及叙述苏联集中营历史和现状的长篇小说《癌症楼》,均未获准出版。1968年《癌症楼》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他被开除出苏联作家协会。此时引起了国际上一些著名作家如萨特的抗议。
  70年代后,他实际上已成为与物理学家萨哈罗夫齐名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到西德,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12月起侨居瑞士苏黎世,随后他移居美国。
  1974年10月,他联合一些在西方流亡的苏联作家,在西柏林创办了《大陆》文学季刊,作为发表苏联流亡作家作品的阵地,他亲自写了发刊词。1978年6月8日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因批评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和自由主义,引起一场争论。在此期间他在西方出版的作品
,还有《古拉格群岛》、《牛犊顶橡树》和《1916年10月》、《1917年3月》等 。《古拉格群岛》由作者的个人经历
,上百人的回忆、报告、书信,以及苏联官方和西方的资料组成,分七大部分叙述1918~1956年,特别是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各地关押迫害数百万人的(由于是不同时期,分批处决,具体数字难以统计)集中营的情况
,书中描述的情况令人发指。《牛犊顶橡树》是一部关于苏联国内“文学生活的特写”,其中讲到自己作品的遭遇。另两部均为长篇小说,与《1914年8月》组成三部曲,表明作者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对列宁进行了攻击。主张“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恢复“古老的俄罗斯生活方式”。
  1980年代末以后,作家被允许回国,原来遭禁的一些作品也已陆续在国内出版。在俄罗斯国内,评论界和读者对他及他的创作褒贬不一。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
于1994年回归俄罗斯。但在1998年叶利钦宣布颁发给他国家奖章的时候,他为了抗议叶利钦的毁灭性国内政策,拒绝接受。直到2007年,他才接受普金亲自去他家颁发的国家奖章。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
”,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2008年8月3日深夜,索尔仁尼琴由于心力衰竭在莫斯科逝世,享寿89岁。

书籍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根本不是癌
 第二章 念书不能增添智慧
 第三章 小蜜蜂
 第四章 病号的焦虑
 第五章 医生的焦虑
 第六章 活检的始末
 第七章 治病的权利
 第八章 人们靠什么活着?
 第九章 Tumor cordis
 第十章 孩子们
 第十一章 桦树癌、
 第十二章 一切欲望和激情全都复归
 第十三章 幽灵也一一归来
 第十四章 审 判
 第十五章 每人都有自己难念的经
 第十六章 荒唐的事
 第十七章 伊塞克湖草根
 第十八章 “哪怕在墓道入口处……”
 第十九章 接近于光的速度
 第二十章 美好的回忆
 第二十一章 阴影消散
第二部
 第二十二章 流入沙漠的河
 第二十三章 为什么不过得好点呢?
 第二十四章 输 血
 第二十五章 薇 加
 第二十六章 卓越的创举
 第二十七章 人各有所好
 第二十八章 处处是单数
 第二十九章 硬话与软话
 第三十章 老医生
 第三十一章 市场偶像
 第三十二章 从反面来看
 第三十三章 顺利的结局
 第三十四章 结局也比较悲惨
 第三十五章 创世的 第一天
 第三十六章 也是最后的一天
附录:
授奖词
受奖演说

章节摘录

  随着小房间门的吱呀声响,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身穿绿色和褐色条纹新睡衣、趿着暖和的毛皮镶边拖鞋走了出来。他那光秃秃的头上戴着一顶崭新的深红色的绣花小圆帽。此刻,在没有冬大衣领子和围脖遮掩的情况下,他脖子侧面那个有拳头大的肿瘤看起来让人格外害怕。他的脑袋已不是正中地支撑着了,而是微微偏向了一边。儿子去把换下来的衣物统统收进手提箱里。妻子把钱藏进包里,惴惴不安地望着丈夫:“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冷呢?……刚才应该带一件厚长衫。我会送来的。对了,这里有一条小围巾,”她把围巾从他衣兜里掏了出来,“围上好了,免得着凉!”她裹着褐色狐皮领和皮裘,身体显得有她丈夫三倍粗。  “现在你到病房里去,安置一下。把吃的东西都放好,好好看看和想想,还需要什么,我坐在这儿等着。待会儿你下楼来告诉我,傍晚我就会把东西都送来。”她并没六神无主,她总是把什么事情都考虑得很周到,不愧为丈夫的生活伴侣。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怀着感激和痛苦的心情看了看她,然后看了看儿子。  “这么说,尤拉,你要走了?”“是晚上的那趟火车,爸爸。”尤拉走到跟前说。对待父亲他保持尊敬的态度,但是毫无热情。即使是此刻,与留下来住院的父亲离别,也像平时一样,一点也不激动。他对待一切都是漠然的。  “那就走吧,孩子。这可是你头一回出差去办重要的事情。一开始你就要保持公正的口气。不能心肠太软!心肠软了反而会害了你自己!要永远记住,你不是尤拉·鲁萨诺夫,不是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你是法律的代表,明白吗?”尤拉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反正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此刻很难找到更确切的话来说。米塔不知所措,急着想走。“我和妈妈还要在这儿等你的。”尤拉微微一笑。“你先上去看看,别急着告别,爸爸。”“您自己能走到那里吧?”米塔问。“我的天,人家勉强站得住,难道您不能把他扶到床前吗?把兜子带去!”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像个孤儿似的望了望自己的家人,拒绝了米塔的搀扶,自己牢牢地抓住栏杆,开始上楼。他的心怦怦直跳,而这还绝不是因为登高。他沿着梯级往上走,犹如被押上那个……怎么称呼它呢……像讲台似的高处去砍掉脑袋。护士长提着他的兜子,抢在前面跑上楼去,在那里她向玛丽亚喊了几句什么话,而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还没走完第一段楼梯的时候,米塔就已经从楼梯的另一边跑了下来,并且迅速走出大楼,以此向卡皮托利娜·马特维耶夫娜表示;她的丈夫将会在这里得到怎样精心的护理。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缓慢地登上楼梯拐弯处那宽阔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只在古老的建筑物里才有。在楼梯中间的这块平台上,放着两张有病人的床,旁边还有床头柜,居然一点也不影响人们上上下下。其中一个病人情况不妙,心力衰竭,正在用氧气袋输氧。  鲁萨诺夫竭力不看他那没有转机的脸:扭过身去望着上面继续攀登。  但在第二段楼梯顶上等待着他的也不是令人振奋的景象。护士玛丽亚站在那里。她那黝黑的神像式的脸上既没有笑意;又没有问候的意思。她个子很高,又瘦又扁,像个士兵在那里等他,而且马上就通过楼上的穿堂间在前头带路。从这里开始,有好几道门,凡是不挡住门的地方都有病床,上面躺着病号。在没有窗子的拐角上,一盏经常开着的台灯照亮了护士用的一张小写字台,还有她的配药桌子,旁边墙上挂着一个带毛玻璃和红十字的壁柜。他们从桌子旁边走过,再经过一张病床跟前,玛丽亚就伸出瘦长的胳膊示意:“从窗子那里算起第二张床。”话音刚落她就匆忙走开,这是一般医院令人不快的特点:不站上一会儿,也不聊几句。  病房的门经常是敞开着的,但尽管是这样,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进门时还是感觉到潮湿、浑浊和混杂着药品的气味,对他这样嗅觉灵敏的人来说,这使他很难受。  病床都垂直墙壁而放,排得很挤,狭窄的通道只有床头柜那么宽,即使是病房中间的通道也仅能容两个人擦肩而过。  在这中间通道里,站着一个穿粉红色条纹睡衣的矮敦敦的宽肩膀病人。他的整个颈脖都用绷带包扎得很紧很厚,纱布几乎碰到了耳垂。绷带的白箍使他那褐发蓬乱、木呆呆的沉重脑袋不能随便动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回到乌什-捷列克以后,为了使肿瘤不向任何部位转移,我还要用伊塞克湖的草根把它制住。用剧互治病似乎包含着一种浩然正气,因为毒药不用佯装成无害的物……这样我们就知道自己在迎接什么。”  ——《症症楼》  《真理报》将索尔仁尼琴与列夫·托尔斯相提并论,认为他对“处于备受屈辱时刻的人的品质”的描写使人的心灵痛苦得缩紧起来,使人的精神得以升华。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弗拉基米尔·普

编辑推荐

  索尔仁尼琴从流放地到塔什干治病的坎坷经历和所见所闻,构成了《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基本素材。作者写出了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及其同病房里的各个病人的不同命运和经历,他们性格的形成和人性的扭曲。作者写的是人生的坎坷,但实际上是社会悲剧的写照。一个个知识分子和忠心耿耿的干部被捕、流放、劳改的事实,使作者陷入痛楚的沉思,思考产生这些悲剧的缘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癌症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4条)

 
 

  •   喜欢,作者也是一位诺贝尔文学竟获得者,随着《癌症楼》、《第一圈》等作品在西方问世,作者迅速成为世界知名作家,在苏联被扣上了“反苏分子”、“叛徒”等罪名,1969年被开除出苏联作协,1974年在他得《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的第二年,以叛国罪逮捕,被剥夺苏联国籍,强行押上飞机驱逐出境(竟没有被整死),这位深爱着俄罗斯土地和人民的作家,不得不漂泊他乡,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该书是表现了斯大林时代里人性的扭曲,亦表达了对真正人性美的呼唤。
  •   以每个人的经历来隐喻整个社会,索尔仁尼琴向来是在发掘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批判社会,而不是像御用作家们一样去讨好执政者,去美化社会。特别是一个已经得了癌症得了艾滋的社会,去美化,去讳疾忌医,最后只能是整个社会的死亡,历史的进程已经验证了,苏联轰然倒塌。大家不觉得和中国的反右,牛棚,干校很像吗?
  •   癌症楼我认为是索尔仁尼琴最棒的小说,该书翻译的也很到位,值得推荐的作品!
  •   一直很喜欢托尔斯泰式的文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也拥有同样的现实般的感觉,充满了震撼人心的魅力。索尔仁尼琴对俄罗斯人民的深厚的关怀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人肃然起敬。
  •   已经读了一半了,不愧是诺贝尔获得者,角度发人深思,描写人物细腻生动,跃然于纸上。作者描述了癌症楼里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想,相同的归宿。我已经不知道该用伤感,沉重,还是什么词来形容了,用书里的一句话来评价吧“有什么就满足于什么”。人生,不就应该是这样的么?
  •   早就听过索尔仁尼琴的大名,但书却难找。在当当上看到了,果断下单,果然名不虚传,描写一些人自以为是的嘴脸简直入木三分。就是名字不太好记,俄国文学的“通病”。
  •   解剖历史,感召人性,反思时代的一本书。索尔仁尼琴向世人展示了属于他的勇敢和良心。
  •   收集索尔仁尼琴的经典作品。
  •   索尔仁尼琴的经典著作,喜欢表现出的在这样历史背景下的人性。
  •   索尔仁尼琴的经典,好书啊!
  •   索尔仁尼琴的名作,看了都说难得一见
  •   如果说《古拉格群岛》是索尔尼仁琴的成名作,这本就是他的代表作。和《美丽新世界》《1984》并称反乌托邦三部曲
  •   作者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真正的写作高手。读他的书,既是享受,更是心灵的鸡汤!
    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有脍炙人口的作品,也只有对自己祖国深深的爱,才能产生震撼人心的作品。读他的书,让我们了解了那段不为人知或是被人为粉饰的历史,还原历史本来面貌,警示后人,让人类不再出现悲剧。
    他的每一本书读来都是荡气回肠!争取把他的书收齐。
  •   作者经历丰富,作品有内容
  •   外国名著,通过当当上的简介吸引了我,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书包装印刷都不错,希望更多的人去看。
  •   俄罗斯的良心
  •   还没看,一次买的书太多,有空的时候再看。名家的作品不会让人失望。
  •   天有病,还是人有病?我们生活在病态的时代
  •   书是好书,可是我要说点别的,就是发现网络卖书为了销量,书商尽力乱吹,用大量的商业字眼包装作品,其实,好书就在那里,不管你吹不吹!
  •   经典的作品值得收藏,版本也好
  •   诺贝尔文学得奖力作--名不虚传!
  •   索氏佳作,不知翻译水平怎样
  •   学习文学的要读
  •   冲着作者的大名买的,应该不错的吧,呵呵!
  •   关于那个我们也有过相似阶段的沉重历史,值得一读,值得思考
  •   不愧为经典之作,很好的书,读过两遍,爱不释手。
  •   涉及那个沉重时代的沉重话题
  •   看过之后,思考良多
  •   以前听说过 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本书 还没有开始读
  •   还没顾得上读呢
  •   好书,非常值得一读,翻译的也很到位。
  •   书得质量好
  •   看起来名字有点奇怪,但是是一本好书。
  •   只是简单翻翻,感觉像是说现在
  •   帮同学买的,很好!
  •   绝对值得珍藏~~
  •   还没开始看,看起来应该不错!
  •   嘿嘿: VERY GOOD!
  •   诺奖得主哦,比某言厉害多了
  •   一年前开始关注这本书,当时缺货。终于买到它很开心。
  •   也许让索尔仁尼琴成名的是《古拉格群岛》 但是 我想想必《癌症楼》才是能够代表索式的代表作
    正如《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之于萧红
  •   听说作者的大名还是在初中的时候,那个时候,癌症楼和古拉格群岛一样神秘莫测,现在阖上最后一页,才发现,当你对痛苦的底线有了如此清晰的界定之后,生活还有什么无法继续的呢?推荐大家阅读。
  •   令人深刻反省我们的制度啊
  •   书没的说。诺贝尔奖的。
  •   对极权体制的反讽
  •   你可以一无所求你可以默默无闻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活着
  •   的了Ca就是一种病态。
  •   俄罗斯的名字看的好累,分不清人
  •   书到的时候四角都有破损,中间还有一道裂痕,哎
  •   意外的硬皮精装书
  •   诺贝尔文学奖中的经典
  •   非常满意,300-100的活动时候拿下的
  •   可读性,可买性强
  •   这个版本最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